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树作文

时间:2023-09-25 11:16:44 我要投稿

【合集】家乡的树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树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集】家乡的树作文

家乡的树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座落在美丽的山城宝鸡,这次放假回宝鸡,我看到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宝鸡,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在渭河北岸,种植了大片大片的银杏林。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下一片金黄,仿佛给大地穿上了漂亮的铠甲。笔直挺拔的银杏树犹如一排排英姿飒爽的战士。

  我轻轻地走进树林,捧起一片银杏叶,似一把扇子,又似一只蝴蝶。有人摇了摇银杏树,金黄的叶子“沙沙”下落,犹如下起了“银杏雨”。地面被铺上了漂亮柔软的“地毯”,这里似乎成了孩子们快乐玩耍的天堂,欢快的`追逐打闹声响彻林间。

  站在树下,温暖的阳光穿过枝叶茂盛,纵横交错的银杏树,在地上洒下斑斑点点的光影。穿梭在银杏林间,微风徐徐,犹如一双温柔的小手轻抚着我的脸颊。闭起双眼,仿佛身处世外桃源,一切烦恼烟消云散……

  近年来,宝鸡对环境卫生,城市建设,植树造林愈加重视。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造,天变蓝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宝鸡才有了“国家卫生城市”的美誉。

  我希望我的家乡宝鸡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的地球家园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家乡的树作文 篇2

  我家门前有许多板栗树。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打板栗,爸爸挥舞着竹竿,一个一个的大板栗从树上掉下来。爸爸停下,让我站远一点儿,爸爸继续打板栗。过了一会儿,爸爸让我来捡板栗。我捡着捡着,不小心手被板栗的`外壳刺破了。爸爸不让我再捡,可我的心中还是想捡,就到箩筐里拿了一双皮手套,继续捡。

  我们又捡了一会儿,爸爸说:“我们该回家了。”我们就从山上走下去。

  到家后,我和爸爸带上皮手套,把板栗的壳剥掉。妈妈见了说:“过来吃晚饭了。”我们去洗了手,和爸爸一起去吃饭了。

  吃完饭,我们又去剥板栗,剥完板栗,妈妈把板栗放在锅里煮。板栗煮熟后,妈妈把板栗放在脸盆里,等待板栗变凉。

  过了一会儿,板栗凉了,我们全家人开始吃板栗了。爸爸说:“过几天我还要去打板栗。”我说:“我也要去。”过了几天,爸爸又去打板栗,我也跟去了。爸爸在打,我在旁边看;板栗打完了,我们开始捡板栗。捡完后,我们回家去剥板栗壳,剥完后,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吃完饭,帮妈妈把碗收起来,我们出去散步,我终于忍不住问妈妈:“板栗要不要煮。”妈妈说:“先不煮,过几天等前些日子收来的那些板栗吃完了再煮。”

  我日夜盼望着天天收板栗-煮板栗-吃板栗……

  板栗,我深深得爱上你了!

家乡的树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记忆中的小河是那么清澈、碧绿、恬美,远看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近看清得可以看见河底那些游动的鱼儿。夕阳西下,河面上波光粼粼,摇曳变幻,令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河水流动时发出哗哗的响声,像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恣意地拨弄着琴弦,叮叮咚咚地弹唱着动人的歌谣。

  我思恋着家乡的小河,但更使我魂牵梦萦的还是小河对岸不远处那棵挺拔的银杏树。

  记忆中的银杏树是那么的高大,孩提时所有见到过的大树在它面前都显得不屑一顾,无与伦比。隔着小河远远望去,银杏树就像一尊威武的天神,孤寂地傲立在空旷的原野,无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岿然不动,凝视着远方。对于那时满心好奇的我来说,银杏树似乎充满了神秘。

  第一次与银杏树亲密接触,那时的我已经是步入初中的青春少年了。感谢班主任老师组织的那次郊游,使我有幸真正感受到银杏树的雄壮和魁伟。远远看见耸立的银杏树,我的心儿都醉了,多年的期盼恍若一梦,即刻就要成为现实,真不知那一刻我都想了些什么。银杏树似乎也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近了,近了,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同学们一样欢呼着、呐喊着,疯狂地冲向银杏树。

  银杏树像一个胸怀宽厚的慈祥老人,伸出双臂宽容地接纳了我们。它默默地注视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任凭我们在树下追逐嘻闹,任凭我们在树上攀上爬下,肆无忌惮地摧残着枝叶。

  我怀着顶礼膜拜的心情,仔细地打量着孩提时就魂牵梦绕的神树。银杏树枝叶婆娑,郁郁葱葱,枝杈纵横交错,旁逸斜出,像一顶巨大的华盖,覆盖着大地。怪不得一到树下,就觉得有阵阵凉爽袭来,微风吹过,汗水顿消。树干粗壮苍劲,凹凸有致,有好奇的同学伸开双臂环抱,周长约有十六、七米。树根错综盘杂,伸向四面八方,放眼环顾,银杏树的不远处地面上还拱露着一道道粗壮的树根呢。

  我静静地凝望着银杏树,独自享受着夏日的清爽,忽然一阵暗香袭来,沁人心脾,顿觉心旷神怡,令人浮想翩翩。这棵古老的银杏树究竟有多少年的树龄?为什么独自屹立在空旷的原野之上呢?

