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文

时间:2023-07-31 12:58:03 道德 我要投稿

(实用)道德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道德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道德作文

道德作文 篇1

  道德就像我们人生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永远照亮着我们的心房;道德就像心灵的启明星,让我们心灵的天空由黑暗走向光明,使我们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

  有句话这样说:“道德就在身边,只有一张纸的厚度。”但要见诸于点滴行动,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有一天,我和妈妈走在大街上,一路欢畅地谈笑着。突然,我的脚下出现了一个滑滑的.东西,我不觉心中一惊,不由自主地朝脚下看去。啊!原来是一个冰棒袋子。我虚惊一场,接着朝前走去。不知不觉中我的肚子唱起了空城计,妈妈微笑着对我说:“宝贝女儿,咱们吃饭去了。”“好呀!”这时,我不禁转过身来,眼前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双小脚在冰棒袋前停住了,我顺着他的脚向上看。咦,怎么是个小朋友?我嘀咕着。忽然,一件令我料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只见他捡起冰棒袋,用手揉了揉,径直走向路边的垃圾筒,踮着脚尖,把冰棒袋放进去了。

  顿时,我惊住了,一个不过五岁的小孩,竟然有如此的举动。我的脸忽地红到了耳根,羞愧极了。我只是踩了一脚,并没有想那么多,可这个孩子却想到了……他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灵教育课。

  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个和谐的社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人人都应做到的。可是,多少人能完全做到了呢?我真想手捧着一粒粒道德的种子,让白鸽撒向世界的每个角落,让种子生根、发芽、开花,让道德之花的芳香溢满人间。

道德作文 篇2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里,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公交车站上,发生了一件令人气愤的事。

  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正若无其事地站在“母子上车处”的栅栏里,而那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却被挤到了栅栏旁边。寒风呼呼的吹着,无奈那对母子却只能任由几个男子“霸占”着原本应该属于她们的位置。孩子似乎被冻醒了,嘤嘤地啼哭起来,然而,那几个人却好像没有听见似的,竟然对身边可怜的'母子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孩子的母亲感到十分委屈,可是她却没有勇气为自己抱不平,只能毫无理由地“享受”着低人一等应有的待遇。她轻轻地帮孩子整理了一下衣襟,然后望了望头顶上刻的清清楚楚、端端正正的五个字——“母子上车处”,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或许那几个男子永远也体会不出这声叹息里所包含的东西。

  看看那几个衣冠楚楚的男子,第一个人穿着棉袄,手插在自己的口袋里,挺着个将军肚,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站在他后面的,是一个高个子青年,只见他眉头紧锁,两双眼睛紧紧地闭着,仿佛在故意逃避着栅栏旁边那对可怜的母子,身为一个年轻人,他难道不为自己可耻的行为而感到脸红吗?紧随其后的,是一个矮小的老头,他身着华丽的羽绒服,头上戴了顶帽子,鼻子上架有一副眼镜,脚上穿着一双价值不菲的皮鞋;最后面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穿着一件长长的风衣,戴着白色的口罩,那口罩似乎是故意要把他遮起来似的。

  难道他们真的是文盲吗?难道他们真的没有发现那对可怜母子吗?难道他们真的是在无意中犯下这样的错误的吗?不,不是这样的!他们是被自己自私的心态左右了,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和利益,他们忘记了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的美德。“礼让他人”、“相互关爱”……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再普通不过的相处方式了,我想,那些人一定不是到现在才懂得这些道理的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啊!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把这些传统美德体现出来呢?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假文盲”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草坪上明明竖立着“不许践踏草坪”的警示牌,可是那原本平整的草地却总是会留下一条条羊肠小道;商场里,随处可见“严禁吸烟”的标语,但就是有人为了自己一时的畅快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些人不是残疾人,或许他们什么都不缺,但他们唯独缺一样东西——道德。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绷紧道德这一根弦,勇敢地指正那些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人,让那些“假文盲”现象彻底消失!

