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时间:2023-03-13 14:00:52 元宵节 我要投稿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合集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元宵节作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合集9篇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1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之一,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那么我的家乡——安阳,在这一天要干什么呢?

  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吃元宵了。玉、用糯米面做皮,用芝麻花生等做馅儿。望着一个个又大又圆,珍珠般的元宵,一定会忍不住多吃几个。

  除了吃元宵外,这一天还有一个重要习俗——赏花灯。到了大街上一看,必定会大吃一惊:自己一定是在灯的海洋吧!什么走马灯、宫灯、纸灯比比皆是!灯上的图案那更是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人物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每个经过的小孩子都驻足欣赏,止不住的啧啧赞叹!

  在这一天,猜灯谜更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站在灯谜前绞尽脑汁的猜着谜底。而谜底更是奇奇怪怪,让人意想不到。每当谜底公布时,人们总会拍着自己的头,说:“唉!我怎么没想到呢!”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接下来就是放烟花了,每个人都盼望着这一时刻。“砰!”随着一声巨响,一个烟花便在天空上绽放开来烟花的样子各式各样:有的像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像金光闪闪的龙,还有的像洁白无瑕的雪花,真是太漂亮了!让人目不暇接!

  家乡的元宵节过得真是精彩,真是热闹,令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2

  我的家乡每到元宵节就会很热闹,那天,我家门前有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彩灯,妈妈给我出了一个游戏题,是:“两个小朋友在猜拳,一个出布,一个出剪刀,问他们共有几个手指?”我说:“七根手指”。妈妈说:“不是”。我想了半天都没有想出来,我说:“妈妈答案是什么呀?”妈妈说:“是二十根手指”。我恍然大悟说:“好简单,我都没想出来”。

  我家旁边有一个大公园,那儿可热闹了,中间有个大舞台,上面有群跳扇子舞的,穿着漂亮的服装手挥着彩扇在那里翩翩起舞,跳的时间非常长,妈妈抱着我,然后我看起了热闹的扇子舞。

  看完了热闹的扇子舞,我们去逛大街,哇!我看见有个小车子上插满了糖人,金黄金黄的,是十二生肖,我看上了龙,就拿着妈妈给我的十元钱,去买糖人,买了糖人我添了一下说:“真甜”。我恨不得一口把他吃下去,只是我很舍不得这个好看的`龙。

  逛了一圈累了,我们回到家里,不一会,汤圆就做好了,我们吃了元宵,妈妈出了几个谜语让我们猜,猜了一会谜语,表哥来叫我出去玩,我和表哥就来到广场,遇见了表哥的几个朋友,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玩了很久后也累了,就和他们说再见回了家。

  这个元宵节我过的真开心!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3

  正月十五,我回老家重温儿时元宵节的欢乐。

  离开县城路程还没有过半,陕北的特色景观便越来越明显。公路两旁坐落着一排排窑洞,窑洞口挂着花花绿绿的门帘,两边的大红春联和红灯笼,煞是喜庆。此时,窑洞在我心里已不仅是遮风挡雨的栖息之所,已变成了一种眷恋和牵挂。

  在老家人眼里,正月十五要比大年三十更为隆重。因为,过了这一天,新的一年才算开始,所有的辛劳也将开始。因此,这一天,就成了老家人心目中最特殊的节日。当我兴冲冲地推开大姨家的窑洞门时,一种家的感觉扑面而来。亲戚们用好吃好喝(八大碗)招待我这一远方来的“客人”,直至酒饱饭足才肯罢休,让我忘却了自己异乡客、倍思亲的惆怅和陌生。

  夜晚的村庄,到处流光溢彩,欢歌笑语。戏台上的晋剧演出和走街串户秧歌队的即兴表演,把美好的祝福送到欢乐的人群;最引人注目的水船、赶毛驴、张公背张婆、大头娃娃等社火表演;还有精神抖擞的秧歌队舞出了老家人的风采,扭出了老家人的情趣。让老家喜庆的气氛更加浓厚。

  一米多高的'火塔点燃起来,我们和大姨一家人围坐在周围,感受着元宵节的气氛。当一碗碗汤圆端上桌的时候,碗里的汤圆映衬着圆月的洁,我想起儿时用饺子代替汤圆的那份喜乐。汤圆刚刚下肚,滚烫的米酒又端在眼前,还有大姨为我们早已准备好的花馒头,像一个个吉祥的元宝,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当我陶醉其中的时候,八十多岁的大姨把我的上衣向上撩起,让暖暖的炭火烤热了我的全身,也温暖了我的心房。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围着火塔转呀、跳呀、唱呀……让我如痴如醉,一时不知道是儿时烂漫,还是如今的纯真。

  “嘭啪”的炮仗声,夹杂着熠熠的礼花,天空被装点的非常艳丽。那一张张笑脸,流露着醉人的惬意与祥和,情景交融,天地人和,让家乡的年味更加吉祥圆满。

  元宵节,家乡醉了,我也醉了……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4

  我家在美丽的十八重溪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个特别热闹的日子。

  在前几天,我的奶奶和邻居就开始忙碌了,打扫卫生,布置厅堂……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起得很早,各家各户都在厅堂里摆上了供品,然后毕恭毕敬地等侯着。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响,游神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了,有威武的'古代衙役,可爱的金童玉女,还有恐怖的黑白无常,最后才是微笑地俯视着人们的“娘娘”……

