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家乡作文

时间:2023-04-10 09:15:36 春节 我要投稿

精选春节家乡作文10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家乡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春节家乡作文10篇

春节家乡作文 篇1

  在鞭炮声声,辞旧迎新的新春佳节,似乎人们的心中都会酝酿着浓浓的情感,这情感中包含了对家长的关心,对家乡的思念,对朋友的为问候。

  在除夕之夜,孩子们是最快乐的,餐桌的美食应有尽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红烧肉,美味可口的鲤鱼,鸡肉、红烧茄子、超市的'蛋饺…五个家庭组成的大家族齐聚一堂,看似是美好的景象,但你们未曾想过20双筷子,将菜放入嘴中,将湖水带出,一边吃着菜,一边又喝着的别人口水,岂不恶心。再则,敬酒时,孩子们不过只是恭维的说两句却没有诚意也得到长辈的祝福和红包,却又拿压岁钱出来攀比,大把大把挥霍。一顿看似普通的年夜饭却让人泪如雨下,大人们的白头发中又爬出了白发,一年之中辛辛苦苦打工,能待在家里的时间却不长,干脆没有春节,没有春节,没有亲人离别那一根根触动人们心弦的哭声,没有因为春节而加班至深夜的工人,没有在春节大吃大喝的****现象,没有大人们出去打牌给孩子手机让孩子成为了“屏奴”,春节不是我不爱你,等你改变了这些坏毛病,爱你也不迟。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那些工作在岗位上的人们还在努力工作,爆竹灯火通宵,清洁工的背在一年一年的炮竹中驼了,警察也在车水马龙的汽车中老了…春节,想爱你真的很难。

春节家乡作文 篇2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走出家门,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大街上,到处都喜气洋洋,欢声笑语。春天的气息把花儿般的喜悦映在人们的脸上。

  除夕晚上,外面的爆竹响了一挂又一挂,霹雳巴拉的响;家里面,大家都谈笑风生,热闹极了!

  在这几天里:早上,人们一般都在看电视、玩电脑,只有少数人在写作业。下午,很多人都在陈毅广场玩,我也去了,我是去放风筝的。首先,我把风筝放在地上,风一吹来我就开始跑……可是,我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陈毅广场里还有旋转木马、小火车、上下飞机、海盗船和旋转椅,我和弟弟玩了很多,可好玩了。一旦到了晚上,大家都出来放烟花,我和妹妹也不例外。我们先玩了变色烟花,它的外表是红和绿交叉而成,点燃后,开始是红色的,慢慢的就变成绿色的,可有趣了!我们还玩了很多烟花,其中,有一种叫“吉祥七彩雨”的烟花,点燃了,就会有许多“雨”飞上天。有一次,我把两个“吉祥七彩雨”黏在一起点燃,飞的.可高了!

  看着满天的烟花,听着四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次的春节,真是热闹呀!

春节家乡作文 篇3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过年,我也不例外。穿新衣,放鞭炮,家家团圆真热闹……

  但是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不一样,我家买楼房了,要在城里过年。爸爸和我都想回老家,陪爷爷一起过新年。可是妈妈说:“新房第一年不能空着。”结果,妈妈一票战胜了我和爸爸的.两票。

  新年终于来到了,可是我一点也不快乐。因为我没有一个小伙伴,整天关在屋里,还要写作业。还好妈妈一大早就带我去物美采购。一进商场,人山人海,妈妈马上紧紧拉住我的手。我被大人们挤着挪来挪去,什么也看不见,手还被抓的很疼,我再也不去物美了!闹闹、子键……我想你们了,要是在村里,一过年大家都不写作业,上山、滑冰、放炮、藏猫猫,咱们玩得多开心啊!

  晚上,放鞭炮了,城里人放的礼花真多还特别漂亮,可是我只能站在阳台上观看。一朵朵礼花盛开,我好像看见爷爷慈祥的笑脸,领着我走出院子看村里人放炮,我和爷爷也一起放,铛铛的响,真带劲。“爷爷,您放炮了吗?您吃饺子了吗?”“放了……”不知为什么,电话那头爷爷哭了,我也想哭,我想爷爷。

  我怀念家乡的春节,怀念那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日子。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在老家快乐的过春节!

