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作文

时间:2022-10-16 12:35:53 思考 我要投稿

【推荐】思考作文汇编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思考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思考作文汇编十篇

思考作文 篇1

  有时候,当我看到“1”时,它是一个数字;有时候,当我看到“1”时,它是一个符号;有时候,当我看到“1”时,它是一个图形……细细想想,答案总不一样。

  ——题记

  “1”是什么?凭人的直观来讲,它只是一个数字——1,它是用来计算的。凭艺术家的观点来讲,在他们却是一个符号、一个图形。“1”也许是数字,也许是符号,也许是图形,也可能是一个很棒的身体……它的答案有很多个。之所以这样,看事物就不能只看表面。

  以前,在一所外国学校的一堂物理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目:怎样测量一栋楼的高度?这个题目对于每个人来讲,答案都是一样的:用楼底和楼顶的气压差,就可以测出。而出乎意料的.是一个男孩子的答案是用皮尺量,老师要求他利用温度计或者是物理知识来解。过了很久,那个男孩将答案又交了上来:用绳子绑住温度计,将它从楼顶抛下,绳子的长度就是楼的高度,老师气极了。下课后,他的老师问他还有哪些答案,他一口气说了好几种:1、测出每楼的气压,加起来再除以楼数;2、一个人在楼上大喊并计算声音到达楼底的时间乘以声速;3、去问这栋楼的主管,让他说出楼的高度,就把温度计送他……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从中悟出了很多道理:面对一事物时,不能只从他的表面来看,勇于探索、发现,你将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发现许多人不能发现的事,这样,收获将会比别人大得多,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冲破思想的框框的限制与束缚!

思考作文 篇2

  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首要环节,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命好题是有效训练学生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和保证。郑板桥曾经说过:“作诗非难,题为难。”意思是说,好的题目是非常关键的,它常常给人以未饮先醉的感觉。学生的习作命题也是这样。《一件小事》、《难忘的一件》、《春游》……这些作文题目都是老掉牙的,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哪能写出新意?如何命题一直是诸多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命题的“五忌”已经得到共识,即“忌旧”、“忌大”、“忌空”、“忌深”、“忌疏”。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认为命题时除了“五忌”之外,还要考虑如下四点:

  一. 命题要能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视野。

  作文教学不仅教学生“怎么写”,更是让学生知道“写什么”,“写什么”是前提。可以说命题犹如习作之门,入高山大川之门可感其秀丽,入寺屿宗庙之门可感其雄浑,入庭院花巷之门而感其闲趣也。所以说一个好的命题体系要能循序渐进地扩大学生的视野。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视野是比较狭窄的,作为中学生,他们通常比较喜欢写抒发个人情感的东西,似乎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与愁思。当然,学生写作此类作文确实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为此还特地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忧愤宣泄本”,并给这样的作文训练取名为“宣泄作文法”。但是学生自我宣泄的认识远远小于学生应该认识的世界,如果一味的宣泄下去,他们往往被困于个人的小情调、情感的小圈子中,难以跳出去认识更广阔的现实社会。尤其是中学阶段,这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需要对人生、社会现实、自然现象、人文历史等多侧面作出思考的,可是学生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写作训练中对这些问题有意识的关注都不是太多,或者说有些同学在短暂的特定的时间内也作了些许的思考,但很少有人把它诉诸文字,使之深刻化,尽管在教学中各科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灌输了这方面的认识。

  由于命题作文题目是命题者出的,学生必将顺着命题者圈定的范围去思考问题,命题能指引学生写什么。而好的.命题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认知面、并加深认知深度。作为命题者来说,必须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合理的命题,通过命题使学生的思考范围更宽泛、更深入,或者说使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无意识的思考转变为有意识的思考。如果老师总是重复《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老师》、《学习贵在勤奋》之类的命题,内容上无新意启发,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拓宽,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会变作文为学生之负担。

  二.命题要体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要重视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的培养。在刘勰的《神思》篇里,他把作文过程中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现实的辨证关系概括为“思想为妙,神与物游”,同时对作文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微妙形态更作了精确的状摹:“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在《熔裁》篇里,刘勰进一步强调:“立体有本,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蹊要所司,职在熔裁,隐括情理,矫揉文才也。规范本体谓之熔,剪裁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刘勰之言,乃指出为文贵在思想之提炼(即“熔”)。而命题者所命之题必将为文之灵活、深刻、独创之先驱,方可称之为妙!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别开生面显得深邃而富有启发。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据思路,就可以有力的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而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能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观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学生顺着命题者的思路自然思之非浅,思维之灵活、深刻、独创也就得到很好的培养了。

