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摆渡人》观后感

时间:2017-12-31 作文 我要投稿

  人生总会有一段黑暗的岁月,就像走一条漫长的隧道,怎么都看不见光。我曾经幻想,会不会有个超人,帮助我们抵抗这个世界的悲伤。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灵魂摆渡人。下面是电影《摆渡人》观后感。欢迎阅读。

  电影《摆渡人》观后感【1】

  张嘉佳的文艺才情你可以不懂,但是其中细腻的情感却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忽略,对,就是细腻的情感。

  爱情这东西,经历过的都尝过其中的酸甜苦辣,如果你恰好在那段五味杂陈的路上走过了,张嘉佳的文字会触碰到你灵魂深处的某根神经,让你回忆过去,想像明天,华丽而朴实,达到治愈后的温暖。电影《摆渡人》就是这种温暖的最好诠释,透过大银幕给你无限的感动。

  电影《摆渡人》讲述了酒吧老板陈末(梁朝伟饰)作为金牌“摆渡人”,与合伙人管春(金城武饰)一起拯救所有情感相关的不开心的故事。剧本始于原著小说,却在人物塑造上更加深刻和多元化。小玉与马力的相伴不能相恋,管春与毛毛的相识不能陪伴,陈末与何木子的相爱不能相守,我爱你你却爱着他,相爱却不能在一起……那些看似俗套的片段,却刚好可以点燃观众们的回忆,打开封存已久的情感缺口。

  每个人都是摆渡人,每个人都曾被摆渡过。电影中,小玉(杨颖饰)摆渡马力(陈奕迅饰),陈末摆渡小玉;管春摆渡毛毛(张榕容饰),陈末摆渡管春,在这一场又一场的情感大战中,陈末看似在摆渡所有人,殊不知,他在摆渡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被众人摆渡,所以,在最后,我们才能看到“终于放下”的陈末。三杯“see you tomorrow”,陈末赢得了何木子的芳心,虽然每一天的囧样子让观众笑声不断,但是他们心底到底还是甜蜜的,因为每个人心底都期盼着自己也能有这样一份被对方坚持的爱情,不论男女。当何木子在最美的日出中消逝,直到10年后,她依然是陈末心中最美的太阳。那段情感中,那些所谓的成功与失败,那些所谓的美好与残缺,不过是缘于过于坚持或不够坚持。在没有尽头只有路口的人生,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问题,无人摆渡,那就先自己摆渡吧。

  但生活毕竟不是电影,不能按部就班,快乐就要享受,痛苦就要承受。初恋再美好,一旦不属于你,终究也无可救药。马力的出场是惊艳的,一代歌手的摇滚范儿,萌动了多少小姑娘,然而,当小玉的记忆回到10年前,鹿晗的出场便形成了鲜明的喜剧对比,陈奕迅是帅的,只不过带了些年龄的沧桑感,小鲜肉一出场,不禁让人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此处对比的,并不只是马力的10年前和十年后的容貌,还有小玉的心境。不论是10年前还是10年后,在小玉的心里,马力都是那个帅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偶像,她崇拜他,她爱他,她为他可以拼尽一切。那么我们呢?是否还记得10年前爱着的那个人的样子,现在身边的那个人是否还是10年前的那个他?当小玉低呼地问出“你有没有为谁拼过命”,又触动了你心底的哪根神经?当然,这时也不乏有现实主义者会抱着清醒的脑袋,愣愣地回过头来问我们一句:“拼了命又怎样,还不是没有在一起?”这一盆冷水浇下来,那酸爽的感觉让我们不得不清醒。也许马力在小玉的心中会一辈子存在,永远那么美好,但是该拼命的时候拼命,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才是幸福的王道,“不甘心”会毁了这短短的一辈子。