  我向路过的一位老人探听究竟。老人笑着告诉我:“其实我也不清楚这棵银杏树到底存活了多少年,也不知道怎么就只有这一棵树。听村上的长辈人讲,这棵银杏树至少也有数百年的树龄了。但是你们别小看了这棵银杏树,它可是咱们当地的保护神,保佑着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你们可不能随意亵渎我们的神灵啊!”

  听着老人絮絮叨叨的言谈,再看着老人满脸虔诚的神情,更增加了我对银杏树的膜拜之意。我心里暗想,这棵银杏树可真能耐得住岁月的孤寂呀。

  随着时光的飞逝,转眼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其间在我读高中时,我曾去看过两次银杏树,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定居在距离家乡二十多里之外的小县城。偶尔回到老家探望,也是来去匆忙,无睱再去看望那棵银杏树。

  去年六月,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来到肯尼亚参加蒙内铁路工程的建设。初到临时租住的姆蒂托小镇,我就发现四周一望无际的灌木丛林中,间杂生长着形态各异的大树。我好奇地向当地人打探,才知道那就是富有非洲特色的猴面包树。后来上网查询,我对猴面包树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猢狲木或酸瓠树,是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短,分枝多。猴面包树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食物。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猴面包树”的称呼由此而来。

  猴面包树还是有名的长寿树,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5000年左右。据有关资料记载,18世纪,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阿当松在非洲见到一些猴面包树,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活了5500年。由于当地民间传说猴面包树是“圣树”,因此受到人们的保护。另外,猴面包树不但是动物们的食物来源,而且还是世界上最粗的药用树。

  查看了有关猴面包树的资料记载和其“倒栽树”的古老传说,又亲眼目睹了奇形怪状的模样,这不禁使我对猴面包树刮目相看,膜拜之情油然而生。

  我突发奇想,如果把这千姿百态的猴面包树拍照下来,配上旋律优美的音乐,制作成精美的电子相册,送给国内的亲朋好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特的礼物吧。从那以后,每逢机会,我就用手机拍照下各种各样的不同角度的猴面包树的靓影,保存在我的电脑里。

  早几天前,听说我们项目部援建的一所小学校舍即将完工,我就和同事一起前去观看。刚走下小车,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三排横竖相邻的校舍,校舍的周围是混凝土立柱铁丝网护栏,最里侧校舍的后边是宽阔的操场,空余的一侧最远处,几名当地工人正在用力地翻挖基坑土方,准备搭建校厕。正当我们查看校舍房内的情况时,负责校舍施工的技术员小郑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小郑是去年七月份第三批到达的员工,为了蒙内铁路的建设,他一直奋战在施工一线,至今还没有回国休假呢。小伙子二十四、五岁,由于长时间野外作业,风吹日晒,原本清俊的脸庞现在变得又黑又瘦,但性情开朗的他,时常洋溢着青春的笑脸。

  小郑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校舍的进展情况,忽然他指着位于三排校舍中间的那棵树说,这家地主要我们把这棵树砍掉,回家烧柴用。我顺着小郑的手指方向望去,原来是一棵粗大的猴面包树。它的树干相当地粗,树顶稀疏地长着几条粗细不一的枝杈,枝杈上挂着许多两个拳头大小的果实,零星的树叶在阵风中翩翩起舞。由于宽阔的校院内只有这一棵猴面包树,尽管它是那么伟岸,但仍然显得形单影只,可怜楚楚。

  我们走到树下,一边拍照下这棵猴面包树的雄姿,一边用步丈量着树干的粗细。数步度过,约有十七、八米之粗,这可是我在当地迄今见到的最为魁岸的猴面包树呀。我对小郑说:“我们千万可不能毁掉这棵树,要知道在部分当地人们心目中,猴面包树被奉为圣树。那个地主为什么不亲自砍掉它呢,因为他也担心受到天谴。再说这么高大的猴面包树真正被砍掉了,也太可惜了,说不定它以后还能为学校的孩子们遮日避雨呢。”

  正在嘘吁之时,忽然内心一阵悸动,家乡的那棵银杏树一下子浮现在我的眼前。是呀,眼前的这棵猴面包树不就是家乡的那棵银杏树吗?它们一样宏壮魁伟,傲立人间,孤寂地承受着岁月无情的摧残,但依旧默默地为过往行人遮风挡雨,庇佑着一方人们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我们自己呢?是不是和这棵猴面包树以及家乡的银杏树也一样呢?为了蒙内铁路的建设,有多少个像小郑一样的小伙子,抛家舍妻,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火热的青春年华。

  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我变成了一棵高耸入云的猴面包树,远在万里之外,正与家乡的银杏树遥遥相望呢。

【家乡的树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树作文09-29

家乡的树作文(经典)09-02

家乡树的作文11-14

家乡的树作文【经典】09-08

【推荐】家乡的树作文12-05

【热】家乡的树作文01-14

家乡的树作文【荐】01-14

家乡的树作文【推荐】01-14

【荐】家乡的树作文01-15

【热门】家乡的树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