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节日作文

时间:2022-12-03 17:00:12 记忆 我要投稿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忆中的节日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3篇)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

  从今年开始以后的端午节都会放假了,真的非常高兴,可以在家里好好的放松心情过个快乐的端午节了,今年妈妈在这儿住着,端午节之前就给我买好了苇叶和江米,说让我这个端午节练练手,包粽子,我承认我是个懒人,好像对家务活特别不感兴趣,其实在很早之前,妈妈已经教会我包粽子了,只是很懒,从来不愿动手而已,所以还是想吃妈妈包的,不想自己干,临近端午了,妈妈的牙开始疼了,她也不想在这儿住着了,就说要回家了,对家里不放心,我劝劝妈妈,可她执意要走,没办法,妈妈就回去了。

  端午节前一天,妈妈就给我来电话问我,包了粽子没有,煮的怎么样呢,呵呵,我告诉妈妈还没包呢,因为我要上班,妈妈说,一听就知道你很懒,晚上的时间就不能包吗,就是太懒了,不想办法,我笑着说没关系,反正明天,后天我都休息,肯定可以包出来。

  端午节那天我开始了包粽子,刚一开始我觉得我肯定会烦这样的活,可是等我把一切就绪后,开始包时,觉得这也是一项很有趣的事情,看着那些苇叶和江米从自己怕手里慢慢变成粽子的时候,我也体会出劳动的快乐,按着妈妈说的方法,我没费多大的事儿就把粽子包出来了,心情很是兴奋,虽然会包,可是确实是第一次煮,我用高压锅煮了一些,又用电饭锅煮了一些,等煮好以后,才发现原来煮出来的不一样,电钣锅里的稍微硬一些,我又打电话请教了妈妈,其实生活也是老师,会教会你很多,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不管是多小的事情,或者你觉得有多微不足道的事情,都需要你去尝试,慢慢的积累经验,勿以善小而不为,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个端午节很快乐!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2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茧子,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等,而在众多的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重五、端阳。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还要悬菖蒲、洒雄黄水、挂艾枝、喝雄黄酒。当然说到端午节,就不得不提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缉捕,联齐抗秦,可到遭到反对,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悲愤写了绝笔之作《怀沙》后,便投江身亡了。他死后,百姓们有的打捞屈原的尸体,有的投饭团,后来怕包围被蛟龙吞食,还用叶子包裹,以饲蛟龙。

  如今粽子成为一种美食,粽子无论是样式和品种都更加丰富多彩了。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家都要包粽子,以前总是看妈妈包粽子,我也想尝试一下,于是便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几个,包的速度虽然挺快的,但样子却十分怪异,妈妈检查了一下我包的粽子,说道:“这样的粽子,还没下锅蒸就会散掉。我来教你怎么包吧!”说着妈妈示范了起来,只见她先把粽叶放到手上,卷成圆锥形,再往里面放糯米、大枣,然后再折叠粽叶,包成四角形,最后再用绵线捆绑起来。我尝试着做了几次,终于学会了包粽子。看着自己的包的粽子有模有样的,我心里美滋滋的,包好粽子后,妈妈开始蒸粽子,粽子放到锅里蒸煮半个钟头,就可以出锅了,刚出锅的粽子散发着阵阵香气,实在是太诱人了,我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起一个,正要一饱口福,可粽子实在是太烫了,抓在手里不到几十秒钟,我就受不了,一下把粽子扔了出去,手被烫得通红通红的,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耐着性子,等上十多分钟,我又拿起一个胖胖的粽子,剥开粽叶,狠狠地咬上一口,糯米的润滑、大枣的香甜、粽叶的清香……溢满口腔,真是太好吃了!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把肚子撑得滚圆。

  飘香的粽子,让端午节多了一丝甜美的味道。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3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它展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文化精髓和源远流长的民族特色,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坚守的传统文化之本。而近些年,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致使一些传统文化被忽略、被遗忘。现今,发扬和守护传统文化本真从新被重视起来,的确值得整个中华民族感动高兴。

