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改写作文

时间:2022-03-17 13:36:33 改写 我要投稿

关于元日改写作文范文(通用19篇)

  新年的春节已经来临了,王安石看到新一年的春节是如此美丽。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征文作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元日改写作文范文(通用19篇)

  元日改写作文 篇1

  宋朝的一个清晨,太阳公公才刚刚探出半个脑袋,人们就开始大费周章的张灯结彩,害得我这个懒人连个懒觉都不能睡。

  伸了个懒腰,好奇心驱使着我下楼看个究竟。哇,外面真是热闹啊!孩子们你追我赶的放着鞭炮;大人们开始布置年的气氛。我的右脚昂跨出门槛半步,一个“飞来横祸”差点炸到了我,能够小毛孩也真是的,过个年也不至于吧眼睛忘带了吧!隔壁的好朋友眼睛开始燃放爆竹,烟花如同一枚脱膛的导弹飞向天空,在天空中炸开,犹如一朵盛开的花儿,落回地面,却像凋零的树叶,让人感到一种凄美。

  “嘿,快来放爆竹。”我的耳边响起老同学额声音。我本来就对爆竹钟爱有加,正愁没人玩,有人邀请,主人义不容辞。

  “马上就来,给我留个位置。”说完,我就一团风似的冲了过去,急不可待地去燃放爆竹。点燃恶导火线,我就狼狈地逃到屋檐下,只听得背后“噗”的一声,一枚烟花直冲云霄,在天空展示出它生命最精彩的一部分,“红、绿、黄”相间着,在天空中形成了一个大问号。紧接着,二号炮、三号炮、四号炮……纷纷在天空跳跃着,闪烁着。它们有五彩缤纷的颜色,红、黄、绿、蓝、紫……它们有各式各样的图案,飞鸟、大树、鲤鱼……顷刻间,天空既像这个,又像那个,什么也看不清。屋顶上的燕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弄得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老同学又从家里抽出连环炮,于是,我俩开始铺地锦。一切准备就绪,我用火柴将引火索点燃,顿时,地面上“噼里啪啦”地炸开了,我瞬间被吓得两腿发软,一歪一扭地跑了回来。这鞭炮真吓得人胆战心惊。

  玩得正在兴头上,鼻中传来阵阵饭菜和屠苏酒诱人的香味,原来是该吃饭了。我推开家门,全家人会聚一堂,互相庆贺新春的到来。我也不例外,赶紧给盛了杯屠苏酒。大家开怀畅饮,有说有笑,每个人都吃得满嘴溢油,人人脸上写满新年的快乐,我这杯酒喝得从嘴里一直甜到了心里。中午,每个人都被快乐包围着。

  下午,家家户户都拿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那桃符,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他原本精美的桃符更上一层楼。贴好桃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我们送走了一天。

  这只是一个新的开端,它预示着人们,只要努力拼搏,就会有一片美好的天地。

  元日改写作文 篇2

  大年初一的早上,一阵阵春风吹来。风中带着一丝丝寒冷。春风宛如妈妈的手一样轻轻的抚摸着我们的脸颊,春风拂过柳树枝,柳树开始发芽了。一个个嫩绿小芽像一小片卡纸点缀在光秃秃的柳树枝上。阳光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宝宝跑进每家每户,不管是在多隐蔽的墙脚,不管在多黑暗的地方都有一点点亮光,哪都有阳光宝宝的身影。

  早上小孩子们急忙跑到井边使劲地往上拉,好像很想早点喝到屠苏酒。最后终于拉上不了,拧开盖子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把屠苏酒拿到桌子上,小孩子给一家人倒上屠苏酒。一家人老小面向初升的太阳饮下了这杯屠苏酒。

  上午小孩子们拿起鞭炮和火柴就冲出家门。小孩子们先炫耀自己的鞭炮,有的说:“看看我的鞭炮多漂亮呀!”有的说:“看看我的鞭炮好大,你们的好小!”还有的说:“给你们说我的鞭炮虽然不大也不漂亮,但是我的鞭炮放出来是最美的!”

  小孩子们说完就开始放鞭炮了。小孩把鞭炮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引线,然后急忙跑到家门口,生怕鞭炮伤到了自己了。看到鞭炮飞上了天,忽然爆开了,小孩们连声说到:“好呀!好呀!真漂亮!”

