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该如何学好合唱

时间:2022-12-26 11:10:05 合唱教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童该如何学好合唱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该如何学好合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童声合唱中声音的训练。

  ①引导儿童运用柔声唱法。在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之前,轻声歌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协调活动,能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对以后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但轻声唱并不是松垮无力的歌唱,而应该是在气息支持下的轻唱。轻声歌唱是手段,目的是把“无管制”的童声先“管制”起来,为以后更好地“放开”歌唱做好准备。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这是指导发声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②培养儿童用头声歌唱。所谓的头声歌唱是指以头声为主的歌唱方法,也可以称为“向前的发声”方法。这种唱法可以纠正儿童过去养成的不良发声习惯,避免他们把声音闷在喉咙里,可以使声音“向前方流出来”。

  2.童声合唱的和谐、均衡和统一的训练。

  与其他类型的合唱一样,童声合唱同样具有三大要素,即合唱的和谐、均衡和统一。与独唱不同,童声合唱是一种具有严密结构的集体音响艺术。在排练时,应注意结合作品的特点对以上三个方面加以训练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①合唱的和谐是指合唱中各声部的音准的协调。

  合唱的和谐需要各声部调的准确。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儿童在多声部的合唱中,因为受到其他声部的干扰,往往会出现“跑调”的现象。因此,对每个队员音准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全音、半音的音程听辨:34、71、23、45等音程的区别,以及1与#1,4与#4,6与b6,2与b2音高上的区别。

  经过听辨训练,合唱队员会逐渐在合唱中把握好本声部的音准,使合唱达到和谐。

  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固定的音高,是保证合唱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儿童对绝对音高的记忆能力非常强,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可以结合五线谱和键盘,让他们记住小字一组的七个音的固定音高。

  无伴奏合唱的练习是巩固合唱和谐的有效途径。孩子们在掌握了一定合唱的技巧后,适时地加一些无伴奏的'合唱练习,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在无伴奏的状态下,某些队员或声部音准能力的不足会明显地显露出来。根据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减少合唱队员对伴奏的依赖性。其次,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孩子们更容易负担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声部、其他声部以及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同时,这也有利于他们在合唱中建立“和谐”的感受。

  ②合唱的统一是指合唱队演唱的音色、速度、节奏和表情的一致。

  第一,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声音位置的高低不同、咬字口型的不一致以及声音的波动等,都会影响合唱队音色的统一。为达到统一这一目的。首先要统一每个合唱队员的声音位置和咬字的口型,并通过一些固定口型的发音练习,对队员进行音色“前、后”和“明、暗”的变化式训练,从而最终达到音色的统一。

  第二,合唱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合唱中速度和节奏必须严格地统一。合唱中速度或节奏的不统一。会直接破坏合唱的和声效果,把切分音、三连音、休止符、附点音符和多音的快速节奏组合在一起训练,会有利于合唱中节奏和速度的统一,而且还会为演唱不同类型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快”而不“赶”,“慢”而不“拖”;“快”要有“弹性”,“慢”应有“节拍点”,这是合唱中速度和节奏统一的具体体现。

  第三,表情的统一是指根据歌曲的情绪,全体合唱队员应具有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共同表情。如:活泼、欢快、雄壮、坚定、柔和、严肃、忧伤等。对于这些情绪,在演唱前,指挥者要让每一个合唱队员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要求他们做出一致的表现,并且在演唱过程中,不断提醒他们表现出这种“一致性”表情的流露。

  训练的方法大致归纳为六个字:即“松、扬、竖、拢、上、下”:

  松: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歌唱时,如果下巴不能放松而突出,舌头不能放松而上凸,后缩,都将促使喉结上升,堵向咽狭,从而阻碍声音在咽腔和鼻腔的共鸣。特别在唱高音时,常见的错误方法是伸长脖子,突出下巴,同时舌往上凸,后缩,于是歌声被堵在里面,紧张,僵硬。为了帮助下巴放松,防止下巴突出,唱高音时应该微微低头,同时让舌头微凹,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

  扬:唱歌时身体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在演唱姿势与精神状态上有马上就要“起飞”似的感觉,嗅觉区打开,保持闻花香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提颊以获得歌声的高位置;下肋保持扩充状态,小腹微收,使歌声获得自然、深沉、并且较为充足的气息支持。

  竖:要形象地说明歌声“竖”可以打很多比方,口腔中好象含了一点水,所谓“微微含着似的歌唱”;打呵欠似的提软口盖,让同学们练唱时用双手抚颊,可以帮助他们领会竖唱的口形,也可以帮助感觉牙关是否已经打开。

