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作文600字

时间:2017-09-26 作文 我要投稿

  自《阿Q正传》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篇小说的谈论和研究,下面小编准备了关于《阿Q正传》读后感作文,欢迎参考!

  《阿Q正传》读后感作文600字

  《阿q正传》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的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还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

  星期五看了《阿q正传》,心存几分悲凉,有同学说阿q活得太可怜了,行为举止太荒唐可笑了,而且灵魂还在最底层徘徊还不如早点死好。可我却十分反对,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没有家庭,没有固定职业,没有姓名的人,才可以活出开心来,用信念化解自己的悲痛。

  他虽然愚昧无知,但也可以看出他活的单纯。自己本来就穷,却还请别人喝酒,对其他人没有坏意,只是真诚地找工作,认认真真地做着自己的短工。

  阿q的确活得很愚昧,直到死去的那一刻才明白自己真的要死了,才明白活着是多么的美好。如果未庄的人没有那么麻木不仁、冷血无情,阿q可能就不会死的那么冤,那么可怜。

  鲁迅对啊q这一人物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认为,在当今社会,“阿q精神”是可以提倡的。但是我们要做一个觉悟的啊q,做一个争气的啊q,做一个在内心里脊梁骨挺值的阿q,让现代的人民对我们这些现代啊q的认识是“哀其不幸,贺其不糊涂”。

  阿q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人!

  《阿Q正传》读后感作文600字

  自《阿Q正传》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篇小说的谈论和研究,且不管是学者还是一般的读者,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阿Q是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代表一其诸多恶习包括“精神胜利法”,都是我们要坚决革除的对象,否则,总有一天我们要“国将不国”的。其实,这种观点早已不只是一种“认识”,而似乎是“真理”了。然而我想问的是,阿Q代表的究竟是“国民性”,还是人性?

  历史书姑且不必去翻看了,就从我们自身短暂的生命历程就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生而为人,不论是身居高位、腰缠万贯,还是地位卑微,一文不名,总是痛苦多于快乐的。每个人都不免会对生活充满疑虑,凭着自身的经历,我们知道生活往往不露声色、碎不及防地将它所孕育的不幸降临人世间。这时候,如果我们无力抗争,除了逆来顺受,像动物一样默默地忍受着之外,就只能使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了。自己来给生命制造鲜花和阳光,纵使明知是欺骗,也是乐于去自欺的。否则,活着,将会变得更加艰难不堪。

  当然,也不是说阿Q代表着普遍人性就是不能指责的,因为人性中确有很多不好的的因素,譬如阿Q的欺软怕硬、愚昧无知就是应该去除的东西。但阿Q并不因此而不能够做自己革命者的迷梦以获取属于白己的一份快乐。若这时有一位所谓的智者对其当头棒喝曰:“阿Q,你这是在做梦。”说完后又不能让阿Q在不做梦时获得类似的快乐,我认为这种行为是残忍的。

  《阿Q正传》读后感作文600字

  《阿Q正传》读完了,《阿Q正传》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传》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一无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尽管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使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

  阿Q是悲哀的。他并不懒惰,他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的;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家,享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的。

  现在,我们已经远离阿Q那个时代了,但他那种“精神胜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个胆小的人受到别人的欺辱,嘴上虽然不敢说,但心中一定是愤愤不平,在背后说那人的坏话,将那人骂得体无完肤了。

  一位机关干部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心中一定想:“总有一天,你“下”了,我“上”了,你就会栽到我手里……”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传至今。

  一个孩子看到父亲吸烟,而自己却受到了父亲的管制不准吸烟,便觉得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

  可笑却又顽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于所有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