道德作文 篇3

  爱在左,同情在右,让我们用爱将人生的荆棘路打扮得花香弥漫。

  ——题记

  上善若水。

  水,乃天下之至柔,却能驰骋万里、滴水穿石;善,乃天下只至美,却易遭人利用、被人怀疑。

  近年来,在媒体的炒作下,许多引发道德危机的事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让行善者担惊受怕,以至出现了更多的“扶不起”“不敢扶”的社会悲剧。不久前,另一位父亲为救罹患白血病的女儿只身赴济南为孩子做骨髓配型,只因手机没电,却被媒体称为“携款失联”。这又一次将行善者与受善者的信任问题摆上了台面。殊不知,行善也好,施善也罢。善行的本身,为的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上救命的煤火,送去生存的希望。真正的大善,应该如流水以般,润物细无声。

  鲁迅先生曾写到: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诚然,当时的中国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而无知群众却只围观、看热闹。如此这般,才有了这激愤之语。但如今,有些人却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受善者。这看似在施善,可实际上无疑是在受善者的伤口上撒盐,名为施善,实为施暴。我觉得,善,应该像蒲公英一样实在,不矫饰,不虚伪。一个真正尚善的'人,必定是一个在黑暗里也能健步如飞的人。因为他信善、传善,他能跟随善的指引一路施善,而不图回报。或许有的人会担心自己的善心被他人利用,但萤火虫在黑夜里发光本身就不是为了保持光,善到了,就好了。

  当然,行善还得考虑受善者的尊严。美国就有一家低调的慈善机构,以匿名的方式资助被选定的人,这家机构为了让受善者保住尊严,便要求受助者参加义工劳动,去帮助他人,让善延绵不绝。反观国内某些慈善家,高调地资助、不知廉耻地要求受助者合影的行为,我深感中国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粗暴的善还不如不施善,让受善者带着自尊死去,远比带着耻辱苟活更好。

  让我们以若水的柔情将善意撒向人间,用春天的阳光普照人生的荆棘路。

道德作文 篇4

  如何提高学生道德行为能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明辨是非,感知善恶,来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

  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喜欢把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时,我在教室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二、开展活动提高明辨是非,感知善恶的能力。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 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是怎么样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于是,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又如教育学生积极参与“12、8献爱心”捐款活动时。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弱势群体特别需要帮助、扶持和关心的(如:老、弱、病、残等人群)。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又有哪些人给予这些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获取温暖和光明等事例。最后,我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弱势群体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么样?假如自己是这些老、弱、病、残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参与“12、8献爱心”捐款的态度。向学生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快乐。更要懂得关爱别人,具有互助互爱的精神,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其行为实践。

  三、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又如《同学之间》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小方的父母离婚后,小方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小方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总之,《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孩子们才能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道德作文 篇5

  社会上屡次发生因年轻人没让座,被人辱骂、打耳光。有目击者称,这样倚老卖老强行让座,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

  每次类似的事件发生,都会引起大家新一轮的讨论。给“老、幼、病、残、孕”主动让座的美德,在道德、公德的美其名曰下被牢牢捆绑,苗头直指年轻人、看似很健康的人,似乎这一人群只要不让座就是道德有问题、素质不够高。用一根理性的、弹性的道德之绳取代固有的“麻绳”,似乎比急于让座更重要。道德不是规定和必须,因此可以有弹性。公共出行,乘坐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乘客花钱买票、对号入座,并在旅途享受相应的服务,既是作为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又是作为乘客应当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在某种意义上讲,乘车时间内,乘客就是所购车票对应座号的“主人”,无座的乘客则是“客”,当需要他人为自己让座时,不应觉得理所应当或理直气壮。让座屡屡成为群众热议话题,与舆论导向有关。不论是在对号入座的公共交通工具上,还是在自己找座的公交、地铁上,LED显示屏、广播中显示、播放的永远是给弱势群体让座,而不是引导他们谦和的与先上车、有座位的乘客沟通。

  这样的提醒暗示了弱势群体就应受到特殊的照顾和保护,才导致他们“反弱为强”,以至于大动干戈、恶语伤人的“要”座。衡量让座事件前,别忘了它前面还有一个“请”字。有座位的乘客不是超人,也不具备“肉眼B超功能”,往往很难一眼看出“隐形弱势群体”,例如,一些不痛不痒,但却不适合长期站立的慢性病患者。因此,需要他人让个座给自己还需说声:“请让座”,并客气、和气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的不便之处。文明礼让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还需要双方的理解和肯定,万一有座位的乘客也是“隐形弱势群体”呢?提出请求者,是不是应该换位思考后,再尝试请求其他人让座呢?给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松松绑,拆掉刻板、僵硬的“麻绳”,换上一根具有弹性的“皮筋”,留点空间包容,留点时间“缓存”,别用道德绑架给别人“下套”。

【道德作文】相关文章:

道德作文02-07

道德的作文11-05

道德的抉择作文08-15

论道德作文08-17

法律与道德作文08-28

生活的道德作文08-29

道德作文(精华)07-29

道德讲堂作文12-22

【荐】道德的作文04-12

道德的作文【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