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小思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22 13:34:34 振濠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蝉》小思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蝉》小思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蝉》小思阅读答案

  《蝉》小思阅读答案 1

  城市里热浪滚滚,郊区的情况就要好得多。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住宅小区,在伸入云霄的几棵老杨树的树冠上,一只生着强健翅膀的老蝉,总是呆在鹊巢下边的粗枝上。它生性孤僻,是一只年老的雄蝉,它作为群体的首领当之无愧。的确,很少有蝉在地下度过8年黑暗时光的。那段时光全面地塑造了它的性格。它是一个老单身汉,大家觉得它与众不同。

  那是一个人们称之为“桑拿天”的日子。老单身汉当时就呆在它的老地方。它的思维进入了某个它的群体难以达到的层次。忽然它听到了周围杂乱无章的歌唱声,它低下头想了一想,然后就有点踌躇地、断断续续地唱起来了。它的歌声刚一停,大合唱就响起来了。那是天地间的大合唱,老单身汉听了之后差点晕了过去。当然不是难受,而是无比的激动与欢乐。

  它就这样成了领唱者。它虽成了领唱者,还是独来独往。它知道住宅里有人把它看作眼中钉。有一个半大顽童,总是用一把结实精致的弹弓瞄准高枝上的它,他射出的子弹好几次与它擦身而过。每当这类情形发生,老单身汉的内心就变得一片空白。它不知道要如何躲开人类的阴谋,它还是坦然地领唱,它有这么多同类,它们全都聆听它,追随它,它又怎能懈怠?

  小区的院子后面有这么多的蝉,它们的歌声并不为人们所欢迎。可是它们觉得自己有权利歌唱,于是它们就唱了,它们才不会为人类的眼色而改变自己呢。老单身汉对于自己同类的前途有着深远的忧虑,它觉得它们对这现世的生活无比信赖,也很满足,而这,正是它的最深的隐忧。可是它没法将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它的同类,除了歌唱,它无法以另外的方式同它们交流。它的行为古板谨慎,严守沉默的原则,而且它长相威严,小辈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敢于接近它,更谈不上同它商量什么事了。

  它从那树枝上可以眼观八方。它已经发现那只老蜘蛛很长时间了,这个发现并不令它愉快。它目睹了一次又一次同胞遇难的情景,那对它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经验。一段时间以来,蜘蛛那张巨网始终挂在车棚那里,老单身汉开始焦虑,为了传达自己的情感,它向同胞们发出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声音。可是除了歌唱,同胞们并不能听懂它另外的语言,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同胞回应它。然而又有一只年轻的雌蝉落网了,在它的身体消失之前,老单身汉分明听到了短促清晰的呻吟。

  下雨了,老单身汉还在发愣。大雨淋在它身上,它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过了多久,它在东南风里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老蛤蟆和它的蝉类同胞们的大合唱。它的视线穿过雨帘,看见老蜘蛛也在木窗那里聚精会神地观雨,它仿佛从老蜘蛛的神态里看见了自己。

  蛛网下的遗骸吸引了小区里面的居民。老单身汉的遗体很特别,虽然已经被解体成四大块,如果将它拼起来,还是一只完整的老蝉,但是它的头部不见了。那会是怎样的一场恶斗?

  蜘蛛也不见了,少年见过蜘蛛,他到那木窗后面去寻找,但找不到它的踪影。他在心里想:难道是同归于尽?那么,蝉的头部又到哪里去了?

  众蝉的大合唱又响起来了,年轻的领唱者声音生涩而踌躇,犹犹豫豫地唱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全体陷入沉默。然后,这拖得过长的沉默突然被海浪般热烈的合唱打破。以前从未有过沉默,这种沉默是不是觉醒呢?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样的老蝉站在那里。是它,它又长出了身体,它正在集中意念让自己的身体发育。同胞们心知肚明:如果它有意念,它总能成功。

  在气候整体变化之前,老蝉不可能让它那小小的身躯发育完全了。它成天一动不动地蹲在枝头。失去了扩音器,它已无法再传达自己的激情给同胞们,可是在秋凉之前的这段最后的日子里,它每天都感到一种异质的幸福。

  秋风吹破了蛛网,也吹落了老蝉的遗骸。大地上的炎热终于消退了。寂寞的杨树的叶子呈现出怀旧的黄色,现在只有喜鹊和麻雀唱歌了。喜鹊和麻雀的歌断断续续,过于散漫,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蝉是众蝉的首领,它可以引领同胞发出大合唱,但却不能把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大家,沉沦者的醉生梦死,先知者的孤独无奈,构成了巨大的隔膜和反差。