  三. 命题仍须加强常用文体的训练。

  在今天的中考和高考的作文命题中,已经淡化了文体要求,这从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写性以及情感抒发的真挚感人上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考试作文中的文体淡化往往让学生抱有只要会写一种文体就万事大吉的侥幸心理,甚至说教师也认为只训练一种文体就能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在中学阶段,虽然要求学生尝试训练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常用的应用文,但这些文体中学生大多数显然偏爱记叙文写作,后面的三种文体往往不被重视,尤其是初中生。这样的结果虽说可以顺利通过升学考试,但对这些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种产品、一种流程、一种科技是要加以说明才能让人了解它、认识它、掌握它、运用它,这需要会写说明文;有了观点要通过议论的方式加以阐述,这又要掌握议论文;出个通知写个报告,应用文写作又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现实生活中很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校的作文教学里得到培养显然是毫无疑问的。在我的一些同事中,多年来不曾写过一篇属于自己的教学论文的大有人在,这是不是说他们就没有心得体会呢?显然不是。在和他们的交谈中你不难发现他们有许多零星的、新颖的、闪光的教学感想。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写成文字,使其系统化理论化,以便得到广泛的交流呢?我认为除了每个人所共有的惰性之外,更主要的大概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阐述吧!这样的教师,很难想象他们作为学生时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打得很扎实。事实上作文教学的目标,也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具备表情达意和应用文写作的一般能力,而不是培养更多的文学创作者,现实中我们的学生成为作家的也实在是凤毛麟角!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学生除了知道写什么、善于运用较为优美的文字之外,仍要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以便使自己步入社会后在需要用文字表达时更加得心应手。

  这样看来,在命题时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意识地加强文体训练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所说:“必须学习一种模式,这个模式有助于理解可能遇见的其他类似的事物。”因此可以说,加强文体训练是提高写作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 要切实体现命题的可写性。

  命题作文的可写性是至关重要的,它要求教师在命题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认知的区域差异,命题要从学生的心底里流露出来(叶圣陶语)。比如说《我与游戏室说再见》就很狭窄,因为只有去过游戏室而且深受其害的人才有真情实感,更何况有些孩子甚至不知游戏室是干什么的。再如长丰县有一年面向全县展开的小学作文竞赛,题目是《我爱家乡的草莓》,要求学生仿写《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题目看似合理可写,可细细琢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全县不是到处都栽种草莓,甚而有些学生不知草莓是在树上结的还是田里长的,硬要写只能胡编乱造。还有些命题拔高了写作的要求,学生也就自然难以写作了。但象合肥市某年的中考题《中学生的苦与乐》命得就很好,只要是中学生谁没有过苦与乐呢?

  要做到命题的可写,我以为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是大有益处的,比如可以出《我与……说再见》(省略处填上一种不好的习惯或一处让你变坏的地方);可以把《我爱家乡的草莓》改为《我爱家乡的……》(省略处填上家乡的一种植物,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来写)。这样稍作变更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找到可写的材料,而且学生写出的五彩缤纷的文章可读性也更强!学生也只有知道写什么,才能把自己如何表达的才能尽情地展露出来。再如学了《“旁观者”未必清》这课以后,一位教师出了《从××(成语)的另一面说开去》的作文题,并作了三点提示:A.运用范文提供的逆向思维的例子,写出见解新颖独特的反意文章。B.可结合社会现象提出言之有理的观点,摆出有说服力的论据,写出一篇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的议论文。C.可以借鉴范文的某种写作技巧,但须灵活运用。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范文。第三步,让学生独立构思,把命题补充完整,并编成作文提纲,互相传阅后各自修改提纲。第四步,动笔作文。面对这样的命题,学生纷纷反映:这样的命题,能够看得见、想得到,思路拓宽了,再不愁无话可说!不少学生的作文质量较高,光题目就有三十多个,诸如《从“知足常乐”的另一面说开去》、《从“对牛弹琴”的另一面说开去》、《从“作茧自缚”的另一面说开去》等,多数文章的内容和语言也较有新意。

  综上所述,命题者在命题时既要考虑到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要考虑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还要考虑到写作训练的实用目标,更要考虑到命题的可写性。所出的命题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只有这样的命题才能全面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真正的做到学而有用!

