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25 13:07:1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

  任何一种教育其目的都是培养终身学习者。作为教师,更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成为学生阅读的领航者,不断提升整体素质,高格局站位带领孩子的.成长。20xx年出台的《新课程标准》让我对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拥有了深入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在多读多背、说说写写上下功夫,“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进入整本书品读,对比读,进行群文阅读,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孩子理解问题更趋于成熟,才能够和初中语文做好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2

  20xx年5月6日,我参加了由中国教师研修网、教研网组织权威专家解读20xx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系列公益讲座,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通过讲座学习,我了解到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义务教育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索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从前期的没有具体、独立的课程内容,到课程内容成为独立的版块呈现,用三类六项学习任务群呈现了语文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这六个学习任务群体现了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与架构,也呈现了课程内容变化的历程。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进行学业质量评价时要能满足不同类型的评价和测量要求,要关注不同学段的进阶发展。第一学段有明显对象要求,第二学段比较宽泛,第三学段要求能听清楚别人的观点,根据他人的`观点来调整、修正甚至生成自己的观点,第四学段对情感态度有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发表时有根据有条理。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在评价主体上要凸显学生主体的作用,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老师关注学生反思性思维的建构和发展。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通过学习,我觉得教师要重视树立专业素养终生发展的意识,要改变教育观念,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等等。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且思且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3

  新课标发布之后,作为新时代师范生我们及时进行了研读。经过研读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强化素养导向。“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生,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单单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运用,在实际的语境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和审美能力。

  第二,聚焦学习任务。“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大不同层面的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新时代师范生应多多关注这方面的内容,了解相关方面的任务群,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在安排学习任务群时要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第三,关注学习情境。“新课程”明确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语文学科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新时代师范生,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不能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四,注重质量标准。相较20xx版课程标准,“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相关内容。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这要求我们在以后从事教学工作时,不能只单单关注教学进度,更应该关注教学质量。

  作为新时代师范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提升自身知识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以后投入教育事业打下夯实的基础,做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的优秀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4

  近期我聆听了温儒敏教授的讲座,对如何学习、落实语文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

  1、和此前的语文课标相比,新版课标的理论性增强,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如“核心素养”“素养型课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主题引领”“真实的语用情境”“学习情境”“混合式语文学习”“语文实践活动主线”“课程主题与载体”“过程性评价”等等。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核心的概念?其内涵是什么?提出的理由是什么?多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教学观念或者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善有哪些针对性?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是否有落实的可能?等等。

  其次要通读课标,梳理其6个部分组成的思路,各部分的逻辑,找出贯彻全文的主要概念,然后化繁为简,转化为我们能理解、好把握的几条基本的课改措施。之后,就要“对标”,找差距,确定改进教学的方向。

  2、新课标和前一版课标是衔接的,并非推倒重来,“标准”并没有变。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新课标和旧课标是几乎一样的。现在使用的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严格按照课标的“标准”来编写的。我们只要按照统编教材体系架构,分学年逐步推进,就能够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

  3、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立德树人是培养人的指导思想,在语文课中不是贴标签,不是过分的教化,而是熏陶化育,润物无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这个意识,语文课就真正能起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4、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新课标提到语文学习中的联想,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能力,特别提出要重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保护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很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课标还提到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在教学中我们都会碰到的,要有这些方面的意识。如训练写作,不只是为了学会写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来训练思维。新课标把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的部分,对改进语文教学是有重要启示的。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要求通过审美的体验、评价来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要特别强调“文化自信”。如何立国,如何凝聚和振奋国人的精神,都需要文化自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要批判抛弃那些腐朽的,不合现代社会的部分,挖掘优秀的成分,处理好创造性地转化跟创新地发展的关系。

  5、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不只是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以学习任务来带动教学,即“任务驱动”。6个“学习任务群”下面分学段列出很多学习任务,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学习任务,组成教学的单元。

  小学高年级语文统编教材都是采用的单元教学结构,各个单元都可能承担着“学习任务群”的其中某一项两项任务。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教材的各个单元主要承担或者接近“学习任务群”之中的哪些“任务”,然后以这种“任务”来引领教学。教材的单元导语有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点的提示,另外每篇课文后面还有思考题,可以参照这些提示与思考题,集中转化为“学习任务”,也就是新课标所说的“典型任务”。同时可以设计和“典型任务”相配合学习情景,即所谓语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以此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和现在我们熟悉而且通行的教学模式不同,不是一课一课地讲,不是文本为纲,它也不求知识的系统和完备,不是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练习,而是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获得自己知识的建构。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这过程中起到设计、引领、总结、提升等作用。这样,可以减少灌输式的讲解,匀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读书和讨论,拓展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6、新课标提倡“整本书阅读”,因为没有阅读量,语文能力无论如何是提升不了的。“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是课外阅读。课内只需要点拨一下,引发兴趣,提示一些方法,就可以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5

