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游记作文

时间:2023-05-20 12:19:14 游记 我要投稿

实用的旅行游记作文三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旅行游记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旅行游记作文三篇

旅行游记作文 篇1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情侣虎、布老虎枕头、套虎等。

  布老虎之所以成为布制玩具中的代表,是因为它与我国民间风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早在距今约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部族在陶器、石器及玉器上,便有类似虎的图画,在河南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虎与龙分别居于死者左右,从中可以看出虎在先民心中的地位。近数十年陆续在全国各地发现的大量汉朝早期的岩画中,也充分表露出自然界猛虎的形象,画中的老虎正扑向羊群进行捕食。

  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疾病都无法科学地去认识,只能归之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恶鬼。人们希望战胜它,于是便把这个希望寄托在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和老虎这种猛兽身上。老虎之所以成为百兽之王,自有其原因。从原始墓穴中的壁画到用丝绸、象牙和木头做成的`艺术品,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都不约而同地赞美虎。虎拥有矫健的体态和高大的身躯,十分威猛。黄色的皮毛上配以一道道黑色条纹,额头正中那清晰的条纹像一个“王”字,更衬托出无比的勇健,因此人们便奉其为“百兽之王”。虎的形象,也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布老虎的最早形状已无从考究,但它的出现都是与我国民间所流传的某些习俗紧密相联的。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从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制中,将满腔的爱意缝入其中。民间布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

  这些布虎,黄布包皮,人工缝制,扭曲了老虎原形,把其身躯和尾巴都大幅度地收缩了,四肢也变短了。然而,老虎的主要特征却丝毫没有忽略。而且,虎头更给予着意的刻划。它那又圆又大的眼睛和龇牙咧嘴的形态,都被明显地夸张。形象夸张之外,老虎的神态夸张得更为准确生动。正象我国传统艺术追求的那样,“不肖形似,而求神似”。这种老虎形象,把现实中的虎和幻想中理想化了的虎交融在一起,具有人的性格,满含人的感情,因此显得格外可爱迷人,憨态可掬。这些俗雅并存的艺术品,大都出自乡村农妇之手,是民间艺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如果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这些虎的造型有很大的差别,有的稳重而宁静,有的活泼而乖巧。这些风格各异的老虎造型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夸张、变形为基础,用不同的方式对老虎的外形进行处理,而这一特点也融入了民间布老虎的身上。由于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必然会带来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不论形态上怎样变化,民间布老虎遵循着夸张变形这一基本特征。不同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便会形成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布老虎。

  制作布老虎的材料及工艺也各不相同,较常见的是把棉布、丝绸缝制成形,内部装填锯末、谷糠、棉花或香草,表面用彩绘、刺绣、剪贴、挖补等手法描绘出虎的五官和花纹。布老虎以头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来突出勇猛的神态,虎头及五官显示出天真和稚气,透露出儿童一样可爱的憨态。

旅行游记作文 篇2

  我们是从山城重庆开始踏上旅程的。山城果然不虚其名,山多雾多云也多。在那里住了七日,却只在即将遁别阴森恐怖的歌乐山时,在离开乌云笼罩着的山顶的一霎那,见到了一线阳光刺破了浓浓的云层,投射到正因了渣滓洞逼人的寒光而感到战栗的人们身上,给他们丝微的温暖。这或许昭示了光明终于是要突破乌云的层层封锁,而给人以生的希望?溟溟中回眸一看,似乎见到了当年渣滓洞中的壮士门,在黎明前的最黑暗的那一霎那,突破高墙的围堵和机枪喷吐出的无情的烈焰的封锁,翻越阴霾而坚石壁立的歌乐山,而获得自由和解放。在他们最苦痛而绝望的时候,想必也有这样的一线光辉,照射到他们身上的吧?

  然而这个阳光终于一闪而过了,等到再见到太阳时,我的双脚已经跨上了泊江的客轮。

  船开始在轻微荡漾的.江面上行进。十月底的蜀地已经颇有些凉意,清柔的飘风从身边轻抹而过,带着一丝清香的泥土气息。由于上游的植被已遭到严重破坏,长江经过一路奔忙,到这里已经失去了高原雪海的冰洁透亮的模样,夹带的大量的泥沙使江水的颜色变得浓黄,和久已闻名的黄河水已经浑然不可区分了。

