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阅读答案

时间:2022-04-01 11:40:4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阅读答案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阅读答案

  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阅读答案 篇1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②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甪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③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④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

  ⑥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

  【练习】

  17.文章第①段叙述了什么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本段起到什么作用?(4分)

  18.请结合全文内容,概况叶圣陶先生的性格特点。(6分)

  19.本文叙述叶圣陶的事例时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其中三处。(3分)

  2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有人说本文就是这么一篇“大家之作”,你如何看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7、①本段主要通过刘延陵的介绍和自己的亲见,交代作者对叶圣陶的整体印象。(2分)

  ②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与下文写“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形成照应。(2分)

  18、①朴实寡言。如“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大家2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为“我”饯行的朋友都“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

  19、①他和蔼沉默的性情与对风潮强硬办法的支持,对妥协论者的愤怒;(1分)

  ②在杭州与朋友们朝夕不离与拒绝回访学校当局;(1分)③有规律的生活与为陪朋友们打破生活习惯。(1分)

  20、我同意这种观点。(1分)从语言来看,本文语言质朴平淡,作者始终平平道来,如叙家常,如“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等语言,便如同人们的日常对话。(1分)

  从选材来看,作者选取的也都是些日常生活中极平常之事,看似松散,但由于作者对人物非常熟悉,将人物性格特点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却能够写出人物的神韵,写出人物的特色。(1分)

  本文看似结构平朴,语言素淡,却写活了一位质朴亲切的“老先生”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的思念与敬慕之情,情真意切,淡远幽长。(2分)

  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阅读答案 篇2

  ①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娇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了门。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由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

  2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3分)

  23、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24、文章第⑤⑥段详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两部分内容?(4分)

  25、为什么本文的标题是“我所见的叶圣陶”,而不是“我所知道的叶圣陶”?(3分)

  答案:

  (四)(13分)

  22、(3分)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概括时可按照“答案在文中,答题有依据”的原则,结合题干要求,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作答。找出关键语句:“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辩论是不来的”,“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提取概括即可。

  23、(3分)句中“皱眉”表现叶圣陶心中不情愿(1分);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为委婉(设问)的语气(1分);表现出他反对形式主义(清高、天真、纯真、孤傲、任性)的性格特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句子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言情景去分析,学校当局来看他,作者想也回访一下,“皱眉”可见叶圣陶不愿意,“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设问句,比较委婉,但也是拒绝,也可见其反对形式主义的特点。结合分值,分点作答。

  24、(4分)第⑤段详写叶圣陶的创作过程(1分),表达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和羡慕(1分);第⑥段详写叶圣陶与朋友为“我”饯行时的情形(1分),表达作者对他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1分)。(结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首先分析详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分析作用。第⑤段详写叶圣陶《稻草人》的创作过程,表达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第⑥段详写叶圣陶违背自己坚持的休息时间,和朋友一起为“我”饯行,表达作者对他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

  25、(3分)因为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2分),“见”比“知道”更直接,因而作者笔下的叶圣陶更真实客观(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可信)(1分)。(结合文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叙述视角。“我所见”是写自己亲眼所见的叶圣陶,“知道”可能是从别处听说的,“所见”更真实亲切。

【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我的老师阅读答案05-23

《我长大了》的阅读答案04-24

《我想你们》的材料阅读答案12-01

《我最好的老师》阅读题及答案06-06

阅读理解《我的小河》习题与答案08-31

我的油布伞阅读全文及答案04-10

《轻放》的阅读答案05-22

《巨变》的阅读答案05-21

英雄的阅读答案05-02

《花脸》的阅读答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