思考作文 篇3

  20xx年,灾难女神似乎恋上了中国这片苍茫大地,先是重大雪灾来袭,再是“5.12”大地震。一次又一次的天灾带给中华人民一次又一次心灵的考验,带来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

  在“5.12”汶川大地震过后的第10天,四川都江堰光亚中学一名名叫范美忠的老师在博客上发表的一篇灾后随笔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文章叙述了范美忠老师所就职的光亚中学位于“汶川”地震的中心震区,当地震突然来袭,正在上课的范美忠老师不顾他人选择了抛弃他的学生率先逃跑……虽然在这次大地震中,光亚中学二百多名教职员工并无一伤亡,但范美忠老师的行为却受到了无数网民的抨击。

  在网络上,范美忠老师在面临灾难时舍弃学生,独自逃跑的行为被戏称为“范跑跑”行为。范美忠老师亦被称为“世界上最无耻之人”。绝大部分网民认为”范跑跑”行为已超越过了道德的最低底线。身为一名教师,范美忠既没有具备身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更没有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义务,他的行为严重亵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或许,范美忠老师的行为在世人眼中是无法容忍的过失,但是又有谁能百分之一百的保证自己身处其位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时,能毅然决然地选择去保护学生?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潭千秋老师那样伟大的情怀。潭千秋老师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他表现出的异于常人的举动,他选择了张开双臂,以生命为代价保护了四个幼小的生命,所以他是伟大的。但有哪条法律明确规定了所有的教师在面临灾难时一定要以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保护学生,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范美忠虽然是一名人民教师,但他也是一个平常的人,在面临灾难时,他也会胆怯,他也会恐惧,试问,在地震突然莱西的.那一刻,有哪个人不想躲过这场灾难,又有谁不想活着看见明天的太阳?在面对地震时,范美忠老师做出的只是一个人最本能的反应—在绝望恐惧中极力争取生还的机会,然而,正是他这种对生的追求的行为,却引来了无数人的谴责,无数人的抨击。尽管他的做法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但对一个在灾难生还中的人进行如此猛烈的舆论抨击,就是一种正义的行为吗?

  身为一名教师,范美忠老师的行为也许真的有欠妥当,但对一个经历了8.0级大地震的人而言,他有权获得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怀,而不是网络上,现实社会里无数人的无理漫骂,漫天的指责。如果你并未经历过汶川地震,那么你又有什么权力来评论范美忠老师的行为呢?无数网络人士抨击范美忠老师的行为早已越过了道德的最基本的底线,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呢?是对是对异端的包容,是对异端的宽恕。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包容之心都没有,便肆意地指责他人,那么我们与那些在别人伤后上洒盐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天灾虽然无情,但灾后带给我们功能多的是人性的思考。尽管在地震中舍弃学生,独自太跑的老师有很多,但又有几个将这一行为公诸于世以引起世人对如此的思考呢?从这一点上而言,范美忠老师是勇敢的。他明知道这种行为并不为这个社会所容纳,但他依然敢于将其置于“阳光”底下,接受世人的指责和抨击。当铺天盖地的舆论抨击风波席卷而来,范美忠老师选择的是坦然面对一切,甚至他勇敢的站在人前接受舆论抨击,这足以见其勇敢。在地震来临时,他承受的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心理压力;在地震过后,我们无权对一个经历了8.0级大地震的人进行任何的抨击与指责。

  在当今中国社会大肆宣传人裙、的社会环境下,范美忠老师有权获得其最基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而我们只能说,在灾难面前,人类是那么的脆弱。我们能做的是理解与包容。

思考作文 篇4

  “嚓!嚓!嚓……”时间一秒一秒地从我眼前闪过,这就意味着一天离结束不远了,我多么想把它留住,可却怎么也留不住。以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以为只要把钟关掉,时间就停了。哪知,钟关了,时间还是同样在流逝。现在,我明白了:时间就是时间,它是来无影去无踪,一去不复返的隐身者。但时间是可以利用的,也是宝贵的。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黄金虽然宝贵,但时间比黄金更宝贵。

  时间就是生命,节省时间等于延长生命。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浪费了生命。众所周知:在手术台上,病人生命垂危的紧急关头,早一分钟,病人就有生存的希望;晚一分钟,病人就有死亡的危险。

