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高度阅读答案

时间:2021-02-15 10:05:0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生命的高度阅读答案精选

  篇一:生命的高度阅读答案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意外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猛吃,吃完倒头便睡.

生命的高度阅读答案精选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在衣食无忧的休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无能为力了.

  对于老鼠而言,这半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学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粒,就离死亡近了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能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是能够清楚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1青黄不接:喻无法交替.

  据为己有:将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2关联词:如果.就

  3炼金石:这半缸米 生命的高度: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 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 就:越来越难跨越 代价:自己的生命

  4道理:我们不能像老鼠那样不能摆脱诱惑,要制止自己,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

  5忠告:伙伴,千万不要像我那样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你今后的生活.如果你想占有这眼前的利益,其代价就是你的生命.

  篇二:生命的高度阅读答案

  1、如果……就

  2、那半缸米 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 老鼠自己手里 越来越难跨越 自己的生命

  3、理解:我们不能像文中的老鼠那样不能摆脱诱惑,要制止自己,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

  4、不打了

  1青黄不接:喻无法交替。 据为己有:将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2如果......就

  3这半缸米 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 老鼠自己的手里 越来越难跨越 自己的生命

  4我们不能像老鼠那样不能摆脱诱惑,要制止自己,及时跨越 生命的高度 .

  5伙伴,千万不要像我那样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你今后的生活.如果你想占有这眼前的利益,其代价就是你的生命.

  如果 就

  半缸米 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 离死亡进一步 死或死亡

  我们不能像文中的老鼠那样摆脱诱惑,要及时制止自己,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

  朋友,你千万不能像我这样被迷惑,要清楚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否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死亡.

  如果 就

  半缸米 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 离死亡进一步 死或死亡

  我们不能像文中的老鼠那样摆脱诱惑,要及时制止自己,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

  朋友,你千万不能像我这样被迷惑,要清楚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否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死亡.

  、如果……就

  2、那半缸米 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 老鼠自己手里 越来越难跨越 自己的生命

  3、理解:我们不能像文中的老鼠那样不能摆脱诱惑,要制止自己,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

  4、不打了

  1、如果……就

  2、那半缸米 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 老鼠自己手里 越来越难跨越 自己的生命

  3、理解:我们不能像文中的老鼠那样不能摆脱诱惑,要制止自己,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

  第四题我知道,不过很长,不想打,你想看吗?想看我就打。。。。。。。。。。。。。。。。。。。。。。。。。。。。。。。。。

  1青黄不接:喻无法交替。 据为己有:将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2如果......就

  3这半缸米 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 老鼠自己的手里 越来越难跨越 自己的生命

  4我们不能像老鼠那样不能摆脱诱惑,要制止自己,及时跨越 生命的高度 .

  5伙伴,千万不要像我那样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你今后的生活.如果你想占有这眼前的利益,其代价就是你的生命.


  2、那半缸米 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 老鼠自己手里 越来越难跨越 自己的生命

  3、理解:我们不能像文中的老鼠那样不能摆脱诱惑,要制止自己,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

  篇三:生命的高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题. 生命的高度 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母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老鼠自然不会放过.但饿慌了的它仍是十分警惕的.这不.上一回自己的三个孩子因为贪吃玉米棒而毙命了.刚从悲哀里缓过神来的它这回多了一个心眼.先用舌头舔一舔表层的米粒.几个时辰以后.发现自己依然口不干舌不燥头不痛.反倒觉得有点多虑了.接下来自然是一通饱吃.吃完倒头便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生命的高度

  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母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老鼠自然不会放过,但饿慌了的它仍是十分警惕的。这不,上一回自己的三个孩子因为贪吃玉米棒而毙命了,刚从悲哀里缓过神来的它这回多了一个心眼,先用舌头舔一舔表层的米粒,几个时辰以后,发现自己依然口不干舌不燥头不痛。反倒觉得有点多虑了。接下来自然是一通饱吃,吃完倒头便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瓷器米缸见了底,才觉得这样的高度是自己难以企及的了。心里不由得发了慌,更要命的是此刻的它已肥得如一只笨拙的肥猫,没有弹跳力了。这样下去的结果自然只有两个,不是成为主人的棒下鬼就是饿死缸中。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这只老鼠而言,这大半缸米是上帝在它生命的途中放置的一块试金石。如果老鼠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是它的性命。因此,有人把这只老鼠能跳出米缸外的高度叫“生命的高度”,而且这个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呆一天,多吃一寸,就越接近死亡一步,到头来只能困死在其中。

