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2-02-08 17:19:48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关于唐朝的名人故事(精选10篇)

  导语:唐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杰出的文人武将数不胜数。那在唐朝有哪些名人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关于唐朝的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1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2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3

  太白酒家

  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写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壶下肚,他便暂时忘记愁苦;把雾蒙蒙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没有酒,就写不出诗。他叹了口气,静听着房檐下淅淅沥沥的雨滴声,心都要碎了。

  有一天,他在江岸徘徊,路过一间茅舍,一位两鬓全白的老人家,朝他点头微笑,热情地请他到屋里坐。一进门,老人朝着李白便拜:“感谢救命大恩人!”

  李白呆立着,不知是怎么回事。老汉含泪诉说道:“我姓纪,老家幽州。那年遭灾荒,我和老伴带着孩子上山剥树皮。忽然出现两只吊睛白额大虎扑上来,把我那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吓得魂不附体。多亏先生正好漫游到那里,飞起一箭,连射死了两虎,我父子俩才死里逃生。”

  李白听了恍然记起,连忙扶起老汉说:“算不了什么,算不了什么。”

  老汉说:“多少年来,为了报恩,我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你,除了你在京都时,我进不了皇宫外,从金陵到庐州,从宣城到采石,我一直跟在你身边,捕鱼,打柴。”

  李白听了,热泪盈眶,一把拉住老人的手,摇晃着,亲切地问:“孩子哩?”

  老人顺手一指:“喏,在酒店里帮工。”

  李白正想把鲁老板以水当酒的事对老人说,老人打断了他:“我已听孩子讲啦。那号人,什么事干不出来?!”说罢,从屋里抱出一大坛子酒,“来,仙人,请开怀大饮吧!”老人拍拍胸,“往后,你喝的酒,全由我这老头子包啦!”

  李白乐得不知如何是好,憋了多天的酒瘾,一下子全冲了出来。他等不得老人拿菜,端起杯来一饮而尽。饮着,饮着,醉了。他眯着醉眼,跌跌撞撞地跑到门外“联璧台”上,叫人拿笔;老人知道李白诗兴来了,赶快递上准备好的笔墨纸张。李白遥望滚滚的大江。如血的落日,提起笔,一挥而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老人伸出颤抖的手,捧起墨迹未干的草书,奔回茅屋,恭恭敬敬地贴在墙上。

  打那起,这间普通的茅屋可热闹起来了。过路的,打柴的,捕鱼的,都想进来看看墙上的诗,有的抄,有的背,一传十,十传百。有的还千里迢迢,专门来欣赏这首诗。有人问起是谁写的,老汉总竖起拇指,自豪地对大家说:“是诗仙李白的手迹!他是喝了我酿的酒,才写出这般好诗的呀!”

  一听这话,南来北往的人都争着到这里,坐下喝两盅,细细品味着这醉人的美酒,领略着诗人创造的意境……也不知从哪天起,老汉开起了酒店,不分日夜,除了为李白酿酒,还用辛勤的劳作为旅客洗去一路的风尘。

  从此,“太白酒家”的店号就亮了出来。

  那个鲁老板听说姓纪的老头酿酒手艺高超,生意兴隆。一肚子不快。加上小酒保也跑到太白酒家去,闹得自家酒店门庭冷落,酒客越来越少,气得他吹胡子瞪眼。左思右想,也没法子,只得叫佣人捧着几只大元宝,外带两坛美酒,亲自到江边去拜访李白,目的是想请他也为自己写一首诗,撑撑门面。

  李白一眼看出这位鲁老板的来意,冲他摆摆手:“你家酒池太浅经不住我一口喝啊!”说罢把手一扬,叫船夫开船,只见竹篙一点,小船轻轻离开江岸,朝江心驶去了。

  鲁老板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嘶哑着喉咙喊道:“仙人哪仙人,你停停,有话好说,好说!”跑了几步,被石头绊了一下,“扑通”一声倒在沙滩上。

  不久,鲁家酒店关门了,而纪老汉的“太白酒家”生意,却一天旺似一天。

  一年后,老汉不幸病故,李白悲痛欲绝,把酒洒进长江,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并且写下一首悼念老汉的诗.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可见,李白与酿酒老汉情谊多么深厚!