  在学校的鼓励指导下,第一次认认真真,完完整整的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解读进行了自主学习,在校参加了课标培训,初步确定了两个大方向:教要准和教什么。学习中自己对课标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选取了印象最深的两点进行心得交流。

  (一)如何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在一次次的听课、评课学习中也学到了不少,自己也好好学习了新课标,此次阅读特别关注了“关于课外阅读”部分。新课标对于课外阅读进行了透彻的论述:从课程理念到阶段教学目标,课标有多处涉及课外阅读问题,凡是论及阅读教学,几乎都包括了课外阅读。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伸展,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连成一体。这是课标精神,这个教学内容很好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另外,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全校性的阅读活动。学生们兴趣很高,但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无论何时何地,重视课外阅读教学,正是给孩子们在寒冬送上了温暖。 阅读教学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应适时地进行,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

  (二)加强调识字和写字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各学段,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每个学段都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画、结构、行款,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重写字质量,切实提高书写水平,避免大量、机械的书写训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关于识字写字教学: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写字教学:体现汉字的规律和特点,由独到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基本笔画到字的间架结构,加强指导。注重书写的规范要求。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对姿势、习惯的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前所未有的。

  总之,在教学时一定要扎实教好每一个字,老师示范要到位,学生练习要求准确,老师批改要细致。联合家长的力量,发挥班级鼓励的力量。基本笔画书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光讲解不够,还需精炼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于心。让家长了解孩子书写的近况,定时给家长以书信的形式交流、表扬孩子书写。在班级中展示、张贴孩子的优秀写字作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6

  期待已久的学习如约而至,早早地就在电脑面前守候了。今天学习了龚亚夫老师的讲座——《超越学科的站位高度能做成事的教学设计》。

  龚老师结合教师的困惑和我们分析了有关核心素养的观点。讲座分为四大部分:核心素养的构成与特点;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过程;以什么作为教学中心;是否遵循程式化的步骤。龚教授整合了各个专家的观点,向我们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构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这三者之间的内涵是交叉的。思维品质不仅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也包含品格因素。龚教授强调了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他充分解读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过程以及评价。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为教学的核心。龚教授特别提到了崔允漷教授的观点: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点来设计主题、项目及任务等。

  关于是否遵循程序化的`步骤,龚教授结合梅德明教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大家千万不要把活动观分成三个孤立的阶段,它们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交互的、融合的、循环的。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并非刻板的先学后做,而是在学中做,做中学。

  龚教授还结合一线教师们的疑惑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在任务型教学的困惑上,提出了没有“唯一的”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英语(作为外语)课程的价值取向,教学生品格,教学生思维发展比教语言本身更重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7

  《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他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图形、发现规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建立科学学习新模式。达到让学生先想象后动手、现在也不限制每节课必须讲完某节内容、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操作达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继续、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我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相法或结论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自主合作探究

  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三、创新型教学

  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当今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语文学习工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8

  在湖南省葛敏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我观看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龚亚夫教授的讲座《超越学科的站位高度,能做成事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结合讲座内容谈谈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几句话。

  龚教授首先从教师的困惑开篇,提出四个核心问题:核心素养的构成与特点;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过程;以什么作为教学的中心以及是否遵循程式化的步骤。其中,印象深刻的第一句话是,“外语在教学当中实际上就是在做人的培养,把课程目标看成是一个相互交融、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的整体。”在农村中学,许多孩子对于英语的学习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学习英语到底有什么用?我又不出国!那么作为英语老师的我,就要反思,我教孩子们英语,又有什么用?今天听了龚教授的讲座,我就能很明确的告诉自己,教英语是教孩子们怎么做一个人,孩子们学习英语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写的人。生活中,有的人讲话特别的委婉动听,你骂他他不觉得,仿佛蜻蜓点水;有的人说话特别直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也反应了语言背后的思维品质。

  第二句话是“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在行动当中,不断地做事的过程中形成的。”当下比较火的劳动课程,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任务群,具体到1—2年级择菜、洗菜,3—4年级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等等。这也就启示我们在英语的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在于你对学生说了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做了多少,做了多久。

  总之,核心素养的形成在任务活动之中。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在课堂上灌输的比较多,唠叨的比较多,反而让学生们做的比较少,用英语用的很少。这是以后我要改进的地方。

  三个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终于把高大上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弄明白了一点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次感谢葛敏名师工作室提供的机会,让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提升自己。我也将把这次所学所思用于教学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心得12-18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3-2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心得体会11-19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03-31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2-21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1-03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2-25

解读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17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