  从另外一个侧面说,如果这缸米的表层确实有“毒鼠器”之类的警示,就这只老鼠而言,结果显然会不一样。我们从中得到一点警示:我们人类也会犯与这只老鼠一样的错误。往往只注意有明示标牌的陷阱,殊不知,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陷阱!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也只能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而一旦眼前有诱人的物欲,许多人就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了。

  正如生命的高度一样,许多人死亡的坟墓是由自己的贪欲一天天掘成的。

  1.“生命的高度”指的是________。

  2.文中的老鼠死在米缸中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这大半缸米的表层有“毒鼠器”,这只老鼠的结果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4.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文中指老鼠能跳出米缸外的高度。 2.老鼠吃了睡,睡了吃,把缸里的米吃完了,自己跳不出米缸。 3.老鼠会生存下来。因为老鼠知道有“毒鼠器”就跑了。 4.绕“欲望是人的坟墓”说即可。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

  ①攒蹙累积

  ②颓然就醉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写作者寄情山水自由快乐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写西山之美,多从侧面落笔,以所见之________、________衬西山之高;以众山的________反衬西山雄峙特立之势。

  (3)文中画线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其中的哲理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①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②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③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④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传》

  【注】①督邮:汉郡守的属官。②仲博:范滂的弟弟。③龙舒君:指范滂的父亲,此时已死。

  ④李、杜:指李膺、杜密,当时名人,与宦官争,被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即自诣狱( )②莫不流涕 ( )

  ③引与俱亡( )④顾谓其子曰(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何敢以罪累君A.以塞忠谏之路也 B.跪而拾之以归C.以其境过清 D.今以蒋氏观之【小题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5】试结合选段内容,说说范滂的为人品格。(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9分)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熳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天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个个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地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小题1】选文是从哪几方面对小燕子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突出了小燕子怎样的特点?(2分)

  【小题3】选文开始介绍了小燕子后,便着力描写春天的美景,这样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满分17分)

  一个七美元的梦

  (1)“求购:小提琴,无力出高价。有意出售者请打电话给……”

  (2)为什么我偏偏注意到这则广告呢?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我乎时很少看这类广告的。

  (3)我把报纸摊在膝上,闭上双眼: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时全家人备尝艰辛,靠种地勉强度日。我也曾想要一把小提琴,可家里买不起。

  (4)我的两个孪生姐姐爱上了音乐。哈丽特·安妮学弹祖母留下的那台竖式钢琴,而苏姗娜学拉父亲的那把小提琴。由于她们不断地练习,没多久,简单的曲调就变成了悦耳、动听的旋律。陶醉在音乐中的小弟弟禁不住随着节奏跳起舞来,父亲轻轻地哼着,母亲也吹起口哨来,而我只是注意听着。

  (5)我的手臂渐渐长长了,也试着学拉苏姗娜的那把小提琴。我喜欢那绷紧的琴弓拉过琴弦发出的柔美圆润的声音。“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把琴啊!”但我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6)一天晚上,我的两个孪生姐姐在学校乐队演出时,我紧紧闭上双眼,好把当时的情景深深印在脑海中。“总有一天,我也要坐在那儿。”我默默地发誓。

  (7)那一年年景不好,收成不像我们所盼望的那么好。尽管岁月如此艰难,可我还是急不可待地问道:“爸爸,我可以有一把自己的小提琴吗?”“你用苏姗娜的那把不行吗?”父亲问。“我也想加入乐队,可我们俩不能同时用一把琴呀?”父亲的表情显得很难过。那天晚上,以及随后的许多夜晚,我都听到他在全家人晚间祈祷时向上帝祷告:“……上帝啊,玛丽·卢想要一把自己的琴。”

  (8)一天晚上,全家都围坐在桌旁,我和姐姐们复习功课,母亲做针线活,父亲在给他大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的朋友乔治·芬科尔写信。父亲曾说,芬科尔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父亲边写边把信的部分内容念给母亲听。几个星期之后我才发现信中小一行字他没念:“请留心帮我三女儿寻觅一把小提琴好吗?我付不起高价,可她喜欢音乐,我们希望她能有自己喜欢的乐器。”

  (9)过了几个星期,父亲收到哥伦布城的回信。于是我们全家驱车前往哥伦布城的爱丽斯姑姑家。到姑姑家后,父亲打了个电话,我在旁边听着。他挂上电话后问我:“玛丽·卢,你想和我一起去看望芬科尔先生吗?”“当然想。”我回答道。

  (10)父亲把车开进一个居民区,停靠在一座古老而漂亮的楼房前的车道边上。我们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是一位比我父亲年纪大些的高个儿先生。“请进!”他和父亲亲切地握手,两人马上攀谈起来。“玛丽·卢,我早就听说过你的一些情况。你父亲为你准备了一件礼物,定会叫你大吃一惊。”说完,芬科尔先生把我们领进客厅,拿出一个箱子,打开后拿出一把小提琴,便开始拉了起来。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哦,要是能像他那样拉该多好啊!”我心想。