  说到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说说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形成,无一不是从中国古代发展而来的,每一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意义。从每一个节日风俗里,都能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寓言故事、古代诗词到各种节日食品,无不展示着传统节日的特色。我们都记得“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等,每一种食品都带着不同的寓意,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还有代表节日物品“春联、艾草、剪纸”等。更有各个节日那脍炙人口的谚语和诗句,如“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显得那么隆重、庄重,仿佛带领着我们重回到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当中。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希望和祝福,都是经历了世世代代不断的传承、延续和发展而来的,是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引领着我们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跨越5000年的艰辛磨难,迎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牢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守护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我们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4

  在珍贵的记忆相册中,总会有一页成为你最难以磨灭的回忆,它的每一个片段都牢牢地牵扯着儿时的那一颗激动而兴奋的心。那一年春节观看舞狮子便成为了我永恒而美好的回忆。

  我的思绪随着记忆的相册翻到了那令我难忘的一页:去古文化街的那天正赶上大年初一,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我的心情也仿佛和这人流一样,堵得水泄不通。但还没等我嚷嚷,我的注意力就被一阵又一阵的锣鼓声深深地吸引了。我不顾身边的拥挤,带着大人们径直冲了过去。

  我像一只灵活的小地鼠,不一会就“打破”了人墙的重重包围,冲到了最前面——原来是一场精彩的舞狮子。就这样,我占着这得天独厚的好位置与人们一起陶醉在了精彩的表演里。

  只见一位青年挥舞着绣球,以一种独具特色的舞姿在台上欢快地跳跃着,仿佛在逗弄着两头大狮子。一红一黄的两头大狮子也表演得惟妙惟肖。纷纷摆动着华丽丽的身体,向绣球扑去,那位身穿制服的青年只是轻轻一躲,便灵巧地避开了两头狮子雄壮的身体。那两头狮子显得恼羞成怒,威武的抖了抖身上闪闪发亮的毛发,纵身一跃,再次向绣球追去,再看,手持绣球的青年不慌不忙地侧身一跳,又使两头狮子扑了个空。青年和两头狮子配合得十分默契,表演得也恰到好处,他们在一起周旋的样子就像一团流动的火焰,带着喜庆的气息,带着浓郁的年味儿,流到了我的心灵深处……

  记忆相册里那仿佛动起来的照片让我懂得:无论我以后去了哪里,我都不会遗弃这珍贵的回忆,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风俗的完美演绎,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与向往。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5

  记忆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父母带我过年的时候了。那些笑脸在我脑海里回荡了很久,但是现在我对这些习俗有点生疏了,但是新年问候的场景让我突然回到了童年。

  当时春节也挺热闹的。到了村里,村外有游客,聚集在空地上。那里真的很热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把绣球花绑在杆子上就好。两只狮子眨着眼睛,摇晃着身体,姿势被演得惟妙惟肖。看着绣球花,狮子冲上去扑向球。杆子突然被一个年轻人倾斜了,但这是个错误。观众也附和着,鼓声越来越强,年轻人有序地拨弄着绣球花,场上越来越精彩,场外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乐喜庆的气氛不是让人想表达美好的祝愿和喜悦吗?虽然经过时间的磨砺,但也像陈皮一样,让我回味无穷。在美嘉待的时间越长。

  到了村里,就得入席。好像有一百多人。家家户户都在写作文。不得不做几样自己的特色菜。几十户人家连这个酒席都给了,一百多人挤在大房子里。孩子们将不得不和成年人坐在一起。我睁着眼睛看着它,很多人也在做饭。绝活让我看起来有点眼花缭乱。这恐怕只能靠整天在家做饭了,各人都能明白自己的道理。看着一系列的菜让我有点馋,我做不到。我必须遵守规则。吃饭前,我要在祠堂的池塘前打炮。震耳欲聋的穿刺声也让我头皮发麻。最后是最麻烦的,只能等长辈吃完,然后我们再吃,但是还剩下什么?只有一个工作要做。赌完了,只能怪。现在想想就好笑。

  春节期间,我没有去一张大桌子,而是和家人一起吃年糕,象征着幸福和团圆。

  春节已经悄悄过去了,我们也在向着它,一切的轮回,春节的开始。我多么期待体验一年的丰富滋味和快乐时光。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6