  人们把旧的桃符换成了新的桃符,把旧门神换成了新的门神。

  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改写作文 篇3

  新年的春节已经来临了,王安石看到新一年的春节是如此美丽。

  王安石寻找着爆竹声的传来的地方,他看到了:一群顽皮的孩子们在点着爆竹,满脸的开心,王安石心里想道: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呀!春节是多么受孩子们的喜爱啊!

  王安石还看到一下早出晚归、忙碌的大人们,在这时也和孩子们在欢迎春节,还喝着屠苏酒。王安石凝视着那些欢天喜地的孩子们,他想到了:儿时的自己,来迎接春节时的那股高兴劲儿——在春节时,在家中可以吃的鱼、肉,也可以受到一些压岁钱,还可以穿上好看的新衣裳,在早上还可以看到自己亲爱的小伙伴们在开心的放爆竹。也同时跟他们堆雪人、打雪仗。爸爸妈妈也在一旁看着他们玩得如此开心。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啊!到了下午,也可以还跟着伙伴们一块玩儿或到邻居家里串个门,开心得不得了!可是,虽然我们小孩子在春节中快乐地长大了一岁,大人们却老了一岁,但是他们还是开心、快乐的。

  好一会儿,王安石才缓过神来。这时的太阳早已升得老高了,他看到大人们已经贴上了新的春联。家家户户在阳光照耀下,更加漂亮。

  王安石按捺不住快乐的心情,随即吟出家喻户晓的名诗——《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改写作文 篇4

  虽然春节已离我们渐行渐远,可就在前些天,我们学习了宋代大诗人王安石那首脍炙人口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琅琅上口的诗句再次勾起我对春节的美好回忆!

  春节人们俗称为过年,我们可以放爆竹、吃年夜饭、挂红灯笼、贴春花、看春节联欢晚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怎样过年的吧!

  大年三十那天,妈妈把我的头发编成一个个小辫,从上到下全部换成崭新的衣服,我穿上以后,感觉十分漂亮。白天,我和伙伴们一起打扑克、放花炮、做游戏,玩的很开心。到了晚上,妈妈和名人故事奶奶一起发面、和饺馅、为年夜饭做着精心的准备。随着兔年的脚步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我也帮助妈妈和奶奶包起饺子来。妈妈在饺子里放了几个钱,妈妈说,谁要是能吃到,在新的一年里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10、9、8......2、1,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妈妈也把煮好的饺子端上来,我本来不想吃,但一想到我要成为新年最有福气的人,便再了按捺不住了,没想到我吃的第一个饺子时就吃到钱了,哈哈,真开心呀!

  临睡觉时,我问爸爸:为什么要过年呢?爸爸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被人称为年的怪兽,每到岁末,便出来伤人命。在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正好碰到牧童在甩牛鞭,啪、啪的响声吓得年仓皇逃命。年到了另外一个村庄,看到一家农户的院落里正晒着两件红衣裳,它又吓得它扭头便跑。年又来到一户人家,见到蜡烛的闪闪红光,吓得它顿时逃之夭夭。从此,人们知道年怕响、怕红、怕火,于是,人们就燃放爆竹、挂红灯笼、贴春联,以求安宁。随着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演化成为过年的习俗了。

  我说:那再过几十年或几百年,过年时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爸爸说:不论再过多少年,但是传统习俗不会丢,只能是越来越好。

  是呀。我说:那我们就怀着这些美好的习俗做个美梦,醒来就迎接新年吧!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次过年给我带来了新的收获,我可真高兴啊!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看来,不单过年要有新的气象,人更要有新的精神面貌,在新的一年里刻做到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元日改写作文 篇5

  所谓“元日”,也就是“春节”。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也很有特色!