  究竟是什么时候,长江成了从心底里和黄河并驾齐驱的河流呢?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以黄河流域为依托的北方文化一直在我们民族的心路历程中起着主角的作用。从远古的炎黄部落,到东西汉的亭台楼阁,都是以她作为文化的轴心。然而从三国时代起,这个轴心开始向南转移。原来的蛮荒之地的江南千里沃野,东起吴越,西至巴蜀,沿长江一脉九曲排开,已经产生并拥有了足以和北方相抗衡的文化势力。先汉之时,高祖用陈平之计,远遁巴蜀,焚毁栈道,在那时无疑就如发配边疆。而项羽据守关中,便以为天下皆入其囊中,那时巴蜀肥地又何偿有什么显明的战略地位呢?而湘南之地,甚至到唐时依然属于发配充军之地所,吴越之地,在孙策初时也是以矮人一头的形状出现。但汉时设立十三部,荆州、益州、扬州、交州四部统管江南一片,南北已现出相争之势;到三国时,蜀汉全制巴蜀,孙吴虎据长江东南一片,吴蜀联盟,正是以长江为屏障,乃有实力和握有中原十二州、掌管黄河一线拥有了深厚文化根基的曹魏形成鼎足三分之势。三国鼎立的百年纷争,其实不就是中华文明的两个主干的一次大的对抗和融合么?在赤壁之战的熊熊烈焰中,黄河与长江第一次进行了气势磅礴而又带有了万般苦痛的交汇。在冲天的火光中,旧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涅磐了,黄河注入了长江的狡黠,而长江却染上了黄河的忠厚与深沉的黄色的文化底韵。长江或许就是在那时,熏陶上了黄河雄浑的黄色之魂吧?

  终竟长江流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真正地由沉闷而转向活跃,是从三国之后才开始的。而正是这雄厚的近古文化氛围,使我们在它上面的旅行,再也不仅仅是一次对自然恩赐的山水风光的轻松漫历,长江两岸的秀丽景色也不只是挂在那里的一幅幅清秀可人的静态山水画。

旅行游记作文 篇3

  我们在庐山脚下泡着温泉,仰望天空,快乐得哼起了小曲儿:虫儿飞,花儿睡,一双又一对才美,不怕天黑,只怕心碎,不管累不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以前每当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特别向往庐山。今年暑假,爸爸终于满足了我的心愿。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庐山。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啊!周围到处迷漫着大雾,感觉就像到了仙境一般。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的名山,我们领略了神奇的仙人洞、传说中的迎客松、黄龙潭、乌龙潭等等。最后我们就朝着著名的“三叠泉”进军。

  还没走到三叠泉,就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三叠泉像三条哈达,从百米峭壁上腾空而下。导游告诉我们,三叠泉落差为155米。一叠直垂,水从70多米处一倾而下,远看似雨雪交加,近观似大雾弥漫;二叠高约50米,跌宕奔涌,带起散珠细雾,凌虚而下;三叠又长又阔,洪流倾泻,如玉龙直闯潭中,激起滚滚波涛浪花,在山色空蒙中,犹如一幅生趣盎然的水墨画。不愧被称为天下第一飞泉。从山上落下来的水落入清澈的水潭里,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如此奔放的自然美,令人赞叹不已。

  看到这么美丽壮观的三叠泉,来时的疲劳也立刻抛到九霄云外了。

  参观完三叠泉,接着就是漂流小学项目。我们穿好救生衣,上了船。船很快到了小瀑布边,我尖叫了起来,躲在妈妈身边,生姜还是老的辣,妈妈一点也不紧张,她拼命往前划,“哗!”突然天空中一水柱浇在我们头顶,我顿时大叫起来,魂好像都被我惊跑了!我下意识地抓紧了小船上的把手,睁开眼睛,啊,我和妈妈都成了“落汤鸡”,看着这汹涌的.激流,哇,好刺激!到了终点,看着千奇百怪的巨石,清澈见底的小溪,飞流直下的瀑布,遮挡山底的云雾……真是美不胜收!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来到山下。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墨蓝色的天空上,我们在庐山脚下泡着温泉,仰望天空,快乐得哼起了小曲儿:虫儿飞,花儿睡,一双又一对才美,不怕天黑,只怕心碎,不管累不累……

【旅行游记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旅行游记作文三篇04-11

精选旅行游记作文8篇04-15

【精选】旅行游记作文四篇04-11

精选旅行游记作文三篇04-12

【精选】旅行游记作文3篇04-14

精选旅行游记作文3篇04-10

旅行游记作文11篇02-28

【精华】旅行游记作文4篇04-18

实用的旅行游记作文8篇04-18

有关旅行游记作文4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