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阅读答案

时间:2023-07-05 09:23:4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浣溪沙》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浣溪沙》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浣溪沙》阅读答案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1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写出下列词句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什么是情?什么是理?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一曲新词,一杯酒,想起去年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

  (2)花凋落了,我很无奈,似曾相识的大雁飞回来了。

  (意思对即可)

  2.感叹年华将逝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3.情:叹惜“花落去”,借“燕归来”抒写美好的事物。理:人事兴哀,无往不复。(意思对即可)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2

  浣溪沙·忆旧

  长记鸣琴子贱②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③终不避桐乡。

  注:

  ①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苏轼,眉州眉山人。

  ②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

  ③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在桐乡为官,深受人民爱戴,病重时,嘱咐其子将其葬于桐乡。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上阕运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来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有方。

  B、下阕借用“朱邑归葬桐乡”的`典故表达陈海州得眉山百姓的爱戴,抒发了苏轼对曾经任家乡父母官的陈海州的一片感激之情。

  C、“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两句借景,写出昔日绿柳垂杨环绕朱漆厅堂,现在却被秋霜覆盖的萧索情景,表达了作者世事变迁之感。

  D、“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生聚散浮沉如同梦境一般,与《念奴娇怀古》中的“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E、全词没有直接写陈海州的政绩,但通过两个典故展现了出来,同时蕴含着作者的人生追求,希望能够像陈海州一样有所作为。

  2、有人评价此词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C E(C“表达了作者世事变迁之感”不对,应是表达了作者时光流逝之感;E“希望能够像陈海州一样有所作为”无中生有。)

  2、 ①将过去“朱颜绿发”与现在“秋鬓数茎霜”进行对比,抒发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②运用比喻,表达了人生如梦、聚散无常的无奈;③直接抒怀,充分显示出不计较个人得失、超然物外的旷达;④运用典故,委婉的表达出对陈海州的爱戴、感激。(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3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 涵 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词牌名。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 以 说 似 曾 相 识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5、''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落寞、孤独

  8、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4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9.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8.(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9.1)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5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唐圭璋评论此词:“文字全用赋体白描,不着粉泽,而沉哀入骨,宛转动人。”试结合全词逐层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先写己之忆人。从己方铺墨,“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夜不能寐,借月寄情,睹物思人。②再悬想人之忆己。“想君思我锦衾寒”,悬想对方也在牵挂自己,为“我”锦衾寒的境况担忧,曲折达意,更有动人。③再极写相见之难。“咫尺画堂深似海”写咫尺天涯,万般无奈,别样滋味。“忆来惟把旧书看”,怀念逝去的.幸福时光。曾经相约“携手入长安”之事,明知不可能,偏再问“几时”成行,表面平淡无痕,背后却饱含极大的凄凉。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6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3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答案:

  10.(1)①:淡淡的忧愁。(1分)②: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

  (2)它的奇,表现在:①“飞花”和“梦”本不相似,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②,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7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①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 ①噀:xùn,喷。

  6.“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答案 “惊”:吃惊、惊讶。“怯”:胆怯、害怕。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7.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 正面:“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写出了橘黄叶绿、橘香弥漫、橘汁酸凉。

  侧面:(1)对比反衬。以“菊暗荷枯”反衬“橘黄叶绿、香雾溅人、橘汁酸凉”,突出强调橘的生机与味美。(2)正衬烘托。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3)侧面描写。“吴姬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8

  浣溪沙①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②,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任颍州知州时所写,描写的是人们到颍州西湖游春的景象。画轮,指装饰华美的车轮。

  (1)第二句中“浸”字的.妙不可言,请作赏析。(2分)

  (2)词的最后一句“日斜归去奈何春”常被人津津乐道,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词的意境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浸”字把“映照”说成“浸泡”,把“云影”说成“真云”,形象写出湖水的清澈。(2分,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2)作者由日斜人归想到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西湖春游,度过了一天欢快的日子,归去之际,不免若有所失,由欢乐而转入惆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表现了作者由欢快转向悲凉的心理状态。(4分。结合词意具体分析2分,只要涉及其中一方面分析合理即可;心理状态2分,答悲凉或惆怅给1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9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浣溪沙》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这首词是词人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黄鸡:即黄鸡催晓,语自白居易《醉酒》诗。

  (1)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3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3分)春天。从兰芽短(兰草发芽)、子规啼看出来。(1点1分。)

  (2)(4分)下片写门前流水尚能西流、不要白头面对黄鸡催晓,表达了词人虽处逆境而老当益壮(不服年老)、自强不息(旷达进取)的精神。(1点1分)】

  阅读练习二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2)词的上阕,通过写雨中的兰芽、沙路和子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3分)

