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时间:2017-12-17 作文 我要投稿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书中千奇百怪的例子,加上妙趣横生的分析对读者有所帮助。下面是小编精选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欢迎参考!

  【1】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寒假向图书馆借了一本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写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初还怕因为对经济必修一内容理解不好会看不懂经济学的书,翻开书立刻消除我所有顾虑。我想就算是没学过经济学的人,只要识字,都能读懂书中大部分内容。这让我感觉好多了,还好没借一本枯燥的理论书。我还曾一度认为经济学那些死板的条条框框的内容没有用,这本书完全否认了我的观点,它具体细微地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阐述经济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一直在空讲大道理。它都是举身边最普通但我们不常关注的例子给理论坚实的后盾。

  看完这本书,虽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但是有收获就好。走在大街上我也会下意识挑出一些东西侃侃而谈。书中有几个事例我觉得十分有趣。比如“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但是纸币上的人像是正面像?”(当然是美元,人民币的硬币刻的是花)因为硬币上刻画出辨认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难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损,所以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在纸币上画正面像,精致而复杂,成本低还可以辨别真假。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时就蒙了,等看完觉得是可爱的推理。书中说因为鲸鱼不被人拥有。捕鲸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鲸它们就会被其他捕鲸人捕走。但鸡大多是被人拥有的。如果鸡被人杀了一只,主人肯定会要求赔偿,然后再买进鸡维持平衡。虽然鲸鱼和鸡都有价值,但由于没有所有权,导致鲸鱼濒临灭绝。

  看完这本书,我深刻了解对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或许就在思考为什么的答案中找到许多乐趣。

  【2】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大多数通俗读物的作者都打心眼儿里渴望自己的书变成畅销书。但现实告诉我们,此事的发生几率渺茫。每年出版的图书数以万计,只有很小一部分能卖上个几千册。所以,听说我的《牛奶可乐经济学》居然在中国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了畅销书,震惊之情实在难以言表。去年我收到不少中国读者热情洋溢的来信,知道这本书有了一批善汲新知的受众。可我委实不知道这本书竟然成了中国的头牌畅销书。真叫我吃了一惊!

  洞穿世界所有真相

  我以为,《牛奶可乐经济学》成功的原因在于,通过解答日常生活里的有趣小问题,帮助读者对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一旦掌握了这些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人们就会克制不住地想要利用它去洞穿这个世界的所有真相。当然,这也是我在《牛奶可乐经济学2》中仍在坚持达到的目标。

  就拿我最近的一次经历来说吧。我的常任教职是在康奈尔大学,它位于纽约州的一座小城伊萨卡,在纽约市西北约225英里。可2008~2009学年,我和妻子住在纽约市,因为我在纽约大学做客座教授。尽管这两座城市有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生活的不少方面却大同小异。比方说,跟美国的所有地方一样,这两座城市的不少人都喜欢按照传统方式,在圣诞假期买一棵树装饰起来放在家里。一般而言,家庭圣诞树是用一张四脚小凳固定住根部,才能放得稳稳的。可伊萨卡和纽约卖的圣诞树有个有趣的差异。

  在伊萨卡,树几乎总是单独卖的,小凳子得另外买。我和不少邻居都买的是结实耐用的凳子,能方便地调整树的位置;而在纽约,树一般是和附加的简陋小凳子连着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大多数人每年展示圣诞树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如果你买一张昂贵的可调式脚凳,就意味着剩下的11个多月的时间里你得另外给它找地方搁。纽约的房市在全国贵得数一数二,人们大多住在小公寓里,额外的储物空间少得可怜,甚至干脆没有。可在伊萨卡,大多数家庭住的是独栋楼房,即便是公寓,面积也大得多。不少人家都有地下室、阁楼、车库,或者其他用来搁置杂物的地方。所以,纽约出售的圣诞树附带廉价的固定脚凳,或许是因为纽约人没地方搁置一张暂不使用的结实凳子。反之,大多数伊萨卡人有许多额外空间,对他们来说,买一张结实耐用的可调式脚凳每年重复使用,这样的做法更经济实惠。

  这个例子阐明了所有基本经济学原理中最重要的一条——成本收益原则。该原则指出,唯有当某事带来的收益不小于成本时,你才应当做它。听上去似乎非常简单,可大多数人对它并没有太透彻的理解,也不能正确地运用自如——除非他们亲身加以实践。幸好实践并不麻烦,由此得到的回报又很突出:一旦你真正理解了成本收益原则,你会逐渐认识到周遭世界各种各样有趣的新模式。

  兼顾严谨与易读

  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的目的——以简单、有趣的内容,兼顾严谨与易读,将经济学介绍给所有感兴趣的读者;在教会读者技术工具的同时,培养他们对经济学的直觉;只有二者兼顾,才能真正地掌握“经济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由此,读者才能爱上经济学。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大环境下,公众对经济学的兴趣日益浓厚——这毫不令人意外。有人说,经济学就是一种思考方式,帮助你最充分地利用各种可行机遇。倘若全世界的经济活动萎靡不振,所有人的机遇也随之减少,这样一来,尽量明智地开发手边的机遇,就变得更为重要了。简而言之,人们现在对经济学更感兴趣,是因为了解经济学的收益比从前更大了。

  可即便你已经明白在经济学上花点时间对自己有好处,你仍需要决定怎么来做这件事。以历史的眼光看,大多数想要学习经济学的人采取的办法都是去大学选修一门经济课。但经验告诉我们,这些经济课程一般没办法卓有成效地教人们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它们还会用成百上千个独立概念把学生吓趴下。许多概念都是用数学公式表达的,学生们理解不了也记不住,更无从在实际环境中加以应用。

  另一个更为有效的方式是看若干基本经济学原理反复使用,帮助解答来自熟悉环境中的各种有趣问题。这就是你在《牛奶可乐经济学》和《牛奶可乐经济学2》里读到的方式。而后者保留了前者吸引忠诚读者的精华,并且在诸多细节上做了改进,阅读体验更佳。所以拿起你手中这本书吧,你会发现学习经济学真的非常有趣;一旦你掌握了这些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你会惊讶地察觉,原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