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时间:2023-03-06 11:08:38 重阳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集合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900字7篇,欢迎大家分享。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集合7篇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1

  今天是10月28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今天,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奶奶家共度佳节。

  “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却仍坚持在农村种菜,养鸡养鸭来给我们吃,他们两个真是不容易啊!”每每想到这儿,我的鼻子就不由得感到酸酸的:“这本因是他们安享天福的时候啊!这次回老家,我一定要好好的报答我的爷爷奶奶们,让他们也体会到孝心的温暖。”扭头看向窗外,秋风阵阵,红叶飘飘,天气十分晴朗,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美丽的田野,温暖,舒适。

  “官路边到了,要下车的请快点下车。”司机的吆喝声传来,老家到了。还没有到家,爷爷奶奶就已经在路口处等着我们一行人了。爷爷穿着一身军装,带着一双老花镜,两鬓斑白,一见到爸爸就絮絮叨叨起来。奶奶穿着一身朴素的花格子衣裳,耳带银耳环,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问这问那的。

  边走边说,就走进了家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满满一桌子的丰盛而美味的晚餐。“有没有鸡?”我的`目光在餐桌上下仔细地搜寻,确认一点儿鸡肉都没有的时候。我顿时放下自己的心来,长舒了那么一口气。 “就知道你不忍心吃你看着长大的鸡肉,你看!我给你烧了你最爱吃的鸡蛋羹。”随即,奶奶捧上了一碗冒着腾腾热气的鸡蛋汤。我顿时眉开眼笑,扑到奶奶的怀里撒娇。奶奶笑着说:“别那么用力啊,你想把奶奶这身老骨头给撞散架啊!”我赶忙起来,身怕这百把斤的重量压坏奶奶那单薄的身子。“来来来,快吃吧!”“爷爷奶奶,您们也吃吧!”在饭桌上,我们纷纷将好吃的东西往爷爷奶奶的碗里夹去。不出一会儿,爷爷奶奶的碗里便堆成了一座“小山”,爷爷奶奶的脸上乐开了花。

  天黑了,我搬把小板凳,坐在了自己的家门口,眺望夜空,重阳节这一天的天气似乎特别好,月亮正悬挂在半空中,发出淡淡的光晕。她正在和她无数的子孙后代——“星星”一起度过这团圆的节日,幸福的节日吧。看着那月亮上的斑斑点点,我想那或许也就是月亮上的岁月的痕迹了吧。扭头看向屋内,爸爸妈妈正在陪爷爷奶奶打麻将。我知道今晚爷爷奶奶一定会赢很多很多……

  夜深了,屋子里灯火通明,到处都是爷爷高声的谈论,奶奶的欢笑。我来到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今天就让我来给你们洗脚吧!”爷爷奶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好啊好啊,我家大乐越来越懂事了。”我麻利地打好一盆热水,挽起袖子,将爷爷奶奶的脚放进了温水中。我抚摸着二老脚上的纹路:爷爷的脚上布满了老茧,摸去十分的粗糙,就像是松树皮一样。我偷偷挠了一下爷爷的脚板底,“哈哈哈——哈哈哈——”惹得爷爷大笑起来。“这孩子——哎呦呦,痒——痒——”奶奶更是乐得直不起身子来!

  微风轻轻掀开窗帘,月亮和星星已经都不见了,我想,他们一定是去和太阳团聚了吧。窗外越来越寂静,屋内,“呼——呼——”鼾声正浓——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2

  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荒诞,随着岁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渐淡薄,登高已不再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气爽、山青云淡的时节。此时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许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行登山会。

  重阳节前后,北京西山的几十万棵黄栌变成一片徘红,将西山装点得分外美丽,别有风情。漫山遍野,犹似披上了一件红色的盛装。几个亲朋好友,三五结伴同登西山看红叶已成为北京人秋季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人们喜爱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值得称赞的还是菊花刚强的气质。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下来。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菊花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3.饮菊花酒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风俗早在战国时就已有了。后来,饮菊花酒又被附会上神话色彩,说饮菊花酒可以躲避灾难。菊花在秋日冷霜中开放,气味芬芳。人们认为它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时候,人们便将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才开坛饮用。

  4.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重阳时节,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此时茱萸的作用已被夸大,成为驱邪的神物。宋朝的时候,人们还给茱萸和菊花起了两个雅称,称茱萸为“避邪翁”,叫菊花为“延寿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真实地描述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也表达了诗人渴望重阳节阖家团圆的愿望。宋朝以后,插茱萸的风俗逐渐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视为神物,仅仅是作为药材使用了。现在这一风俗已很少见了。

  5.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应时食品,就如同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阳糕是用面粉加上枣、栗子或其它干果蒸制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明清的时候,人们吃重阳糕颇有讲究,还伴有一个小小的礼节。在九月初九这日清晨,长辈们将重阳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额头上,口中还祝福道:“愿我的孩子事事皆高。”这是取“糕”与“高”同音,表达了人们对儿女的殷切祝福。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征着未来的日子步步高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3

