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风俗作文

时间:2022-12-18 19:20:11 中秋节 我要投稿

中秋节风俗作文精选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风俗作文精选15篇

中秋节风俗作文1

  带着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我们又迎来了中秋节。这是一个没有团聚的中秋节,因为即将面临中考的我不能回到遥远的家过上一个中秋节,再奔波回来继续学习。

  中秋月下,我们望着同一轮圆月,任思乡的泪水泛滥而出。想象着往年的中秋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虽然彼此之间的话少之又少,那个却是那么地温暖与温馨。这也将会变成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因为通过这一次我懂得了团圆时刻的可贵。

  中秋到来,兄弟团聚,姐妹团聚,亲友团聚,这是家,是一个温暖的家,是一个团圆的家。以前,那玩玩的月脸,总挂起亲情的思念。但在此时此刻,月亮圆了,家也圆了,那千千万万的思念也圆了。一起吃饭,虽是简单,却情意绵绵。团聚的愉悦,亲情的思念早已在我的心中,真正明白什么是家。

  晚上,月亮格外的圆,小区里几十个大人和孩子一起点灯笼,点蜡烛。一闪一闪的烛光在我扑朔迷离的眼中闪耀。月亮啊,这是亲情的烛光么?看看这一对对父母和孩子,脸上的笑是迷人的,是单纯的,是个真正的团圆家。烛光点明了整个小区,照亮了夜晚的黑暗,那熊熊的火焰,使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家。

  今晚,月亮很圆,月光很柔和美丽。一家人在月光下赏花观月,这难道不是世界上莫大的幸福吗?星星和月亮妈妈、蓝天爸爸团圆了,我们一家也团圆了。这是盼了多少个早晨,多少个夜晚啊!

  在今晚,是中秋的夜,是团圆的夜,是亲情的月光永远普照的着这个温馨可爱的家的夜。

中秋节风俗作文2

  农历八月十五,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也称8月半、仲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寓意着合家团圆,人月同圆,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是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岁月匆匆,花开花落。转眼间,又是一年的中秋节,又是一年团圆时。中秋之际,吃月饼、赏月那是必不可少的。吃月饼,当然是我们传统的五仁月饼,五仁分别是:杏仁、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圆圆的月饼就像是8月15那晚的明月。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团圆节吃月饼。可是,赏月就可没这么好运喽。今年的中秋,天气可就没那么好了。

  一大早,天空便下起了滂沱大雨。往年,我们一家人早早的准备好赏月。那时的月亮,在白云的遮挡下若隐若现,多了一分神秘感。耀眼的月亮光把旁边的天空衬得光彩十足。可是今年,我们没有了圆月,但是在这个中秋节,我们有“天宫2号”。在20xx年9月15日22点,“天空2号”在万众瞩目下发射成功。这是一台无人月球探测器,它也被称为“月球车玉兔”。它是真实存在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年,我们虽然没有月亮相伴过中秋,但是有“天宫2号”――月球车相伴,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中秋。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又是一年中秋圆月时!

中秋节风俗作文3

  当夜幕悄悄降临以后,爸爸、妈妈、妹妹和我一起来到屋外,准备欣赏那八月十五的月儿,我还一边吟唱着苏东坡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看,那带着一圈圈金环的月儿终于从房后升起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地穿过一绺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了。她圆得是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丰富的想象……

  嫦娥,偷吃仙药,从此住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树;小玉兔儿,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

  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逗那可爱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那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地球的妖女,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又思念起故乡的外婆、外公和儿时的朋友来,这岂不正应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的意境么!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饼的传说,我又想起大连的朋友,一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节风俗作文4

  传说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因被人威胁,无奈之下吞下了仙丹,从此只能一人孤独的住在月宫中。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桌上摆放了她平时爱吃的食物。从此便有了中秋节。

  在我的家乡-广东,也因中秋将至的缘故变得分外热闹。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大部分的人都是去月饼店买月饼的,步伐轻快;也有的是从外地回来的,开着半新的小车路过,拼着老命摁烂了喇叭也叫不开车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索性开了窗,用有些湿润的目光贪婪摩挲,吮吸着久违的乡景。

  迈步进入月饼店,只能看见大人们的后背,四周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却仍有人不断地挤进来。

  夜幕降临,天空变成了墨汁般的颜色,只能看见那玉盘般的月亮和隐约的星光。爸爸将月饼放在盘中摆上了各式各样的水果,又插上了三根香。清幽的月光照在月饼上,更增添了几分食欲,让我垂诞三尺。轻烟弥漫在阳台中,恍惚间,竟不知在何处。“以前每逢中秋,家家都要供月神,希望有好收成。现在虽然不种田了,但这是家乡独特的风俗,要传承下去。"我听后若有所思。