  争取时间就是争取胜利,在战场上,往往争取了一分钟,甚至一秒钟的时间,就能争取到有利条件,夺得胜利。尤其是现代化的.战争,延误了时间,就要挨打;在运动场上也是如此,赢得了时间,就会赢得胜利。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中写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话再次告诉我们:时间是不会倒流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

思考作文 篇5

  今天下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孩子们对一段话的理解真是让我啼笑皆非。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父母的爱”。教材出示了三个事例,其中第三个的主要内容是:李路杰对什么都感兴趣。一天把家里的电话拆开了,却装不上了。爸爸知道了,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鼓励说:“既然拆开了,就一定能装好。”结果李路杰装好了。然后要求孩子们谈谈对李路杰的爸爸这个做法的评价。讨论的场面是热烈的,让人欣慰的,就是质量不高: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是不赞成这个做法,因为他乱拆电话还鼓励,明天还不把房子给拆了(我晕死了)?一小部分的孩子赞成这个做法,但是理由是:如果不鼓励,孩子就装不好电话了,这个电话不就报废了(又晕死,都挺心疼电话的)?只有吴博伦的意见是高屋建瓴:我赞成,因为这样做就极大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了!但是这个答案,几乎全班的孩子都表达出了否定的意见。

  孩子们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呢?由于是下午的课,下面就接着写作文了,没有时间和孩子们谈谈,就在孩子们写作文的时间里思考了许久,得出这些答案,明天得和孩子们交流一下,以检验是否正确。

  1、这可能反映出我班的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着误区——不喜欢孩子搞“研究”。有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可能都会动手搞一些家长眼中的“破坏”:拆闹钟,拆录音机,拆影碟机;解剖小玩具,甚至是小动物……这些行为要么会造成家里财产的损失,要么会把家里弄脏弄乱,要么使孩子受伤,反正家长看到这一切往往生气,对孩子斥责。可能我们班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他们都认为李路杰爸爸的'做法是很正确的!如果这样的话,家长们都大错特错了。孰不知,这一声的斥责,很可能扼杀了一个发明家啊。正是因为有好奇心,牛顿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才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才成为了最伟大的发明家……实际上,人类创造的动力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兴趣!真是得让孩子的家长们多读读“帆妮儿”的博文,学习“帆妮儿”的爸爸妈妈支持孩子进行“科学研究”的好的做法。

  2、这一定发映出孩子们在阅读方面有欠缺——只注重了“量”,没有过多的注重“质”,即没有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因为从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并不高。刚开始引导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在搞读书活动的同时,用了加分的办法来诱导孩子读书。很多孩子读书的动力并不是内心的需要,而是为了加分而读书。很厚的一本书,往往只用了三、四天就读完了。我在检查读书效果的时候为了不打击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所提出的关于书的问题不是很深入,仅仅考察是否读过,并没有考察是否认真读过。按照我原来的设想,先鼓励孩子们大量阅读,可以“囫囵吞枣”,可以“不求甚解”,先养成习惯,培养兴趣,再提出更高的要求。看来,到了提出更高的要求的时候了。一方面检查孩子们读书情况的时候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必须是用心读过,用心思考的才能回答上来;同时在检查中发现用心读书的孩子大力褒扬,树立榜样,带动全班的孩子们都用心阅读,其实这方面的榜样是很多的,吴博伦就是一个。

  不管上述的分析是否正确,得立即改进自己在引导孩子课外阅读方面的做法。如果分析的正确,再想办法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吧。

思考作文 篇6

  一周的复习课,每节课似乎环节紧凑、内容充实丝毫不落下可利用的宝贵时间,但却偏偏觉得有点虚,有点累。不错,不是内容不完整让我感觉虚,不是教学忙碌让我感觉累,而是进行了一周的课前复习整理、课上交流汇报,课后习题作业这样一成不变的复习模式,让学生热情消褪而效率不高,让我顿感事倍功半而疲惫心瘁。我该怎么提高课堂复习课学习的效率呢?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并持续这种状态,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分数应用题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方面本来就不好理解,复习课的的模式又陈旧老套,学生自然就没了兴趣。分数应用题包括四个类型。一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二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四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课上总结出这些类型,配以相应类型的应用题板演,解题的思路被框定了,读题的想法也被统一了,待到作业上交,发现解题正确率也还是低。