  说起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已然不再陌生。每逢节日时,家家户户都会挂灯张彩,空气中总会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但是,在这11年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当属那一年一度的春节。

  每当春节来临,中国人回家的脚步就会变得越来越快,我的心也会变得越来越激动。无论当年的火车票有多稀少,还是挤在火车上有多么不舒服,我们总会在除夕前一天赶回江西的故乡。

  除夕的夜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望着夜色弥漫的天空,品尝着丰盛的菜肴,享受着家的温暖,听着远处渐强渐弱的鞭炮声,看着独有新年气息的春晚,我的心中总会泛起说不清的复杂心情。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总会陪着常年住在江西的爷爷奶奶串门、走亲戚,那是一年中最轻松的日子,也是最快活的时刻,除了温暖,便是年后即将分别的不舍。

  自从进入小高,我的学习生活日渐紧张,给爷爷奶奶打电话的次数少了,陪他们的时间短了,每次离开,老两口总会送我们到站台,重复着说:“常回家看看”。因此,生活在北方的我,时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南方的万物与温暖,始终记忆。总是在一瞬间,盼着年末的到来。

  那年春节,天气格外好,太阳露脸的次数最多,杜鹃花提早开了,一天一个样,煞是好看。抬头望天,白云孤飞,不禁伤感,感慨之余,提笔作诗一首,《故乡的云》曾令家人、老师和同学们感动。我时而望着南方,眼着似乎又浮现出爷爷奶奶以及故乡亲人的殷殷笑语,因为,那是家的方向——温暖的南方。

  如今,我们吃年夜饭的调子似乎变了味儿,走亲访友的心情也没以前那么迫切了。可是,每当我望着年近八旬驼着背的奶奶,望着耄耋之年仍旧勤俭的爷爷,心里除了欢喜,更多的是心疼、自责和忧伤。毕竟,我还能陪他们过几次春节呢?

  人呐,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根,故乡,永远都是家;年,永远象征着团聚。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7

  农历五月初五,青草漫遍了家乡的山野,浅浅的清香扑鼻而来,石板桥,苔痕斑驳的青石下,墨绿的水色缓缓流动,宛若温润的双眸,在那淅沥的小雨中,端午节悄悄走来……

  包粽子

  一到五月初四,奶奶就要包粽子。我总以为天下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本小姐的`,可这包粽子却让我手足无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粽叶里放入一些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或蜜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可手法娴熟的奶奶看不下去了,乐开了花:“璐娜,肉太大了,粽叶太小,你看米都逃出来了,是不是想吃成一个小胖猪啊!”我连忙给粽叶减负,再次穿上衣服。接下来就要给粽子绑“丝带”了,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刚接到粽绳,我就使出浑身解数给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一个个可爱的粽子宝宝诞生了,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们……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瑶族:瑶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包“枕头粽”;畲族: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毛南族:用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熬水作馅包粽食用;傣族:用粽子来纪念一对为爱殉情的男女并求偶……

  划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

  ……

  如今,青草不再漫遍山野,石板桥下,不再有墨绿的水流动。可粽香依旧扑鼻而来,桨与水的摩擦声依旧在耳畔回荡……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8

  六一节度过后,端午就款步而归了。她从花明柳岸入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走来,从我深深的期盼中走来。

  我的故乡在河南,村庄都是群山,山上风景都是那么的美丽,一条清澈的小溪丛巍峨的山间溢出。

  端午,是勤劳纯朴的村民们的小憩的日子。这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吃完饭,在晒谷上围城方阵。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尽情的跳舞、对歌,给平静安宁的村庄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晚上,乡亲们会在晒谷坪上燃起篝火,在火的旁边围成一个圆圈。火光照亮了村庄,点缀着夜空。乡亲们各自从家里拿来粽子,鸡蛋,煮蒜互相品尝、赠送。那热闹的场面,那淳朴的风情风俗令我至今忘怀。当送出最后一个粽子时,自己的身边已堆了一大堆。这种古朴纯正的民风一直保留在遥远的村庄甜了一代的山民。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全身长满了又大又紫的脓包,疼的我不的安宁。这时,爷爷说:“望博,你等着,我去弄些狗栆叶和老鼠刺回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沸腾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过了几天真的不疼了。第三日就好了。

