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与比较:小说教学的新技巧

时间:2017-08-23 作文 我要投稿
  改写法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教学法,只是不少教师为改写而改写,或为练写作而改写,以致不能发挥出改写法的真正优势。改写法与比较法结合使用正是我依据自己阅读与写作的体验对小说教学进行的一种探索,这种方法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于一体,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收到读能透彻、写能明白的双重功效。使用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比较。即把改写的习作与经典小说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差异,并引导学生去分析这种差异,借此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下面我们以《孔乙己》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谈谈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用改写法教《孔乙己》,他仅仅是让学生把《孔乙己》改成剧本演,并没有引导学生分析习作与原作的差异。学生很投入,课堂上也很热闹,但在文本解读方面则不尽如人意,只读出了一些表面上的情节性的东西,基本上未涉及《孔乙己》的深层意蕴。有感于此,我在自己执教的两个班运用改写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重新上了一遍。要求学生以孔乙己一生的经历及事件为基础,结合自己的想象,以孔乙己为主要人物写一篇小小说。习作交上来一看,发现许多习作都把“盗书”作为主要事件,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孔乙己怎么进屋,怎么盗书,怎么被抓又怎么被审问,最后被打折了腿,写得悬念迭生。其中更有一人借用《药》叙述夏瑜的方式,让咸亨酒店的酒客们在酒店里绘声绘色地讨论孔乙己盗书的全过程。我把几篇习作贴出来后,很多学生大加赞赏,其热烈甚至超过了对原作的评价。这看似热闹的场景,实质上仍是对原作的误读。
  显然,作为高二的学生,他们对初中经典小说的理解仍然没有多大长进。于是我让他们比较:为什么你们用盗书做文章,而鲁迅却选用似乎没有什么意味的茴香豆做文章?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虽然开始仍有学生坚持认为他们写的小小说更有趣味,但随着讨论深入,教师稍作点拨,学生的精彩理解就出来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已是带点迂腐气的善良人,而不是猥劣的偷盗者;鲁迅对孔乙己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不是幸灾乐祸式的旁观;鲁迅关注的是孔乙己精神上的而不是肉体上所受的伤害……从阅读教学的角度上说,学生能有这样的理解,算是基本上读懂了《孔乙己》这篇看似单纯实则丰富的经典之作了。从写作教学的角度上说,教师可以趁势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原作选茴香豆做主体事件的好处,从而体会到写作是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见真功夫,培养学生发现挖掘典型细节的能力。
  以上是全文改写法,比较适用于短篇小说教学;如教授篇幅较长的小说则适宜用局部改写法。我教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课上到最后,很多同学为杜十娘怀揣百宝箱投江的行为不解:有同学说,如果杜十娘真爱李甲的话,是可以原谅李甲而重新生活的;有同学说,就是不想原谅李甲的话,有那么多钱也是可以报复李甲的……既然如此,我索性顺水推舟鼓励学生改写一个结尾。这个方法想必很多教师都用过,却未必想到要将学生的改写与原作做比较。学生改写的结尾大同小异。无非是杜十娘原谅了李甲,一起做生意,富甲一方,在那金钱至上的社会,李甲的父亲接受了杜十娘;或是杜十娘用宝物打通关节为李甲谋得高位,李甲的父亲奈何不了李甲,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安排合乎学生的心愿,却违背了创作规律,我让学生把习作与原作进行比较:哪个杜十娘在你们心目中产生的震撼力大?经过一番思考后他们表示,还是原作的杜十娘更具震撼力。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
  一、杜十娘怀揣百宝箱投江,从世俗的角度看是毫无道理的;但是这不合常理之处,突出了杜十娘在爱情之梦破灭后的无比激愤与无比绝望,凸现了她的刚烈与痴情、李甲的卑弱与无义。杜十娘形象的最后定型全赖作者设计的这无理而妙的一跳,这也是全文最为动人心魄之处。
  二、鲁迅曾有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这正是学生觉得原作中杜十娘更有震撼力的根本原因。抓住这悲剧性的一跳,结合时代背景对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便能洞悉作者所寄寓的理想破灭后的愤世情怀。
  从写作教学的角度来说,如何彰显人物个性,传达人物内心情感,关键在于找到无理而妙的动作或细节。记得当时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经历的无理而妙的细节或动作时,有学生讲到妈妈在家里每天准时收看中央台天气预报,比收看市台的还上心。妈妈不出门旅游,在家里应该关心市台天气预报,最多收看省台天气预报,没有道理去关注中央台天气预报,这看似无理的行为其实反映出对爸爸的关爱——因为爸爸在上海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可见只要指导到位,学生是能够从司空见惯的事例中挖掘出不平常的内涵来的。
  也许有教师认为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这样上课,有以写代读之嫌,其结果会是读没读好,写没写好。但我以为阅读与写作本无泾渭分明的界线,尤其对小说这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来说,只要找到关节点,是完全可以把二者融于一体的。对于中学生而言,光靠老师讲,他们对经典小说“妙不可言”之处的体会难免隔膜。而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对经典作品进行改写,再引导他们进行比较,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明晓经典小说的微妙幽深之处,也可以给其写作以切实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