  在春节到来的一个月前,商店里挤满了客人。大家都在为“春节”做准备——买年货。老板赚的欢,客人买的欢。大包小包一齐堆在家里,知道过年……

  除非是忙不过来的,在外工作的儿女必须赶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

  当大人们已经把吃的、穿的、用的准备好时,小年不知不觉地来临了。在这黄昏的时刻,鞭炮打响了。这就是过年的味道,但并不完全。

  不知不觉地,除夕走近了我们的身边。一大清早起来干活,厨房里堆满了吃的。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和大人们一齐挤在厨房里,为的是能帮忙;年纪较小的孩子则会奇怪地看着大人们忙碌。黄昏到了,家家万象更新。阵阵鞭炮声过后,家家紧闭门窗,一家里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年纪小的孩子早早地睡了;年纪大的孩子和朋友们在一起,说是要守岁;大人们则会聊到很晚……

  正月初一不拜年,而是上坟,跟去世的亲人说声“新年快乐”!大部分从正月初二开始拜年,知道初九。商店开张,并不说明春节结束了。等到元宵,差不多该和春节说“再见”了。

  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大人们工作的工作,孩子们上学的上学。

  虽说“元日”已挥手说拜拜,但人们的心里还在回忆着这个春节……

  元日改写作文 篇6

  今年想在老家过年,城市里过年没有年味……这是即将在,城市里度过的第几个春节,也从来没有算过。虽然城市里过年没有年味,但每年春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

  进入腊月二十四,祭过灶王爷之后,家里的年味就越来越重了。每个人都攒足着劲,盼望着过个好年。想起以前,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两头猪仔,到了年底,一群叔叔大爷们就会跳到猪圈里,拦住惊慌不已、连声嗷叫的猪,把它们扔到事先准备好的板子上,放血,褪毛,开膛,分类……画面异常血腥。当时的我太小,不以为觉,现在回想实在可怕。当然,作为小孩子的我们哪里会在乎这些,我们在乎的是———吃肉。

  小的时候物质匮乏,一年里也难得吃几回肉,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大饱口福。因为杀了年猪,记得当时母亲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铁锅,一锅的肉和大骨头让我们口水不止。至于煮肉,我当时也有任务:为大锅填柴火。冬天的风肆意的刮,柴火有时就会熄灭,我勇敢的担任了这项艰巨的任务,用身子挡风。虽然冷,但也乐趣多多。

  柴火冒出来的黑烟袅袅升起,不久之后黑烟累了,于是白烟顶替了它。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早已澎湃,因为我知道我完成了任务。火光映着脸上的笑,大风也悄然而止,母亲用筷子捞起锅里的方块肉,不经意间口水已经遍地都是。当我正想抢过来吃时,母亲却告诉我,那是供神用的。无奈我只好忍住内心的澎湃,只能透过被雾气包围的大锅,目不转睛的看着锅里翻滚的肉汤,生怕肉肉会在我不经意间偷偷溜走。等到母亲捞起大骨头和肉,她总会笑着递给我们一大碗,看着我们满嘴油光的吃肉,或许是作为母亲的最大欣慰吧。

  当然过年总少不了压岁钱,虽然城里的过年缺少年味,没有鞭炮,没有烟花,冷冷清清,但也并不全是坏事,因为过年总会有亲戚在不经意间偷偷的塞压岁钱给我们。领到压岁钱的我们都是蹦蹦跳跳的,内心的激动早已无法用表情来掩饰。我们还可以去满足自己未达成的部分心愿,也是十分令人愉悦的。不过我的压岁钱我会主动上交,因为我觉得让大人保管会更安全。

  鞭炮即将炸响新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侧耳倾听,传来清脆的晨钟,推窗展望,开起喷薄的朝阳……

  元日改写作文 篇7

  今年的元旦虽然没有往年的热闹与喧哗,却是最值得我留恋的一次。

  因为我们已经是六年级了,所以不能再像一、二年级的同学那样了。

  在以前过元旦的时候,班级里早就布置好了,而且布置得漂漂亮亮的;而今年,我们班则异常冷清。因为班主任对我们说:“学校里不叫单过,我们要听从学校的安排”。我们反驳说:“人家那几个班怎么都过”。班主任说:“如果你们要过,就自己过吧!反正我不在学校里”。听到班主任的拒绝,同学们就像泄了气的汽球,原本兴高采烈的心情一落千丈。

  之后,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哎!今天是在这过的最后一次元旦了,却弄得这般没劲!