  千百年来,沿江一带,许多大大小小的酒店总以“太白酒家”、“太白遗风”作为店号,用布写好,挑在门前廊下,表现出对伟大诗人李白的一片真情。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4

  李白沉香亭咏牡丹

  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说的是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客,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帝恩。从结构上看,第一首从空间写,引入月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写,引入楚襄阳台,汉成帝宫廷。第三首归到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以第一首春风与第三首春风,遥相呼应。

  一首第一句,见了云便想起贵妃的霓裳羽衣,见了牡丹花便想起贵妃玉容。下句露华浓,进一步点染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他外娇艳,使花容人面更见精神。下两句想象升腾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瑶台、月宫等仙人世界,这些景色只有那边才见,实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

  第二首指出楚襄王为中神女断肠,那及眼前的绝代佳人。再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玉貌的杨妃,不须脂粉,全是天然绝色。这儿以压低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妃。

  第三首一、二句把牡丹、杨妃、玄宗三位融合一体。倾国美人当指杨妃,第三句中“春风”二字即君王之代词。

  唐玄宗对此诗很满意,后人编造说,高力士因李白命脱靴,认为受辱,乃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这是不可靠的。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5

  李白的钓鱼诗

  据说李白有一次上宰相府,自报家门道:“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笑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说:“以明月为钩,虹霓为线。”宰相又问:“用什么做钓饵呢?”李白高声道:“就用天下最无义气的士大夫作钓饵。”宰相闻言不禁毛骨悚然。千百年后苏东坡评价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一翻气壮山河、威慑群小的钓鱼高论把李白的侠肝义胆、高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6

  乐下凡尘的太白金星

  金星在我国古代称为太白,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黄昏星。由于它非常明亮,最能引起富于想象力的中国古人的幻想,因此我国有关它的传说也就特别多。

  在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中,太白金星可谓是核心成员之一,论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下。最初道教的太白金星神是位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神,明朝以后形象变化为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神仙,经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监察人间善恶,被称为西方巡使。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多次出现太白金星的传奇故事,可见他的人气之旺。在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中,太白金星就是个多次和孙悟空打交道的好老头。

  在与金星相关的众多传说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应该算是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了。传说李白的出生不同寻常,乃是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7

  白居易弃马别姬

  白居易晚年定居在洛阳履道里。他有两名迫随多年的爱妾,一名叫樊素,善于唱歌;另丫名叫小蛮,善于跳舞。白居易曾用两句诗来描写她俩: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和小蛮都得到白居易的眷恋,尤其与樊素,感情更深。她风姿绰约,歌声嘹亮婉转,善唱杨柳枝曲,名闻洛阳,当时人们都唤她“杨柳枝”。

  白居易虽钟情于樊素,但自己晚年多病,加之收入减少,打算紧缩开支,又考虑到樊素只有20多岁,正值风华正茂之年,而自己已年逾古稀。到了风烛残年,觉得应该让她去找一个合适的归宿。

  白居易要放走樊素的同时。还要卖掉他所心爱的取名为骆骆的棕色马。骆骆被牵出门时,昂起马首回顾樊素,发出悲凉的嘶鸣,使她听了心酸,泪如雨下,道出了她不忍离别的心愿,并向白居易作揖。

  白居易感动得泪水模糊了双眼,左手举起衣袖遮住泪眼,右手拿起酒杯让樊素喝离别酒,自己也痛饮了几杯,说:“我非圣贤,既不能忘情,又不能于无情,事已如此,怎不优伤?”他不能抑制自己的痛苦。提笔写了《不能忘情吟》,用悲壮的声调吟诵:

  鬻骆马兮放杨柳枝,

  掩翠黛兮顿金羁,

  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

  樊素听了这首歌后。向白居易长跪不起,倾吐了肺腑之言:“我樊素侍候主人已有十年之久,每日递送梳洗用具、衣帽鞋袜从无差错。骆骆强健耐劳。还可为主人代步。一旦我与骆骆离去,不能想象主人今后如何生活?在行将离别之际心酸悲痛。骆骆别主时哀声嘶鸣,难道主人无情吗?”