  B.老蝉深知自己生命的坚韧、精神的强大,凭借意念让头颅回到高枝、让身体再次生长,死而复生,最终使自己成为众蝉的引领者,获得了精神的永存。

  C.小说展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动物世界,这里明朗温暖,既有快乐无忧的鸟雀,又有热烈歌唱的蝉们,还有友善可爱的人类,各种动物相处融洽,快乐和谐。

  D.在《老蝉》叙述语言的词汇和句式中,隐藏了一个充满躁动、欲望和危机的现实世界,在小说的情节和细节中,更是深入地显示了现实世界的混沌、严峻乃至荒诞。

  E.这小说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把一个现代人类的存在寓言,用写实的笔法勾勒得清晰、准确,它以飘逸轻盈书写凝练厚重,是一用心良苦的经典文本。

  (2)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老蝉》,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只“蝉王”而展开的,如果以“蝉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1)【答案】AD(答给D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B项,“最终使自己成为众蝉的引领者”错,老蝉出类拔萃的形象、体魄和能力,使它一出现就成为众蝉的引领者。C项,对动物世界中各种动物之间关系的描述错误,小说展示的动物世界,是一种险象环生的处境,那里不仅有奉行弱肉强食的“老蜘蛛”那样的同类相残,而且有坚持强权有理的“弹弓少年”那样的异族攻击。E项,“写实的笔法勾勒”错误,应该是“用超现实的笔法折射现实”。

  (2)【答案】①前后呼应,首尾圆合。小说以热浪滚滚的夏天开始,以寒意浓浓的秋天终结,这样写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结构严谨而完整。(2分)②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小说结尾写万物萧瑟的秋景,渲染了凄冷悲凉的环境气氛,烘托了冷峻严肃的生命感喟之情。(2分)③卒章显志,升华主题。“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说明老蝉向死而生,获得了精神的永存,老蝉和他的事业,已化为一种不朽的精神遗产,这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升华了小说的主题。(2分)

  (3)【答案】①小说的主角老蝉,是一个内涵复杂而深邃的象征形象。(2分)②它是蝉中之王,是蝉的精魂,性格孤僻、沉思,具有出类拔萃的形象、体魄、能力及思想;(2分)③它是众蝉中高高在上的先知者与引领者,又是勇敢的献身者,更是人类中先知者、引领者与思想者的形象象征。(2分)

  《蝉》小思阅读答案 2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

  B.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

  C.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漂流。

  D.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

  ②“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3分)

  ③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10分)

  ①(3分)D(“相警”不是“互相提醒”的意思)选错不得分。

  ②(3分)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心情。

  ③(4分)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

  《蝉》小思阅读答案 3

  赋得蝉

  禇云①(南朝梁)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

  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注】①褚云,河南阳擢人。好学,解音律。曾为乌程令、中书侍郎、御史中丞等职,居官清慎。

  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突出了蝉声的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分)

  2.诗言志,简要分析尾联“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是怎样“言志”的。(6分)

  试题答案:

  1.(5分)

  突出了寒秋日暮之时的蝉声,幽咽短促,哀嘶悲鸣,间或有单调的余韵绕耳。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寄寓了对生命流逝的'伤感以及对自己处境艰难的悲哀之情。

  答出特点的,给2分;答出作用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2.(6分)

  诗人以蝉自喻。蝉栖高树,饮晨露,不是为了故意显示自己的清雅高洁;自己为官清廉谨慎,也非故意显示与众不同,而是自己知道满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均有象征的意思,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系统。隐喻的基础即人与自然的基本相似性。诗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幻想我是树,是蝉,是鸟,是云等等,企图通过忘我、脱我、化我而与世界合一。隐喻建立在双重或多重存在之上,诗人喻自己为蝉,就是把另一种经历或活动,即把蝉的生存过程与特性加在真实的生活领域中,意味着真实中的虚幻,虚幻中的真实。像蝉一般象征廉洁、清高、悲哀。古人以为蝉栖高树,声高远,以晨露为食,蝉也就成了“清高”、“廉洁”的代名词。蝉一生十分短促,深秋天寒,蝉声哀嘶,逐渐死去,故而总被用来表达悲秋情绪。

  《蝉》小思阅读答案 4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 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 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 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 这个寓言故事可以用一句成语形容:。用“ --”在文中画出这句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蝉、螳螂、黄雀三者共同点是

  只顾,不顾。

  (3)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悠闲的生活 螳螂 蝉 黄雀 螳螂 少年 眼前的利益 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3)如果自己执意攻打楚国,其他诸侯国会趁吴国战后虚弱之时攻打过来。

  《蝉》小思阅读答案 5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 “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 仔细读读这两段话,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是什么?

