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赛观后感

时间:2017-08-25 作文 我要投稿

相信大家都收看了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的比赛直播,整场比赛激动人心,扣人心弦。我谈谈我的观后感吧!

  女排赢了以后,朋友圈刷爆了,女排精神成了今日最佳词汇,但何谓女排精神。郎平指导的两句话,很中肯:”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 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女排精神不是只有在赢球的时候才有,它一直在“。这两句话已成功将我转为“郎平粉“了。但我想说的,女排精神,其实时代不同,它所被赋予的内涵也不一样。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女排的夺冠,给了内外交困的中国人信仰,重拾了通过奋斗、拼搏赢得自尊、自信的坚定,那个时代,女排精神,更多的是弥漫着一种理想主义气息和开放精神。而在当前,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时代精神仍然在传承,但官方解释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济还处于发展中,社会矛盾还一定程度存在,人们对实现全面小康的认识不足,面对艰巨的任务还会出现信心不足,女排精神激励人们迎难而上,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才能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在我看来,郎平指导的那句“女排精神不是只有在赢球的时候才有,它一直在”才真正道出了我所理解的女排精神:试问,如果女排没能迈过巴西这一关,甚至小组赛未能出线,有多少人会关注女排,人们与媒体是否还会如此宽容,即使宽容,是否还会重提女排精神,恐怕答案是否定的吧。女排精神一直在,日常点点滴滴的付出、默默不为人知的流汗、流泪、流血,以及用顽强意志克服种种困难,不服输、不认命的那股拼搏劲,才会让人动容。正如前面所说,冠军永远只有一个,而赢球,才让女排精神站到了第一排;但同样,那些输了的、努力过的人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鲁迅先生说过:“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同个道理。

  有人说,女排精神又回来了。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她说:“我觉得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我更喜欢郎平的说法。既然是一种精神,就不会时有时无,就不会在高峰时体现,在低谷时丢失。真正的精神,应该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意志,是一种传统。之所以人们会感觉女排精神又回来了,是因为此前两届奥运会女排的成绩不佳: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0比3输给巴西,无缘最后决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2比3负于日本,未能进入四强。这样的成绩让人难免有所失落,失落时就会想到,中国女排的精神丢失了吗?

  事实是,中国女排一直在拼搏。竞技体育本来就是实力的比拼,遇见实力比自己更强者,可能爆冷,但更大的概率是失败。就像2008年奥运会,尽管中国女排已经拼尽全力,但面对更优秀更出色、临场发挥更好的巴西队,女排姑娘怎么去决定最后的结果?她们并不能决定最终的比分,但她们能决定比赛的态度——这才是所谓精神层面的战斗力。即便明知其不可,也不会放弃和松懈,更不会抱怨和挖苦,而是发挥最好的实力,努力去拼一个更好的结果——失利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结果,与没有斗志的惨败相比,如果缺少了这种精神,竞技体育就会乏味到成为无聊的排位——谁得第一、谁获第二、第三,其他名次一概无需提及。

  所以,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失败时,只要拼尽全力,就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女排精神并不必然意味着胜利和第一名。成功时,感恩过去的自己和队友,品尝成功背后的辛酸和付出,并戒骄戒躁,再次踏上征途,这也是女排精神的表现。任何昙花一现的精彩和遭遇挫折的低头,都谈不上真正的精神。

  只是,我们习惯了从态度层面去感受、感悟、发扬女排精神,还是已经习惯了将精神与胜负捆绑在一起——胜利时,为胜利者欢呼,觉得精神回来了;失败时,忽视失败者的坚韧与付出,觉得一切变得没有意义。如果是这样,所谓的精神永远难以成为一种真正的精神。竞技体育有其规律,在竞争激烈的项目上,胜负乃兵家常事。我们热爱的是中国女排,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与最终胜负并无太大关系。如果单以实力来看,篮球和足球,无疑将成为中国球迷永远的伤心地,但有多少人会只以成绩论英雄?我们只是希望球员能够表现出应有的拼搏精神。而对于中国女排,人们自然要求更高,因为她们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她们有鼓舞人心的女排精神;只是在感受、发扬这种精神时,请先忘记胜负,因为精神首先是一种态度。

相关文章推荐:

1.观后感

2.读后感大全

3.新闻大求真观后感4篇

4.新闻大求真观后感

5.读后感大全

6.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大全

7.《战长沙》观后感

8.妈妈我爱你观后感

9.《小平,您好》观后感优秀作文2篇

10.《云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