  上:在歌唱时,声音的共鸣位置要相对提高,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上”字还含有如何唱好高音的问题。

  下:歌声要“竖”,而气息要“横”。“下”则指气息要深,要体会用“气柱”歌唱,气柱的动力来自肚脐下的小腹。

  拢:声音要有集中点,在强声时较易做到,但在弱声时就较为困难,应加倍注意,不可失去集中点,以致成为虚、散的声音。

  声音不可唱“散”(声音位置太前,口型太开),不可唱“咧”(口形太横)。“散”声与“咧”声在集体音响中是不易靠拢的,如果声音的位置又不高,那么这种合唱音响必然是不和谐的,也是缺乏穿透力的。

  合唱练声的技巧

  “直声”是反对任何声音的波动,包括颤音、抖音和滑音。要令声音保持平稳唱出来。滑音也称作装饰音,如果在乐谱上没有标,就不能自说自话地发出这种声音。颤音、抖音和滑音都是一种习惯,同也也与气息不稳有关,对它们的克服性练习不是找感觉,而是改习惯。我们以前平时都是玩的独唱,独唱可以自由发挥,合唱不可以。

  “气沉”是吸气要沉到下腹也就是所说的丹田(这个感觉是闻香味时),不用胸部吸气,然后借横隔膜的控制小腹上压,两侧腰部向内压(这个感觉是在咳嗽时),向上顶着出气推动声带发声。气息的下沉可令发声饱满有力并有助于提高音高。找感觉的方法是:

  1、两拳抵住腰部两侧,快速深吸气,感觉腰部向外扩张,将两拳撑开了;吐气时,发丝音不出声,顶住出气气流,感觉记住后,再做发声练习。

  2、咳嗽时的吸气也是往下腹走的,找到这个感觉,可用咳嗽的方法发“贺”音,逐渐延长,这也是找横隔膜控制和胸腔共鸣感觉的有效方法。

  “高位”是找打哈欠的感觉,吸进气后保持打哈欠的状态出气出声,也就是老师说的要“吸牢唱”。打哈欠是因为大脑缺氧了,这时的肺部需要大量进气,所以自然会吸气很深,本能地,软腭也就是小舌头向上提起,整个声音通道被松驰张开形成管状共鸣腔,这时感觉进气非常通畅。可以做个比较,不是打哈欠时,做深吸气,感觉进气时是口腔里发凉;打哈欠时,就会感觉到是咽壁发凉。发声时,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形成的共鸣腔产生共振。有些人为了使声音“好听”,在咽喉部“做”声音,把管道的咽部位置用力张开,似乎是圆润了,其实声音是憋着的,唱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觉得咽部很困乏。这种作出来的声音在合唱中就不和谐了。高位发声时的感觉是打哈欠加意念里声音从眉心上方送出去。难做到的是小舌头一直要保持向上提起,不能松下来,如果松下来,老师就会说“声音掉下去了”。在发韵母带有“i”的关母音的字时,最容易“掉”下来。高位和气息相结合,可使高音更高更纯更有力。

  “轻声”是用前三种方法唱出很轻的声音,轻声不是不用力唱,相反,是用力唱轻声,这是功夫了,没有正规的训练和长期的养成练习,很难做到。现在五六十岁的人,那个年代的经历,习惯于高歌唱响,以音高、声大为美。有些人爱唱卡拉OK,而唱卡拉OK最不好的就是把伴奏音量开得很大,要听到自己的声音就得大声唱,这不仅会唱坏声带,也养成了不适应于合唱的歌唱习惯。因此,以中老年为主要成分的业余合唱团最难控制的就是音量。合唱有所谓轻声出层次,弱声也高潮之说。

  “靠前”是声音往前送,让很远的人都能听见,这是个意念的感觉,唱的时候感觉声音是眉心上部的朝前上方送出去的。

  现在许多合唱队都用美声唱法训练合唱。其实哪种唱法都要求共性,重视声音训练是合唱发展的基础。著名指挥家秋里先生指出:气深、高位、直声三结合是合唱共性的关键。

【儿童该如何学好合唱】相关文章:

合唱艺术的发声技巧是什么?该如何发声?07-08

合唱如何唱出教堂合唱的经典味道01-13

如何学好唱歌07-06

儿童合唱训练技巧01-15

儿童合唱训练的方法01-19

儿童合唱训练的技巧01-21

儿童学习合唱的好处09-06

如何提高合唱能力07-03

童声合唱如何训练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