  (11)奏完一曲,他转过身来对父亲说:“卡尔,这是在一家当铺里找到的,才花了七美元,是把好琴。这下玛丽·卢可以用它演奏优美的乐曲了吧。”说完他把琴交给了我。

  (12)看到父亲眼里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一切。我有了自己的琴了!我轻轻抚摸着琴。这把琴是用一种金光灿灿的棕色木料制成的,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那么温暖。“多漂亮啊!”我激动得气都透不过来了。

  (13)我们回到爱丽思姑姑家,一进门,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我,看到父亲向母亲挤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有我还蒙在鼓里,我明白我和父亲的愿望已经得到了实现。

  (14)我带着小提琴到学校上第一堂课的那天,当时那种万分激动的心情谁也无法想象。随后几个月里,我天天坚持练琴,感觉抵在额下的那温暖的琴木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

  (15)加入学校乐队的时候,我激动得浑身发抖。身着白色队服,我俨然像个女王,坐在小提琴组的第三排。

  (16)首次公演是学校演出的小歌剧,当时我的心狂跳不已。礼堂里 A (一个空座位都没有,形容人多)。我们乐队成员轻轻给乐器调试音调的时候,观众席里还嘁嘁喳喳说个不停。当舞台聚光灯射向我们时,台下立刻变得 B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父亲和母亲也都看着他们的小女儿,唇边挂着自豪的微笑。他们的小女儿怀抱着她那把珍爱的琴,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赞赏它。

  (17)岁月似乎过得更快了,两个姐姐双双毕业后,我便坐上了首席小提琴手的座位。

  (18)两年后,我也完成了学业,把珍爱的小提琴放回到琴箱里,步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先是接受护士培训,然后是结婚。在医院工作的几年里先后生育了四个女儿。

  (19)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每次搬家,我都带着这把琴。每次打开行李布置居室时,我都要小心地把琴存放好,忙里偷闲时,想着我仍然多么珍爱它,且对自己许愿,不久以后还要用这把琴演奏几支曲子。

  (20)我的几个孩子没有一个喜欢小提琴的。后来,她们相继结了婚,离开了家。

  (21)现在我面前摆着这张登着求购广告的报纸。我极力不再去回首往事,而把这则引起我对童年回忆的广告又看了一遍,放下报纸,心想:“一定得把我的琴找出来。”

  (22)我在壁橱深处找出了琴箱,打开盖,把安卧在那玫瑰色丝绒衬里中的小提琴拿出来,我手指轻轻抚摸着金色的琴木,令人惊喜的是琴弦仍然完好无损。我调试了一下琴弦,紧了紧弓,又往干巴巴的马尾弓上涂抹了点松香。

  (23)接着,小提琴又重新奏出了那些铭记在我心中的最心爱的曲子。也不知拉了多久。我想起了父亲,在我孩提时他竭力满足我的一切愿望和要求,而我都不知是否感谢他。

  (24)最后,我把小提琴重新放回箱子,拿起报纸,走到电话旁,拨通了那个号码。

  (25)当天晚些时候,一辆旧轿车停靠在我家的车道旁。敲门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先生。“我一直祈祷着会有答复我登在报纸上的那则广告。我的女儿太希望有一把小提琴了。”他边说,边查看我的那把琴,“要多少钱?”

  (26)我知道,不管哪家乐器商店都会出笔好价钱。可此时,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回答说:“七美元。”“真的吗?”他这一问,倒使我更多地想起了父亲。“七美元。”我又说了一遍,接着道:“希望你的小女儿也会像我过去那样喜欢它。”

  (27)他走后我随即关上门,从窗帘缝里看到他妻子和孩子们正等候在车子里。突然车门打开,一个小姑娘迎着他双手托着的琴箱跑过来。

  (28)她紧紧抱住琴箱,接着双膝跪在地上,“咔嗒”一声打开箱子。她轻轻抚摸着红彤彤的夕阳辉映下的那把琴,转过身,一下子搂住了面带微笑的父亲。

  1.根据(16)段的语境,按括号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2分)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3.本文采用了那种记叙顺序?记叙的线索是什么?(2分)

  4.文中写“我”在得到小提琴后多次用到“激动”、“珍爱”,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我”的这种情感的?(2分)

  5.第(12)段中,作者写道:“看到父亲眼里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一切”,你认为“父亲眼里的泪水”表达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6.第(26)段中“不管哪家乐器商店都会出笔好价钱”的一把小提琴,“我”为什么只卖“七美元”? (2分)