  白居易听了俯首叹息,强作镇静地说:“骆骆啊,你不要嘶鸣,回马厩吧!素素不要啼哭,向闺房吧!我虽年老多病,还没有遭到象项羽那样死到临头的厄运,何必弃马别姬呢?”他又装出笑容对樊素说:“请你为我唱一曲杨柳枝,让我高举金蹲饮一杯,你我同归醉乡去。”

  白居易在第一次与樊素离别时因难舍难分。又让她暂时留下。但过了几个月后,他俩终于无可奈何地在无限惆怅中挥泪告别。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8

  白居易凭诗进长安

  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到处粮食紧缺,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9

  杜甫卖药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其先代由原藉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安禄山陷长安时,杜逃至凤翔,任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唐肃宗还京。不久即弃官,居秦州。又移居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后由剑南节度使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于湘江途中。他身经安史之乱,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深切的认识,对人民的苦难寄予同情。通过许多优秀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形式上,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现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着有《杜工部集》。

  沙市中山路中段,有一条石板路的古老狭巷,相传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在这里住过。沙市在唐代叫沙头镇。

  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的早春,杨柳泛绿,新竹吐翠。沙头镇大街上新近开设了一个“百草堂”中药店。门首贴着一副独出心裁的对联:“独活灵芝草,当归何首乌”。店主就是年已五十多岁的诗圣杜甫。他刚从四川夔州东下,来到沙头镇定居下来,就和荆沙一带的老友李之芳、郑审相会,他弟弟杜观也将家眷接来,兄弟团聚,甚为欢洽。当时,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在楚国宋玉的故宅旁边新盖一座住宅,杜甫特地致诗述怀: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本想借题发挥,希望卫伯玉象严武一样地把他荐用于朝廷。岂知卫伯玉不学无术,更不懂爱惜人才;加以他的门客从中挑拨,说杜甫自比宋玉,怀才不遇;把你比做楚王,不识人才,最终将和楚宫一样泯灭。从此,卫伯玉对杜甫怀恨在心。

  杜甫刚来时由于生活穷困,虽有杜观等亲友接济,毕竟是“寄人衣食”,非长久之计。于是,就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甚至实在无钱付还药费的,也就免费赠送。因此百姓称赞,生意兴隆。

  常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杜甫的药铺生意一好,其它几家药店的生意自然冷落下来。这几家老板暗恨杜甫这个“外来户”抢了他们的生意。于是串通起来,用金钱收买了卫伯玉衙门里一个书吏。这家伙近来在赌场输得精光,正好有人送财上门,自然满口应承。一天他乘机在卫伯玉面前挑拨道:“老爷啊!你晓得有个杜老倌在镇上开药铺的事吗?”

  “嗯!晓得。”

  “哎呀!这个杜老倌可神气啦!他在药铺门口招揽顾客,夸下海口,说‘百草堂’里天下药材无所不有,其实,他是想把人家都压垮哩!”

  卫伯玉疑惑地问道:“真有这等事吗?”

  书吏故弄玄虚地说:“还有一句话,小人不敢讲。”

  “啊!”卫伯玉更加奇怪,“什么话?快快讲来!”

  书吏凑上前去:“杜老倌自以为才高学深,连老爷你也瞧不起啦!”

  卫伯玉终于被激怒,又勾起他对杜甫那首诗的不满,决心报复。于是开了一副药单,对书吏交代:“你将这药单拿给杜老倌,要他照单发药,如有则罢,没有你就砸掉他的招牌,要他滚蛋!”

  书吏连忙来到“百草堂”,将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卫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

  伙计接过药单一看都愣住了,原来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四味药名:

  行运早,行运迟,

  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对书吏陪笑问道:“你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有见过?……”

  书吏不等别个说完,开口就骂:“他娘的!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要是配不齐卫大人要的药,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

  伙计们不敢怠慢,忙把此事告知杜甫。杜甫心里明白,这是卫伯玉故意对他刁难;及至看了药单,不禁付之一笑,区区雕虫小技,也来班门弄斧,未免太不自量了!随即顺手办好四味草药,来到柜台里。见了书吏,仍然以礼相待,拱手问道:“这位大哥请了,不知你家大人有何见教?”

  书吏目中无人,仍旧傲慢地答道:“杜老倌听了,我们老爷要你照单发药,否则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滚蛋!”

