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道理的哲理故事

时间:2021-01-23 15:38:04 哲理故事 我要投稿

很有道理的哲理故事

  导语:现实生活中,只要你细心寻觅,就可以发现生活的智慧,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很有道理的哲理故事,欢迎参考!

很有道理的哲理故事

  很有道理的哲理故事【1】

  (一)歌不惊人死不休

  我一直记得18岁的春天。日光温暖,明晃晃的阳光柔软地倾泻而下。学校的白玉兰丰腴地盛开了一树又一树,风一吹,连带着饱满了白兰的歌声。

  十八岁——年轻的骄傲白兰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刚开学时每天都穿一件黑色短袖,搭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因为颜色对比得厉害,她并不苗条的身材显得那两条腿更粗,走路时两条腿都挪不开缝,一扭一扭的,常常招来别人背后的指指点点。每一次白兰都低着头,眼睛看着脚尖,贴着走廊的墙壁,慢腾腾地下楼,像是爬行的蜗牛,还缩着头。

  我的成绩在入学时是全班第一名,初来乍到彼此不熟,兴许是那分数高得令人望而生畏,很多同学对我是礼貌甚至带点讨好的意思。我就拉了白兰,下课的时候跟她走在拥挤的楼梯,吃饭的时候面对面坐一张桌子,连晚自习放学,我们也是磨蹭着一起走回宿舍。我知道,有我在,那些指指点点的手和小声嘟囔的嘴,都变得收敛。我也想告诉白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我有什么资格说那些斟酌了又斟酌的话呢?年少,我们的眼里只有自己,别人的缺点那么轻易被置在放大镜下,玩笑起来不留情面。自尊在张扬的青春面前像是一张薄脸皮,吹弹可破。

  白兰的脸皮,比这更薄。

  开学第一场班会要选定全部班委,每一个人都跃跃欲试。年轻的班主任拍拍我的肩膀说,你来当这场班会的主持人。我小心翼翼地将班会办得风生水起,演讲、竞选、个人秀,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知道,出一点差错,都会让白兰摆手不干。直到快要结束时,白兰才磨磨蹭蹭地举了手。她低着头小声说,老师,我可不可以唱首歌?

  台下忽地笑作一团,白兰都要哭了,可她还是张张嘴,唱了。那宽广的音域还有飘渺而坚定的声音,把我们一口气带回了青藏高原,台下掌声如潮。

  我猜,这个勇敢的胖姑娘,也迎来了美美的春天。

  (二)文科班的书生

  理科班的男生常常笑我们文科班“文弱书生”,仿佛手无缚鸡之力是特指文科男,说这话的时候又挑衅地看着我,可是拜托,我是货真价实的女孩子。每次在教务处领卷子,免不了有好事的男生爱喋喋不休地人身攻击。他们知道我是文科班的学委,这话带回去,男生们非疯了不可。

  只是我惜字如金,流言止于智者。他们就亲自站在操场,在某一节体育课,对着我们班大声喊了出来。这直接导致袁野带着篮球一阵风跑过去,他已经拔节地长过了班里所有的男生,拍着篮球笑着说,什么时候比比?

  比比就比比。

  袁野带着班上为数不多的男生,在篮球场上和人高马大的理科男对决,运球、投球、抢篮板,好像很有战术,轻易就避开了对手的进攻。我们班和理科班打成平手,看台上人声鼎沸,论拉拉队,他们理科班绝不是我们文科班的对手。

  袁野的头发剪得干净利落,细长的眉眼,整张脸轮廓分明,有阳光清新的笑。最后一局我们以1分险胜,理科班女生瞬间倒戈,袁野让整个年级的女生尖叫。我笑着从人群中撤出时,袁野追上来说,“没给您老丢脸吧!”