  秋雨绵绵,小巷里那棵梧桐树开始落叶了,街边的桂花在秋雨中开出细小的花朵,淡淡的幽香在街头萦绕。菊花黄、枫叶红,秋天也是这般色彩斑斓。我喜欢刘禹锡的那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确秋天最丰硕壮美,厚重深遂。

  梧桐叶落秋渐深,满城风雨重阳近。在浓浓的秋意中,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来了,重阳节至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国家已经把这一天定为老年节,让全社都来关爱老年人,尊老敬老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逢盛世,老年人更要珍惜晚年时光。

  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这天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重阳节这天,老年人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更加地情趣盎然。

  重阳节,如今也是属于我的节日,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不知不觉,我也成了老人群体中的一员。每逢重阳忆故人,此时总会记起在老街小巷里和我一起滚铁环打陀螺的小五哥。和他一起爬树摘桑葚,翻墙看电影的时光虽然已经远去,往事却像老电影一样在眼前上映,仿佛又看见了小五哥的音容笑貌。遥知重阳一杯酒,欲诉衷肠忆故人。重阳节是个让人思念的日子。

  从儿童节到青年节,再到老年节,人的一生如同清晨的太阳,随着时间流逝最终成了黄昏里的夕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生的脚步总是这么匆忙,经历了人生的拼搏,回首往事,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睛。平淡、快乐、健康,才是晚年最大的幸福。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期盼重阳节这天,那些曾经和我同甘共苦的老友,那些和我在一起读书的同窗,那些曾经在一起下放乡村的知青,那些一起招工到工厂的学徒,那些一起下岗离开工厂的工友,无论你们现在身处何地,还是在北飘或是南漂,你们现在都好吗?能相聚在重阳节的日子里,饮酒赋诗赏菊花,徜徉在故乡的土地上,在一起共叙年华,纵谈流金岁月里的往事,那该多好。我知道最难风雨故人来,不能相逢在一起,只有举杯默默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的`日子最珍贵,重阳节的美酒正飘香,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秋日,多少美景值得我们去赏玩。或登山看霜叶红如二月花,或游湖看碧水蓝天白鹭飞,或骑车到郊外看绿水绕村流。既锻炼了身体,又开阔了眼界。老有所乐,在美好的晚年时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快乐会永远相伴。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心中纵有千千结,聊寄重阳酒一杯。秋天这个美好的季节,流淌着斑斓的色彩,闪耀着缤纷的光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我纵情歌唱如诗如画的重阳节,歌颂我们老年人。让我们在一起,用最美丽的色彩描绘天边那一抹瑰丽的夕阳,让黄昏变得更美丽!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4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节令琐谈》马大勇编着金城出版社)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5

  唐代诗人王维有这么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随着候鸟的远走高飞,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金菊争艳,秋高气爽,金秋时节让人心旷神怡。此时,九九重阳节带着所有人对老人的尊敬与爱戴,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重阳节前夕,我们去了外婆家,让她们享享清福,一起来度过这个一年一度的老人节。

  “快,放面!”我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得不亦悦乎,这不,我们正在做第一道菜――长寿面。我拿了一个鸡蛋,轻轻沿着锅碗一磕,蛋清和蛋白就都流到锅里了。我又加入青菜,堆点肉末,散点小葱。一碗香喷喷的长寿面就做好了。“上菜――”外婆脸上的皱纹刹那间没了,而外公的头上的白发似乎也少了数根,一边品尝着长寿面,一边夸着我和妈妈的杰作。“外公外婆,这长寿面阿,可是我们用特别长的面煮的,你们吃了呀,保准能活到100岁,身体康健得不得了!”我调皮地对外公外婆说到。“你这丫头!”外婆点了点我的脑门。“上重阳糕!”只见妈妈端着一盘松软可口的重阳糕来了。“外公外婆,这叫‘九九重阳糕’。这个‘糕’阿,预祝你们步步高升,上面画的.两头羊,象征‘重阳’,而这‘九’呢,古代时为阳数,两个‘九’在一起,就是最大的长久之数,长命百岁不成问题!”看,外婆笑得连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我们还上了西红柿炒鸡蛋、大闸蟹、鸡汤……只剩下最后一道“寿比南山”了。

