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察作文

时间:2024-04-06 17:01:50 观察 我要投稿

科学观察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观察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观察作文

科学观察作文 篇1

  我是一个爱观察的学生。观察能使我们从无知变到有知,往往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也有亲身体会。

  记得在前年暑假,爸爸买来了50多条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它们可美啦!我天天喂养它们。可是秋天一来,我发现热带鱼的食量越来越少,吃的速度逐渐慢了,还喜欢在水底缓缓地游。但是,一插入电热板,空气一回升,它们就活跃起来,吃的速度也相对快了几分。我感到十分纳闷,于是决定对“热带鱼与天气的关系”进行细致地观察。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来观察研究鱼儿的行动、吃食,活动的区域与天所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我坚持每天早上6:30分,晚上3:30分给鱼准时喂食,每隔三天换一次水。为了更好地掌握热带鱼的习性,做好观察工作,我还借阅了《养鱼指南》,而且向隔壁的养鱼专家——林阿姨请教。在我的努力下,热带鱼都养得很好,为我的观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我一年以来的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发现了热带鱼与天气变化的'四种关系:(一)热带鱼怕冷,喜热,它们游动的快慢与气温高低有关。当我们发现鱼儿上浮,慢游,便可得知气温下降,反之,气温上升。(二)从热带鱼吃的食量与速度中,能间接地判断季节的变化。鱼儿快游,吃食多,便可知是春、夏季节;吃食少又慢游,便是秋、冬季节。(三)从热带鱼在水域的游动分布中可判断出雨天和晴天。鱼儿分布均匀——晴天,鱼儿直往水面游——雨天。(四)热带鱼的沉浮与天的光线有关。光线若是亮的,热带鱼上浮;光线若是暗的,热带鱼儿下沉。

  虽然仅是点点发现,算不了什么重大的科学奥秘,却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让我尝到了科学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甜头,并增加了我爱科学的情趣。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天气暗时,我为了证实一下鱼儿的沉浮是否真的与天的光线有关,便打开水缸内的灯,可是总有一些鱼儿懒洋洋地躺在缸底,不肯上来。我屡试屡败,甚至想放弃。这时,爸爸和妈妈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验证,拍照......又让我振作了精神,恢复了自信,最终获得实践成果。

  同时,也深深领会了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不错,只要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对自己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究。我坚信,有那么一天,我们会登上科学的巅峰。

科学观察作文 篇2

  【问题】:

  有人说:“蜘蛛只吃活的昆虫,不吃死的。”难道它不喜欢吃死的昆虫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发现其中的奥秘。

  【关键词】:

  蜘蛛,毒液,分解,食肉性动物

  【调查原因】:

  暑假里,我去奶奶家玩。奶奶家在农村,她屋后有一个小菜园,旁边有一些灌木丛,我经常陪奶奶去菜园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株菜上有一张蜘蛛网,一只小虫被粘在网上已干瘪,蜘蛛不理也不睬。我想,肯定是这只蜘蛛吃饱了,要不然它怎么会放着美味无动于衷呢?可奇怪的是几天过去了,蜘蛛依然没有动一下小虫,这是为什么呢?它饿的时候为什么不吃小虫子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同时也勾起了我拿蜘蛛做实验的兴趣。

  【调查过程】: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就捡来了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可是蜘蛛却置之不理,随即我便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张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的。

  我又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鳌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蜘蛛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原来是这样,科学真奥妙!

  【参考文献】:

  《普通动物学》

科学观察作文 篇3

  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细胞,而别的生物也不例外。上次我们在科学课上观察了各种细胞,血液细胞是像糖一样,而在水中的微生物的细胞却大不相同。

  但是细胞要怎么观察到呢?绝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微小,超出人的视力极限。观察细胞必须用显微镜。但是,在认识到细胞的客观存在之前,还无法知道在显微镜下观 察到的对象就是细胞。所以 1677年A.van列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到动物的“精虫”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个细胞。细胞(cell,源于拉丁文cella原意为空隙、 小室)一词是1667年R.胡克在观察软木塞的切片时看到软木中含有一个个小室而以之命名的。其实这些小室并不是活的结构,而是细胞壁所构成的.空隙,但细 胞这个名词就此被沿用下来。在细胞学的启蒙时期,用简单显微镜虽然也观察到许多细小的物体──例如细菌、纤毛虫等,但目的主要是观察一些发育现象,例如蝴 蝶的变态,精子和卵子的结构等。

  由于受当时的显微镜的局限,观察不够精确,加上宗教信念的束缚,这些观察结果反而支持了先成论的教条。有的人声称在精子中 看到了具体而微的“小人”,认为由此发展成将来的个体──唯精论者;也有的人认为“小人”存在于卵子中──唯卵论者。先成论的影响持续了100多年,阻碍 了人们在R.胡克的基础上对细胞进一步了解,直到1827年К.M.贝尔发现哺乳类的卵子,才开始对细胞本身进行认真的观察。在这前后研制出的无色差物 镜,引进洋红(carmine)和苏木精作为使细胞核着色的染料以及切片机和切片技术的初创,都为对细胞进行更精细的观察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要观察细胞,得先会使用显微镜。显微镜要在合适的光源下观看,先低倍镜确定位置,在高倍镜仔细观察确定位置时,物体左偏向左移,右偏向右移。细胞还蕴藏着我们许多还不知道的知识,所以还需要自己去学习,思考。

科学观察作文 篇4

  一天,我在科学书上看到了拿铅笔在头上摩擦,可以把零碎的纸片吸起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准备动手做实验。

  我找来一根铅笔和几张零碎的纸片,用铅笔在头上用力摩擦,直到头皮都发麻了才停下摩擦,然后把铅笔放在小纸片上面。纸片先是颤动了一下,又颤动一下,渐渐地,渐渐地,竟被吸附在了铅笔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幕,目瞪口呆,叫来哥哥看,他也惊叹不已。正当我们沉浸在科学的魅力之中时,我忽然想:是什么原因使纸片吸在铅笔上的呢?是铅笔和纸片具有魔力吗?还是头发上有一种魔力,与铅笔摩擦后把魔力传给铅笔,从而吸住小纸片的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在网上查找了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的本质就是一个物体的某个表面与另一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并相对掠过,在接触时,一个物体中的分子必然与另一个物体中的分子近距离地相互作用;在掠过时,这个物体的分子必然会碰撞另一个物体的分子;在碰撞过程中分子的运动就会更加剧烈起来,也就是物体更热了。而分子间撞击得激烈的话,就可能把原本束缚在原子里的外层电子撞出来,这个撞出来的电子还可能跑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摩擦起电啦。”

  了解完这些科学知识后,我深有感触,原来科学是这么奇妙而又有趣的东西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奥秘;要勇于探索科学的奥秘,通过实验与分析,得出科学的结果。这样才更有助于我们学好科学,爱上科学。

  科学与观察密不可分,让我们在仔细的观察中感受科学、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吧!

【科学观察作文】相关文章:

科学观察作文01-22

科学观察作文5篇01-26

科学观察作文4篇01-26

精选科学观察作文4篇06-09

关于科学观察作文6篇10-20

科学与观察高三作文600字10-06

科学观察日记(通用26篇)08-16

科学的蚂蚁观察日记作文4篇09-14

观察小鱼小班科学教案10-24

大班科学教案《观察植物的根》(精选13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