  一节这样的复习课后,我决定不布置应用题解题练习了,我让学生根据我给出的数据“鸭有500只,鹅有200只”依照四种应用题类型自己设计题目,自行解答、交流。在宣布了这样的作业方式后,学生们的兴致挺高,一下课小组就聚在一起讨论怎么出题,这不就是自主学习吗。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言,想出的题目越多挑战也越大,成绩稍差的学生也凭借自己的能力出简单的题目,至于怎么解题,小组同学聚在一块儿分析讨论。设计的题目被采纳了,学生的高兴劲头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学生不以此为苦,反以此为乐,这是我乐于看到的。学生的作业后来经过整理,也变成了信息量丰富的“题库”,各组凭本事做题,如果得出的数据不对,在课上再共同调整。比如,第一种类型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根据我课堂上出示的数据,学生给出了6种问题,①鸭的只数是鹅的几分之几;②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③鸭的只数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④鹅的只数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⑤鸭的只数比鹅多几分之几;⑥鹅的只数比鸭少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型学生更是给出了14道应用题,每一种类型都洋洋洒洒对应着很多道题。通过课堂上解题比赛,学生明确了单位“1”的所指,通过探索、寻找方法和计算的过程,变简单机械模仿解题逐步上升为深化提高知识的过程。

  反思这种上课形式,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他们也敢于说出自己知道的,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变得有趣了。而且课堂的学习被延伸至课前、课后,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了课外的主动复习,而课堂上的讲题过程突出解决他们认为困难的地方,而这些困难的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这样,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并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为教师“导”的标准。

  这堂课小结后,我发现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提高了,课上发言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过课堂组织上欠佳。看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我做得还不够,课前不仅备教案,也要备学情,还要备课堂的生成,想学生之所想,维持学生的兴趣,复习课还是新课都有望提高学习效率的。

思考作文 篇7

  雨停了,月起了。

  太阳落了,黑天来了,

  星星起来了。

  白天来了,

  云儿多了。

  我在床上静静的念着。

  我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

  只知道,

  我在思考。

  思考着白天过了,

  为什么是黑天,

  雨天过了为什么是晴天。

  我不知道。

  我在床上静静的思考。

  思考着大雨过后为什么会出彩虹,

  我不解的思考,

  起身想去差资料,

  可是又想,

  每天还要上学呢!

  我在床上静静的`思考着,

  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

  我回想起这一个个美丽的春夏秋冬

  给我带来了快乐,

  伴随着我成长。

  啊!安静的黑夜,

  你让我思考。

  你让我思考,

  让我静静的想。

  让我知道了,

  人就要思考,

  不思考就不知道结果。

  啊!黑夜,

  让我懂得了思考,

  思考着一个个不解的问题…………..

思考作文 篇8

  网络的出现,给了人们说话的权力。可是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由于网络的舆论往往使很多事生相反的逆转。可是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所以在人们对于事情真相没有完全弄明白之前,随意的言论就会伤及到其中一方。当然对于某一事件,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另外一定要避免用一些诋毁,辱骂性的言语,让网络空间环境洁净些,这也是作为一个网民应有的'素质。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既要加强网络管理,更要教育网民们要多思考,少盲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先人留下的古训。针对一件事情,我们要用同一竿标尺衡量自己和他人,多一份思考,就会少些许盲从,少些许抱怨,尽量避免盲目跟风。所以网民们在网络自由言论的同时,最好也该多点独立思考。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可惜在中国智者总是显得那么少,要不怎么会出现疯狂买碘盐来抗辐射这样荒唐的事情发生呢?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思考他的可能性。变故面前,我们要保持理性,多思考下,不要盲目地跟风,让人牵着鼻子走。听信谣传,不动脑子的盲从,给市场带来了异常的波动,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

  我想一个社会,如果我们能够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少一点过度依赖,多一些独立的思考,少一点盲从轻信,多一些小心的求证,少一点大胆的假设,对于未经证实或者一时难以辨别的信息保持理性的态度,自然就能提高对谣言的识别力和免疫力。

思考作文 篇9

  在我看来,思考只是一种方式,它可以是运用逻辑推理,也可以借助记忆找出关联;它只是表面上的手段。而思想,才是内含的本质,这是使人类真正区别于人工智能的事物。

  所以,让人工智能学去人类的思考方式并不可怕;但倘若人类变得像人工智能那样只会“固定化”、“程序化”的思考,那么人类最为珍贵的“思想”也就荡然无存。而没有了思想,再也写不出那样留存千古的名篇,再也建造不出那样精美的建筑,再也没有任何的艺术品流传于世。最可怕的是,人类会变得冰冷、麻木。宛如一台台机器般,被告知该怎么做,但早已丧失了人性。