  到了快上晚自习的时候,班长对我们说:“大家不要再不高兴了,其实班主任在走的时候,把剩下的`班费早就给我了,但他不让告诉你们,就怕你们上课时老想着”。听到后,我心想,原来我们误会班主任了。之后班长又说:“班主任吩咐不要再兑钱了,用这些钱买点什么就行了,也不用再布置教室了。”班长说过后,同学们高兴得几乎跳起来,齐呼“万岁”。

  晚自习时因为没电,所以有的同学出主意把台灯放在电扇上,正在为难的时候,就来电了。大家兴奋万分,因为班主任不在,所以一切有班长负责。班长建议每人一个节目,谁都逃不掉。虽然班主任不在,但是班长却很负责任,在有同学表演的时候,其他同学也都能认真地欣赏。

  说实话,表演得虽然不怎么好,唱得虽然不怎么动听,我却觉得这是一次最有意义的元旦晚会,因为这毕竟是同学们有缘在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元旦。

  元旦晚会结束后,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打扫过教室才回去的。在离开教室的那一刻,我想了很多很多……

  元日改写作文 篇8

  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流传千古,读起来朗朗上口。众所周知,诗人们借文章、诗作来抒发心中所想。那么这首诗又蕴涵着怎样的深意呢?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吧!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参加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人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王安石所作之情定有深意,就让我来为大家解惑吧!这首诗是写古代迎新年的即景之作。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这首《元日》抒发了作者对变法美好的期望,是作者对变法成功的希冀,我们一定要学习诗人的乐观情怀,凡事都要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啊!

  元日改写作文 篇9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群淘气可爱的孩童点燃了爆竹,那清脆响亮的声音震耳欲聋,响彻天际,一片喜气升腾,笼罩着整个世界。大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小巷里,合家团圆,欢声笑语。兴高采烈的人们载歌载舞,纵情歌唱。旧的一年离去了,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万象更新,一切又是新的起点。

  和煦的春风吹进了堂屋,看,朝南的那户人家正在吃团圆饭呢!他们时而谈笑风生,时而开怀畅饮,空气中溢满了浓浓的屠苏酒的香气。一位叔叔谈于兴头之上,手舞足蹈好不得意,只间他双目带着笑意,脸上漾着红晕,高举一杯香浓的屠苏酒,一饮而尽。

  夺目耀眼的阳光划过长空,将温暖与光明输送给千门万户。阳光映照在人们身上,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阳光照在大地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灿烂的绚丽外衣,把一切都衬托得生机勃勃。梅花在枝头绚烂地绽放,树枝上已有了淡淡的绿意。

  瞧,面向东的那户人家正在换春联呢,勤劳的大人们正撕下旧的春联,贴上新的春联。大红春联在门楣上熠熠闪光,充满了喜气。牙牙学语的小孩子在摇头晃脑地大声读着:“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辞旧迎新贺新春,愿我们的生活更好,我们的祖国更蓬勃!

  元日改写作文 篇10

  欢乐的元日又到了,一群孩子围在一起,欢欢喜喜地放起了爆竹,一个胆大的孩子拿着火石,小心翼翼的凑近爆竹,点燃了引线,引线马上火光闪闪,胆小的孩子吓得跑出老远,心里快乐地想:“快响,快响!”只听“砰”的一声,那竹筒射出了一团火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孩子们兴奋的喊着:“过年了,过年了,新年快乐!”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大人们也自得其乐,他们围坐在餐桌边,细细品尝精心烹饪的美餐,举杯畅饮早已准备好的屠苏酒,春风好像走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不一会儿感到暖洋洋的,特别舒畅。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去年的收成和新年的计划,兴致越来越高,春风带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在街道飞扬,把浓郁的酒香送到四面八方,酒香味浓极了,大街小巷的人都陶醉了。

  新年的第一轮旭日缓缓上升,把人们的脸庞映得红光满面,人们高高兴兴地走到门前,手里拿着大红春联,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还有的表达了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孩子们欢欢喜喜站在椅子上贴春联,大人们在下面指挥着,耳边不时传来“往上点,再往左点”或“太过头了,往右点”的声音。早就被打扫得焕然一新的房子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显得分外神气。

  当王安石看到这美好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赞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改写作文 篇11

  一年过去了,春节来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也到了。他们忙上忙下,有的忙着放鞭炮;有的忙着贴春联,还有的忙着挂灯笼。

