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含义和典故

时间:2022-12-20 11:59:30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投笔从戎的含义和典故

  投笔从戎是什么意思?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成语】投笔从戎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历史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将军,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外交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非常孝顺。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而和母亲一起来到洛陽。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家中比较贫寒,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很晚才睡。

  有一天,他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觉得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狠狠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交作贡献,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人,曾经出使西域,立下无数功劳。自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朝廷采取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成长心语】

  执著于人生的梦想,是一种勇气和智慧;但埋葬旧的梦想,告别旧的自我,孕育新的梦想,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尤其是在已经有所成就的时候,这种选择无异于彻底地否定自我,需要极大的勇气。敢于中途变革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之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毅然作出“投笔从戎”的决定,这是班超为后人所推崇的主要原因。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把学习搞好就是为国家作最大的贡献了,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用双手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拓展:

  简介

  投笔从戎(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投笔从戎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寓意

  班超四十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成语告诉人们,应向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栋梁之材,报效祖国。要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尚不能国,何及家与个人。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不管投笔从戎也好,弃武从文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国雄于地球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投笔从戎的含义和典故】相关文章:

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02-25

历史的典故:班超投笔从戎03-20

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01-31

孺子牛的含义和典故07-05

出类拔萃的含义和故事07-05

一网打尽的含义及典故07-06

成语投笔从戎的故事05-18

投笔从戎的近义词推荐03-13

食言而肥的含义和故事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