  (3)苏轼诗词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也富含哲理。请说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4分)

  4.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分)

  5.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词和白诗都写道唱黄鸡,两者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作者描写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和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塑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3分)

  (3)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分)

  4.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美、洁净的山林雨景图。(2分)描写了兰牙、溪水、松树、沙路、子规等意象。(1分)

  5.不一致。(1分)白居易《醉歌》诗中唱黄鸡是嗟老叹衰之词,感叹人生苦短,表现了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2分)苏轼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他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贬谪期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分)(意思答对即可酌情给分)

  阅读练习三: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木糙住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3.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2分)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C

  2、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3.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4.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10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2.(1)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最好能根据自己平时对作者的了解,再结合诗句大意进行分析。要注意作者在诗句中所选用的意象,比如软草、平莎、新、轻沙、走马、无尘、日暖、气如薰等词语,揣测诗人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主要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词的下阕进行赏析。比如,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等等,然后再分析它们的作用。此外,还应从情和景的结合角度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当时有人传言:将虎头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为州官,苏轼曾依其说到离城东20里远的石 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龙行》诗以记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谢雨。其关怀民生之心,从这一求一谢中表露无遗。苏轼于谢雨道上作《浣溪沙》组词,共五首,描写了途中见闻和村野风光,具有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北宋农村词中的佳作,与他的其他题材和风格的词作皆是异样出色。此词是《浣溪沙》组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

  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结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作者身为使君,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乐于如此,确实难能可贵。细味其词,盖有三意:其一,苏轼早年即倾慕庄子,志于逍遥逸世,见此景此境,益坚其志;其二,苏轼虽久慕此境,不意长期错入仕途,此时重睹此景,不禁有怅然若失之感,对其久困官场,也不免有后悔之意;其三,苏轼虽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时把握,则迷途知返,犹尝未晚,是又信心再起,归宿重定。一句之中,写尽种种人生滋味,用笔简约而意趣丰盈,可见苏轼心理世界之丰富复杂。然其对田园生活的讴歌和对归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见于辞的。

  这首词结构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结构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词全是写景叙事,并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是于字行之间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这首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

  上片首二句写作者于道中所见之景,接着触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写作者所见田园之景,又自然触景生情,照应何时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这样写,不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特别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隽永之妙。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11

  浣溪沙

  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上片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的,无论是夕阳还是小楼,既无情绪也控制不了忧愁,这是抑。忽然,一个骑马的美少女出现,少女潇洒风流。这里是白描,直接描绘少女的形象和神采。使原来低沉的气氛转眼间有了亮色,使人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是扬。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运用,塑造了少女美丽风韵。

  【译文】

  黄昏时分,你登上狭狭的小楼。夕阳被你娇小的步子挤下了山,留下栏杆一排,珠帘一条,飞鸟一双。你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左边的鞋印才黄昏,右边的鞋印已深夜。你的愁,很芳香。它让你又一次数错了,懒惰的分分秒秒。终于,你骑一匹小马出城。怀中的兰佩,温软,如满月的光辉。他看你时,你也想看他。但是,你却莞尔回头。

  作品赏析

  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叙事者少见。而本篇则恰是以叙事的手法填出,颇得出奇之妙。词中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描绘了一个细节,但却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刻画而不伤其情韵,清新别致,很有韦庄词的意味。

  意境描述

  人说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而容若的这一阙《浣溪沙》,则以少有的叙事的方式填得,却有出奇的好。他给了读者一帧慢镜头,慵懒如春水的时光里,潺潺流淌着一种琳琅之美。又好似就着这美一谱上曲,立马就会要将其含在唇边,满怀欣喜的,饱含情意的,依依呀呀练唱起来不可。

  黄昏时分,残阳如酒。小楼之中,珠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落日的余晖宛若薄薄的锦缎,一匹一匹的散散堆落在阑干上。他凭栏而立,看着这清觞一样的昏昏日光,心念中不禁来了愁绪,这波光碎影的生年,竟是这般的了无兴致。

  有注本认为这上片是写的词中女子,正是闺中怀春,上片的描写乃是为下片所做铺垫。而我更倾向于这是容若写自己如何倚阑生愁的说法。“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应是写的马背上的女子对他(或是路人)回首相看的美好羞涩姿态,以至使小楼之上的他,心生温软感念而愁绪消散。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古诗十九首》中有写:“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最出跳的莫过于盈盈二字,简直可以独占世间女子的全部美好。