  三根香都燃尽了,我早已迫不急待地伸出手,抓起一个月饼就护在怀中,生怕别人抢走了。爸爸有些好笑地说:"又没人跟你抢,月饼多的是肯定让你吃个够。"虽然爸爸这么说,但我仍是小心地护住月饼。妈妈说我打小就十分护食。直至月饼被我大块朵颐了一顿后,才心满意足的擦子擦嘴。"来喝杯茶。爸爸招呼我过去。在广东,吃完月饼是要喝茶的,可以清肠胃。四周雾气腾腾,洁白纯净的圆月显的格外明亮。

  中秋供月,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包含着美好寓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

中秋节风俗作文5

  秋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有很多节日在秋天绽放。在秋天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因为在中秋节那天可以吃上香喷喷的月饼,家人又可以一起吃团圆饭了,就因为这原因所以我喜欢中秋节。

  中秋节的月饼有两种味道,一种是幸福的味道,另一种是月饼原本的味道。可我就喜欢吃那种幸福的月饼。

  今天是中秋节,我就在赏月。夜,是悄悄的,我在阳台上等待着月亮升起的时刻。

  看呐。那带这一圈金环似的月亮终于升起来了!月亮先是金色的,逐渐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微云,向上,向左,再向上升着。突然,月光的颜色光泽变淡了,它高高的挂在那里。那圆圆的脸颊,挂着温柔的笑容,静静的望着大地。几多银灰色的薄薄的云围绕在它的身边宛如仙女的丝绸翩翩起舞。当时是我就想起了几句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宫阙,今昔是何年……我陷入了梦境中,哦!是谁把我的梦境打破了,原来是妈妈叫我去吃我最爱的椰奶月饼了。我想我的最爱跑去,眼看我都要拿到了居然被哥哥拿去吃了,当时我就嚎啕大哭,后来还是我吃到了因为哥哥他以大欺小呗! 我大口大口的吃我的最爱,而哥哥却只能看着我吃,我吃到了幸福的味道。

  此时此刻我是多么想请求恳求月亮再圆一些,让还没回家的游子也让若隐若现地想猜家里人现在的情景,哪怕是一分钟,两分钟……

中秋节风俗作文6

  中秋节,每到这个节日我们就可以与家人共赏那皎洁的月亮,中秋是团圆时节,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洁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层厚厚的冰霜,月是对亲人怀念的寄托,很多古代诗人都用月亮寄托过内心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用月亮表达内心的情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用来抒发内心的忧愁。

  每逢八月十五时,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气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节的夜晚,大家都会纷纷的将桌子、椅子、月饼、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里,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

  一起说笑、一起看那艳丽的月亮、一起分享着零食。可中秋时,“月饼”是不可少的。月饼分有各种各样的,有多样式、有多种味的。月饼有圆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黄的、香芋的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爱豆沙和蛋黄陷的,最爱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黄月饼味道很美味,吃起来也挺油腻的,味道特别柔软的。豆沙月饼好像里面是装的红糖,一般人都不爱吃这味,因为太甜了太腻,我比较爱吃甜的。香芋月饼特美味,我从小到大,最爱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们都比较爱吃水果陷的月饼,可我最不爱吃那种口味,因为水果陷的月饼吃起来不太松软,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会吐出来。人都有个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节的来临了,这样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饼口味陷了,赏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说有笑了。

  这就是——中秋节的风俗了。

中秋节风俗作文7

  我的家乡在盐城市大丰区,那儿美景如画,农业发达,虽然不属江南,但也十分富饶。

  这次我又回到了家,此时正是中秋节,同时也是国庆节。重返家乡我感到非常亲切。这里的人依旧那么善良;月依旧那么澄澈;河依那么让人感到充满活力。所有的事物都让我倍感美好,我又见到了他们,又和他们团圆。这便是中秋节令我感触最深的--团圆中秋。难道不是这样吗?和自己最熟悉、亲近的人和物团聚在一起,难道不会令你感到格外温馨吗?我想无论是谁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自古月亮都象征着美好和团圆。古人对天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仿佛就连天上的一朵云、一颗星在他们的心中都被想象的非常神圣。月亮当然也少不了,它自然成了古人表达情感、给予寓意的重点对象。如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如苏轼借月表达自己阔达的心胸。如王建赏着月,思着亲人和家乡。这些都是古人的幻想和情感,再加上秋天的丰收,让人们又觉得秋天的丰收,成果与月亮息息相关,便有了祭月。

