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13 09:24:3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鸡毛》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鸡毛》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鸡毛》阅读答案

《鸡毛》阅读答案1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倒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九个字干净地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交待清楚,即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

  B、文嫂虽“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但其妨碍建校,拒绝搬走,并得寸进尺,要求学校加盖鸡窝,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

  C、文嫂为金先生服务,虽然是为了讨生活,但也因其对知识分子的敬意而尽心尽力,而金先生却偷吃了文嫂赖以生存的鸡。

  D、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更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于平淡中开掘出金昌焕在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与鄙俗,对五四运动以来被神化的学生形象进行了质疑与反思,具有现实意义。

  B、 《鸡毛》为笔记体小说,其文字叙事简要,朴素干净,点到即止。华丽浮躁之词极少,多为平实之语,遵循了汪曾棋一向的语言风格。

  C、 本文以“鸡毛”为线索,也以之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D、在结构上,《鸡毛》则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

  8、汪曾棋的《鸡毛》和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均运用了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两篇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都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

  9、汪曾棋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6、 B “体现了人的劣根性”错误。

  7、 C “本文以‘鸡毛’为线索”错误。“鸡毛”不是文章线索,线索需要串联所有情节,而本文只在后半部分提到鸡毛的事情。

  8、(1)对比衬托。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契诃夫以别里科夫白天压得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不得安宁,与别里科夫躺在被子底下却战战兢兢地难以入睡形成对比,尖锐地讽刺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本质。

  (2)漫画式夸张。如:汪曾祺描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写其怪诞;契诃夫描写别里科夫生活习惯“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使人感到滑稽可笑,并产生憎恶之感。

  (3)细节描写。如:汪曾祺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剪下以展现其吝啬贪婪;契诃夫用“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等口头禅描写别里科夫套子式的论调,讽刺他顽固保守的性格。

  9、(1)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

  (2)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

  (3)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

  (4)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

  (5)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

  (6)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

《鸡毛》阅读答案2

  “令箭”何以成“鸡毛”

  李天斌

  “令箭”与“鸡毛”孰轻孰重,自不待言。倘若硬把“鸡毛”当成“令箭”,恐怕别有一番用意了。中国有句俗话:拿着鸡毛当令箭。令箭,是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时用做凭据的东西。鸡毛,则随处可寻,不值一文。近年来,有些单位出现一种新的动向:拿着令箭当鸡毛。有些人对于上级的命令、指示、规定、要求等等,在贯彻执行上,或应付对付,或大打折扣,或唱跑了调,甚至无动于衷。其危害一点也不亚于“拿着鸡毛当令箭”。而在检查这种行为造成的恶果时,我们的一些同志往往眼睛只盯着下边,归咎于下级。其实,我倒认为,在审视批评下级的同时,应当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令箭被当成鸡毛,自己应付哪些责任?

  发令者本身没有把令箭当成令箭,或者说发令者本身把令箭当成了鸡毛,是造成下级把令箭当成鸡毛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句话说的好:令下如山倒。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评出命令的重要性。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应当重视自己发布的“命令”,此令一出,就要跟踪问效,有引导,有监督,有检查,有反馈,保证“令箭”切实落到实处。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令箭”发布完了就万事大吉,似乎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红口白牙,白纸黑字,就会落在地上。不去检查,即使检查,也是走马观花。不去引导,引导也是做做样子;不搞反馈,反馈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此对待自己发出的“令箭”,无怪乎下级也要拿其当“鸡毛”了。

  “令箭”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是下级把其当“鸡毛”的又一个原因。群众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拍脑门子下决心,拍胸脯子作保证,最终是拍屁股挨板子。毋庸置疑,有的“令箭”就是某些领导一时心血来潮,拍脑门子拍出来的,坐在办公室里坐出来的。这样的“令箭”发出来之后,往往叫下级很为难,执行吧,明摆着不行;不听吧,上级追究下来,只怕顶不住,怪罪下来也受不了。反正左右为难,有的干脆来个“装聋作哑”,于是“令箭”被闲置了。有这样一件事情,某乡镇规划发展经济建设项目,省里要求以工业密集型企业为主,市级领导明确要求以餐饮物流业为主,县里则要求搞一个上规模的建材基地,究竟如何“下手”?谁都不去论证,各拍个的脑门,结果给这个乡镇出了一道难题,不知如何是好,索性将此事“叫停”一阵子。上边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像这样“乱箭齐发”,无疑许多“箭”都会射偏,都难落实。

  令箭被下级当成了“鸡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自身形象不佳,要求不严,管理无序,本身就没有按“令箭”的要求去做甚至出尔反尔,违犯“令箭”。自己尚且如此,号令自然没有人听了,上行下效嘛。譬如,上级三令五申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可就是屡禁不止,何缘故?关键是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不能以身作则,带头吃吃喝喝。有的检查组、工作组、观摩团走到哪吃到哪,到基层调研检查蹲点却是“吃喝拉撒睡”全包了,走时还要揣上一些“土特产”。自己对自己不加约束,不按规定要求去做,却大张旗鼓要求下级这个那个,自然难免遭遇无声的抵抗,令不行禁不止了。倘若自己做不到,别说是三令五申,就是掐着耳朵嘱咐恐怕也难有大的成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可谓入木三分,一针见血。事实表明,“令箭”是否具有权威性和号召性,不仅在“令箭”本身如何,是否科学,是否实际,它还在于发号施令者本身形象如何,是不是实事求是的践行者,是不是艰苦奋斗的表率,是不是执行纪律的模范,等等。一样的“令”,如果出自不同的人之口,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在令外”了。

