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14 10:15:4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师听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

  20xx年10月19日到20日与其他三位数学老师一起到厦门六中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也从教学观摩会中得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对此我做出如下讨论及交流。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有一种无形的拉近距离感,能让孩子们从乏味的教学中,主动学习起来。每一位名师包括施银燕老师、张齐华老师、刘延革老师、强震球老师还有刘伟男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都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了什么。原来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的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

  从施银燕老师的四年级《认识负数》一课中,我们可以知道,她从生活中的知识着手,从设计了"电塔里的负数"、"室内温度计的的测量",以及"信用卡的-10"、还有"小明身高-2"不仅贴近了生活还让学生懂得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负数。这些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不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感悟到正、负数的应用价值。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上所表示的度数这一环节,又要怎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温度计上读写出所表示的摄氏度,并说出各摄氏度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温度的大小等,顺利完成了对概念的初步建构,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及时的加以放大,努力使问题公开化、明确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我还非常佩服施银燕老师的最后的那个时钟设计,到此还使我无法忘怀,原本以为那个计时器只是一个计时器原来暗藏玄机的总结了一堂课提前下课就是"-1"分钟,加深学生对负数的了解,并且总结了一节课。

  张齐华老师五年级中《用字母表示数》从在课堂上,完全了解他如何将自己融入教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丝一毫加工的痕迹。他听起来既亲切又有鼓动性,这样轻松的语言,细致的点拨,大气的阐述,快乐的笑声使学生的兴趣被"挑逗"得一波高过一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以一个储蓄罐为引子,让学生在感受愉悦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就这个课题而言,难就难在应该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张老师用他独特的构思,把算术与代数的关系演绎地非常透彻,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又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让孩子自己懂得在"变化中找出不变",他不愧为"数学王子"。

  刘延革老师的《周长认识》其实就是我想去学习的其中之一,因为我教的就是三年级,不仅能从刘老师的观摩课上得到教学的启发,还可以学以致用一下。刘老师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突出了"从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起点"三个要素,并且重点解决了曲边图形一周的长如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学生的体会不断的加深,至此,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刘老师为深化对周长内涵的理解,还画出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断开了、有缺口、不能饶一周,所以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

  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是苏教版的教材,它们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孩子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教具,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而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学生这个意义上明白了圆的本质与圆规画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有对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会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外一条绳子则是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地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还缺少什么

  这几位名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课堂里还缺少一些实质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孩子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及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或许多上几节不同班级的课,能对我教学上的应变能力以及能快速读懂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帮助吧。因为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够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2

  自参加工作以来,外出听过不少优质课,再在实践中揣摩与自已班学生学情相适应的教法,每次收获颇丰。然而自去年“高效”之风一吹,反而心无定论。大家都说“学生课堂所得实效即高效”。然“高效”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取得课堂实效的高效?如何将它整合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我的教学之中?恩施市小渡船中学的名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既体现了反传统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下面就听名师的授课谈点心得体会。

  一、导学设计巧妙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展示初一下学期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color”的时候,老师以一首学生常唱的活力四射的英文儿歌开头,带动每位学生思想从课外回到课内。唱完之后,和同学们互动问好,加强师生间互动,唤醒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意识。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我姓……名……来自……”复习所学课文,让学生也主动介绍自己。气氛一下变得更为活跃,大家口语练习主动积极,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又复习了所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件运用适当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两袖清风”。我想这话并不是就意味着任何的辅助教材都为华而不实的东西。只能说课堂上的教具,实用为好,太过花俏,反而更多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学习的能力。所以,只要是以教学的效益为目的,只要是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能为我所用的。小渡船名师在授课时通过课件呈现给大家本课所现重点——五彩缤纷的“颜色”,给予视觉上有效的刺激,让学生对新学内容有一定大体上的认识,又能让学生感兴趣。在教学1A对话课文时,又通过课件将这篇课文大家在自学时的要求和步骤简单明了的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明白接下来这一环节我们要做什么、掌握什么、与同组同学合作的为哪部分内容、合作时我们要做什么。步骤连贯、目标明确、一目了然,又节省了很多老师讲解的时间,真正的做到了将时间还给学生。

  三、在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对话练习

  这些自主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组内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这堂课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得到一定的引领,又启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教学目的明确,并且有很大的实效性,学生收获很大,可谓是一堂真正的高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辅助教材的使用,如何使它能真正的辅助我取得教学的高效,需要我多学习、多揣摩、总结。希望一天比一天做地好。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3

  ----暨赤峰市中学数学基本功大赛 9月27日 ,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中学数学基本功大赛评比活动在敖汉旗新惠二中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每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丰富惹人好感,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并且参赛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我觉得先不论学生的配合与否,光从老师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数学的多样和精彩。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同时老师们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导入的设计既具实用性又具时效性。再加上教师创造性的将融入此处,用生活中的数学,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而且还为后面的知识埋下伏笔。

