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景的作文

时间:2023-06-11 14:03:35 我要投稿

【精品】描写风景的作文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风景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描写风景的作文3篇

描写风景的作文 篇1

  一叶知秋,当秋姑娘鼓起腮帮子吹起一阵凉风时,调皮的树叶顺势飘了下来,落在树妈妈的根下面。嘿,真是黄叶落到树底下??叶落归根哪!我知道,是它??美丽的秋姑娘带着丰收的喜悦赶来了。

  秋天的田野是一幅呼之欲出的图画。

  走在田边的羊肠小道上,一望无垠的稻田似闪闪发光的金地毯,柔润舒适;如硕大无盆的金海,“稻”光粼粼;绵延万里的棉田似身穿白衣的战士,严肃威武;如舍己为人的白衣天使,温柔体贴……东北角上的老柿树,仿佛返老还童,更可爱了,巴掌大的叶子渐渐变红了,大概想和它的老伙伴??大枫树比美,看谁红得可爱吧。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红灯笼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

  秋天的田野是一首快乐的歌。

  金秋十月,劳动了一年的农民伯伯尝到了丰收的喜悦,不过这也寓示着大家又要忙一番了,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伙儿心中高兴,这不,收割的时候还哼着自编的小曲:十月里来好秋光,家家户户收割忙……只见他们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握住稻杆,小心翼翼地割着,生怕弄伤了这些尊贵的小公主,从他们脸上就可以看出内心压抑不住的喜悦。田野里,欢笑的歌声、收割的笑声、播种的欢声、交织成一曲动听的.歌曲。随着那越播越少的麦种,歌儿越唱越响,笑脸越笑越欢,人们不仅看到了今年的丰收,还憧憬到了来年的希望。

  秋天的田野是一部自然界的《论语》。

  如果喜欢,可以经常来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姐姐给大家讲述:

  金风习习,低头的稻穗使我懂得了“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农民伯伯的播种、收割使我明白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小小读书郎使我明白了“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攒少年。”……更重要的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哪来茫茫稻海和欢声笑语呢?

  我爱秋天的田野。

描写风景的作文 篇2

  翠湖公园在青少年宫的东侧,那里风景优美,现在让我带你走进去看一看吧!

  翠湖公园是热闹的。

  一进公园大门,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看呀,他们有的在湖边聊着一天趣事,边悠闲地散步;有的在观赏月季花,不时从嘴边冒出几句夸赞的话;还有的老年人在跳健身操,叔叔阿姨在跳交谊舞。

  公园的左侧是供小孩子玩乐的天堂,所有好玩的游戏都在这里,有扎飞镖、有打地鼠、还有蹦蹦床。

  我最喜欢涂画,每一次我都专心致志的涂。

  我还喜欢踩梅花桩,真是有惊无险,爽呆了。

  翠湖公园是美丽的。

  沿着鹅卵石铺的小路向前走去,就来到了湖边。

  湖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水里的`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微风吹过,水面上荡起了一道道波纹,映在水里的白云、绿树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一会儿散开,一会儿聚拢。

  岸边一排杨柳在风中飘动着迷人的长发,湖面上游人划着各式各样的小船……几座石拱形桥通往湖心岛,岛上的小草地平坦的像嫩绿的地毯。

  看,这就是我说的风景优美的翠湖公园。

描写风景的作文 篇3

  别看乡村朴素又简陋,可是乡村风景美极了。

  乡村的有些人,总是在房子的门前种几株花,比如芍花、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一个个争奇斗艳,互不相让。芍花的花瓣黄黄的,真好看;鸡冠花绽放时,真是太美了,红红的像鸡的鸡冠,不愧为鸡冠花;凤仙、大丽菊更美丽……正是因为这些花,房子才变得别有风趣。

  乡村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可美了。小溪真清,水里能够清晰地看到浑浊的沙石。小溪里的鱼红红的,鱼鳞一闪一闪,闪着红光,像几十颗红色的宝石。小溪不停地发出丁丁冬冬的声音,像一位歌唱家唱起了歌。一阵微风吹过来,小溪扩散出一道道波纹。我不禁赞叹:真美!

  乡村的树林里,有许多树、草、花。树林里果树的种类真多,有苹果树、梨树、桃树。苹果树的'苹果又红又大,秋天到了的时候,人们常来这儿。梨树上的梨黄黄的,十分爽口。桃树更热闹,桃子熟了时,猴子成群地爬上桃子树摘桃子。树旁边的草像一片绿绿浓荫,真是一副迷人的画卷。

  乡村有迷人的画面,别看乡村简陋,其实乡村比城市还要美,在乡村看不见城市的繁华、喧闹……

【描写风景的作文】相关文章:

描写风景的作文12-26

描写家乡风景作文01-11

描写秋天风景的作文02-21

描写城市风景的作文07-07

描写贵州的风景作文07-02

描写西安风景的作文07-03

描写故乡风景作文07-05

描写黄山的风景作文07-06

描写夏天的风景作文07-06

描写家乡风景的作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