  事后我问爷爷。他说“你小子走运,逢上端午节,要不,够你受的!”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

  其实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有甜有软,每一次过端午节,我就要求爷爷给我买粽子。

  哎,现在长大了,不怎么吃粽子,总觉得小时候是那样地幼稚。我是多么想回到小时候,回到童年记忆中的端午节。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9

  每年春节雷打不动的要看“春晚”、吃饺子和拜年,作文 记忆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坐在一起包饺子。

  今年和平时的除夕夜一样熬夜看“春晚”,包饺子,每年都是奶奶煮好,我只有吃的份,今年我已经十一岁了,希望能学会包饺子。

  妈妈怕我浪费面,所以把面和好让我做皮,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记忆中的节日》。饺子好吃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活馅儿,我先把白菜洗好,然后把白菜根切掉,再把发黄的叶子去掉,把白菜切成细丝,再从左向右反复剁成碎末。然后在肉馅里放入料酒、酱油、盐等调料,把鸡蛋炒熟准备和馅用。

  妈妈切好面块,让我先把它们团成球,然后用手按成圆片。用擀面棍擀成圆片。刚开始我的饺子皮擀得一边厚一边薄,这样的饺子皮儿包不起来,我只好把它们团起来重新擀。没想到皮儿沾了面以后就团不起来了,手一松还掉到了地上。妈妈过来教我擀皮儿:“先把饺子剂子按扁就好擀了,一手拿着皮儿,一手擀,像我这样一边转圈儿一边擀,不要太用力”。我照着妈妈的样子试了试,还真容易多了,我高兴的说:“我也会擀皮儿了,谢谢妈妈。”不一会儿我擀了一小摞儿饺子皮,这是妈妈也把馅儿活好,可以正式的包饺子啦!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在饺子皮中间放半勺馅儿,然后把两边的皮儿折在一起,用右手食指拖着皮儿,再把两层皮儿捏在一起就包好了。我发现爸爸妈妈包的饺子是立着的,而我包的饺子却是躺着的,这是为什么呢?说不定以后熟练了饺子就能立起来了。

  今年春节我比往年都高兴,不仅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最重要的是家人吃到了我包的饺子,人人都夸我聪明能干,我无比自豪。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0

  记忆中最难忘却的,便也是双亲带我去拜年的时候了。那一张张笑脸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中,而现在对这些习俗却有些生疏了,倒是以前拜年时的情景,令我仿佛突然回到了儿时的光景。

  那时的春节倒也较为热闹,到了村里,乡里乡外都是客,都聚在空地上,那儿真是热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根杆子上系个绣球便好了,两头狮子眨着眼,摇着身,姿势摆弄得活灵活现,看那绣球,狮子冲上去,扑向那球,杆子突然被一位青年一歪,倒是错了过去。观众也附和起来,鼓点声愈发强烈,青年有条不紊地摆弄着绣球,场上愈发精彩,场下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欢乐而喜庆的氛围,不也就是人们要表达的美好愿望和欢乐吗?它虽经历了时间的磨砺,却也像那陈皮,令我回味无穷,越久弥香。

  到了村里,也就必须参加“连桌席”了,似有百多号人吧。每家每户倒是要做几道自家的招牌菜,几十户人家连出这酒席,一百多号人挤在大屋里倒是显得拥挤。小孩们也就只好和大人同座了。我张眼望,不少人家也是在做饭,那一手手绝活,也让我看得有些眼花缭乱的了。这也恐怕只有终日在家做饭,各悟出各自的理才能做出来的,看看一道道菜品,倒是让我有些眼馋,馋也不行,要按规矩办事,吃饭前要在祠堂的池塘前鸣炮,震耳欲聋的刺爆声也是让我头皮发麻了。最后最麻烦,按辈分落座,所以我只能等长辈吃完饭,我们小辈再吃,可还剩啥?也就只有干望着的份。赌着气出去,引来的只有责备了。现在想想也是好笑。

  春节,倒是没再去吃大桌饭了,而是和家人一起吃着年糕,寓意着美好与团圆。

  春节早已悄悄流逝,我们也向着春天前进,一切的轮回,新春的开始。我多么盼望以后还能体会那浓浓的年味,体验着那快乐的时光。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1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将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2

