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误用的成语上下其手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3-10-12 08:40:41 王娟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容易被误用的成语上下其手的历史典故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容易被误用的成语上下其手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容易被误用的成语上下其手的历史典故

  【释义】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解释】

  是表示玩弄手法,颠倒是非的意思。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二十六年,楚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1)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2)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3)也,其何不知!”上(4)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5)。”

  (1)正:求证。

  (2)立:使动用法,解释为让囚犯立于判决现场。

  (3)君子:此处指囚犯皇颉(xie读为协,颉颃之颉)。

  (4)上:大体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解释为抬高手,下其手解释为放下手。第二种,上其手为用上手指,下其手为用下手指,分别指示两人,有意偏袒公子围,以为谲诡之事。当今亦有以拇指暗中指示勾结,徇私舞弊者,大抵如古人之上下其手,则第二种较为贴切。

  (5)焉:相当于“于之”,之代公子围。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寓意

  伯州犁明明已经知道是非功过,却畏于公子围的权势,上下其手,软硬兼施,将是非黑白颠倒过来,可见其玩弄权术的手段之高。这样的人若得势,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但权术玩弄得再高明,也逃脱不了时间的法眼。“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真相终有一天会水落石出。人应该做一个正直、事实就是的人。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上下其手”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运用示例

  唐·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何以核之?陛下试取所告状,酌其虚实者,付令推之,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律例盤得极熟,大约部办也拿他不住,不能上下其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因此他一到工上,先把前头委的几个办料委员,抓个错,一起撤差,统通换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

  现代·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

  近义词:

  营私舞弊、徇私舞弊

  反义词: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成语正音:

  其,不能读作“qī”。

  成语形式:

  ABCD式的成语

  历史典故

  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当时楚国国力强盛,弱小的郑国实在是没有能力抵抗。楚国的军队开到了郑国的城麇,郑国的将领皇颉奉命戍守此地。他见楚军远道而来,人困马疲,便率领军队出城偷袭,准备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楚军将领穿封戌英勇善战,自己竟然不是他的对手。穿封戌带领楚军顽强抵抗。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

  穿封戌满心欢喜:“回去领个头等功是不成问题了。”不料,在回国后,楚康王要对将士们论功行赏时,公子围却硬说穿封戍是他俘虏到的。两个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有人提议他们二人到大宰伯州犁那里去评理。公子围倒觉得无所谓,反正已经赖上了,而穿封戍心里早已窝着闷气,很想事情早点有个结果。于是他就主动跟公子围说:“要不,我们就请太宰伯州犁来评断一下。”公子围说:“那也好。反正这个俘虏是我抓住的。”

  二人口中所说的伯州犁,原来是晋国大夫伯宗之子,后奔楚,被任命为太宰,专门掌管皇家的内外事务。公子围与穿封戍争功一事,他已有所闻。现在,双方来让他判断是非曲折,他感到这是一个讨好楚王室的顶好机会,于是就耍了一个小小的阴谋。

  他先听了双方的陈述后,对他们说:“这件事很好办,只要问一下俘虏就清楚了。”于是,命人将俘虏皇颉拉出来,当庭进行审问。审问前,伯州犁当着皇颉的面,对公子围和穿封戌说:“二位都是有身份的人,可以说这场争论是君子之争。”然后,伯州犁走到皇颉跟前,先向皇颉介绍了公子围。在介绍时,伯州犁有意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这位是公子围,我国国君最宠爱的弟弟,我同他已相处了很久了。”然后,又把手放得很低很低,向皇颉介绍穿封戍时说:“这个人名叫穿封戍,是城外的县官。”说着说着,又故意把手压得再低一些。

  等伯州犁介绍完后,便问皇颉:“你看究竟是谁俘虏了你呀?”皇颉明明知道是穿封戍那个可恶的家伙俘虏了自己,本想一说了之。但再想想刚才伯州犁“上下其手”的暗示和在用语称呼人时尊卑之别,当然心领神会,心想:“我若说真话,日后弄不好就要被长期生活在朝廷的公子围整死;若说假话,不仅可以赢来公子围的开心,更可以使太宰伯州犁对我产生好感,这样,也许我很快就会被释放回国。”

  于是,皇颉对伯州犁说:“我是让公子围打败的。”一锤定音,这可乐坏了公子围,气坏了穿封戍。只见穿封戍拿起铁戈就向公子围掷去,可惜没打着。然后,他又狠狠地瞪了伯州犁一眼,骂了声“卑鄙!”就愤愤不平地走了。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

【容易被误用的成语上下其手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的成语11-23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02-22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2-15

江郎才尽的成语历史典故07-18

成语撒豆成兵的历史典故02-15

成语中的历史典故09-28

简短的成语历史典故故事03-03

常用成语的历史典故整理08-12

成语的历史典故和释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