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30 08:39: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当然,现今社会,不单单可以从书本中获取知识,通过网络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当然因为我专业的特点,所以,平时我较少进图书室读书,我大多数的读书时间,都是在网络上看书。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人类要发展,必然离不开知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同学们如果从小不会读书,没有知识,文化底蕴不足,长大以后就很难立足于这个时代。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前苏联巴甫连柯说:“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马克思说:“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读书可以塑造人生。读书对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具有重要意义,书籍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过去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因为有了进步书籍的引导才走上革命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世界名著曾激励了多少有志青年投身于革命与建设事业之中。正如歌德所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凯勒说:“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法国罗曼罗兰说:“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总之,多读一本好书,多活一个人生。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

  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的精神生长。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唯有读书。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读书,才能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

  活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不读书,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

  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书是知识的海洋,信息的仓库,是经验的总汇,希望大家学习古人“孙康映雪”“江泌照月”的精神,挤时间读书,多读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读中学,在读中乐,与书为友,天长地久,为学校营造一个书香校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读书吧!最后,我送大家一首诗《走进书里去》:“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的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路标。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吧。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2

  说话是一项技巧,和成人之间的说话需要技巧,和孩子们之间的交谈更是不能缺少技巧,孩子们刚刚接触这个世界,对于一些语言还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受到话语的影响。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如何对幼儿说好话》这本书。阅读此书的经历,我觉得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我们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我们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我们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说?”的技巧,帮助我们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这本书让我有两个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一我们要把握好语言的时机。比如说,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一直走在较高的地方,特别的危险。你告诉他让他尽快下来,却发现他并没有听从你的.指令。你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布了指令,这时候孩子才下来,你认为他的这个行为,你会给予鼓励还是批评?在没有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给予鼓励,因为他听了我的话并且那样做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他并没有遵守我活动前强调的规则,并且在我初次提醒他的时候,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下,他才选择停止这项危险的行为。对于他的这种现象我们是不应该给予肯定的。

  第二点印象深刻的是形态与语气的一致。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到情态和语气的一致。当你面带微笑的说“孩子赶快下来,这很危险”,和你表情严肃的说“孩子赶快下来,这很危险”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所接受到的信号也是不同的。当你们笑着说的时候,孩子们并不觉得这件事情危险,而当你严肃的说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感觉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书。它既适合家长阅读、借鉴、运用,同样也适合我们教师用来教育幼儿。书中的那些鲜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经常出现。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与之相同时,心中是阵阵欣喜泛涟漪,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大相径庭时,反思中庆幸自己找到了更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自己。但即便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教育方法,沟通技巧,我想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个来与孩子相处。其实一开始做不到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尽量地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我想孩子还是愿意和我们好好的交流的。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多思考自己有没有想到孩子的情绪,接纳没接纳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犯错有时候只是为了宣泄一下不满的情绪,简单粗暴的压制只能换来更大的问题。唯有真正走入孩子的心里,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才能给孩子合适的教育,还孩子一个阳光笑脸!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3

  读了《一份个性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证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我和班主任的关系还能够,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我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

  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须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我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教师就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我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师要注意提高自我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我,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职责感。

  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4

  《教育的本质》的作者是中国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贾馥茗女士,该书的副标题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即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都是教育工作者一直被追问的问题。如果一位教师不在职业生涯中一直追问这个问题,即使是他非常的努力地从事教学工作,也免不了贻误学生的知识学习,或者耽搁其生命的发展进程。所以说,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就是对于生命发展方向的认识。

  当下,现代教育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生活的教育、爱的教育、生命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等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不断地在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却逐渐忽略了“为什么教”,也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也就在一开始就降低了教育的效果。这部作为教育类的作品,作者没有把精力放在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而是重点探究为什么而教。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从人开始、人性论点、率性修道、人道上承天道、人道教育要旨。从书的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将人的发展和传统国学中的“天道”联系在一块。人的教育在于尊重“生而为人”的学习者,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任务,“成人”即是成为合乎天道,发扬人性的人。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在书中广泛引用中国传统国学的精神,并从这些精神中推究出教育的本质。

  在“修己成人”中,作者主要阐明《中庸》里面一个观点:“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即在“成己”之后,还要“成人”才算人道的完成。于是作者接着提到了成己者的条件在于师德师范,成人之道在于明白师的守则,即教学相长,还有确定学习方式,即正业居学,以及了解“学者之失”,做到“长善就失”,确定教学方法,有本有末。在这部分提到了很多《学记》里面的理论。在“人道上承天道”这一章里面,作者讲了四个话题:“天道自然”、“天道作用”、“天道精神”、“人道配天道”。作者从《中庸》的探讨中,发现天道的精神主要是“诚”字,从各种现象归纳还发现天道精神的另一特征是“仁”字。