  一大早,几个小朋友就聚到了一起,亮出自己新买的鞭炮:搓炮、掼炮、“陀螺”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炮,真是五花八门呀。孩子们拿着这些炮开始了“大战”。这时一个火炮充足的小男孩首先发起了进攻。抓起一个掼炮就往地上砸,“啪”的一声吓得大家东逃西窜。一个小女孩也偷偷点燃了“陀螺”,“陀螺”立即转了起来,散发出五颜六色的火花,直跟着小男孩转,给了小男孩一个狠狠地教训。胆子小的孩子只好拿着长长的、细细的鞭炮玩。这种鞭炮一点燃就可以发出灿烂的光,火花到处飞舞,还可以在空中写字呢。

  春节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玩鞭炮,还可以让孩子们做一年一度的事情——贴春联,挂灯笼。下午,孩子们先撕下那“饱经风霜”的旧对联,把门上擦洗干净,迫不及待的拿来新春联贴在自家的门上。之后,孩子们又会去选各种各样的福娃娃贴在房门上,还会在窗户上贴形态各异的窗花增添节日的气氛。

  孩子们最爱春节了。

  元日改写作文 篇12

  宋代的一个清晨,天刚朦朦亮。窗外,一阵响亮的鞭炮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哦,今天是大家盼望已久的正月初一啊!

  连忙起床来到屋外,已有好几个伙伴正聚在院内一起放鞭炮呢,他们是和我一块在附近私塾上五年级的同学。放鞭炮可是大家最喜爱的活动了。一会儿,我们手持“彩花棒”,摇晃出五彩缤纷的图案;一会儿,我们拿出“彩珠筒”,一飞冲天的彩弹变幻出美丽的彩花,赢得大伙儿一阵欢呼;一会儿,我们点燃几枚“雷鸣炮”,剧烈的.爆炸,将停在院内几棵老樟树上的麻雀们吓得惊恐不已,伴随着我们的笑声飞出了很远、很远……正当我们玩得高兴时,身后传来了父母的呼唤声。是开饭的时间到了。

  推开家门,哇!

  真热闹啊。全家的亲人都聚在了一起,大家高举着酒杯,用自己酿造的屠苏酒互相祝福着,庆贺着,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笑容,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

  此时,爸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崭新的桃符,张罗着换下旧的桃符,又引来大家一阵欢呼,多么精致的新桃符啊,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它预示着人们的生活将更加富裕,国家也将更加富强!

  眼前的情景正如宰相王安石所描绘的那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改写作文 篇13

  又是一年新春到。在这除旧迎新的大好佳节里,人们的心里该有多么欢乐,多么舒畅。哇,只见一群顽皮活泼的小小子们正聚集在自家蜡梅盛开的后院里,蹦蹦跳跳欢乐地放着爆竹,“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那响亮的爆竹声中,过去的一年的脚步渐渐地远去了,它挥舞着双手,慢慢地,轻轻地,悄悄地,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而在时光之桥的彼岸,美好的明天正在开怀大笑,在向我们招手呢!

  正当那群小小子玩得正入神时,东门口传来家人的喊声:“小小子们,快过来!现在该喝屠苏酒了!”“好嘞,等等!”这群小小子们立刻放下手中的爆竹,飞快地向东门口跑去,他们那活泼的身影不见了,但是,在他们刚才嬉戏的地方留下了一片碎红,那片碎红如花似锦,美艳万分。而现在,小小子们正在喝着屠苏美酒,面朝东方,身上充满了温暖。这时,一缕阳光照了过来,这暖阳不仅带来了冬日里久久不见的老友——温暖,还带来了希望。

  大家正沉浸在阳光中时,老人走出了家门,把旧的春联揭了下来,那春联经受风吹雨打,早已破败,老人回到家中,摊开早就准备的春联红纸,提起毛笔,凝神片刻,在红纸上写下了“风拂千条柳,雨润万朵花”的佳句。众人看后连连赞叹:“妙。真是妙哉!”小小子们见了,一把夺过爷爷案上的春联,手忙脚乱地贴了起来,老人看到小孙子们的可爱样子,乐了,笑得合不拢嘴,山羊胡子一抖一抖的。

  连春节也过的这样的欢乐,难道明年不是一个美好的年景吗?