  “哦!原来如此。”杜甫胸有成竹地说,“卫大人需要的药,小店应有尽有。”

  “什么?”书吏大吃一惊,口气也缓和下来:“你先拿给我看看。”

  杜甫不慌不忙地拿出四味药草,原来是:一片罗卜干,一块生姜芽,一粒鲜李子,一颗干桃僵。

  书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这可不是跑江湖!这算什么药?”

  杜甫道:“罗卜干是‘甘罗’之意,甘罗十二岁就当了丞相,你说他是否‘行运早’呢?”

  “是。”

  “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岁遇文王,是否‘行运迟’呢?”

  “是,是。”

  “你看这红皮李子,虽说酸不溜儿的,却正是目前市场上的俏货,可说是‘正行运’吧!”

  “啊!”

  “这是隔年的桃子,经过雪冻霜打的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所以说‘不行运’了。”

  书吏连连点头,无话可驳。杜甫接着说道:“这红皮李子,好比你家老爷‘正行运’;这桃僵,好比我己‘不行运’了。当今朝廷重用奸臣,嫉贤妒能,正如俗话所说‘李代桃僵’,难道不是真的吗?”

  经杜甫这么一点破,书吏才恍然大悟,马上跳起来说:“好哇!杜老倌莫非吃了豹子胆,竞敢辱骂我们老爷!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杜甫淡然一笑说:“随便!”说罢拂袖而去,理都不理。

  书吏气冲冲地回到卫府,将杜甫给的四味药草和一席话当面禀明。卫伯玉自知理亏,只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干着急,可就是想不出一点办法来对付杜甫。

  唐朝的名人故事 篇10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是我国古代画圣之一,也是唐玄宗时的宫廷画家。他的人物画栩栩如生,像要跑出来似的。一次,唐玄宗问他:“爱卿,听说江南的女子很美,你能去画几张送到宫里来吗”

  吴道子在京城本来闷得慌,就答应了唐玄宗的要求。来到江南,正是五月梅雨天气,一忽儿阳光露脸,一忽儿下着细雨,满世界迷迷蒙蒙的。这天,他携带雨具,兴冲冲来到太湖边,只见湖畔长满桑树,一个个天仙般美貌的采桑姑娘头戴竹笠,肩背竹篓,唱着吴歌,在蒙蒙细雨中欢乐地采桑。吴道子立刻拿出画具,对着一个最漂亮的姑娘作起画来。才半个时辰,一幅采桑图完成了。只见画上以飘渺的太湖为背景,一抹湿漉漉的淡绿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扬起头,挺着饱满的酥胸,左手采一撮桑叶往后放进竹篓里,右手举一颗紫色的桑葚,正向鲜红的樱桃小嘴送去,一副娇憨之态,呼之欲出。吴道子自己也被这幅画迷住了,正发呆之际,背后突然响起银铃般的笑声,吴道子回头一看,原来身后站的正是被自己画入画中的采桑姑娘。姑娘笑吟吟地说:“师傅,你把我画得像天上的仙女一样漂亮啊”吴道子说:“你本来就比天上的仙女漂亮呀”姑娘说:“师傅,送给我好吗”吴道子说:“好画只能画一张,不能给你。但是,虽然不能给你,这幅画却能留下去光照千秋的。”采桑姑娘也不硬要,也不知道他说的光照千秋是什么意思,一转身又撒着笑声跑开了。

  吴道子在江南作了许多画后回到京城。唐玄宗一张张看吴道子的画,一面看一面赞叹不已。当他看到那幅采桑图时,眼睛里突然放出两道锃亮的光芒,一下呆住不动,许久才醒过神来,说:“这幅采桑图朕太喜欢了,朕宫里粉黛三千,一个也比不上这个民间采桑姑娘,就是朕宠爱的贵妃娘娘也逊色三分啊不知爱卿在何处所画”

  吴道子说:“回皇上,小的在江南太湖边上所画 。”

  唐玄宗点点头,重金赏了吴道子,又叫他把画裱了,挂到后宫画室。唐玄宗对这幅画喜欢得不得了,下了朝就到画室对着画上的采桑姑娘痴痴相望。

  三个月后,吴道子有事被召进后宫,出来时忽然听到有幽幽哭泣之声。这声音好耳熟,他吃了一惊,循声寻去,哭泣之声来自深宫花丛之中。他走近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哭泣的宫女不是别人,正是三个月前在江南太湖边桑林里被自己画入画中的采桑姑娘,她怎么会跑进宫里当宫女的呢已经作了宫女的采桑姑娘也认出了吴道子,一阵惊愕之后,忽然举起小拳头,雨点般擂到他胸前,含满泪水的眼睛里喷出一股怨恨,连声说:“你害了我害了我害了我……”