  我们跟在队伍的后面,走街串户,放鞭炮,吃供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个日子是我们的日子,因为有着娘娘的庇佑,我们就是犯了错,大人也不会责罚小孩的。

  正月里的雨经常会淋淋沥沥地下着,天阴沉沉的,很是讨厌,可是十五这一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因为那一天天是最蓝的。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5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晚上,最吸引人的当然要数放“烟花”了。县城的飞机场上,每年的这一天晚上8点半都举行焰火晚会,场面非常壮观。

  吃过早饭,爸爸就对我说:“今晚我们去武鸣看烟花。”我一听

  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只盼着太阳快点落山。

  终于,夜晚降临了。爸爸开车带着我和妈妈出发了,来到飞机场边上,那里早已人山人海,十分拥挤,为了安全,交警拉起了警戒线,谁也不能超过那一条线。于是我们就在远处看。我们站在那儿,十分焦急地等待着。突然,“砰砰”几声,随着震耳欲聋的响声,一个个烟花像火龙一样,呼啸着,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绽开了。有的烟花升到月亮那边炸开了,真让人担心会把月亮炸飞了。哇!各种颜色的烟花“飞”到了天空,颜色不时地变化。有的像一朵刚刚开放的花朵;有的炸开来的形状像一个个地球仪;有的炸开后全是绿色的“小星星”,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落下;还有的.像流星雨一样,一闪而过……这些五彩缤纷的烟花把天空映得美丽极了!每次烟花炸开,所有的人都禁不住发出“哇——哇——”的欢呼声,小孩子更是又蹦又跳,鼓掌欢笑。烟花把四周照得比白天还要亮,照在人们欢乐的脸上,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太漂亮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还没看够呢,一会就接近尾声了。接近尾声的时候,烟花是一个一个放的,不过,这些烟花比我刚才看到的烟花开得要快得多,也大得多。突然,四面八方都有烟花,全都是那些一放射出来就是金光闪闪的烟花。接着,又一串烟花呼啸着冲上天空,“嘭!嘭!嘭”炸开了,立即星光四射,然后渐渐消失,烟花就没了。

  我站在那望着天空发愣,爸爸的一声“走了”把我惊醒了,我说:“爸,我们明年还来!”妈妈笑着说:“还远着呢!”

  简评:本文小作者把放烟花的场面描写得非常美,不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烟花的不同形状美,还通过颜色、人们的欢呼声等侧面描写烟花的美。收尾时还不忘用上“望着天空发愣,明年还来”等字眼体现烟花美,美得让作者忘了回家,美得让作者盼着“明年还要来”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6

  寒假,我们一家子回到了老家。春节过后,便是元宵了。那是我最期盼的节日。

  那晚,我与几个朋友来到街道上。他们都是我儿时的玩伴。我抬头望了望那深宵中依然耀眼的万家灯火,那是一道彩虹,盘旋在蜿蜒曲折的街道上。街道上挤满了人,如密集的马蜂窝,水泄不通,摩肩接踵。小贩热情地喝着,小孩好奇地望着,戏子专注地演着……那一刻,我以为我进入到了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置身于繁华的汴京。

  我们上蹿下跳往前挤,来到了灯笼铺前。一人挑上一盏,心里就已经美滋滋了。那灯笼上还有画,连人物表情都画得栩栩如生。再让灯光一照,就显得别有韵味了。我们又席卷到小吃街,小摊贩们热情得如见了“财神爷”,我们也很“赏脸”。还未换完牙齿的`阿飞就“乐极生悲”了,他那颗已松动的牙齿直接嵌在冰糖葫芦里,哭得“惊天地泣鬼神”。

  最有趣的闹元宵来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扛着佛像轿子,似乎并不沉重。他们已经脱掉上衣,疯狂的肌肉线条震撼着你。收缩的肱二头肌如一座座隆起的小山,叫你心生敬畏。他们如同丛林中的凶猛野兽,张开血盆大口扑向人群。他们又像神话中的凶神恶煞,面容狰狞,叫人害怕。他们的那毫无章法的脚步,像在说:“我已经醉了,你小心一点!”砰的一声,扑向了我,我还没缓过神,他们又如骤雨般,冲向另一边,劈开人潮,又迅速的狂舞起来……他们的活跃与强盛点燃了人群,烧灼了我的心,真是奇伟磅礴的力量!