  元日改写作文 篇14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新年来啦!放鞭炮啦!噼里啪啦!真快乐啊!”小孩子们一边笑着说,一边争先恐后地从门里挤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几个鞭炮。他们来到了白茫茫的雪地上,几个小男孩胆小地说:“我们不敢点鞭炮,怕鞭炮把我们给炸着了。”这时,一个身穿紫色衣服,看起来比那几个小男孩岁数大一些的男孩快步跑上前去,一把接过鞭炮,骄傲地说:“你们都不敢放,我来!让你们看看我的厉害。”说完,就把鞭炮竖着放在了平整的地上,接着划上一根火柴,最后点燃鞭炮的引线。只见他的腿一前一后蹲成了马步,把手伸得长长的。“哧”的一声,鞭炮被点燃了。那个大男孩立刻捂住了耳朵,后退着跑到了墙边。其它小孩子也跟随着大男孩来到了墙边,捂住耳朵,生怕鞭炮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吓到自己。有一个小男孩竟然吓得躲进了家里,在狭窄的门缝里观察鞭炮的动静。“啪——”,鞭炮炸响了。就这样,人们在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此时,大人们正一边畅饮着屠苏酒,一边聊着自己过去一年的收获。一位老公公抹抹了嘴,说:“今年我的收成可好了。平日里既养家禽,又种庄稼,虽然十分辛苦,不过并没有白干!不管怎样,一家人在一起,丰衣足食,就很幸福了。”说完,又拿起一杯酒,“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她嚷嚷着让爷爷给她喝一口屠苏酒。老公公面含微笑,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她刚喝了一小口就皱着眉头说:“爷爷真讨厌,你说过酒不苦的,怎么会这么苦呀?你撒谎!”旁边的叔叔和爷爷都大笑了起来,他们的欢笑声回荡在空中。

  旭日的光辉普照大地。吃过饭后,家家户户都参加到了贴春联的大队伍中。全家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任务,妈妈在厨房里做浆糊。浆糊做好了,家里的“顶梁柱”——爸爸出马了,只见他拿着凳子,来到大门前,轻轻地撕下旧春联,又在大门上刷上浆糊。小孩子一见,赶紧递上新春联。爸爸就小心翼翼地贴上新春联。看着工整、喜气的春联,人们的脸上漾起甜美的笑容。

  新年是美好的,新年是快乐的,新年是喜气洋洋的……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过新年的快乐吧!

  元日改写作文 篇15

  杭州,是屹立在江浙土地上的南宋之都,是因西湖而闻名天下的历史名城,是走出了无数江南才子的文化圣地。这里人才辈出,叱咤风云的三国吴王孙权,博通天地的北宋沈括,抗后金名将毛文龙,挽大明于狂澜中的少保于谦,皆出生于这个钟灵毓秀的古城。

  杭州的大年,别有一番韵味。杭州自古便是中原与百越的汇合点,异邦之人也常于此聚集,因此杭州糅合的是天南海北的清新和风韵。《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元日”自从汉代便以其特别而风行一时,即使当时的蛮荒之地南边也不例外。杭州是个特别寂静的城市,不类于北方的哄闹。即使是春节的小家团圆,也有着悠悠的情致,街道巷里的贺年声中,热闹但并不吵闹,杭州城楼皆挂灯笼,西湖畔树上满挂霓虹灯,喜庆但不媚俗。城里城外,都透露着无尽诗意。

  杭州有文明的见证——良渚遗址,有天下第一庙之称的——北高峰财神庙,有天下第一的雅致去处——西湖,有神话世界的知名地标——雷峰塔,有中国最凄美的爱情故事发生地——万松书院,真是兼收并蓄,雅俗共赏。大年“元日”任挑一处游览,都是故事十足,韵味十足。

  西湖一向是杭州最受欢迎的景区,它的诗情画意足以让人牵挂一生,留恋一生。西湖的风景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即使是除夕,这里依旧人流庞杂。远方慕名而来的人潮汹涌,近处居民再忙也要匆匆一瞥。在杭城,各个方向的人都向西湖汇集,不仅仅是为了祝贺新年,更多的似在寻找一种慰籍,一种喧嚣中的宁静。人们摩肩接踵,绕湖缓行,感受着这里上千年的文化沉淀,呼吸着这里人文汇集的灵气,品味着这里甘甜藕香,幽幽茶香,陶醉得忘记人在何处,年在何处。