  吴道子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姑娘,我害你什么了,你是怎么进宫的,说与我听。”

  采桑姑娘这才一擦眼泪,告诉吴道子进宫的原因。自从吴道子画了采桑图送进宫后,唐玄宗见了画上的采桑姑娘长得如此美貌,还有一股来自民间的野性,神魂颠倒饭食不思。有个宫中太监看出了他的心思,向他献计说:“既然皇上看上了这个姑娘,你只管叫人仿画一张图,到江南太湖边寻找就是。”太监的话提醒了唐玄宗,就依了太监的办法,差一个得力的京官来到江南太湖边寻找采桑图上的采桑姑娘。一个月后,这个姑娘果然被寻到,强行押进京都,进了皇宫。采桑姑娘“扑通”一声跪在吴道子面前,泪流满面说:“小女子叫春香,是有了未婚夫君的民间女子,皇上天天逼我同他交欢,我誓死不从。师傅,你画了我害了我,我同你无冤无仇,你一定要救我出宫啊。若是我被皇上破了身,只好拼命一死,可怜我的未婚夫君得到我死了的消息,也会一头扎进万顷太湖,我俩只好在阴间会面了。”

  吴道子听了非常难受,如果不把叫春香的采桑姑娘救出宫去,是自己的罪孽啊于是他就把春香扶起来,说:“春香姑娘,你放心,我一定想办法把你救出宫去。”

  春香感激地说:“大师傅,春香把一切都拜托你了,如果我还能同我的未婚夫君相见,下世一定投生一只猫偎在你身边报答你。”

  吴道子说:“春香姑娘,如果我救不出你,我下世只好变只狗了。”

  其实,如何把春香姑娘救出宫去,吴道子心里一点底也没有。想想看,宫里戒备森严,吴道子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手无缚鸡之力,宫里没有内线,宫外没有接应,要想把春香救出宫去,比搬梯子登天还难呀一连几天,吴道子愁眉不展,夜不能寝。这天,他被唐玄宗召进宫里,又碰上了眼睛哭得红肿的春香,求他快点想办法把她救出宫去,说皇上已经向她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不从了皇上的意志,就要来强硬的了,她也准备在干净的地方用条白绫结束此生。吴道子心里一急,竟然一下想出了个办法,对春香说:“好,春香姑娘,不出三天,你就可以出宫。”

  春香将信将疑,望着吴道子说:“大师傅,三天后我真的可以出宫了”

  吴道子点点头,坚定地说:“是的,三天后你一定可以出宫。”

  第二天,吴道子来到后宫见到唐玄宗,跪下说:“皇上,刚才微臣在画室看到采桑图上的采桑姑娘变得忧哀悲愁,整幅画也色彩灰暗,臣寻思这个采桑姑娘难道发生了什么痛苦之事”

  唐玄宗吃了一惊,春香的情绪怎么会反映到画上去呢,立刻同吴道子快步赶到画室,果然看到采桑图上的春香变了脸色,正如吴道子所说,忧哀悲愁,失去了可爱的娇憨之态,整个画面也灰灰的没有了色彩。唐玄宗暗暗叫奇,问吴道子这是怎么回事吴道子说:“回皇上,凡用心灵去作的画,画同被画之物皆有灵性相通。故微臣能从画上所见,推想这个采桑姑娘一定有什么悲愁之苦衷”

  唐玄宗只得承认说:“爱卿,朕的事被你说准了。自从你把采桑图带进宫后,朕被图上采桑姑娘的姿色倾倒,差人去江南太湖边把叫春香的姑娘弄进宫来。哪里知道,春香对朕的好意誓死不从,朕快没有这个耐性了。”

  吴道子说:“原来这样,请皇上息怒,春香姑娘本是民间女子,过着村野日子,一时如何习惯得了宫中生活”

  唐玄宗说:“依你说,怎么才能叫春香姑娘服了朕的意志呢”