  我这样讲,并不是说“令箭”被当成“鸡毛”的现象,与下级不相干。其实,要想讲清这个问题,必须具体“令箭”具体分析。是谁的责任谁来负,该打谁的板子就打谁,令箭就会恢复本来的严肃性和号召力,就会“令下如山倒”了。

  (选自《中财论坛网》20xx年4月7日)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 )( )

  A.文章重在指出部分领导部门不应该把“令箭”当成“鸡毛”的问题。

  B.拿“令箭”当“鸡毛”造成的的危害有时要比拿“鸡毛”当“令箭”还要严重。

  C.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如果重视自己发布的“命令”,下级部门就不会拿“令箭”当“鸡毛”了。

  D.令箭被下级当成了“鸡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行下效。

  E.“令箭”被当成“鸡毛”的现象不能说与下级不相干。

  F.“上边千条线,基层一根针”意思是说无论上级有多少“令箭”基层总能有一种措施来应对。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造成拿“令箭”当“鸡毛”现象的原因的是(3分) ( )

  A.发令者本身没有把令箭当成令箭,或者说发令者本身把令箭当成了鸡毛。

  B.上级部门“乱箭齐发”,致使许多“箭”没有射中“基层”靶心。

  C.一样的“令”,由于出自不同的人之口,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

  D.有些人对于上级的“令箭”在贯彻执行上,或应付对付,或大打折扣,或唱跑了调,甚至无动于衷。

  3.如何理解文中的“功夫在令外”?(4分)

  答:

  4.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政府部门应怎样做才能“令下如山倒”?请分点概括作答。 (5分)

《鸡毛》阅读答案3

  ①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③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④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好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⑤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去集市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⑥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⑦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⑧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不欢迎别人来住,别人也不想和他搭伙。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木板,把双层床的一边都钉了木板,就成了一间屋中之屋,成了他的一统天下。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边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熟,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⑨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⑩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说文嫂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因为她住在学校宿舍楼边,也因为她的日常生活与联大息息相关。

  B.金昌焕每晚剪布告栏的空白处,并且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可见其勤俭节约,做事十分细致。

  C.文嫂的女婿在文章中着墨不多,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仍然经常给文嫂带各种特产,并“答应养她一辈子”,体现了女婿的善良、孝顺。

  D.金昌焕走后“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但“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照样”一词体现了文嫂的普良,做事认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嫂屋门敞开,“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从可以看到”,与金昌焕在宿舍中打造“屋中之屋”“一统天下”对照鲜明。

  B.小说擅长以细节刻画人物,如写金昌焕“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细腻传神,如在眼前。

  C.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与前文养鸡、嫁女等温非情节对比,衬托出动荡时期小人物的不幸命运,表现了作家对战争的批判。

  D.小说在叙事上多用短句,简洁灵动,在某些地方却又不避繁复,如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

  8.小说标题为“鸡毛”,但鸡毛只在文末出现,有人说以“鸡”为题更合适。你怎么认为?理由是什么?

  9.契诃夫曾说:“态度越是客观,所产生的印象越有力。”汪曾祺作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6.B.“可见其勤俭节约,做事十分细致。”错,本文刻画的金昌焕是一个自私、卑鄙、无耻的人,“剪布告栏的空白处”体现的是对他的鄙夷,有钱买肉却无钱买纸;“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足见其无聊,符合“怪”的评价。

  7.C.“表现了作家对战争的批判”错,文嫂苦的原因是自己的真心换来的确实无情的伤害,“哭”的原因并非战争,是对偷鸡的“金先生”的控诉,也是对自己不幸命运及一辈子所受委屈的发泄。表现的是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

  8.示例一:以“鸡”为题,更合适。

  ①鸡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还推动了情节。

  ②鸡对塑造主要人物文嫂、金昌焕的性格特点有重要作用。

  示例二:以“鸡毛”为题,更合适。

  ①设置悬念,金昌焕偷文嫂的鸡吃是小说中心事件,发现“鸡毛”使悬念得以解开。

  ②发现鸡毛这一情节揭示了金昌焕的贪婪自私的性格特征。

  ③“鸡毛”寓指人生中的琐碎,以小见大(一语双关),彰显主旨。

  9.①(主旨上)汪曾祺将自己对人物的褒贬,寓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之中,给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情节上)通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客观的态度,叙述生活琐事。

  ③(人物塑造上)冷静平和地客观叙述了金昌焕、文嫂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如:金昌焕吃肉,剪纸,不还鼎罐,“走后空空如也”等细节,指斥了金昌焕斯文外表下隐蔽的自私、鄙俗。(其他人物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④(语言上)小说语言质朴清淡,就连人物苦难的命运、艰难的境遇都“寡味儿”了许多,但读者仍可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人生悲欢的思考。

【《鸡毛》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伏尔泰阅读答案11-23

《病人》阅读答案06-14

《天窗》阅读答案02-24

《诺言》阅读答案10-05

《秋》的阅读及答案08-10

《小草》阅读答案03-15

春风阅读答案02-24

信任阅读及答案10-16

炊烟阅读及答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