春节家乡作文 篇4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还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那就是年的传说,春节的习俗就会根据年的传说流传下来的。 传说这年有三怕,一怕火光,二怕红色,三怕响声,所以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生起火,贴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这样年就不敢来了。

  在家乡,春节大约是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这一天我们要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我们小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好多好多花炮,留着过年放。还有很多零食、糖等等。 到了腊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彩排”这一天大人们忙忙碌碌,孩子们也欢欢喜喜,天一擦黑,便拿着花炮出去玩。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置办年货,把人们累的筋疲力尽的`,只等过年才可以好好休息。

  到了除夕,家家都赶做年夜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吃过饭,便围在一起看电视,这一夜,不到一点大家都不睡觉,要守岁,寓意深刻,老人是为了祈福的,孩子是为了压岁的。 大年初一,家家起早,去给长辈拜年,之后收压岁钱,小孩子的口袋都鼓鼓的,有很多钱,还有很多糖。

  到了正月十五,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看花灯、猜灯谜,大家都很快乐,到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一夜都不闭灯,非常热闹。 我的家乡春节真热闹。

春节家乡作文 篇5

  我的家乡位于湘桂交界处,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我们的房子都是古色古香的苗家木质吊脚楼。而我们居住的这个村子,更是典型的苗家风俗小村,屋子是建在半山腰上的,由于村口蜿蜒横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故名“横水村”。村子里家家户户依山而建,每逢雨雾天气,村子便仿佛仙境一般,云雾缭绕,美到让人惊艳。

  说起春节,不由得我心头小小地荡漾一下,而我自小就对这个小村有着莫名的情结。虽然未能常年居住于此,但家乡的春节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独特风味,足够让我回味无穷。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有杀年猪,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贴春联、发红包……都是独具风味的。对我而言,苗家的拜年对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记忆犹新的。

  家乡的春节,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最高兴的时候了,而我也总是在漫漫的日子里期待着这一刻的到来。每逢大年初一清早,每家每户都会起个大早,准备好拜年必需品:有一小袋一小袋美味的糖果,有一个个鲜红的装红包的.袋子,还有一些黑黝黝的,各式丰满的坚果……家长们都在家里准备这些各式各样丰富的拜年物品,而我们小辈们一吃过早饭,则都会准备几个袋子,是用来走家串户拜年讨吉利用来装糖果、瓜子的,于是成群结伙去村中每家每户拜年。

  每到一家的门口,我们都会先放一串小小的鞭炮,然后随着我们“恭喜发财!”“财源滚滚啊!”“新年快乐,我们来拜年咯!”一些用家乡方言说出的祝福语,走进主人的家中。

  我们还未踏进门,便迎来了回人的回礼,这家的主人就会在我们的鞭炮响过之后,紧跟着回放一串鞭炮迎接客人的到来。

  同时送上一碗热腾腾的油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糖果,花生、瓜子等一应好吃的……而男生还会有香烟哦!虽然小孩子不能抽烟,但这也算是一个风俗习惯。而拜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红包,这也是我们最最期待的成果了。瞧,你来我往,“战争”就发生了。主人先是在房间里捣鼓了一阵子,接着送出一个略鼓的红包,总是什么也不说,趁我们不注意塞进我们手里。当我们发现时,也总是要装模做样的客气一番,最后半推半就将这份新年的礼物收入囊中。

  就这样,村中拜年一圈下来,我们收到的新年礼包多得拎都拎不动。真是新年第一天,就有个大丰收。最让我兴奋的是红包,拜年结束,手里竟然攒着一大把现金红包!

  家乡的春节热闹非凡!富有浓郁的新年气息。年味就在杀年猪、舞龙、舞狮、写春联、拜年、串门以及喜庆的鞭炮声中久远,直至我们驱车离湘返苏,内心深处依然回荡着家乡的春节,回味那碗甜腻在心头的油茶。欢迎各位朋友前来苗家做客,喝一碗热腾腾的苗家油茶,感受少数民族特有的新年民俗风情,一定让你流连忘返!

