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信物的典故

时间:2021-08-27 15:00:19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爱情信物的典故

  古人也爱玩浪漫,在很多诗词歌赋中都有男女恋人赠送定情物的描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爱情信物的典故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古代爱情信物的典故

  古代定情信物一:簪子——爱意坚决

  《铙歌十八曲》之《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

  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

  这首《铙歌十八曲》描写了一位女子,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玳瑁簪”。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的、不厌其烦的层层装饰上,就可测出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和分量了。

  但这却是一个忧伤的故事,听闻远方的情人另有所爱后,她毅然决然将簪子烧掉后“当风扬其灰”。

  古代定情信物二:同心结——缠绵悱恻

  《相思令》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关于同心结最令人唏嘘的当是北宋林逋所作的这首《相思令》,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远相爱,但是诗中这对男女分手在际却“结未成”,暗喻未能定下终身。而最后江潮已涨,船儿扬帆也要远行。

  古代定情信物三:香囊——情义怡人

  《太真香囊 子》张祜

  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典故1

  这首诗所描绘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一段可悲可叹的爱情故事。安史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马嵬坡六军不发,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让她独自去承担酿成国家战乱的责任。

  杨贵妃被绞杀后,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办事宦官发现贵妃的遗体只剩下莹莹白骨一架,唯有临死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复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当年骊山歌舞的欢乐宛在,伊人的浓爱只留下眼前这只香囊!他把香囊装入衣袖,不禁老泪纵横。

  典故2

  《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古代定情信物四:钗——重逢有期

  《祝英台近·晚春》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 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

  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将愁归去。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在这首《祝英台近》中所表述的就是恋人间的这种离情。

  古代定情信物五:花椒——直截了当

  《诗经陈风东门之》

  东门之,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旦于逝,越以?迈。视尔如?,贻我握椒。

  这首诗是以小伙子为第一人称口吻写的,姑娘是子仲家的女儿。陈国的郊野有一大片高平的土地,那里种着密密的白榆、柞树。在某一美妙的好时光,小伙姑娘便去那里幽会谈情,姑娘舞姿翩翩,小伙情歌宛转。幸福的爱情之花含苞而放。在小伙眼睛里,姑娘美如荆葵花;在姑娘心目中,小伙是她的希望和理想,要送他一束花椒以表白感情。

【古代爱情信物的典故】相关文章:

古代经典历史典故01-20

古代著名历史典故01-20

古代历史典故精选201601-27

中国古代10大凄婉爱情典故01-29

关于志气的古代历史典故04-09

高中历史古代典故01-15

古代关于“笔”的成语典故01-31

古代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01-15

古代名人尊师典故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