  我们先将准备好的哈密瓜、桔子、葡萄、苹果洗净、去皮,开始做我们的招牌菜――水果拼盘。我先将哈密瓜分成4份,每一份我都将哈密瓜切成桃子的模样,把前端削得尖尖的,后端削成圆圆的,中间刻上一条缝儿,嘿!真像个‘寿桃’。我再分别刻上‘寿’‘比’‘南’‘山’四个字,放在盘子的东南西北四个角,成了我的主打。我再将桔子的一周画上波浪线,沿着波浪线把桔子分成两部分,侧面一看可真像花瓣!我接着在桔子的中心插上了根牙签,把葡萄插在牙签上,葡萄就成了花蕊,两种水果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朵‘花’。我把苹果切成薄薄的一小片,把它切成五角形,让它与‘花’一起来当点缀。哇!我做的水果拼盘还真不错!我立即把它献给了外公外婆,外公外婆的每一条皱纹上都荡漾着欢乐,笑得开心极了,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的杰作,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外公外婆,这叫‘寿比南山’,祝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好,好,每道菜都好。只要是我们外孙女儿做的,样样都好!”……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事情。我们不但要在老人节多帮助老人,给老人们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实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老人,从点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让我们,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吧!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6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我突然心血来潮,准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凡凡,凡凡……”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赶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这一年的重阳节让我过的很充实,很完美!即使在平时,我也会多多的为长辈做事。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名初中生!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7

  重阳节前夕,几位同学相邀去明湖踏秋,我虽身染小恙,但还是欣然前往。

  下午,公园里人颇稀少,显得格外宁旷而幽静。整洁的青石路上偶见飘零的落叶。修剪得十分整齐的冬青泛着暗绿色,野生的小菊花,星星点点,闪烁着金光,一直延伸到绿荫深处,弯弯的白杨树叶子仿佛清瘦稀疏了许多,在秋风中发出瑟瑟的声响。仰首翘望,天蔚蓝而高远,在接近地平线的地方淡成白色,与轻薄的雾霭连在起。

  绕过树丛,清风拂面,一泓静静的湖水镜子一般,将远山的峰峦,岸边的垂柳,湖心的小岛倒映出来。一叶扁舟安逸的飘在远处,许久不动。荷花是明湖的特产,而此刻只有几许残倚,一只小小的青蛙蹲在上面,瞪着眼睛无声的望着我们,似乎要诉说什么……一阵风吹过,心中不禁涌起一种悲凉,于是下意识的把眼睛从湖面上移开,向铁公祠走去。

  铁公祠正在举办盆景展览,面对这一件件艺术珍品,我简直要为这次秋游欢呼了。盆景是雕刻与栽培艺术的`结晶,被誉为立体山水画,它集天下之灵秀于尺寸之间,给人以高雅的享受。苏杭的妩媚,漓江的清丽,巴山蜀水的豪峻,更使我犹如步入宋元人的画卷。

  C君是我们中最活泼,最有才华的一个,他窜来窜去,对每个盆景都无情地抨击一番、而且还提些令人咋否的破坏性建议,我真怀疑他是否对这些也许比他更有才华的作者怀有深切的嫉妒。

  看完盆景,我思索着说:“这些盆景都很美,都相当富有诗情画意,但仅此而已,不能再给人更深邃的东西了。”

  C君立即反驳道:“盆景的本质就是创造实在的美,而不是抽象的哲理。”

  我点点头,不想争论下去。C君刚才说过他参加盆景比赛就只放一只空盆,那么这个空盆就只有无穷的哲理而没有一丝美了吧。一笑!

  从铁公祠出来,眼前的一湖秋水向我们显示出它无法抗拒的魅力,于是S君跑过去租了两条船。

  我们轻轻地把船划开了,船浆在湖面七留下两行浅浅的波痕。

  船过湖心,大开水战,愈演愈烈。溅在我身上,禁不住哆嗦儿下。这才偃旗息鼓,在历下亭泊了船。这里杨柳依依,一派古老典雅之风,不禁发思古之幽情。此亭约建于北魏(故址不在此),明朝嘉靖年间重建于此。

  弃船上岸,只见两侧镌刻着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的两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书。虽年深日久,但其雄浑挺秀的笔力,仍神韵不减。亭后“名士轩”不知为何门户紧闭。隔窗而望尚可依稀看到迎面挂着的郭沫若先生为明湖所题的—副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片大明。”但是杜甫和李北海的画像,张祥河、杜小梦等文人雅士的石刻,却不得而见了,令人怅然;辛弃疾、张养浩等济南名士也一去不返、吟诵着他们的词曲不禁又是一通感慨。前人曾道:“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旧,问济南过客,有谁续名士风流……”大家兴致顿减,默默坐在船头看悲伤而壮丽的夕阳燃尽最后一丝瑰丽,岸上已是万家灯火,为击退悲凉之情,我故意玩笑说:“今值碧云黄叶之秋,落霞孤鹜之辰,华灯初上,晚籁始生,素月入怀,清风振衣,且暮山黛水,古亭断碑,衰柳残荷,曲径长堤为吾人独有,当陶然而醉。何故做苏子赤壁游之态也……”于是一阵急促的浆声把我们送到岸上。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相关文章:

重阳节作文750字-重阳节作文01-25

重阳节作文10-12

重阳节作文09-05

重阳节作文09-05

重阳节作文09-06

重阳节作文08-27

重阳节作文09-04

重阳节作文(经典)08-19

重阳节作文08-24

重阳节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