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阅读题参考答案

时间:2021-02-16 09:14:4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同情阅读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语文阅读训练试题:美与同情 Word版含答案]》

同情阅读题参考答案

  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

  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了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节选正《静观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

  18.文章第二段说:“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那么,画家所见应是什么,“前三者”所见又都是什么呢?(4分)

  答:画家所见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三者”所见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说,画家要画好一个花瓶,必“自己化作花瓶”呢?作者借此想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4分)

  20.末了两段作者花了较大篇幅来“赞美儿童”。请选择两个角度,简析作者这样构思匠心所在。(4分)

  参考答案

  18.美的世界(或: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真善的世界(或:实用方面的价值)

  19.将同情心移入于花瓶,才能表现花瓶的精神,也才能画好花瓶。/艺术家眼里的美的世界,万物均应是有灵魂、能泣能笑的活物。(或:艺术家同情心移入于花瓶,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界。或: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21.答题要点:(1)本题所答,首先要找准文章的主题思想,其次可围绕主题及其表现作简要评析。丰子恺在这篇节选文字里,主要表达了他的一个艺术观: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艺术家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2)本题所议应是《美与同情》一文确有的观点。其观点有: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艺术家须有深广的同情心;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等等。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分析作答即可。/两答均应结合原文作赏析,做到观点正确,内容集中,语言流畅,议论得体,结构合理,卷面工整。

  第二篇:《初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四)

  同情的眼神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问题:同情阅读答案

  1.第②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1 / 2

  3.第⑤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____________

  4.分析第⑤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1)“美好的品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谁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

  6.第⑥段“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一句中“触动”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写出老人在寻找一个肯帮助自己的人

  2.为什么放过其他骑手,而单单只找我

  3.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4.(1)仁慈与同情,肯帮助别人(2)凭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仁慈和同情之状

  5.因为老人能从那人的眼睛中看出仁慈和同情

  6.以前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以后我要多多做这方面的事。

  2 / 2

  第三篇:《阅读答案》

  熬住就是一切

  参考答案:

  1.熬住就是一切;举例论证。

  2.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

  3.示例:不好。因为“龟兔赛跑”中的“龟”虽然跑得慢,但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而“守株待兔”中的“宋人(农夫)”虽然也在坚持,但异想天开,坐享其成,一味死守,与中心论点不符。(言之有理即可)

  4.承上启下(过渡)。(2分)

  5.答出与中心论点基本吻合的名言警句即可。

  6.去掉不好,因为“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使人生竞技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使论证更严密。同时“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 住”,又进一步强调了中心论点:“熬煮就是一切”。如果去掉,论述显得不够严密,中心论点就显得太片面、太绝对。(意思接近即可)

  7.示例:熬,就是怀揣梦想,身心健康,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坚持坚持再坚持!(意思接近即可)

  将兴趣进行到底

  参考答案:

  1“将兴趣进行到到底”或“兴趣是成功的的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成功的关键!”或“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2(1)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2)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3通过引用刘谦的事例引出论点

  4例:我们要不断进步,就必须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过去。我对语文学习忽冷忽热,影响效果。要取得进步,就应当调动学习积极性,长期快乐。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1.窥         2.委婉(婉转)

  3.前者因信任我能独立完成,所以放手;后者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具体帮助我,体现母亲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

  4.“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由于吃惊而发愣的样子

  5.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6.略

  同情的眼神

  参考答案:

  1.写出老人在寻找一个肯帮助自己的人

  2.为什么放过其他骑手,而单单只找我

  3.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4.(1)仁慈与同情,肯帮助别人(2)凭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仁慈和同情之状

  5.因为老人能从那人的眼睛中看出仁慈和同情

  6.以前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以后我要多多做这方面的事。

  我长大了

  参考答案:

  1.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

  5.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容。

  6.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马戏团

  参考答案:

  1.这钱不是他的,是别人在帮助他

  2.更突出父亲乐于助人的品质

  3.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和大象

  4.他有8个孩子,并有力量去带领全家来看马戏表演

  5.他没有力量带领孩子们看马戏他无法向孩子们解释原因

  6.(1)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2)这个父亲的嘴唇发抖了

  7.父亲把买票的钱给了别人帮助了一个人,解决了人家的困境同情阅读答案

  今天就开始

  参考答案:

  1.想到的事要抓紧时间,立即动手

  2.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是女儿抓紧时间坚决不懈的结果

  3.突出女主人的勤劳、持之不懈所得到的成果

  4.为了生态,为了环境,为了自然

  5.略

  海中救援

  参考答案:

  1.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2.(1)突出汉斯的精神(2)救援工作的困难(3)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

  3.突出汉斯参加救援的坚决

  4.自愿救援队员

  5.(1)安慰母亲,不要为他担心(2)突出汉斯去救援的决心

  6.突出母亲担心汉斯回不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7.略

  难忘那张圆脸

  参考答案:

  1.(1)好。“有些”学生名字记不住,隐含着“有些”学生的名字记住了,而唯独“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只有”对此起强调突出的作用(2)反衬“这张圆脸”给自己的印象之深

  2.有关系。这两点也是引发自己“暴怒”、“恼怒”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务主任的谈话也是“我”认识变化的原因之一