  我承认,我是嫉妒袁野的。每次考试,我排第一名,不用看也知道第二名是袁野。我跟他所拉开的距离,不过是除数学之外,每一科都比袁野多几分,零零总总千辛万苦地加起来,捍卫自己第一名的位置。他却用一科数学,轻易就跃过了考试中的千军万马。

  这个优秀而帅气的男生微笑着说,以后进出教务处,你可以把头抬得高高的。那是18岁,还是轻易就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的年纪,可是袁野把“文弱书生”的话认真听下去,不动声色扳回一局,并且一劳永逸。让对手心服口服的对决只有光明正大的胜利,而在这之前,要想毫不费力,就必须十分努力。袁野带着班上的男生,像士兵突击,狠狠操练了一把。

  袁野说,“你帮我补补史地政,外加英语,如何?”我瞥他一眼不说话,他把篮球抛得很高,“我帮你补习数学。”

  合算!肯给人面子和台阶下的'男生,总是轻易就交到朋友,就像后来,袁野在篮球场上和理科班男生一一拥抱,绅士而义气。

  (三)另一种年轻的骄傲

  日子如白驹过隙,18岁像是古老的过去已经走得那么远。而我记忆犹新,那些从没说的秘密可以坦然说出。

  18岁的我成绩优异,昂首挺胸。若不是高调的成绩,比白兰还胖的我,要听更多的流言飞语。可是胖子和胖子在一起,就像刺猬扎堆,那些指指点点都被骄傲地忽视。白兰说,如果你肯站出来主持班会,我就唱《青藏高原》给你助威。

  那时班上的女孩子都喜欢一个叫袁野的男生,他成绩好人又好,从不像其他男生开粗鲁的玩笑。我在教务处领卷子时经常碰到他在走廊里摇晃,那些“文弱书生”的话不过是男生找了借口指着我说得天经地义,吃得多干得少。那是无聊的18岁,玩笑是枯燥学习的调味剂。

  可是袁野用男生的方式解决了男生们的问题,不暴力,有面子,彻彻底底。

  18岁的青春年华,有一个女孩子为了鼓励我,不惜成为众矢之的,勇敢地站起来,开成一朵玉兰。她教会我自信得体,坚忍不拔,实力是捍卫荣誉的最好武器。

  也有一个男孩子,不顾女生的小心眼和嫉妒,大大方方地关心,出色利落地拿下青春期的敏感。他教会我心胸宽广,温润如玉。也告诉我团队合作总是轻而易举就胜过孤军奋战。

  我明白,那些美好的品德在18岁,是另一种年轻的骄傲。

  很有道理的哲理故事【2】

  一家影视公司里一台高档摄像机出现了问题。由于这台摄像机是从日本进口的,而且价值不菲,因此公司部门经理亲自负责修理工作。

  诚实的钱最好赚经理打电话叫来了代理商的售后服务人员。一来怕破坏机器,二来怕被售后服务人员宰,所以经理一直跟着他。售后人员检查了半天,终于停了下来。

  在一边的经理问他:“能修好吗?需要多少钱?”

  售后服务人员说:“能修好,费用是500元。”

  “这么贵!”经理职业性地问道,“可不可以便宜一点?”

  “可以,”售后服务人员非常爽快地答道,“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只要按照使用手册将机器清洁一遍就行了,你们自己动手,我们不收钱。”

  经理立即开始动手清洁摄像机,果然摄像机经过清理后运转正常,经理非常感动。

  一段时间后,机器又出现了故障,这次经理特意点名请上次的那名售后服务人员来修理。售后服务人员检查完机器后回答:“1000元,需要更换零件。”

  经理有了上次的经验,跟售后服务人员商量:“如果我们自己购买零件,按照手册自己更换……”

  “100元,”售后服务人员非常诚实:“我们只收成本费。”

  更换零件后摄像机正常运转,经理忍不住问道:“如果你的老板知道你这样维修机器会不会炒你鱿鱼?”