  她给那一刻的时间,带来了夕阳之下的`新绿小池塘。风帘动,有暗香盈袖。马背上的美丽女子,是那样的令光阴倾倒。

  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见人羞涩却回头。这一个“却”字,正是应了那句“节外生枝斜更好”的意想不到。惊喜,从来就是最能带给人冲击力的。又想起李易安那一首精致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花影瘦,露华浓,青梅一般的羞,可是你眸子里那一缕握不住的温柔。此时两首词并读,竟是如斯缘妙不可言。羞涩能让女性的美具有神秘的力量。羞颜未尝开的青涩,让人沉迷,让人欢喜。那是一种纯净的穿透力,让所有的感叹在顷刻之间心悦臣服。于是在后来的后来,一位叫徐志摩的诗人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那一个黄昏之后,他的生活将一如既往的回归成一汪静水。光阴会记得,这一首《浣溪沙》会记得,那一个香醇忧甜的美丽镜头里,有一个如青梅如水莲的她,羞涩的从他的小楼下,打马路过。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12

  浣溪沙① 苏轼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②

  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③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④

  [注]①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②蒨:同茜,绛红色。③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④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

  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

  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

  15.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C解析:C.据《其三》下阕“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有“饥肠”语,应是青黄不接时农人挨饿;又有“餪”语,特指馈赠饭食。故知白发老人见太守来访,情急之下只好从田中捋些将熟的.青麦粒捣成粉状,聊充招待。说“情不自禁地”不合词境,“尝新”也无从谈起。

  15.①《其二》上阕,捕捉乡村女子的群像,动态地再现她们稍事打扮争相围观太守热闹欢快的场景;匆促抹红的外貌描写、挤破红裙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农家女充沛的活力。(3分)②《其三》上阕,描写雨后麻叶滋润光泽,设问谁家煮茧香,以此铺垫,引出娇语缫丝的农家女,顺序从视觉、嗅觉、听觉中来,着力表现了农家蚕妇的勤劳。(3分)(围绕一主要手法作答)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13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沫。②午盏:即午茶。③蓼茸:蓼菜的嫩芽。

  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点等装盘馈赠亲友。

  1.赏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3分)

  2.下片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有味主要是指哪些有味的事物?清欢在这里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趣?(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用一媚字,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似乎淡烟和疏柳也懂得献媚晴滩似的,给人以动感,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2分),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2分)。

  2.人间有味是清欢,由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这两件有特色的事物来表现。清欢的意趣表现在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也是对宁静无忧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练字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媚字的含义,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答出其表现的事物特点,表现的作者情感即可。媚字运用的是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第一问可根据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提炼出事物即可。第二问可根据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所描写的意境分析作答,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表现了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也表现出词人对这种平淡简朴生活的热爱,从而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现出来。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此为一首记游词。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别有一番风味。而全词的主旨,最终落在清欢二字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

  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赏析二:

  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喜雨亭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游褒禅山记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字 阅读答案附赏析宋史·苏轼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红梅 苏轼 阅读答案附赏析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阅读答案附赏析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阅读答案附赏析苏轼对“竹”的游戏性观照 阅读答案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阅读答案附赏析叶嘉传 苏轼 阅读答案附翻译南堂 苏轼 阅读答案附赏析浣溪沙 李清照 阅读答案附赏析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阅读答案赏析江城子 苏轼 阅读答案附赏析摊破浣溪沙 阅读答案附赏析范增论 苏轼 阅读答案翻译浣溪沙 苏轼 阅读答案浣溪沙 阅读答案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水调歌头(苏轼)蝶恋花(苏轼)西江月(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水龙吟(苏轼)念奴娇(苏轼)浣溪沙(欧阳修)永遇乐(苏轼)洞仙歌(苏轼)卜算子(苏轼)

  《浣溪沙》阅读答案 篇14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9.这首词,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请问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20.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比较词和诗中漠漠一词的使用,试分析它们在意义内涵及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21.体会感知全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你在词中感受到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心情。请你说说这些印象在词中是如何传递出来的,结合具体词句作答。(5分)

  参考答案:

  19.轻灵;幽冷(类似词语均可,一点一分)

  20.相同点:都给人以广漠无际,梦幻迷蒙的.印象(2点)

  不同点:词中漠漠的使用还包孕了一种无聊、寂寞的心情,一种漫不经心、清冷孤独;在诗中并没有这样的意思(1点)

  (言之成理即可,一点一分)

  21.)一个独守空闺,感受到春愁,孤单、寂寞、无聊、冷落的女子的形象

  (对女子形象心情描述正确给2分,如果没有点出女子只给1分;第二问能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分,如果分析比较笼统,最多给1分)

【《浣溪沙》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摊声浣溪沙》阅读答案04-21

张孝祥《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赏析11-16

《天窗》阅读答案02-24

《病人》阅读答案06-14

伏尔泰阅读答案11-23

《诺言》阅读答案10-05

《猫》的阅读答案12-05

《扶贫》阅读答案04-01

秋叶的阅读答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