  或许大家都很害怕这样的情形发生但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时代,这样的担忧是必要的。如何预防与避免此类情形,应该是重中之重的。

  首先,必须认识到人类的思想有多么宝贵。如今,有部分人认为如果给人脑装上电脑芯片,让人脑就像大脑一样工作,这是人类之福。但他们没有认识到的是,在你摔倒时有人拉你一把,在你困难时有人帮助你,这完全是出于人本性的同情心。因为这样的帮助并不能使其获得利益。因此,他们不知道,人脑纵使在计算、记忆等任何领域都不如电脑,但它的情感却是不可能被替代的。这就是它的宝贵之处。

  如果认识到了人脑的宝贵,明白了人脑与人工智能的差异,自然不会再“主动”地去模仿电脑的思考,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被动”的,这使我们的思考方式出现了错误。

  如一些教书的老师并不重视学生的思考而使其死记硬背一些东西;如一些家长让孩子机械般地练琴而不加入一丁点儿的对所弹曲目的理……他们的做法使别人丧失了正确的思考,就更别提思想。而那些孩子们出于对老师、父母的敬畏与尊重,他们或许曾试图反抗,但最终只能妥协。其实更多的、占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思想的重要性,但种种原因使他们看上去只能进行固定化、程序化的思考,也得不出什么自己的思想。

  但其实思想是自己的,意味着思考也是自己主观产生的,这就像一颗什么样的.树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子。或许外界的环境是比较恶劣,但你是不是也顺水推舟地将此当作借口而不去发掘自己的思考?真正的思考不会在任何条件下丧失。

  总而言之,思想是宝贵的,认识到这一点可以使我们不仅珍惜自己人脑所具有的特性,也让我们可以尊重别人产生的思想。但没有独立的思考,何谈思想?思想此时只是空中楼阁而已。要想有思想,必须先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

  有了思想,人就有了价值观。在人一生的成长中,价值观会是一个导航,它是对人而言极为重要的东西。有了思想,人就会有各种感情,也正是这些感情,无限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像计算机一样的思考是冰冷的、固定的,只有发挥人脑本身的思考,将情感与态度联系起来,人类才能得到那最宝贵的“思想”。

思考作文 篇10

  俗话说:思考成就未来。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十分重要。正是由于数不清的人的思考,我们的生活才像现在这样绚丽与充实。所以我说: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思考促使人们成功,而生活正因为这一次次成功才十分精彩。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推销员,在他初入推销这一职业时,曾向一家人推销过一本《幼儿百科全书》,当时,他对那家人说:“有了这本书,就可以回答小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小朋友,你来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是如何从书中找到答案的。”这个小孩的问题是:“上帝开什么牌子的车?”这位推销员一时语塞,不得不灰溜溜地走了。事后,通过思考,他总结出任何话都不能说得太满,要适可而止。于是他在日后说话做事都谨记这一点,从而走向了成功的道路。他的思考让他明白了在生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道理,促使他跨越了工作中的障碍,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生活的精彩也就在于这一次次的跨越障碍的过程。

  思考促使人类进步,而生活正是因为一次次进步而愈加精彩。放眼古今,瓦特对蒸汽机的.思考使人类在工业上迈出了一大步;牛顿对掉下苹果的思考使人类在对自然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达尔文对猴子的思考使人类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袁隆平对稻子的思考是贫瘠的土地也能成为金色的田野 … … 正是由于这一个个思考,直接或间接地使我们出门有汽车坐,上学有科学来学,回家有粮食来吃。这一个个小元素最终组成了我们的精彩生活。思考使人类慢慢进步,认识自我、地球乃至宇宙,发明电视、因特网乃至宇宙飞船。生活的精彩也就在这一次次进步与探索中。

  作为学生,在学习中便要多思考,俗话说: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朱熹也说要慎思之。只要现在多思多想,才可能成就将来的精彩。

  记住,在生活中要多思考勤动脑,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思考作文】相关文章:

思考的作文02-04

思考作文09-04

思考作文作文08-07

思考的价值作文精选11-26

成熟的思考作文11-26

人生的思考作文11-27

亲情的思考作文10-22

雪中的思考作文10-23

思考的芦苇作文10-23

命运的思考作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