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铜葵花》有感

时间:2017-12-26 作文 我要投稿

  本书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最新力作。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要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达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曹文轩对于苦难的关注并不是自《青铜葵花》始,《草房子》中的杜小康、桑桑以及《根鸟》中的根鸟,都是在各种各样的磨难与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在《青铜葵花》中,作者头一次旗帜鲜明地把“苦难”作为他思考的主体。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的创作主张和自觉的美学追求的作家,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作家,曹文轩从来都不是一个彷徨的东张西望的人,他不会被任何潮流——包括当前来势汹汹的市场化、商业化大潮——所淹没,他的创作姿态是坚定的、斩钉截铁的,他永远是引领者而非跟随者的形象。由于他在文学理论上的深厚功底,使他自踏上文坛起,总能对一些儿童文学创作的热点问题提出高屋建瓴的起导向性作用的主张。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提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曾深深地影响了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苑。最近几年,他又重新修正了自己的观念,作了一个新的定义: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这一观点提出后,也在儿童文学界引起不小的反响。同时,作为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也是他的创作理论的最典范、最精确的实践者。《青铜葵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曹文轩在该书后记《美丽的痛苦》中,对“苦难”所作的详尽的阐释也不是随意的。可以说,这源于他对当前儿童文学创作态势清醒而理性的把握,是他在敏锐地洞察了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缺失之后,迅速地在创作和理论两个方面做出的反驳和回应。

  苦难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呢?我们看到,在《青铜葵花》中,苦难并没有摧毁人,反而使他们呈现出人性的熠熠的美丽的光辉。为了能供养葵花上学,青铜在风雪天里去卖芦花鞋,他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卖掉了;当葵花参加学校的文艺节目,要戴一串银项链而又买不起的时候,青铜为她做了一串晶莹洁白的冰项链;当年迈的奶奶一病不起的时候,葵花偷偷跟随大人到南方去捡银杏卖钱给奶奶治病……在苦难面前,这种亲情的温暖以及苦难所激发的创造力,让我们看到了苦难的价值所在。正像作者所说的:“有些苦难,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苦难结伴而行,就像美丽的宝石必经熔岩的冶炼与物质的爆炸一样。”

  曹文轩笔下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是从容的、镇定的,很少有失控的表现。虽然葵花小小的年纪就经历了人生各种各样的磨难——灾难如此密集地降临到一个人的头上,其真实性令人生疑——但她却始终没有被打垮。而另一个主角,男孩青铜,作者干脆让他在一场灾难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虽然其真实性再次令人生疑,但是,无疑,这有利于刻画他在苦难面前那种沉默而坚韧的力量。曹文轩顽强地不让他笔下的人物在苦难面前倒下去,即使有违艺术上的真实。这都是因为他鄙弃那种惊慌失措的、叫苦连天的态度,他认为“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惊不变的优雅态度。”因此,《青铜葵花》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毫无例外地都呈现出一种诗意和淡定的姿态。

  青铜和葵花用自己炽热的童心在苦难中挥洒下最为辉煌的一面,在苦难与厄运的交织中,他们用人世间最为真挚的情感跨越了苦难与困境的重重隧道,在坚持与希望之中燃起了一片圣洁之光。 是啊,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如曹文轩所言“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是啊,苦至深则显美。命运的道路犹如一座青石嶙峋的山峰,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的道路,它们就如生活中的种种艰辛与磨难,一块块铺垫着前往成功之路的石尖,只有毫无顾虑地踩上去,勇于攀爬着挣脱苦难的深渊,采取用冰雪浇注的果实。只有凭借着乐观向上的毅力才能摆脱困境,征服痛苦。这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痛苦,而痛苦也决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就应该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只有正视痛苦方能懂得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