  其实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无论讲课,还是听课,都是不可能用别的东西来代替的。讲课时当然要讲到知识,但是知识只是老师与学生交往的一种媒介,而不是一种目的。这种知识的媒介,就如一个情人手捧鲜花亲手交给自己心爱的.人一样。如果离开了送鲜花的人与被送的对象,那这个鲜花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知识一旦离开了活生生的人也是没有意义的。真正的教育,就是师生互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的灵动的思想与智慧。不断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与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就是要在人与人之间产生思想灵魂上的碰撞。教育就是要还原人的本来的样子。比如,人本来的样子是好奇的,是有强烈的探究欲的,是富有想像力与创造力的,那么,教育就是要保护这种可贵的品质。如果这些东西被磨灭了,那么,教育就变成了反教育,就违反了教育最初的目的。读完这本书也加深我对教育的理解。我们都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谈论教育,往往说怎么培养人,培养怎么样的人,但本书提及“人道上承天道”“修己成人”的观点,一方面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要教育人,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关注方向的转变,作为教育,不应该只是教育他人,也应该包括自身修养(自我教育),从“修己”开始,然后“成人”,两者相辅相成。

  作者能够从国学当中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并能透彻的分析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教育演变的原因,实为难能可贵。如果教师能明白和理解教育的本质,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接受有效的成长指导和教育,就会不再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就会体会到学习和求知的快乐,生命也就会享受更充分的自由与美好!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5

  在我们曹幼这片园地上又掀起了一股浓浓的学陶风,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教育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陶行知新论》,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作者在书中:“为什么天下的人会如此看重他?这不奇怪,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满天下人也爱他就在情理之中了,从许多侧面反复说的一个意见,陶行知仍然‘活’着,他将长久地‘活’下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爱这份工作,爱幼儿,也有着热情的心态。可是,也有许多冲动和不理智。教师是凡人,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多次说服总不肯听,当正面教育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幼儿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我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每当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有时也会忍不住想发脾气,不给他好脸色看,但想想看我又会觉得很内疚。有些幼儿制控能力比较差,有时反复犯错,现在我所任教的大一班里,有一个幼儿是属于各方面自控、动手技能比较弱的那类,他可以随便在白纸上,想画啥,就画啥,像什么,就说什么的,有一次在画画时,就拿起纸来折飞机了,嘴巴还嘀嘀咕咕的'。当时我很生气,顺手把画纸收掉,他看见我这样的动作,吓的朝我看看,又看看被我团的皱巴巴纸,眼泪马上流下来。我忽然觉得自己不知解释,开始冷静下来。我轻声地问他,是不是现在想画画了?他很无奈地看着我,然后点了点头。我想起在看过的教育故事里,如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幼小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幼儿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幼关系。在这种师幼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能力的差距,更要教师的多多付出,”“因为能力的差别,更要有教师的多多帮助。”老师对他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幼儿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最后还是给他一张铅画纸,让他重新画到涂鸦期世界去,还问我:“老师我的好不好……”我没有责怪他。孩子,无论他是否聪明,但他们都是可爱的。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们应敞开更大爱的门,接纳每一个幼儿,宽容每个幼儿,牵着他们的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更有“爱”的教育理论。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学习陶行知先生思想,提高自己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他的思想我们怎么学也学不完,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沿着陶先生的足迹一直走下去,我想我们的收获会很大的,我们的心情也是快乐的。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6

  我感觉《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是一本有趣而有意义的书。它既适合家长同样也适合教师。中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时常出现。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与之相同时,心中一阵欣喜。当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法完全错误时,在反思的同时更庆幸自己找到了科学的解决办法。我突然发现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不同,主观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孩子显得是那样愚蠢与低效。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章,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全书中最为重要,是后续沟通的基础。它提出了几个观点:1.不要否定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的时候,学生容易失去勇气)2.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在批评的环境中很难去考虑问题并承担责任)3.不要概括和解释(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的解释他很难听进去,也就很难奏效)4.不要忽视学生的情绪,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学生的情绪、愿望并作出反应。第二章,合作更详细说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

  书中体现出的:“无论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对,甚至有侵犯性的行为,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绪,或者说感情需要被接纳。但我们接纳的只是他的情绪,并非他的行为。”这一观点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常常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劈头盖脸的就是批评。虽然短时间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减少。但这是一个指标不治本的做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单方面的批评很难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听一听,去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而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命令。

