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经典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2-03-14 16:54:13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史记中经典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史记中经典的成语故事,希望有所帮助!

史记中经典的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

  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翻译:于是项羽带领军队过河,把船沉入河底,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粮食,用来表示士兵一定战死,没有一个想逃跑。

  喻意: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卧薪尝胆

  出处: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翻译: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就能仰头舔到苦胆,用餐时也去品味苦胆。

  喻意: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纸上谈兵

  出处: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既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赵括从年轻的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曾经与他的父亲赵奢谈论战事,赵奢无法难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原因,赵奢说:“战争,是事关生死的境地,但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喻意: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负荆请罪

  出处: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喻意: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毛遂自荐

  出处: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秦兵围困邯郸,赵王派遣平原君去求救,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那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订再返回。随从人员不用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喻意: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一言九鼎

  出处: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分量重于传国的宝器。(他)凭借三寸之舌,强过百万雄师。

  喻意: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约法三章

  出处: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史记·高祖本纪》)

  翻译:父老乡亲们苦于秦朝的严苛法律已经很久啦!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偷偷议论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约定,先入关的人就称王,我应当称王整个关中。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的人判处了死刑,伤人和偷盗的要坐牢。剩下的秦朝法律全部取消,所有官吏平民都像往常一样生活。

  喻意: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韦编三绝

  出处: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翻译: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编撰《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

  喻意:比喻读书勤奋,治学刻苦。

  一字千金

  出处: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翻译:吕不韦便让他的门客各人著录所见所闻,辑集纂论编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有二十多万字。吕不韦认为其中详尽论述了天上地下世间万物从古至今的事情,称之为《吕氏春秋》。(命人)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喻意: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鸿鹄之志

  出处: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陈胜长叹着说:“唉!燕雀怎么能够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喻意:比喻远大的志向。

  纸上谈兵

  出处: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既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赵括从年轻的时候就学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曾经与他的父亲赵奢谈论战事,赵奢无法难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原因,赵奢说:战争,是事关生死的境地,但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喻意: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功亏一篑

  张仪游说燕昭王说:“大王最亲近的'国家莫过于赵国。当初赵襄子想吞并代国,就和代王约定在句注(战国时属于赵国,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之雁门关)会晤。赵襄子趁会晤之机,命人刺杀了代王,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赵王凶暴乖张,六亲不认,大王认为这样的人值得亲近吗?赵国出动军队攻打燕国,两次围困燕国的首都来威胁大王,大王还要割让十座城池向他道歉。如今,赵王已经到渑池朝拜秦王,献出土地表示跟随秦国。如今,假如大王不顺从秦国,秦国将驱使赵国出动部队来进攻燕国,那么燕国的土地就不为大王所有了。假如大王跟随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赵国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这就等于西边有强大秦国的支援,而南边解除了齐国、赵国对您的威胁,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一下。”

  矢志不渝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共同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自己的才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完成学业后,就去游说诸侯各国。他曾陪着楚国的国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都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家境贫穷,品行也不好,一定是他偷了丞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并痛打了几百下,严刑拷打。但张仪始终没有承认自己偷过东西,他们最后只好把张仪释放。张仪的妻子得知后,抚摸着张仪的满身伤痕,又悲又恨地对张仪说:“唉!你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张仪却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当然还在呀。”张仪说:“只要舌头在,就不愁没有出路。”

【史记中经典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华而不实的经典成语故事08-19

外强中干的成语故事08-25

画饼充饥经典成语故事01-16

诗经中的经典爱情古诗09-19

史记读书笔记的范文05-06

少年读史记的读后感09-30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11-06

有关于史记的歇后语04-11

史记好词好句赏析11-04

史记有哪些文学常识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