  随着温度一天天变冷,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时常会想起昔日过春节的场景。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是我国最隆重、最热爱的节日。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人们载歌载舞迎接节日,年货也是必不可少的必备品,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所以,春节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节日。

  即使人人期待的,又是人人忙碌的;即使家庭聚会,又是真人秀舞台……

  过年嘛,肯定要贴对联,爸爸拿来专用纸,找来毛笔和砚台,让每一个人都在格子里写一个字,正好一副对联儿上都有着全家人的字,爸爸说:“这是全家人的祝福汇成的对联,是无价之宝!”

  大人们做好年夜饭,家庭春晚也就开始了,边吃边看的感觉舒服极了。我和哥哥是主持人,“大家好……”一个接一个的节目开始了,大家围着坐在饭桌旁,笑声不停,其乐融融。

  每次过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抢红包大赛了,你完全想不到,全家老小抱着手机,聚精会神的盯着屏幕,像静止了一样,生怕错过了好时间,别提有多逗了!在自家群聊中,年龄最大的发一个五元的红包,并写上要求,比如:第几个抢到红包的人发红包,手气最佳和手气最差者发红包……当我把零用钱都输光了,妈妈会再给我转50~100元,让我继续玩儿。到最后,钱包中钱最少的人打扫卫生为大家服务,而钱最多的人可以让所有人满足他一个愿望。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带我放过烟花很好看,于是我就提议,一会儿下楼到广场上放烟花吧!可爸爸说,现在国家为了保护环境,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而且还扰民很不好。表姐就说,要不,把投影仪打开,放一个满天烟花的场景,再把这些装饰房子的气球踩破,跟出去放鞭炮没什么区别。说干就干,不一会儿就传来气球爆炸的响声——啪!嘭!哈哈……我太开心了!

  想到这儿,我又开始期待明年的春节该怎么过了,是照常理进行?还是……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3

  节日里, 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它们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繁星闪烁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心底一个个珍贵的回忆。令我印象最深的节日就是要数快乐而又充满乐趣的端午节了.

  在端午节里,我一般都是在欢笑中度过,有的地方还有划龙舟比赛呢,可是我家这儿没有,我只好和妈妈在电视上观看比赛。这比赛现场可热闹了!只见一位位壮士正坐在了龙舟上,拼命地划着那船桨,还有人坐在船头上,手里拿着鼓棒,瞧着大鼓,为他们打节奏助威。河边的群众似乎也很兴奋,有的人在拍手,有的人又正在喊着加油……各种各样的都有。最后排除名次,有时第一名的会获得一个超大的粽子。

  说到了粽子,我又会拍手起来。每年端午,奶奶总会包许多好吃的大粽子,有肉肉的,要红豆的,还有蜜枣的……每次想到这些我总会“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去年的端午节,这包粽子的活,我也在内哦。那是我第一次坐下来好好的包粽子。“奶奶,这包粽子的叶子到底是什么?”只见我手里拿着一片粽叶晃来晃去,只见奶奶耐心地对我说: “这个叫粽叶,是那种长在河边,毛毛绒绒芦苇的叶子,这叶子比较硬,它不容易破掉。烧了以后还会有一阵淡淡的清香。”只见奶奶一手拿着一张粽叶,把它卷成了一个是空心三角的形状,又抓了一点米放了进去,又加了一块肉肉放了进去,再放一些米,用粽叶再把它盖住,最后只要用一根绳子把它用力的系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包了起来,只见那米一会儿掉出来一颗一会儿又全部都掉了出来,奶奶见我笨手笨脚的,连忙来帮我。过了好一会儿粽子终于包好了。到了晚上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十分有成就感开心极了。

  端午节,一个充满乐趣的节日,一个快乐的节日,一个留在我记忆中的节日。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相关文章: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03-15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06-20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1篇12-10

留在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2-03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0篇06-20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13篇12-03

记忆中的节日作文(通用59篇)09-01

节日作文:记忆中的端午节08-09

记忆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作文10-22

留在记忆中的节日作文500字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