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墙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1-01-17 15:29:08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大同古城墙的历史典故

  大同古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元故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全国颇有名气。大同城墙的总周长为7270.7米,形制方形城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同古城墙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大同古城墙的历史典故

  介绍

  墙体“三合土”夯填,墙表包砖,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城墙上有62座门搂、角楼、望楼。城门楼四座,其中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杰,呈八角形,称为乾楼。54座望楼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为其他古城墙中少有。同时还建有96座窝铺。在距墙约40米处,修有护城河,宽10米,深5米。四门外有瓮城,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外又筑有月城,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这样,出入大同城须经三道门卡。各门上还建“箭楼”或二层“匾楼”。

  历史典故

  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 北方锁钥”之誉。

  清顺治六年,大同城池遭受严重破坏。明将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多尔衮率军攻打大同,历时九个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内弹尽粮绝,姜瓖部下杨振威投敌叛变,杀死姜瓖,把多尔衮放入城内。入城后,为泄私愤,多尔衮下令“屠城”,并把城墙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墙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2008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对百分之七十遗存的古城墙包砖修复 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目前东城墙、南城墙已依明代大同城规制修复完毕,并对游客开放。修复后的东城墙建有瓮城、月城、吊桥、护城河,并建有城楼、月楼、箭楼各1座,望楼12座。南城墙不仅修复了瓮城、月城,还有关城和东西耳城。城墙上建有城楼、文昌阁、箭楼等古建筑楼阁10座,望楼12座,角楼1座。修复后的古城墙雄伟壮观,特别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灯光,使古城墙楼阁俊俏秀丽,伟岸的轮廓更具魅力。

  现状

  大同城墙虽高大坚固,建筑精美,但历经战争;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遭到了极大的'毁损,现存城墙极少保存较好,大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了,其现状为:

  1、城门、瓮城及月城全无。

  2、角楼、城楼、望楼、箭楼、匾楼、窝铺、控军台、吊桥及闸楼均无半点遗存,护城河的壕堑里盖满了房屋。

  3、城墙的包砖、望孔、垛口已基本全无。

  4、保存较好的城墙段有四处:即城墙的四角,现有东南角连续段有961.3米,西南角有560米,西北角有473米,东北角有667。6米,这也是全市保存最好的地段。高一般在8米至12米之间,上宽 2.5米至8米之间。

  5、原城墙每边有10个马面,现存北侧有较完整的6个马面,东侧有7个,南侧有2个较完整,2个残缺;西侧仅有1个,其余均无。

  6、现存主城残损墙段1341.8米,较好的 2661.9米,已毁3267米,保存较好的占原主城墙总长度的36.6%,现存主城城墙占原城墙总长度的 55%,总之还保存有明城墙的一半以上。

  7、现存北小城城墙2286米,已毁1222米;南小城毁损较为严重,现存城墙仅为900米。

【大同古城墙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经典的历史典故10-18

经典历史典故10-03

历史典故精选02-28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02-22

杞人忧天的历史典故09-28

江郎才尽的历史典故09-28

熟能生巧的历史典故09-26

长征的历史典故03-24

推心置腹的历史典故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