  文中出现的很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出现过,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学的那种。读着读着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在我认为很好的处理了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其实已经伤害了这些孩子的感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习惯性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正视这个事实,首先认同他有这个感受,孩子才可能接纳我们后续的建议。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接纳他们的情感,这样才能引发孩子的共鸣。获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没有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时候只是为了宣泄情绪,简单粗暴的压制只能换来日后更大的问题。唯有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倾诉表达的对象,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告诉孩子老师了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难,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这样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一些强制的命令。比如有同学讲话时,我们可以不用厉声喝道:xx,闭嘴。尝试着说:“有些同学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要告诉大家,等会下课我们来分享一下。”结果可能会好的多.改变不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留心观察,多想,多研究,努力实践,必然会找到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7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小学英语教与学》,收获很多。书中指出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和优越条件,对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以“教”与“学”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各种宝贵的教学经验,特别是介绍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学生的策略,为我今后的教学开阔了思路,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书中指出:活动是课堂的灵魂,活动是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关键,只有课堂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低年级的孩子无论课堂内外,总是那么生气勃勃、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同时低年级的孩子又存在自控力低、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点。要想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力求使学生处于动眼、动手、动口的主体激活状态。而充满趣味性的情境教学,可极大调动眼、耳、口、手的动作。教师在组织活动的同时一定要做到活而不乱、动静结合。如果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就会适得其反。当发现有的学生过于兴奋不能自控时要及时调整,可用善意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进行提示,也可通过树立好的榜样影响其他人,如当我们表扬某某学生一直说得很好、某某学生一直坐得很好时,我们会发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班学生都会立刻做到最好。

  二、教会学生学习,建构自主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积累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递进,学生获取知识光靠教师“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在校学习的时间加起来不过十几年,但人生要有几十年,学习也将伴随人的一生。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有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实现终生学习,才能面对竞争、变化、发展的社会。

  学习方法是一种程序性、操作性的知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时,要注意指导具体,特别是刚开始训练一种学习方法时,首先要有示范,方法要可操作,要有程序性。例如书中提到的`:一年级学生,刚上小学要养成听录音,看图说话的习惯,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贴在书后面,把学习的要求、方法具体化,将一个单元的练习全部列出,每天听哪一页,说哪一页的图,演唱哪首歌,都要讲清楚,在列出的表格中,让学生做完一项就打个“√”,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学生就会养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小学英语教师,在具备与其他学科教师共性的素质,如敬业精神,良好的师德,广博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同时要具有系统而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几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包括语言的示范能力,综合教学技能等。还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重新设计塑造自己的形象。

  总之,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小学英语教与学》告诉我: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管理、教育、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师不可忽视的内容,他们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息息相关。作为教师,要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教学、边实践,不断的探索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我学习、研究的脚步将永不停止。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应该放在其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放在单纯的语言知识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的一些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8

  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9

  教委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0

  今天读于丹《庄子心得》。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心态的某种崇敬。 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

  庄子的'成就令我们后世之人万分敬仰,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当今世道能够保留一颗宁静之心的人实在不多。追名逐利,心态浮躁为之普遍。

  连我自己也不能例外,当周围的人都纷纷将孩子送到高价名校时,我就不免怀疑起当时的决定,将女儿放在身边这样的普通学校会不会让她将来发展受到影响。读书已经不在单纯是读书了,已经有了很高的附加值,比如当问你孩子在哪读书,学校的名字足以让你自豪三分或自卑了得。我也明知这是心态的问题,哪个学校不培养出人才?但往往大家都进入了一个怪圈,就如现在不少领导去读EMBA,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认识有身份的同学,同学就是生产力,就是人脉,有了人脉就不怕没有发展。孩子读书也是一样了。心怎可平静呢?

  现在没钱没权就自然低人三分,经济能力已经无形将人划分了等级,不信高档社区和城乡结合的出租屋形成的氛围就是截然不同,各人的生活质量天壤之别。社会就是这样的势利,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又是多么得不易。

  我想我们能在浮躁和宁静中找到一点平衡就是成功了。读书的过程就是提醒的旅程,我们不要在浮躁中浸泡地太久,不然将会找不到自己在哪了。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1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升华自己,超越自己。”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读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把自己看过的书再看,再看,看得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细致、精练的思索,并把这种思考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下面我就结合最近读过的并对我影响较大的几本书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

  第一本是《贾志敏课堂实录》,是我自己搜集汇编的。读贾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实录,让我明确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树立扎实、朴实、高效的教学风格。从紧扣课题导入,分层次朗读,抓重点句子指导朗读,扣重点字词感悟全文,注重说话训练,读写结合等,在此基础上钻研教材,以贾老师的设计理念来设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