  《摆渡人》好看,除了剧情,阵容同样是一大亮点。有男神也有小鲜肉,有歌神也有女神,有偶像也有笑星,群星汇集,要的就是震撼。一部电影的最大魅力就是感染了观众,颠覆了演员,看着一代男神金城武如丐帮般的打扮,香肠嘴的模样,看着张榕容在文艺女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看着熊黛林和陈奕迅潦倒的模样,让人觉得,《摆渡人》绝对不只是一部圣诞档电影,也许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它是一个喜剧,但是看到最后,它就好似一饼陈年老茶,让人越喝越是回味无穷。

  《摆渡人》用喜剧的外壳渲染了情感的内核,那些鸡汤似的摆渡语言让人颇有回味,人生的背后就是回忆,我们可以偶尔回头,却不能停止不前。10年很长,什么都可能改变;一辈子很短,别让过去蒙蔽了双眼,要学会珍惜眼前人。

  电影《摆渡人》观后感【2】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你看不懂对吧!你以为王家卫监制的电影你就看得懂?呵呵~~《摆渡人》的确有这样一种风格上的气魄,在怪异的开局后,让你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够看得懂。梁朝伟、金城武,两位无比熟悉的脸庞,却演着让我们略感陌生的角色。曾经数次,我都想大声地质问片中的诸位:What are you 弄啥咧?可是更加令人气愤的是,你们弄得也忒好笑咯。虽然你们拒我于你们的圈子之外,但是你们就是勾起了我的好奇。然后,你依然冷漠、依然无情、依然自说自话,但看懂你故事的我,已经默默地落泪了。真讨厌呢~~~~~

  当年看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只有两个故事在几年后仍能想起。一个是金毛偷跑到邻居家的院子里便便,另一个就是小玉喝了一串酒吧的凶悍。后来得知王家卫看上了“摆渡人”章节,一点儿也没意外。毕竟这个故事算是全书最有戏剧化和表现力的了。不过后来又看到了西蒙-佩吉的《世界尽头》,便突然对《摆渡人》的改编产生了一丝担忧。因为看过《世界尽头》后我意识到,小玉的故事难以撑起一整部电影。如果张嘉佳和王家卫没有很好地为其添点儿肉,是难以足够丰满滴。

  果然,《摆渡人》并不局限于“摆渡人”的故事,而是将“摆渡人”这个概念给拎出来了。梁朝伟饰演的酒吧老板,是一个神秘的“金牌摆渡人”。影片很任性,并不急于给我们解释摆渡人的工作内容,而是选择让摆渡人自己娓娓道来其对身边人身边事的观察。一开始观众可能不太理解,等后半段摆渡工作正式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摆渡人能够胜任,最重要的就是对人情事理的准确观察与判断。原来之前只是好笑却不明真相的段落,统统是为后边的冲击情感做得铺垫呀。

  在人情与事理尚未铺开的时候,观众是注定有些糊涂的。因此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浓烈的影像风格会先于故事给观众极大的冲击。这本来就是王家卫的拿手戏嘛。曹郁+鲍德熹做摄影指导真是有些奢侈。本片的镜头很不常规----大量的近景和特写,严格控制着观众的视野。色彩浓烈的美术,让整个电影更像是发生在舞台上,抽离了生活的气息。于是,无论是陈末&何木子、管春&毛毛,还是小玉&马力,故事中总有几丝浪漫至死的色调,与整个如幻的画面相协调。

  梁朝伟和金城武真是那种永远能给人惊喜的演员。陈末和管春这两个角色被他俩剥出了很多天真可爱之处。在你尚未看懂片中的人情事理的时候,你会被两人的喜剧化表演逗乐。当你在后半段看懂了片中的人情事理的时候,你又会被两人的内心戏感动。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爱情的伤痛,而无法自拔,但是他们在岸边的等待却各有各的不同。相应的,摆渡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看《摆渡人》之前,我们还真从没好好想过,原来绝大部分的“走不出来”,都是一厢情愿的固守。只有抵达彼岸,才能看到日出。

  电影《摆渡人》观后感【3】

  人生总会有一段黑暗的岁月,就像走一条漫长的隧道,怎么都看不见光。我曾经幻想,会不会有个超人,帮助我们抵抗这个世界的悲伤。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灵魂摆渡人。