  2. 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各是怎样的呢?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4.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由“固执”到“恍然 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大臣和少年目的都是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2、大臣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各是:大臣是直接劝说的,结果失败了;而少年是通过一个例子让吴王自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结果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大臣们是直言相劝,令吴王感到没有威严;而少年的“劝”是智劝,既维护了吴王的面子,又令吴王茅塞顿开。

  4、“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由“固执”到“恍然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恍然大悟是指: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们体会到: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适合劝说吴王的方法,让吴王自悟其理。

  《蝉》小思阅读答案 6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1.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并用横线画出来。

  2.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并用横线画下来。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各是什么?

  蝉的利益是露水,祸患是螳螂;螳螂的利益是禅,祸患是黄雀;黄雀的利益是螳螂,黄雀的祸患是少年。

  3.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忘记更危险的存在,而使自己身陷险境。

  比如:一次妈妈给我买了很多雪糕,让我吃完饭再吃,我不听,吃了很多,结果晚上肚子疼了。

  《蝉》小思阅读答案 7

  客寮听蝉

  曹旭

  (1)蝉声潜藏的五月,枇杷黄了,满城都是风絮。梅雨,似长长的卷帙。随意而漫不经心地翻着雨天的卷帙:前卷雨;中卷雨;下卷雨。正寂寞闲愁,翻得腻透,忽然,卷末放晴啦,“吱”一一喜听新蝉第一声。蝉,开始在绿叶间,怯生生地练习、试音,倏忽大集,于是万蝉齐鸣。

  (2)清晨五点钟,我被一阵阵金属的合唱惊醒了。谁唤我?窗外有棵大树,五层楼高;我住三楼,齐树半腰。橙红的太阳从树项照下,滤成绿色的光在枝间流动,一脉脉地透明。我的小窗,就筑在透明的绿里,像安在树间的一只鸟巢。推窗一看,哇!枝上挂着无数只金翼的小闹钟。

  (3)大树成了琴,我的窗成了共鸣器,清越的声响,像在小屋里灌满了泉水。唱什么呢?从清晨到黄昏,一刻不停地唱。绿色的歌?西风的歌?爱情的歌?没有指挥,怎么能唱得那么齐?

  (4)轻声问:你们是哪里飞来的蝉?

  (5)寂寞的我,忽忆家乡屋后的那排高树,树上有不歇的蝉声:知宇——知宇——知宇——纯粹的花腔女高音,像美声唱法;比起来,你们吱——吱——吱——地漫吟,像在唱通俗歌曲。我注意到了:只要有你们在,就听不到鸟鸣,听不到乌鸦叫,在流行的季节风里,你们几乎独占了整个夏季歌坛。

  (6)朝听、暮听,听多了,便喜欢你们的歌。你们和纺织娘竟是亲戚?怎么唱到后来,越唱越快,越唱越轻,越唱越急,突然洒一阵秋雨似的变了调:轧——轧——轧——地低唱,像促织求偶,游子漫吟,思妇轻声叹息,又像几片桐叶,飘坠深沉的古井:渐急、渐沉、渐轻、渐细,以至于无,忽骤然又起。

  (7)我渐渐地成为你们的知音了,尽管你们的'歌词,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我深深地理解:在地下潜藏了那么多年,几经蜕变才脱颖而出的你,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歌唱:爬上最高的树枝,就是为了借西风把声音传得更远。假如不能自由地歌唱,你宁可一辈子住在黑暗里。

  (8)饮枝问的晨风,喝高秋的清露。你们的生活够清苦的。何况,露多、露重的时候,湿了双翼,飞也飞不起来;风急、风高的时候,声音变调,唱得忽高忽低。并且,最先体验:五更的飞霜,比翼薄的世情。

  (9)生在这个世界,本无所求,生活的意义,不在饮琼浆,喝仙露,而在于歌唱。假如生命是一首歌,就让它留给寂寞的世界吧!