  3.圆脸的抽吸鼻涕声引发的学生的议论和嗤笑,影响了教学秩序这一件事是矛盾爆发的导火线

  4.教务主任的谈话使我感到了自己的“失职”,认识到刺伤一个需要理解的孩子的心的人不配称老师,更无需说教学了

  5.提醒自己教人要先教己,要理解学生

  6.略

  大学生

  参考答案:

  1.没错,从第⑥段可知那是一套中的第一卷

  2.这是就《鲁迅全集》的价值而言的

  3.不好,用“摔”更符合人物自恃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特点

  4.因为他已答应给大学生把书留着

  5.大学生爱好文学;监考的是熟人;大学生与他儿子长相差不多

  6.他冒名顶替去考技校,身份临时改变;这种舞弊行为不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形象

  7.他经受了一场人格的考试,卸下了思想包袱,所以轻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参考答案:

  1. 急切

  3. 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还有个严厉的父亲

  4. 热情鼓励 严格要求

  5. 在生活中,不因取得成绩受到表扬而骄傲,也不因遇到挫折遭到批评而灰心

  6. 可以扣住文章最后一句话来写,也可以从一个人成才需要帮助这一角度来写。

  秋叶

  参考答案:

  1. 秋叶完成了由生到死丰富母体的使命,悠然飘落,无怨无悔,超脱潇洒的精神境界

  2. 丰富母体 营养大地

  3. 自己被秋叶的奉献精神所感到,受到了生命的启迪 指无私欲杂念

  4. 第⑧段第一句话

  5. 过渡(承上启下)

  生命是一种过程。

  参考答案:

  1. B 2. 从青年到中年老年

  3. 无论哪种选择,你都将付出代价,或是“白纸”,或是“磨烂双脚”,特别是努力后“什么都没有”

  4. 物质 精神

  5. 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

  6. 生命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的主宰是你自己,只要你努力过,“结果”未必是最重要的。

  赏画

  参考答案:

  1. (1)(2)(3)/(4)(5)(6)(7)(8)(9)(10)(11)(12)(13)/(14)

  2. 故作姿态,以显示自己领略了油画的妙处,读懂作品的主题

  3. 狡黠

  4. 人不要不懂装懂,故弄玄虚;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 提示:就中心思想或写作特点(巧妙的情节或对比手法的运用)的一个角度做几句阐发即可

  月夜

  参考答案:

  同情阅读答案

  1. 表现清风明月之美妙,烘托同学们欢聚一堂的愉快心情。

  2. 不能。“蹭”是慢慢地走,表现了“我”怕被老师批评而欲进不敢进的心理;“踱”有“悠闲的走”之意,与当时“忐忑不安”的心情不一致。

  3. 指“我”受到老师行为的强烈感染,第一次感受到老师形象的无比高大。

  4. 第一个月夜写的是学生生活,侧重表现同学情谊;第二个月夜写的是老师对同学的关心,侧重表现师生情谊。

  5. 一天,“我”没请假带一位同学去看病,事后,班主任不但没有批评“我”,还托“我”捎给那位同学50元钱。

  光明的新曲

  参考答案:

  第四篇:《《美与同情》阅读答案》

美与同情丰子恺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美与同情》阅读答案】《美与同情》阅读答案。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了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美与同情》阅读答案】文章《美与同情》阅读答案出自(节选正《静观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8.文章第二段说:“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那么,画家所见应是什么,“前三者”所见又都是什么呢?(4分)答:画家所见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三者”所见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为什么说,画家要画好一个花瓶,必“自己化作花瓶”呢?作者借此想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4分)20.末了两段作者花了较大篇幅来“赞美儿童”。请选择两个角度,简析作者这样构思匠心所在。(4分)21.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15分)(1)简析《美与同情》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2)谈谈《美与同情》中作者的一个观点。      参考答案18.美的世界(或: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真善的世界(或:实用方面的价值)19.将同情心移入于花瓶,才能表现花瓶的精神,也才能画好花瓶。/艺术家眼里的美的世界,万物均应是有灵魂、能泣能笑的活物。(或:艺术家同情心移入于花瓶,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界。或: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20.答案参考:匠心所在主要有三点:一是比较巧用,不着痕迹地比较出儿童与艺术家的同情所及相同,借以指出艺术家保藏着儿童的同情心;二是观点浅出,贴近生活,用儿童的兴趣没入游戏,来作“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注脚;三是思想有自,生动形象地再现儿童的“同情”,使得“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的思想水到渠成。/答案提示:以上从三个角度尝度作答,仅供参考。作者的匠心在于,他试图贴近生活,平易、生动地解释他的文艺观:艺术家所见是美的、平等的、并且都被予以了同情的世界。没有“同情”,即没有“感情移入”,则难有审美。在作者看来,儿童与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有太多的相似。【《美与同情》阅读答案】阅读答案(2)本题所议应是《美与同情》一文确有的观点。其观点有: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艺术家须有深广的同情心;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等等。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分析作答即可。/两答均应结合原文作赏析,做到观点正确,内容集中,语言流畅,议论得体,结构合理,卷面工整。

     

  "

  

【同情阅读题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断章》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4-05

《摆手先生》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4-09

《大师何以诞生》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4-08

《年节礼俗》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4-05

我来吊济水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4-09

《追风筝的人(节选)》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4-07

《马婆的悲伤》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4-11

《韩山拾得》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4-07

《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4-06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