  家乡的祭月用家乡话叫"敬月光",我猜想了一下,大概是家乡人以为是月光照耀着五谷,换来了丰收吧。不管我猜想的是否正确,反正都是对"月神"的尊敬。敬月光与家人团圆赏月亮、吃月饼同时进行,准备一个小桌,摆上秋天成熟的一些水果:如橘子、苹果、柿子等,还有月饼和月光饼等,点上一炷香,再放鞭炮,便好了。

  准备好敬月光后,家人们便开始聊天、品茶、吃月饼、赏月,一直到深夜有很人家还亮着灯火,整个夜晚都沉浸在水果香、香火香伴着的秋风中度过。

  我觉得,中秋这个节日,无论是从团圆、神话、诗情和祭月任何一个角度来讲,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人们会用很多的方式、习俗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中秋节风俗作文8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中秋节风俗作文9

  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随妈妈在城市里生活。那时候,家里面很穷。过中秋节了,城里的孩子都有月饼吃。我俩也缠着妈妈。想要讨一口月饼吃。妈妈带着我们俩从家里出来,在金虾巷里转悠。

  金虾巷跟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样。那时候,马路很窄,马路两边摆满了小摊,卖服装的,卖水果的,卖书的,总之卖什么的都有。卖的所有的东西对我和弟弟来说,都是那么让我们奢望的东西。

  妈妈带我们到一个用铁皮搭着的小店里,给我们买了一块月饼,那时候的月饼,也不象现在品种繁多。那时候的月饼馅好象都是冰糖加果条仁吧,咬在口里,硬梆梆的。那也是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爱吃月饼的原因。小时候,对月饼的印象就不是很好。妈妈看着我们姐弟俩分一块月饼吃,幸福笑了。

  第二次有中秋节的印象是在我高一那一年。那一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军训结束后,中秋节也来临了。学校放假。回到家里,那时候正是农忙,在镇里干活的爸爸买回来几个大梨,几个大桔子摆在门前。那是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大。一轮红红的明月正挂在门前的柳树上,门前稻坪上正摆着打了头遍的稻子,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爸爸跟我讲:跟梅姐讲,军训你晒黑的象锅的反面了。呵呵。爸爸幸福的笑了。

  这是我三十几年以来,唯一记得住的中秋节。

  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还有多少个中秋节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也许永远不会再有了。

中秋节风俗作文10

  中秋节,爸爸的同事寄来一盒月饼。精致的木盒子中几块月饼静静地卧在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伴着。

  母亲特意拿出珍藏的水晶盘子,月饼切成细细小块,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洗净手笑咪咪地放进嘴中品味:燕窝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通常碰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强迫自己吃了两块,肚中一阵排山倒海。最后狠狠心,丢进了垃圾桶。

  我不禁对母亲小时候的中秋节月饼感了兴趣。

  听母亲说,她们小的时候物资贫乏,一年只有几块月饼,用牛皮纸包着,多是桂花和红豆馅的。拆开包装,金黄的饼皮渗出鲜香的油,令人垂涎三尺。豆沙馅软,面,入口即化;桂花馅甜,清鲜,拌上蜜糖后鲜美可口。面皮更是层层起酥,咬一口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孩子们拿到月饼,通常不急着先吃,而是掰成一点点的碎渣,慢慢品味。大人们则是不舍得吃,用几层纸包着拿回屋中。等孩子们都吃完后又从屋中拿出平分,引得一阵欢呼。有一次,外祖母将月饼放入柜子,便忘了这事,等找到时已经发霉。全家人因此懊恼了好几天。

  饥饿是食品最好的调味剂,在物资丰富的今天,我能品尝到高端、昂贵的月饼,却再也买不到母亲小时候对中秋节的盼望和对吃到月饼的欢喜了。

  少了这些,月饼索然无味……

中秋节风俗作文11

  深秋,这个让人思念、多愁善感的季节。每到此刻,我都会想起那个让我后悔一辈人的人。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这种缘分是怎么样一种珍贵与幸福啊!没想到这一句话,我总是后悔。那时的我很骄傲,自大,记得很清楚,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曾这样对我说:“哼,你那么自大,别人都说你,都不愿跟你玩。”我听了,那时的骄傲,怎允许我忍气吞声?我很气愤,哭了一上午,老师发现了,弄清了原委,调解了我们。可是,我们的友谊也断了。没过多久,她告诉我说:“我就要去昆明上学了,我们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那时的我还很高兴,终于可以不见她了。他默默无闻地走了,但那一幕我记得很清楚。

  现在的我,早已改变原来那个骄傲、自大的形象。我初三了,六年的时间,我曾无数次想起她,可是记忆已经模糊了她的面容,我好后悔,我欠她一声:“对不起。”可是再也没机会了,我懊恼过自己,为什么当时当她告诉我她要走时,我很高兴。我很想念她。每到中秋,我都会想着她,对不起她。可是,时间惩罚我当年的无知,让我们不再相见,我相信这会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现在,又到中秋,拿着月饼,望着圆月,我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后悔,一个人在也夜凉如水的中秋佳夜痛哭起来:“对不起,我真的很对不起你,难道我们真的一别就是一世吗?我好后悔,我真的很恨自己,你能听到我对你的悔恨吗?魏!”