  4、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教学环节精彩的设计,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也容易流于形式。老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怎样分工合作,才能做得快”,让学生有意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再通过倾听一个小组的合理分工,对其它小组进行指导。不仅使活动开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为以后的合作活动提供范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本次活动反映了新课改以来,老师教学方式的多元;数学教学以生活为源泉,更重视数学本质,注重挖掘蕴涵的数学思想;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围绕数学本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这些课中,参赛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节课都是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互动性强,每节课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并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重要,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如何解题,更多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数学的本质。

  我对此次学习感触颇深,认为短短的一天多的时间,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反思我的工作,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特别是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我校中学数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力量。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4

  9月24日,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我校进行。在短短的1天时间里,观摩了2节示范课,聆听了1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刘燕燕老师的古诗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巧设情境,带学生入诗境;妙读促思,带学生入情境,听课者无不如痴如醉,沉浸在如诗如画中。陈爱玲老师的班级管理经验实在、实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法。

  印象最深的是丁望老师的四年级数学课,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头脑。《合理安排时间》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丁老师首先出示几个脑筋急转弯,唤起学生的旧知,初悟优化思想;接着,丁老师又创设为客人沏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汇报不同的方案,通过探索对比,感悟优化思想;这样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优化思想的方法:一排先后顺序、二想同时进行;最后丁老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有梯度的'有序练习,运用优化思想,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整个数学课堂轻松、自然、朴实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丁老师的课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

  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这短短的1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她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她们真正做到了脑中有理念,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手段。

  总之,今天的学习让我受益颇丰,以后我会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5

  4月19日,我终于找到了熟悉的听课感受。因为今天的课都是初中语文课。有江苏省青年名师曹文彦老师讲授的《紫藤萝瀑布》、施玥老师《奖》,山东省青年名师朱则光老师讲授的《百合花开》、北京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的《背影》,此外还有一堂高中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浙江名师张悦讲授。

  上午的课很精彩,我只能引用专家黄厚江老师的评点来阐述:第一节很“精致”,第二节很“舒展”、第三节很“本色”。

  来自苏州的曾文彦老师,年轻有为,朗读配画,诗情画意,“花语”串堂,入情解读,整堂课很有诗意。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语言组织,相当精致。

  朱则光老师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我以前在他的博客中读过,感觉很不错。后又在一次省级赛事上由一位女老师演示过。当时感觉课很精致,朗读很出色,以读带评,很圆满。但是今日亲自听朱老师讲一遍,顿觉口齿生香,妙不可言,风格迥乎不同。黄老师评价“进得去,出得来,放得开,收得拢”。我觉得这节课有两大亮点:一是个性解读。百合战胜自然环境、战胜社会环境、战胜自我,终于“默默”盛开,开满山谷。在我眼中,百合的成功仅是信念的成功,却没有想到还有三个层次的挑战,真是耐人寻味。二是老师的解读用文学化的.方式来呈现,也就是“我要开花”段落的朗读处理。先根据句式内容读,这是初读;在结合语境的理解来读,更深更有味;后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遍。听着学生越读越有味道的朗读,我终于明白了朱老师的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心中叹为观止。黄厚江老师称赞是“细针密缝”。朱老师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丰富朗读方式,已经让我很佩服,但今日的朗读方式,却是出乎意外的,不禁佩服朱老师的教学艺术。

  施玥老师《奖》,真的很本色,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优质课。但最后的环节中“传递一句心声”,可谓画龙点睛,境界全出。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黄厚江老师的课堂评价标准,真的很精彩,只能虔诚地记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慢慢体会、思考:

  不是好课的标准:

  ⑴教师忙学生不忙,不是好课;教师不忙学生忙,也不是好课。

  ⑵教师精彩学生不精彩,不是好课;教师精彩学生精彩,但与语文无关,不是好课。

  ⑶教师把学生当驴赶,不是好课;老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驴,也不是好课。

  ⑷只有教师的问题,没有学生的问题,不是好课;只有学生的问题,没有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

  ⑴知道语文教什么、知道语文阅读是什么?知道教什么的课,是好课。

  ⑵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精彩,学生在教师点拨下学得精彩的课,是好课。

  ⑶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只见语文不见法的课,是好课。

  ⑷文本理解、正确、透彻,并有独特发现的是好课。

  令我有“惊艳”感觉的还有李卫东老师的课。《背影》,我教授过好几次,但总觉得不能上出味道来。但今天李卫东老师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是啊,背影的描写并不出色,动人的是它的背景,再三的叮咛、祸不单行的家境、家庭琐屑父子失和、大去之期的信,在这种语境中,那青黑色的背影岂不令人心动?在阅读文章时,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可是李老师却完整深入地剖析出来,角度新颖,堪称经典。还有那层层涟漪的板书设计,心动不已。

  记录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百合花开》与《丑小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用主题整合来读,是否也很新呢?