  第二本是《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众所周知,窦老师的课大气磅礴,广博深邃,挥洒自如,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堪称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学中,她提倡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抓住课眼设置主问题是上好课的关键;预设与生成要照耀每一片叶子。窦桂梅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她说过的“设计课堂,关键靠底蕴---靠独立思考的勇气与能力”这句话。因此,每每看到教材,我都不急于搜集课外资料和教学参考书,而是先熟读教材,钻进去,找到文章的主题、课眼,独立思考,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最后,用窦老师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审视我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环节。也许一开始要走些弯路,并且道路艰辛,但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成长,迅速树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丑小鸭》就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第三本是雷玲主编的《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书中以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一线教师的课堂实录和国内专家对课堂的点评构成,深入研究国外一线教师的课堂,不难知道:为什么国外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都很强,而我们的学生却只会考试,严重缺乏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了。

  其次:《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好老师征服后进生的14堂课》,让我的心更柔和、更平静,更能理解学生、接受孩子的种种不成熟。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则让我更了解自己,更理性思考问题,更热情对待家庭和生活!

  好书多如烟海,看你怎么读而已!我认为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5

  昨天终于读完了《致青年教师》一书,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我懂得了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是不能只靠教龄的累计、丰富的经验和资历的。

  我懂得了“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职责,更应当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追求。

  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写作者”。

  我懂得了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我还知道了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近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之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艺精湛的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我要爱所有的孩子!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2

  暑假闲来无事,拜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感受颇多,收获颇丰。细作梳理,总结为两点:

  1、做学生工作,必须找准切入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会有效;

  2、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要简单,可操作性强,才能落地生根。

  首先,做学生工作一定要忌讳简单粗暴,强力压制。因为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拧着干,更有甚者直接顶撞,令自己下不来台。读过《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工作思路有所调整,不再只盯着学生的错误猛噼了,而是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发挥,真诚交流,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认可你,让他觉着你是对他好,这时你再进行指导,他才能听得进去。

  我们班上一个学生,底子不错,是个一本的苗子,但他痴迷于手机游戏,多次被我发现,开始处理的办法是直接上报政教处,通知家长领人回家反省,回来后还是不改,反复几次,最后一次,竟对我吼道:“你把我的手机给我吧,我不上啦!”这时我倒不忍心了,这是怎么啦,我们管学生难道就是把人逼走吗?这不是毁了他的前程吗?肯定是方法出问题了。于是我陷入了沉思,思考过后,调整了一下思路,不再批评他而是鼓励他,真诚地给他讲他的基础很好,潜力很大,很有前途,并且引导他思考自己将来要上什么大学,要学什么专业,让他对未来充满憧憬,充满信心,最后明确的指出:大学才是他的舞台,他的才华应该到那里去施展。这次谈话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学生像变了一个人似地,学习越来越踏实,并且坚持的很好,最后上了一个很不错的本科。

  制定的制度一定要简单明了、有可操作性强,并且要得到大多数同学的支持,这样制度才能执行下去,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才算是好制度。在这方面,我主要借鉴了魏老师的班级法庭的办法。对班里的重大事情必须召开全民大会以公投的方式来决定。比如,我们班要推行一个规定之前要通过全民大会来通过,而且是百分百通过,有不同意的要说明理由,然后对规定进行合理修改,直到最后全体通过执行;再比如,对于那些有重大违纪行为或屡教不改的学生的处理上,也采取全民公投的办法。先让被处理的.学生自己提出处理的措施,然后让所有同学举手表决,不通过要提出新的措施,直到全体表决通过才算过关。通过这样的制度让学生感到大家都在关心着这个事儿,今后还会进行监督,这本身就形成一种压力,取得较好效果。

  干班主任工作时间越长,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将会继续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胜任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它应该是这样的: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有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断的反复作业练习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却是他们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害怕。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可能是觉得学习任务过重,也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变害怕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为好学习、乐学习、主动学习。那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4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此刻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

  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齐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齐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齐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

  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就应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5

  寒假里学校组织了教师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我的感触很多。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而制定的。其基本理念主要有四点,学习后深有体会。

  1、"学生为本"。此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时时处处以人为本,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2、"师德为先"。 记得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表就是指教师的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典范。学习并贯彻标准精神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及神圣使命。

  3、"能力为重"。作为教师在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还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各项研修活动,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构建现代课堂,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4、"终身学习"。要教育好下一代,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肩上的任务是沉甸甸的。它不光是对我们的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规范了我们的教学行为,也为我们专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我们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仅在用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因此,用实际行动诠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是每一位合格教师必须做到的!我们教师要能够做到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用爱心育人,师德塑人,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深化素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的个人心得体会10-18

教师寒假读书个人心得体会04-10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1-01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5篇12-17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5篇)12-22

小学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03-25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12-20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3-15

教师读书个人心得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