  元日的气氛如此喜庆,但杭州还扛起了“清幽”大旗。这里出产上等龙井茶,群山万壑间,总有一抹抹的茶香。此时正值满山初绿,虽远未到初春采茶旺季,但嫩芽暗绽,已让人舒心不已,期待不已。一年幽雅品茶未了,却在岁末年初脱去从容,苦苦急待新茶出品,这也足以搏隐士一笑也。

  杭州人习惯在一种温和的氛围内长大,过既快又慢的生活。杭州的年,总是要在北高峰山顶的满目青翠中眺过,要在西湖的缓缓诗意中咏过,要在龙井的氤氲香气中醉过,要在钱塘江畔的城市阳台踱过。

  最好的年,总在杭州。

  元日改写作文 篇16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岁,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元日改写作文 篇17

  又到了过年的时候,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元日》这首充满欢乐气氛的诗。古人常说“诗中有画”,读着这首诗,我的眼前浮起了这样的画面:

  太阳刚刚升起来,晨雾还没散去,就在那雾气缭绕的小镇上隐隐约约听见了“啪、啪、啪”的爆竹声。突然,爆竹声停住了,在刚才放爆竹的地方冒起了黑烟,黑烟里,是那一个个甜甜的笑容和天真活泼的笑声。

  等到晨雾散去,瞌睡虫们也陆陆续续地起床了,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了白烟,街上的孩子们逐渐多了起来。点爆竹、放烟花、追逐嬉闹……只有等到大人们“咣当、咣当”摇起了开饭铃铛,大伙儿才离去。

  到了中午,大家都回去吃午饭了。有个顽皮的孩子刚买了点烟花回来,快到家时,突然脚下一滑,跌倒在地,口袋里的小瓷笛和烟花全滚了出来。烟花没事,小瓷笛却变成了一堆碎片。小孩子“哇”地一声哭了,直到来了一个好心人,将他送回家。

  夕阳西下,大人们喝了屠苏酒,暖意融融,带着一点醉意,看着小朋友们贴春联,时不时提几个建议……对新年的憧憬,都化在了这一幅幅春联之中。

  入夜,鞭炮声再次响起,五彩缤纷的烟花也腾空而起,新年第一天热热闹闹地远去,人们也期盼来年的每一天都像今天一样平安、幸福、快乐……

  元日改写作文 篇1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新的一年到来了。过年我的家乡湖州有两个新年习俗,一是吃汤圆,代表团团圆圆;二是祈福,祈祷全年一帆风顺。

  年初一的早晨,一大早我就起来了,飞快地穿上新衣服,像一只离弦的箭一样冲出了房间,给爷爷奶奶送去了新年的祝福。妈妈已经煮好了热气腾腾的汤圆,微笑地向我招了招手:快来吃吧,吃了汤圆团团圆圆哦!我咬了一口汤圆,芝麻汁从里面流了出来,味道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心情就像这甜甜的芝麻汁一样,感觉既开心又温暖。妈妈一边收拾着桌子,一边故作神秘地问:你们知道吃完汤圆要去干什么吗?我向辰辰眨了眨眼睛,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当然不知道啦!妈妈笑眯眯地说:小傻瓜,快吃吧,等会儿我们要去祈福啦。我和辰辰三口并作两口,快速地把碗里的汤圆吃了个精光。

  一路上,时不时的传来爆竹声,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寺庙。寺庙里已经非常热闹了,有人一手拿着香,嘴里还念念有词;有人双手合十,面向佛像,眼睛闭着,正在祈福;还有人手里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心愿条,正准备往树上挂呢我赶忙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往点香的地方跑去。爸爸点燃了香和蜡烛,分给了我三根香,我兴奋地朝佛像跑去,慢慢地跪了下来,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大躬,又拜了三拜,然后许下了新年愿望。

  祈福的人越来越多,寺庙里人潮涌动,人们的欢声笑语和一阵阵爆竹声合成了一首幸福的歌。我看着蔚蓝的天空,感觉我的愿望已经化作一朵小白云,飞上了天空。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小伙伴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于元日改写作文范文(通用19篇)】相关文章:

《元日》扩写初中作文08-14

关于秋思改写的作文08-17

关于改写秋天作文八篇06-22

关于改写秋天作文四篇06-14

关于改写白鹭作文8篇06-09

关于改写白鹭作文四篇06-06

关于改写绝句作文五篇05-04

关于改写春日作文四篇04-26

关于改写春日作文三篇04-07

改写《游子吟》作文范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