  魏,希望你能听到我迟来的道歉,愿在远方的你,一切平安,一切安好。我每天会依旧站在我们以前玩时的路口,等着你来,盼着你来,盼着你的遥遥归期!

中秋节风俗作文12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中秋节风俗作文13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风俗作文14

  月圆之时,团圆之日。清辉月光洒向庭院,映出的是人们团圆时幸福的笑容。

  碧空如洗,窗外骄阳似火,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荡晃,个个面带红晕,嘴带笑容。街上人潮涌动,或买桂花酒,或买月饼。印有各种花色的月饼,在橱窗中展示着,光是看看就能令人咽上三口以上的唾沫,何况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月饼入口香甜,美味可口,浅尝一口,粉碎的感觉卷入舌尖,妙不可言。

  时光荏苒,转瞬即夜。当霞色拭去最后一缕嫣红,黑夜袭来,明月当空。这时大街小巷清冷无人,楼房上的窗里却探出了无数颗脑袋。在庭院里摆上石桌,木凳,桂花佳酿,举杯邀月,共度佳节,岂不妙哉?

  再摆上月饼,一家人围坐石桌,谈笑风生,或饮酒作乐,或佳话共谈。离乡背景的游子在今日归家,不得好生嘘寒问暖一番?只是不知几家欢喜几家愁,若游子未归,只得望月怀远,仿佛那千丝万缕的月光,便是牵连你我感情的桥梁。

  中秋的夜晚可不比除夕热闹,所有人的目光都将聚焦在今晚的月色上,据说月里是广寒宫,而广寒宫里住着嫦娥,玉兔……

  传说后羿与嫦娥是一对恋人,后羿因射日有功,获王母娘娘赠送仙丹一枚,吃后便可升仙,长生不老。后羿并没有吃,而是交给了嫦娥保管。一日,一贼想偷窃仙丹,嫦娥无奈吞下仙丹,飞升成仙,自此与后羿天人永隔。

  夜,静得深邃,月,洒下点点光辉,月光透过层层清云,透过心田,略带暖意。那是嫦娥对后羿的思念,亦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中秋节风俗作文15

  今晚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题记

  中秋月圆之夜是冷清、寂寥的。但是依我看来,中秋节却不似其它秋天的节目那么无趣,反倒是有一点儿谈谈的适闲。

  通常,一到中秋节,家家都会忙碌起来,摆凳子到院子中,加紧赶做月饼,以便等到月圆之时,家人们能给去院子中赏月,品尝亲手做的月饼,一边聊家常,希望能够聚多离少。学校也会连着周末放三天假,往是把中秋节夹在其中,一般的孩童总会在第一天将校内作业做完,以便中秋节可以减少一些负担。

  往往而言,中秋节是十分忌讳骂人的因为月亮是冰清玉洁的,人们总是认为上面住着嫦娥与玉兔,月亮将它冰清玉诘的光洒向大地,俨然是不能玷污的,也就是不能骂人,这会玷污那皎诘的月光。

  中秋节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习俗,那便是被李清照所称在做梅质定妒,菊应羞的桂花。桂花是淡黄的,花朵并没有很大跟两粒米差不多大,但却香气十足,每逢中秋节之日,桂花真可以说是香飘十里,整条大街都弥漫着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气。坐在庭中,赏着空中一轮明月,享受着月光,咬下一口月饼,中又踱几步,一边品尝着桂花香,但舒雅,又不失请幽令人回味无穷,便不知觉中,没那么冷清了。

  中秋节,不仅是中国文化舒雅的一种体现,更是需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扁舟子们的思托。中秋节,也会成为中国文化上的一笔,也会是人们最清闲,最惬意的节日了。

【中秋节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中秋节风俗的作文11-03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11-03

中秋节风俗作文11-04

中秋节风俗作文08-12

中秋节的风俗的作文12-01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12-02

中秋节家乡风俗作文11-04

作文家乡的风俗中秋节11-11

家乡的风俗中秋节作文12-16

写中秋节的风俗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