春节家乡作文 篇6

  我的老家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自从我们在外面买了房子之后,就好多年没回老家过年了。爷爷奶奶很想我们,便邀请我们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早早就贴上了红对联,挂上了红灯笼。放完鞭炮后便回老家了。

  我们的车刚驶到村口,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过节的气息。大人们有的在杀猪有的在宰羊,还有的在挂年画、贴“福”字。小孩子们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玩游戏,我们一下车,就加入到了其中。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大人叫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回家吃饭了。我回到家中,看见了一顿琳琅满目的晚餐。有“剁椒鱼头”据说里面放了很多的辣椒。吃到越多辣椒,脸就会变得越红,表示你新的一年里会红红火火,年年有余。还有“蒸馒头”,吃了就表示新的一年里会蒸蒸日上。吃饭时大家互相敬酒,说一些吉祥的祝贺词。爸爸先向大家敬酒:“祝大家在新年里能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我也祝大家在新春里能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叔叔说。于是我们在大家的祝福语中其乐融融的吃完了晚饭。

  吃晚饭后是我们这些儿童最期盼的时刻。爷爷奶奶一次给了我们两个大红包。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能更上一层楼。因为我们这次考试考得不错,所以额外给了我们两个大红包。

  发完红包后,我走出家门,发现许多人都往大礼堂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打听,才知道大礼堂里装了娱乐设施,有音响、cd等等。大礼堂里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婶婶们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中,一起欢快的跳舞。

  看着这幸福的场面,我略有所思。因为在我的记忆中,以前大家吃了年夜饭之后就出去打牌,生活很单调。而现在大家不仅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也提高了,这真是一个和谐美丽的农村啊!

春节家乡作文 篇7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但过节的气氛也十分热闹,特别是过春节的时候。

  家乡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十七就开始了,冷清的'大街上一下子人来人往,车来车往。菜市场的人更是难以插入一根针。连烤鸭店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龙。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下全家就聚到了一起。这天晚上,按照老人们的规矩,这一天要把列祖列宗请回来:把桌子横过来,再把大鱼大肉端到桌子上,最后烧点纸,就算请回来了。

  小年过后,花炮铺子,一会来个“玫瑰红”,一会来个“冲天炮”,虽然老板忙的团团转,但一天下来,腰包已经鼓鼓得了。比起小年,更加热闹的就是大年。家家赶做团圆饭,到处都是饭菜的香味。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还有的人还在大门的两边各挂上一个灯笼。吃完团圆饭,就该串门子了。这家停一下,那家停一下,人就一大班子了。等到九点多钟,就马不停蹄的往庙里赶。

  一月初一就开始拜年了,基本上都是三五个人约好一起去亲戚家。初一的讲头也十分多,不能扫地,不能生火,规矩多得很。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来。一月十五,家家煮汤圆,意思着团团圆圆。

春节家乡作文 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吟诵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乡的春节来。

  我的家乡在文成,那里的春节热闹非凡。在除夕的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新年的物品:衣服、春联、小零食……当然,做年夜饭的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还买了灯笼挂在门前。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的环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数不胜数,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夜则是过年的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天空变得更加漆黑了,远处烟火的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的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了。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欢乐的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几句表示赞叹的家乡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县城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全县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了。穿上新衣,争先恐后地去亲戚好友家里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咱们这样的小孩子,都要说祝长辈们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之类的话,才能拿到压岁钱。不过,拜年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生活。

  元宵节到了,家家做汤圆,到处都能闻到汤圆甜美的味道。

  过了元宵节,春节差不多结出了。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咱们的欢笑声悄悄溜走。春节,承载着咱们的期望与欢笑。

春节家乡作文 篇9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开心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明白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

春节家乡作文 篇10

  大年三十到了,爸爸妈妈忙着贴春联,我和表哥在一边玩的`可开心了。街上的商店都关门了,到处鞭炮噼哩叭啦响。爹爹奶奶在包饺子,二姑妈在做好吃的菜。二姑夫出海在台湾没回来,二姑妈和表哥今年和我们一起过春节。吃年夜饭时,表哥拍了大家一起举杯的照片,准备带回学校参赛,这也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很特别吧。

  大家一起过大年,家家都很快乐!

【春节家乡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春节的作文11-23

家乡的春节作文01-04

家乡的春节作文12-30

★家乡的春节作文01-08

家乡的春节作文02-08

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06-09

家乡春节作文08-31

春节家乡作文11-10

家乡的春节作文01-10

家乡春节作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