  《背影》中的解读能否借鉴朱老师的朗读技巧呢?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能否解读成社会的高度?

  阅读教学的篇章写法教学与情感教学如何协调?……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6

  20xx年03月18日至19日,我有幸去淮北第十二中学参加了淮北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示范教学观摩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汲取不少教学经验。

  在这2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卫国、牛献礼、张冬梅和韩东、杨丽等5位教师的展示课。感觉受益匪浅。牛献礼老师的沉稳,徐卫国老师的从容,张冬梅老师的和蔼可亲,杨丽、韩东两老师优秀的教学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共观摩了8节课,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有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圆的认识》、四年级《轴对称图形》、四年级《平均数》、五年级《打电话》五年级《和的`奇偶性》三年级《认识面积》等不同内容的几节课,徐卫国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圆的认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堂,虽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徐老师却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依据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徐老师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冬梅老师的两节课,一节是三年级的“射线、直线和角”、另一节是五年级的“和的奇偶性”。两节课同样体现了她“亲和数学亲和学”的教学主张。让学生在亲和的氛围中亲和地亲和地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张冬梅认为,“亲和数学”一定要“亲和学”。“亲和学”体现了教与学的智慧,其内涵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并学会“数学思考”。张冬梅在课堂上凭借语言的魅力给学生真正的自由——学习自由、操作自由、表达自由、思考自由、精神自由。她总是“伪装”成无知的孩童,以亲和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求解、验证活动中。因此,她的课堂几乎是群体的思维碰撞,当有了新发现时,师生都会不自觉地沉浸在创造的喜悦当中。这就是“亲和数学”的魅力。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7

  我于9月26日有幸观摩了省市名师“送培下乡”小学英语学科的听课活动,此次活动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四位老师教学风格各异,充满精彩,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四位老师都注重了多媒体的使用,有效发挥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积极作用。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四位老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多样化的设计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课题的导入精彩、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如许烨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他们熟悉、喜欢的动物入手,说说动物们会做什么,学生都很踊跃的回答,为新教学创造了愉快的氛围,有效导入课堂。

  三、教师在进行单词和句子的操练时不单单让学生动口,而是结合边说边做动作、拍手、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单词与句子。不但避免了操练时的枯燥,而且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专心投入学习。

  四、四位老师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画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利用歌曲、chant等活动,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言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习得语言。

  五、在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上充分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如曹慧娜老师在课堂最后环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假期制定一份计划,这样就把这节课所学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改变过去学生只会学不会用的情况。

  六、每节课的信息多、容量大、节奏快,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步步扎实,环环相扣。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到位,形式多样,充满趣味。如张玲老师在操练句型“When do you have breakfast/get…?”中,通过出示表格(Sally的时间表),让学生听录音,通过全体学生来询问,一名学生戴上头饰扮演Sally回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优秀教师的差距,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虚心向别人学习,充实自己。做一个永不自满的学习者。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8

  近日,我有幸参加小学数学名师进校园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观摩了几节示范课,聆听了名师的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认识钟表》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老师首先出示给学生几个形状不一的时钟,让学生看图分类,通过观察强化数学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现实需要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根据四个不相同的时钟所指时间,让学生先自己猜想,最后让学生总结。她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设计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分成了几个层次,有梯度,先让学生玩时钟,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由易到难,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用肢体表演来检验学生理解和把握新知的效果,层层递进。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专家的报告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9

  11月19日,我有幸参加在新区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进校园”教学观摩会。观摩了2节示范课,聆听了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王文忠校长的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姚桥小学王静老师《认识钟表》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钱老师首先出示给学生几个形状不一的钟表图形,让学生看图说出不同的时间,初步感观钟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钟表的结构,同时强化数学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现实需要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接着,王老师又让学生根据三个钟面相同的地方让孩子去发现到底整时间该怎么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最后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四个游戏去结束这堂课。她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的杭老师的这堂《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本节数学课看似简单,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1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0

  我校于4月29日开展了以“关注未来,共建和谐”的听评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其他两位位老师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高春霞和高广辉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看到任欣和初艳丽两位语文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高广辉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高广辉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这几位老师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学习诉基础上更加努力的云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1

  诗人何其芳说秋天是宁静悠远的,而我觉得其实秋天也不乏夏日的激情。

  月5日,xx年级简短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这堂课沿袭余老师创立的“板块教学”,这堂课他安排了“朗读、辨析、品析”三个板块。余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朗读,从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文章,到“进行有力度的训练”,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两个层次,再深入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余老师又用两两相对的五个小问题认真梳理了全文的知识点:“两个意义难解的字或词”、“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美字”、“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别的词”、“两个不同形而意义相近的词”、“两个能表达全文要义的字”,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最后是品析文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余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恰到好处地讲出了“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有详有略的故事,这是一个余味悠长的故事”等。最后总结“读文析———语;读文识———礼”。整堂课井然有序,余老师总是和颜悦色,慈祥地为学生解答疑难,使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熏陶了文言意蕴,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也是余老师“新简实活”教学理念的实践体现。