  7.文中两次提到求购小提琴的广告,这两则广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

  8.一把七美元的小提琴圆了两个小女孩的梦。文章题目是“一个七美元的梦”,对这个“梦”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①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②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③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④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传》

  【注】①督邮:汉郡守的属官。②仲博:范滂的弟弟。③龙舒君:指范滂的父亲,此时已死。

  ④李、杜:指李膺、杜密,当时名人,与宦官争,被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即自诣狱( )②莫不流涕 ()

  ③引与俱亡( )④顾谓其子曰(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何敢以罪累君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跪而拾之以归

  C.以其境过清

  D.今以蒋氏观之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试结合选段内容,说说范滂的为人品格。(2分)

  篇四:生命的高度阅读答案

  1、如果……就

  2、那半缸米 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 老鼠自己手里 越来越难跨越 自己的生命

  我们不能像文中的老鼠那样不能摆脱诱惑,要制止自己,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

  4、不打了

  篇五:生命的高度阅读答案

 ①他是黑人,1963 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 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 “这件衣服能值 多少钱?” “大概一美元。 ”他回答。 “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 目光看着他。 “傻子才会买! ”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 “你为 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 “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 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 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 “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 到二十美元?” 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 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 “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 于, 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 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 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 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 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 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 “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 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 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 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 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 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 “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 掉吗?” “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 ”他“哈”的一声欢 呼起来: “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 ”能过现场竞价,一名 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 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 “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 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 “我 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 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 可 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 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 “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 妄自菲薄呢! ”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 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 ,2011,4,有删 改)18.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 分) 答: 1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分) (6 (1)文中有两处“笑了” ,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 分) (3 答: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 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分) (3 答: 20.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5 分) 答: 21.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4 分) 答: 22.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 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分) (4 答:参考答案: 18.(3 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备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 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一点得 2 分,满分 3 分) 19.(6 分)(1)(3 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 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 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答出一点得 2 分,满分 3 分) (2)(3 分)太阳就是信心和希望(1 分)。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 起来的事实,使得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 充满了希望(2 分)。 20.(5 分)通过卖衣服,培养儿子的自信心,使他能走出自备并明白每个人都 是高贵的,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2 分)。第一次用亲情打动儿子去“试一试”, 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走出自我)(1 分);第二次鼓励儿子思考探索,想办法提 高衣服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儿子的自信心(挑战自我)(1 分);第三次进一步 激发儿子的潜能,提高儿子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超越自我) 分)。 (121.(4 分)生命不因种族、肤色、贫富而有贵贱之分,每个人(每个生命)都 是高贵的,不要妄自菲薄(自卑)(2 分);只要不丧失希望,努力学习,刻苦 锻炼,积极探索,不断奋斗,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超越自我,终而获得成功, 实现理想(2 分)。 22.(4 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 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 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 (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 领,正因为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 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 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 亲的成功。 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 多。 (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 神引领,儿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 同推动情节发展。在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 (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 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16.文章写乔丹少年时卖旧衣服的故事,填齐下面表格。(4 分) 第一次 父亲的目 标 他的做法 第二次 第三次 价值 2 美元卖 200 美元 画米老鼠和唐老鸭 ②价值 1 美元卖到 2 美 ① 元 洗净、刷平、阴干事情的结 果超额 6 倍完成目标17.请你简要写出对第⑦段两处画线句子关键词句的理解。(4 分) 【A】处:父亲想那样做的理由? 【B】处:“灿烂的太阳”指什么? 答: 答:18.请结合文章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150 字左右。7 分)答案(共 15 分) 16. (4 分)①价值 2 美元卖到 20 美元 美元)④超额完成目标(卖 25 美元) 17.(4 分)要点:【A】父亲要保护(鼓励)儿子的自信心。 【B】自信(乐观 向上)的人生态度。 18. 7 分) ( 要点: 从父亲和儿子的角度谈启示都可以。 要求有正确的观点 分) (1 , 结合文章(2 分),联系生活实际(2 分),通顺有文采(2 分)。 ②让名演员签名 ③完成目标

【生命的高度阅读答案精选】相关文章:

生命需求均衡阅读答案01-03

《生命之芯》阅读答案03-27

飘香的生命阅读理解答案11-06

《生命中的碧伞红灯》阅读答案12-23

成熟是生命的一种高度作文11-08

《生命与气候》说明文阅读答案01-26

《气,中国书法的生命》阅读题及答案04-26

《轻放》的阅读答案01-04

《巨变》的阅读答案01-04

英雄的阅读答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