  看《摆渡人》这部电影,总是不经意地想起王家卫《东邪西毒》中的“醉生梦死酒”。在《东邪西毒》中,西毒欧阳和黄药师静静地喝着“醉生梦死酒”时,总是谈起那个“嫂子”式的女人。而在《摆渡人》中,身为“摆渡人”的梁朝伟是这样讲述自己的“酒事”的:“喝你的酒,让我很心碎。因为它让我的每一个晚上,都变得很短。”说到这句话时,梁朝伟表现得很激动,甚至想从轮椅上站起来。然后,他深情地抓住了女调酒师的手。

  和王家卫此前的作品相比,张嘉佳这部《摆渡人》用周星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王家卫的故事。甚至,我觉得,相比《摆渡人》这部意欲将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用快乐和温暖抵抗这个世界的悲伤的故事而言,《摆渡人》中的台词、潜台词和话外音更具魅力。当然,这种魅力亦是我一贯喜欢的王家卫风格。

  身为“摆渡人”,梁朝伟在《摆渡人》这则故事刚开场就用舒缓的语气,讲述了自己工作的四个过程:我来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摆渡人酒吧的墙上亦贴着“我来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这则宣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句话构成“金牌摆渡人”为周围的人和整个世界进行精神疗伤的绝佳方式,或者说,“金牌摆渡人”本就是与精神疗伤有关的神秘职业。只不过,就影片内容来看,尽管“摆渡人”可以为他人疗伤,但似乎很难为自己疗伤。所以,梁朝伟和金城武为他人疗伤的过程,亦是自我情感救助或者说心理诊治。

  影片中的李宇春是黑帮老大的妹妹,春春拼命地爱上一个男人,却被这个男人无情地抛弃,悲伤之余,春春对每个试图接近自己的人只会说一个字:滚!这时,梁朝伟适时出现,给春春讲了一段“缘为冰”的理论:缘为冰,我将它抱在怀里,冰化了,缘分也没了!此语一出,春春立即泪飞顿作倾盆雨。事实也正是如此,人生百味,聚散离合,缘来不拒,缘走不留。笑问多少人能够看得破,纵便是看得破也许亦难躲过。所以,在《摆渡人》中,梁朝伟用一种玩味人生的口气对春春说:“缘分不应该是伤人的冰块,应该是温暖的热茶。”而语一出,瞬间道破“爱”的本质。

  可是,什么叫人生呢?斯如梁朝伟影片中的话外音:“人生就是不断送死,不断重生的游戏。”可是,生而为人,向死而生,你真的有面对死亡和重生的勇气吗?斯如我一位好友所言:“你听过蚂蚁的哭泣吗?”或者,你或我,或我们,本就是这样一只渺小的蚂蚁,只不过,我们没有面对游戏的勇气。

  所以,历经爱情反省和内心质问之后,梁朝伟如是说:“时间太长,一辈子太短,有时一件事也做不完。”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似乎做了许多事,却又碌碌无为,甚至我们没有用心爱过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人甚至我们自己。所以,更多时候,我们只能跟梁朝伟一样,用看似淡然实则沉重的语气说:“结束营业,江湖再见。”有时候,所谓再见,莫不如再也不见。但问题是,见与不见,你都在这里。

  纵观《摆渡人》这部影片,周星驰只是表像,影片更多是王家卫式的精神隐喻。换言之,在《摆渡人》这部与酒有关的意识流电影中,每个人都行走在通往彼岸的路上,试图自渡或渡他,直到最后,才始以发现自己才是那个需要被渡化的人。所以,影片最后,王家卫借梁朝伟之口表达了他的感悟:“我发现自己一直在河里,从未解脱。这话说的看似梁朝伟,实则说的是王家卫,或我们自己。

  《心经》中如是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这话借用到《摆渡人》中大可以如是说:“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换言之,不论你经历过哪些人哪些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经。不是吗?日出好美呀,幸好没有死在昨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