  建兰中学的王旭东老师挥洒自如,他的教学风格具有创新性。在教学中他的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人文积淀,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执教《水调歌头》,开场以自己满含感情的朗读导入,初步将学生带入《水调歌头》特有的情境中,继而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朗读、诵读方式来与文本进行沟通,从而走进文本,走近诗人。一直以来自己比较惧怕上诗歌,一是因为自己的文学底蕴不够,因而底气不足,再是这样的课型没信心把握,听了王老师的课才发现诗歌的课也可以上得如此激情澎湃,如此有效。但是谈一点本人拙见,王老师设计的展现学生预习成果这一环节,我觉得不妥。学生的预习成果体现出学生课前预习非常成功,有老师提出质疑:既然学生在课前已经基本“吃透”诗歌,能写出高质量的感悟,那么还上什么课呢,不是画蛇添足吗?所以我们建议在诗歌赏析之后让学生当堂写感悟呈现杰作,效果会更好。总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让我们明白了:诗歌也是可以这样上的。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选取的不是我们成人的视点,而是一个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仿的少年人的视点。一个少年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世界,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成年人看待世界、看待人,是与少年人有所不同的。这篇小说由特级教师韩军执教,韩老师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便是领着学生跳跃性地读文本,在朗读文本的过称中,弄清人物基本关系,梳理故事基本情节,听读故事情节高潮,动作外貌心理语言,风景描写称呼变化。这堂课的设计给在场老师眼前一亮的便是两份信的设计:《一封没有寄出的信》(于勒写给家里人的第三封信)、《菲利普未公开的日记》(父亲的信),学生通过设想这两份信的内容,更好地通透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赵富良老师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赵老师的课紧贴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能深刻体会课文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这堂课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借助文本蘸满情感的语言与鲜明的对比手法,体悟文章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用朗读震撼心灵巧妙的延伸,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杨聪老师是有个性有才华的年轻老师,他的课也如他人一样有个性有才华,他上了鲁迅的《雪》,从文学语言角度解读文本。阮长海老师教的《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用夸父和共工的共同点作为切入点,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充分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2

  通过听课,我感觉他们的课堂是"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的课堂",他们在教学中都倡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使他们能从周围熟悉的真实的事物中学习语文、生物,进而体验到语文、生物就在身边,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升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他们的课堂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重组教材,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他们都能熟练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工具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本来枯燥、本来抽象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趣味化,形象化。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实现了解决问题的效果。

  他们为我们做了教师基本功的好榜样:说话咬字清晰,讲解知识时精练到位,有时候甚至觉得是多一字太烦,少一字则内容不清楚;亲切的表情,课堂上与学生融洽相处;严谨的`思维方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反应快,引导学生得体到位,思维严谨,考虑周到。领略到名师那人文积淀和炉火纯青的语言技巧。

  这几位名师都具有很高的演讲素养,他们抑扬顿挫、简洁流畅的语言,优美动听的声音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学生沉浸在这样的语言中学习可谓是怡耳养神,潜移默化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演讲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如何让自己的声音悦耳又清楚其实是一门要苦练的学问,今后我会以这几位老师为榜样,提高自己的演进功底。

  听名师上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思想的浪花。他们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令我们向往,这样的境界让我们羡慕。也许我们不可能都成为名师,但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而且,这些教学方法的确能给我们以后的教学带来帮助,给我们树立高标杆,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利用语文课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想可以从模仿开始改变自己,然后逐渐实践探索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不过我相信一旦有了成效,这绝对是师生教学相长的一大乐事。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3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课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来。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课中发现我的课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即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课,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4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堂突发事能力,即驾驭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5

  上周末,听了《全国小学魅力课堂数学大赛》中的“用韦恩图解决问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三节课。这次听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潘彩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课,潘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课开始,通过创设“少年军校演练”的情景,找小强的位置,由于大家的回答不同,引出一般情况下用列行表示位置,接着引导哪是列,哪是行,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给予肯定,最后再说说自己的位置。通过找生说自己的'位置,其余同学记录,比比谁记得快,最后通过讨论认识数对。

  在教学中潘老师没有教给学生确定,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创造形成知识。在《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整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名师听课心得12-29

名师讲堂心得体会11-05

名师教学心得体会11-24

名师课心得体会02-10

听课心得体会11-19

听课心得体会07-28

听课的心得体会03-06

名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01-06

参加名师培训心得体会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