  吴道子说:“愚臣之见,心病要用心来医,倒不如让臣把春香姑娘带出宫去,回江南太湖家乡,让她住上一段日子,臣也劝劝她,等她情绪好转了,臣再把她带回宫里。”

  唐玄宗低头不响。吴道子又说:“如果皇上一定硬逼春香姑娘,看来这姑娘有些烈性,恐怕皇上很难真正得到她”

  唐玄宗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得同意了吴道子的主意,说:“好吧,朕看你忠厚,把春香姑娘交给你了,你可要好好劝她,早点回宫。”

  次日,吴道子就带着春香出宫,一路坐船,回到了江南太湖之畔。吴道子也在那里住下,画了许多太湖风光。春香一家把他当作救命恩人,日日盛情款待。一个月后,吴道子对春香说:“春香姑娘,我要回京去了,你在这里也不能久留,因为我答应皇上陪你在家乡住上一段时间后,情绪一有好转就要送你回宫。其实我只是想了个办法,那天进画室在画上改了几笔,叫你画上的形象哀愁悲切,找个理由,放你出宫。老夫答应你的事完成了,你同你的心上人远走高飞吧,待皇上心中淡了这件事,你们再回来。”

  春香一下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被皇上放回的原因,可这是欺君大罪,吴道子回京后要被杀头的。想到这里,心里非常感动,世上竟然还有如此侠义老人,她一下跪倒,流着泪说:“吴先生,小女子不能害你,,我已与未婚夫君见了面,快快乐乐过了三十个日子,死而无憾了,我还是跟你回宫去吧。”

  吴道子把春香扶起来说:“春香姑娘,你不必为老夫担忧,我已过六十花甲,就是皇上把我处死,也换了条年轻生命,老夫足矣。”

  吴道子同春香离别回京,径直来到宫里。唐玄宗见到吴道子,高兴地对他说:“爱卿,你同春香离开皇宫没出半月,那幅采桑图上春香姑娘的脸果然又变得娇憨可爱,说明春香姑娘回乡后确实高兴了,先生不愧为世上画圣,所作之画竟能反映出画中人物的情绪变化,灵性极了。”

  原来,吴道子那天改画,用的是一种特殊颜料,一般约半个月左右改上的颜色会自动退去,露出本来色彩,唐玄宗却信以为真,此时,唐玄宗突然四处张望,问吴道子:“春香姑娘呢,怎么没有带进宫来见朕,一个多月不见,朕想死了。”

  吴道子立即跪倒在地说:“皇上,臣罪该万死,春香姑娘不会再回宫里来了,我已叫她同她的未婚夫君远走高飞了。”

  唐玄宗勃然大怒,说:“吴道子,你好大胆,竟敢把朕喜欢的女子私自放了,朕要杀了你。”

  吴道子仍伏在地上说:“皇上,你乃当今世上最圣明的皇帝,听微臣说完再把我杀了不迟。春香姑娘乃有未婚夫君之女,她的心思不在你皇上身上,即使你得到了她的人,也得不到她的心。如果你一定要占有她的身子,她必定以死相拼,不但世上一个绝美的女子不见了,而且,我画的那幅采桑图也会永远黯然失色,到时候皇上什么也不能得到,如果这事传出去,天下万民还以为你是贪色之君,永遭嘲笑。倒不如放了这姑娘,让她在世上鲜鲜活活存在着,而那幅画也能流传千年。皇上,这才是你的恩德,你的贤明,你撒向人间的洪福啊”

  唐玄宗听吴道子说完,觉得春香已经远走高飞,为了一个民间姑娘杀了当今很有名望的画坛高手,传出去,真要被天下人耻笑。再有,唐玄宗是个酷爱书画的皇帝,觉得杀掉了吴道子,他不能再为宫里作画,实在可惜。他从气恨中转过神来,长叹一声说:“朕这回就饶你不死吧”

  吴道子说了声:“微臣叩谢皇上不杀之恩。”站起来,背心已经被冷汗湿得一片冰凉。

【关于唐朝的名人故事(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关于邓丽君的名人故事07-31

关于杨致远的名人故事08-01

名人的幽默名人故事11-24

关于诸葛亮的名人故事10-09

关于名人爱国故事的作文06-24

陈景润的名人故事01-03

坚持的名人故事11-15

心病的名人故事11-13

白色的名人故事11-11

西施的名人故事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