  (10)仰望枝间,倚窗听蝉,我的心里,耳朵里,全是你们的录音。窗是蝉声的世界。蝉唱,我也唱,动情地唱,唱远方的歌,思乡的歌,唱得万蝉齐和。每当这个时候,我会突然感到:自己也是一只小小的蝉,因翼短不能飞渡重洋而思念故乡的树。

  (11在这里,我们都是客。你客于树,我客于寮;你客于夏,我客于秋;你是天地之客,我是他乡之客;你属于造化,我乃是逆旅。我们共同的感受:一树碧无情,春归在客先。

  (12)啊!整整一个歌季,是不是该唱的都唱了?在阵阵的秋风里,最后一曲应是《不如归去》。

  (13)小居客寮,不期然与你们,邂逅在,异国的夏天;在整整一年的苦涩中,你们是我最愉快的记忆;客子淡淡的惆怅,被你们弹奏成秋天萧瑟的序曲。当大树凋零,你们就要结队地离开,消失在,被西风梳理过的秋柳之间,那时,我也要挟着我的琴弦归去。但是我会想你们的,一定会的。

  14那时,我会回望云山而思念古都浓浓的秋。思念,我住过的、筑在树间巢一般的小屋和你们-----

  (15)万树蝉声!(选自作者博客,有改动)

  15、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蝉声,从初夏五月写到秋天,涉及蝉的整个生命过程,赞美了蝉“生命存在就要歌唱”的积极态度,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信念。

  B、文章开头化用古诗词,用枇杷,梅雨,风絮等意象,渲染寂寞闲愁,是为了引出第一声蝉鸣,勾起下文作者客居异国思乡的愁绪。

  c、第二段“枝上挂着无数只金翼的小闹钟”,比喻窗外树上的无数新蝉,新鲜巧妙,表现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D、第五段写蝉“几乎独占了整个夏季歌坛”,表现了对蝉鸣由喜爱到厌烦的情绪转变,使得文章富有变化跌宕之美。

  E、文章标题“客寮听蝉”,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听”字,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角度描写蝉和蝉声,用多种手法表现蝉声的丰富内含,写出了对蝉声的个性化的体验,很有独创性。

  16、第6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两种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

  17、请结合全文,谈谈“蝉鸣”在文中的意义。(6分)

  18、有人认为第4段这个句子应该移到第9段之后,你认为如何?为什么?(7分)

  参考答案:

  15.(4分)AC

  16.(6分)比喻:“像促织求偶,游子漫吟,思妇轻声叹息,又像几片桐叶,飘坠深沉的古井”,从多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蝉声的急徐宏细的变化,用丰富的联想,刻画出哀而不伤的意境,勾起读者美好的想象。排比:“越唱越快,越唱越轻,越唱越急,,,恰当地渲染了蝉声变化多端的效果,短促的四字排比,恰似蝉声的节拍。设问:‘‘你们和纺织娘竟是亲戚?”,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兴趣,无需正面回答,丰富了其文化内涵。摹状:“突然洒一阵秋雨似的变了调:轧—·轧——轧——地低唱”,形象感和声音效果俱全,使描写更加细腻,音韵更加和谐。(每种修辞:手法1分,内容1分,效果1分)

  17(6分)蝉鸣是美好的合唱音乐,独占了夏天的歌坛:蝉鸣是生命创造力的象征,用歌唱赞美生命,体现自己的价值;蝉鸣是思乡之情的触发物,也是对游子的一种慰藉:蝉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答"a-点给全分,大意相同即可。

  18.(7分)赞同,因为第10段开始写对家乡的思念,这个问题刚好用来引出家乡,联系更紧密,结构更紧凑。同时,前边几段主要描写蝉声,表现蝉对生命的歌唱,不必问“从哪里飞来”。

  反对。这个是承接第3段的丰富的联想,其用意也不在明写思乡,而“轻声问,,表现的是对蝉声的喜爱。同时引出第5段对蝉声的兴致勃勃的细致描绘。当然,也暗伏后边情绪的变化,当秋天到来,乡思油然而生,在前文有如此一问,方不显得突兀,却体现了文脉的起伏多姿。

  《蝉》小思阅读答案 8

  蝉 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云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í):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

  1.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诗,从题材看都是□□诗。(2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蝉》中“居高”、“声远”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

  B.《蝉》中作者以蝉自比,表明自己确实有出众的才华,流露出清高自信之情。

  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3.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写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2分)近体 咏物

  2.(3分)D

  3.(3分)《蝉》中的`“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在狱咏蝉》中“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对写蝉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蝉》小思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小扇轻摇的时光》阅读题及答案11-23

关于小猴吃西瓜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3-17

《西湖》阅读答案09-07

《纸船》阅读答案03-29

信任阅读及答案10-16

炊烟阅读及答案10-13

《坐井观天》阅读及答案11-07

枣树阅读及答案04-18

《诺言》阅读答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