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梦想作文

时间:2021-08-07 11:33:31 梦想 我要投稿

心中的梦想作文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中的梦想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中的梦想作文3篇

心中的梦想作文 篇1

  每当看到涓涓细流从脚下淌过,我总是不解,小溪这样奋不顾身地向前为了什么?每每路过一棵小树,我总会疑惑,他这样努力长大为了什么?

  还记得那个在北海边疆痴守十几年的人吗?他不屑敌人的威迫利诱,用铮铮傲骨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啊,苏武!即使风霜染白了你的双鬓,岁月的痕迹留在了你的脸上,你也未动摇,为什么呢?你用自己的行动做了最完美的诠释。

  哦,我明白了。你就是一条小溪,无论身处何处,无论是什么也阻挡不了你的脚步,你始终有一个梦想——回归大海。大海,那才是你的终点站,所以你一直没有放弃!

  还记得那个昂首迈出繁华京都的谪仙吗?二十五岁的他,意气风发,仗剑出蜀,渴望了却君王天下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为了心中的梦想,不顾一切地去奋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愚公为了自己的梦想可以不顾年老体弱去移山;英雄孟祥斌为了心中的梦想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小草说:“我要将生机带到每一个角落!”

  花儿说:“我要装点一方土地!”

  石头说:“我要举起一座高楼!”

  春蚕说:“我要结一颗洁白的茧子!”

  老牛说:“我要尽力耕出一片肥田!”

  ……

  他们还有它们,都拥有可贵的梦想。不顾世俗的眼光,只为心中的一个梦。他们默默努力。所以有了梦想,请不要守望,不要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地平线。去吧,去飞向梦想。总有一天小溪会汇成大海,小树也会参天!

心中的梦想作文 篇2

  此时,高原上的风愈吹愈大,他只感觉眼前迷蒙一片,像身陷在暴风雪的漩涡中一般。

  他,年纪尚小,却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梦想,立志要爬遍所有高峰;他,最爱雪山,为了心中的那一个梦想,他奇迹般的成功了。

  在海拔7500米以上的雪山前,他成了连蚂蚁也不如的人儿。第一天,她顺利的到达了第一个营地,可是接下来的几天,情况就不妙了。暴风雪加上强烈的高原反应,不少队员都被抬下了山,而他,咬着牙挺了过来。

  这一天是最后的冲刺,清晨,天气还晴空万里,不料走着走着,风云突变,狂风大作,鹅毛般的雪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每一个队员。 他将队员远远的甩在身后,迎着狂风暴雪,一心冲顶。然而,越往高处攀登,阻力越大。每走一步,都须付出极大的艰辛,他虽做好了抵御寒冷的.准备,仍感到脸上像被刀割一般,手脚也冻得失去知觉。此时,高原上的风愈吹愈大,他只感觉眼前迷蒙一片,像身陷在暴风雪的漩涡中一般。 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咬紧牙关,给自己加油鼓劲,“再坚持一下,千万不能放弃,挺住就是胜利……”

  当拼尽全身力气攀上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台时,他已经虚脱得站立不稳,就拼命用雪杖支撑住那看起来十分瘦小的身子。此时,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身体像一棵被狂风刮得东倒西歪的小树苗。猛然间,他看见周围的山一下子矮了下去,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他成功了,是的,他成功了!为了心中的梦想,他超越了自我。

心中的梦想作文 篇3

  每天唤小屁孩起床是一项技术活,他的生物钟还没有达到到点自动醒来的程度。

  以前,我也只知道一遍遍地喊:“儿子,该起床啦!”然后再补充一句:“再不起来就要迟到了。”

  最近我换了个创意:“10年后最伟大的设计师,请起床啦!”他的梦想是当一个设计师。

  小屁孩咕哝了一句:“我真的还好想睡啊。”

  “是啊,睡着多舒服啊,要是睡觉能睡出一个设计师,那该多好啊。”

  小屁孩虽然没有完全睁开眼睛,但已经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睡意已经跑了。

  我一边给他拿衣服,一边嘀咕:“我都想象出你设计的最先进的机器啦。别人在说,哟,胡奶奶,你儿子好棒啊。没办法,那时候我已经成为奶奶了。”

  小屁孩一边大笑,一边爬起来,说:“我怎么每天都要你喊着起床呢?”

  我说:“我建议你还是先设计一个懒人床吧,定个闹钟,到时间了床就自动折起来,你不想起床也得起床。”

  “再配一个自动穿衣机,手一伸,衣服就穿上了。”小屁孩补充。

  瞧,那些看起来虚无缥缈的梦想,真是美好啊!

  准时起床吧,唤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心中的梦想。

【心中的梦想作文3篇】相关文章:

放飞心中的梦想作文03-10

追逐心中的梦想英语作文04-16

心中的梦想作文三篇02-07

心中的梦想作文6篇02-02

心中的梦想作文4篇01-08

我心中的梦想作文11篇02-14

我心中最初的梦想英语作文11-12

埋藏在心中的梦想英语作文10-23

心中的蒲公英作文08-20

心中的玫瑰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