  闹元宵又转到了别的地方,我们不再追赶了,凑到另一头,看木偶戏表演。节目是《阿凡提》,由一对爷孙俩表演。他们的手指来回挑动,那骑着匹驴的阿凡提动了起来,他的下巴不停抖动,唱起了戏。那驴似乎也乐了,也蹦蹦跳跳的,那滑稽的样子引来如潮水般的掌声。

  我们又来到大戏台前。台下是些老人正看着戏。他们边享用着满汉全席,边看戏,胜似活神仙!那是村里组织的,只有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才可以参与。这不,我爷爷也在里边,正与朋友谈天说地呢。

  虽已经过去数月,但那个元宵我仍没忘,永远也不会忘。因为那是我家乡的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7

  元宵节晚上,我正在做作业。忽然,“咚咚锵”的锣鼓声由远至近传入我的耳朵里来。龙灯来啦!我一阵暗喜。急忙打开窗户,望见一条长长的龙灯蜿蜒而来。我马上高声叫爸爸妈妈过来,他们连忙把鞭炮拿到门前,一个个放好,等到龙灯到时就点燃,以示欢迎与庆祝。我们走出门口,只见邻居家门前也都放好了鞭炮和烟花。此时悬挂着的'红灯笼似乎更红了。

  不一会儿,龙灯来到了我家门口,爸爸和邻居伯伯们马上点燃鞭炮烟花,“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五彩的火花在空中绽放。抬龙头的人摇晃着龙头朝我们磕了几个头,妈妈便乐呵呵地给了一个红包。细看龙头,样子真威风,长而宽的胡须,一双圆圆的眼睛显得很精神,嘴里还喊着一颗很大的红珠子,全身鳞片被肚里的灯照得通红。

  龙头摇摆着过去后,紧着是一条条灯,每条灯都有两盏纸糊的灯,里面点着蜡烛,灯面糊着各种图案,两盏灯之间还插着塑料花、布娃娃等,给等增添了美丽。我站在门口一条一条地数,数到龙尾出现共是九十二条。

  我目送着龙灯远去,还意犹未尽,好想龙灯能在我这儿多待一会儿。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8

  中华儿女从来就视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由此被称为“龙的传人”。在闽西连城县姑田镇的游大龙,闻名遐迩,有“天下第一龙”之称。

  正月十五元宵节,客家人都有游大龙的习俗。大龙是用纸、竹篾和木板做成的。从傍晚三四点开始,有游龙的家庭便把一节节的龙灯抬出来,到指定的地点拼接起来,整条龙约有40~100节不等。龙尾是单独擎立的举着,距离龙身数十米外。表示着“神龙见首不见尾”。

  游龙拼接好后,点上蜡烛。各家各户的青壮年身上都捆着一个牛皮做的碗状小兜用来抬撑杆。大龙头前点着火铳,还有抬灯照明队,锣鼓队……游龙所到之处,每家每户都要燃松香迎接大龙,以求龙的保佑。游行直到夜里十一点才快要结束。年轻人们在此时异常兴奋,手持大龙,忽左忽右,忽快忽慢,使那大龙表现出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的天性。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使得大龙遍体鳞伤,但快乐无穷……

  第二天一早,人们抬着大龙四处游行给大家带去好运。正午,大龙直奔指定空旷田野处,预备焚烧。在那儿要堆一堆五百平方米左右的干稻草,并摆上贡品。之后游龙要绕稻草堆走三圈,人们又一次兴奋、快速地奔跑起来。龙灯因互相挤压而破烂不堪。有趣的是大龙出游的时候人们是比谁家制作的龙身最漂亮,游龙结束时却是比谁家制作的龙身最破烂,才意味着谁家最吉利。最后人们把龙身与稻草堆一起焚烧干净,这象征着真龙火化升天,能保一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姑田游大龙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它曾被列入过吉尼斯纪录,当时的大龙有两百三十七节,远看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山间。它真不愧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同样的我也期待这20xx年的元宵盛宴,相信这又是一次视觉的享受!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篇9

  有一个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记得前几年,幼儿园在元宵节的当天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活动的内容是猜灯谜.

  那天早上,我与外婆,妈妈一起出发,不一会儿,就到了幼儿园。进入幼儿园之后,我们眼前一呆: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原来许多小朋友都带着家人早早的来参加猜灯谜元宵节的'活动呢!我们三人迅速地进入人群中,马上加入了猜灯谜的行列。

  抬头一望,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纸飘荡在空中,我看了看题目,眼花缭乱,有些都被聪明的人猜到了。许多的小朋友和家长们站在下面都在议论:这个灯谜的答案是什么?我盯住了一个灯谜,题目是影集,打一个世博歌曲,我绞尽脑汁想也想不起来。只好求助于我的妈妈,妈妈回答我说,是相聚在这里,我想:影集不就是许多的电影汇集在一起嘛?那么不就是相聚在这里吗?对,我马上去向老师汇报答案,没想到,居然猜对了,奖品是一颗糖,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又和爸爸一起在家门口看别人放烟花,美丽的烟火,有五彩缤纷的颜色:红色、绿色、蓝色今天晚上的烟火真是让我大饱眼福啊!

  那么元宵节有这么有趣的活动,它的来历又是什么呢?外婆说:正月是农历的圆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爱这个节日,它非常地有趣。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08-11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12-29

家乡的元宵节的作文08-11

家乡元宵节作文09-10

家乡的元宵节02-05

家乡的元宵节02-04

有关家乡的元宵节作文11-21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02-16

家乡的元宵节节日作文01-17

我家乡的元宵节作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