  “不会,”售后服务人员笑道,“老板就是要求我们这样维修的。”

  “你老板真是这样说的?”经理感到不可思议。

  “是的。”售后服务人员回答得非常肯定。

  售后服务人员完成工作就走了,可是经理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一家公司这样做图的是什么,难道他们不想赚钱?一连串的疑问涌上了经理的心头,他思考了好久,依然没有想出为什么。他决定去拜访这家代理商。

  第二天,按照售后服务人员留下的名片,经理找到了这家代理商。让经理没有想到的是这家代理商店铺装潢得非常大气,而且顾客可以说是络绎不绝。为了搞清楚这家代理商是不是只对自己的公司这样,经理特地在大厅里找了3个顾客了解了一下,结果如他所遇到的一样,他们遇到的售后服务人员也很诚实。

  经理更加奇怪了,决定一探究竟,于是,他找到了这家代理商的老总。老总很热情地接待了他,经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总笑了笑说:“你是我接待的第20个前来咨询这个问题的人了。”

  老总接着问道:“诚实不好吗?”经理说:“好是好,可是说实话你们让我感觉太诚实了,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其实有些客户对摄像机并不太懂,你们完全可以收取高额的修理费呀?”

  老总笑笑说:“你看到了吗?每天到我们这里的顾客大部分都是来购买摄像机的,这些客户就是因为诚实的售后服务才到我们公司来的,在修理费和购买整个摄像机的利润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老总的一番话,让经理恍然大悟,整个摄像机的利润肯定要比修理费高很多。这家公司的做法看似愚笨,实际上却是大智若愚。在这个诚实稀缺的年代,他们用诚实赚到了别人赚不到的钱。

  很有道理的哲理故事【3】

  培根曾任英国的首席法官。他60岁时因**,被判罚4万英镑,并囚于伦敦塔,后来被詹姆士国王豁免,出狱后不久就死了。临死前,培根对他的《人生随笔》作了最后一次修改。在改到《论金钱》这一章时,他核实了3个案子。

  乞丐杀子案

  金钱的阴谋有一个名叫约翰的乞丐,行乞40载,积攒了3000枚金币。有一天,他发现儿子头上有一顶非常华贵的帽子,便问是从哪儿来的。儿子交代是用1枚金币从当铺里买来的。约翰又问,金币哪儿来的,儿子答,是从3000枚金币中拿的。约翰听后,气得七窍生烟,一拐杖结束了儿子的性命。因为这3000枚金币是他一便士一便士积攒起来的。用1枚金币买一顶帽子,让他忍无可忍。

  姐弟绝交案

  伦莎和戴维是姐弟关系,他们年幼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为了养活弟弟并使他有个好的前程,伦莎13岁就做了**。在伦莎的资助下,戴维通过努力进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有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就在戴维准备报答姐姐伦莎的养育之恩时,伦莎提出断绝姐弟关系,永不见面。因为她看到弟弟就会想起自己不堪回首的历史,并且弟弟愈幸福,愈会勾起她对不幸的回忆。

  兰姆**案

  兰姆是海军大臣,年俸1.6万英镑,是一般伦敦市民的50倍。他通晓天文、历法和海洋知识,在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中屡立战功,被伊丽莎白女王封为爵士。同时,他也是一位以简朴出名的贵族,在别人钟鸣鼎食的时候,他每天的费用却从不超过2英镑。就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人物,在伊丽莎白死后,被查出**军饷60万英镑,这些钱原封不动地藏在他的地窖里。最后,他被詹姆斯国王下令处死。

  培根为什么要核实这3个案子呢?研究者说,培根从伦敦塔出来后,发现了金钱的阴谋。他要通过这3个案子来证实自己的发现,至于他发现了金钱的什么阴谋,研究者无从考证。因为培根烧掉原作,准备重写《论金钱》时,支气管炎复发,死在了伦敦北郊。

  培根到底发现了金钱的什么阴谋?300多年过去了,许多人试图破解,却都无功而返。直到前不久,才有人根据这3个案子,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即在你获得金钱的过程中,如果感到紧张或屈辱,在获得金钱之后,就不要指望会生活得怡然自得。因为在紧张或屈辱中得到的金钱,用起来会更加不安和心酸。这就是金钱本身所固有的阴谋。

【很有道理的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简单道理的哲理故事04-09

哲理故事:禅师的道理03-28

感受简单道理哲理故事04-16

摘苹果的大道理哲理故事11-06

很有深意的励志故事01-14

幽默的哲理故事哲理故事04-14

小故事大道理励志故事04-01

幼儿幽默故事大道理11-29

情感的故事哲理故事04-14

石头的故事哲理故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