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历史典故

时间:2017-12-26 作文 我要投稿

  新安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北临黄河,与济源县及山西省垣曲县隔河相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安县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新安函谷

  函谷关,据历史记载共有三处:秦函谷关、汉函谷关、魏函谷关。

  春秋时,秦国为了防备东方诸侯国西进,在豫西“崤函孔道”的西端灵宝,据险设关,其险如函,故名“函谷关”。 战国时期,秦王赢政据此关横扫六国,而六国亦曾在此叩关攻秦,因而这座关被称为秦函谷关,简称秦关。

  相传三国时,曹操西讨张鲁、马超,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许褚在灵宝县城东北40里,距秦关约10里处开隧道,筑起关楼,史称魏函谷关。后被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存一古道和烽火台遗址。

  杨仆生活在汉武帝时期,铁门玉梅人,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为汉武帝拓土开疆,统一巩固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据《汉书》载,汉时南方部族百越叛乱,天子欲发兵击越,布告天下,竟无一人响应,天子刘彻一怒之下,撤职106人。楼船将军杨仆则自告奋勇,日夜兼程,出兵南方,一举平定了叛乱。边关安定之后,他回到长安向武帝讨封。而武帝却偏偏忘记了功劳最大的杨仆,早把函谷关以内的地方封给了别的大臣,万般无耐,天子只好把杨仆封为“关外侯”,把关以东新安以西的地方封给了杨仆。可是,杨仆“耻为关外侯”,向武帝建议,以自己家财为资把函谷关迁移到新安东边,这样既扩大了关内地盘,杨仆也成了关内侯。这一建议正好迎合武帝拓疆扩土、好大喜功的生平嗜好,同时朝廷又不用出一分钱,皇帝当即准奏。杨仆拆了古函谷关,将砖瓦全部运到新安,仿秦关重建了一座汉函谷关。

  御倭鏖战金斗山

  1944年5月13日早上,爷爷聂炳章从绿雨湾往青要山赶,在樊家沟被国民党中央军以帮忙为由拉上金斗山抗日。从早上到半晌午一直在扛运枪支弹药,后又挖壕沟、筑寨墙及及担水等杂活,不久枪炮声从西边的克昌、高平寨由远而近传来。

  驻守在山上的国军仅有一个连,连长不时拿着望远镜向西眺望。半晌午时,连长命令大家停下手中的活,开始训话。“弟兄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咱们吃着国家的皇粮、拿着党国的薪饷,现在咱们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这次咱们就是要守住阵地,有敢逃跑的,就地正法!”接下来又历数了小鬼子在南京以及近期在南边残害我同胞的卑劣行径,并告诫老乡们不要害怕,只要一开火,马上就有大部队过来支援。此时小鬼子的炮火已经逼近阵地,隐约能看到小鬼子的身影。最后只听到军士群情激愤地高呼“报效党国,不做俘虏!”随即全部进入阵地。

  军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只听一声令下“打”,顿时百枪齐鸣,重机枪、轻机枪、排子枪、手榴弹等复仇的怒火一齐射向敌人。爷爷刚开始也害怕可听了激动人心的讲话后也有点镇定自若起来,旁边的军士边安慰他说:“老乡,不要慌,不要怕,慢慢来!”不一会,小鬼子在山沟里丢下几具尸体退回去了。

  阵地前稍微静了些,西边不时传来枪炮声。歇了一会,爷爷只觉得口渴。上面命令火速吃点干粮,抓紧修筑被敌人崩毁的工事。此时天非常热,仿佛地下着了火一样,守山的军士们和爷爷都脱光了上衣在干。

  过罢晌午,敌军又开始攻山,这次小鬼子先用炮轰,每个炮弹落地都有笸箩那么大的坑,很快地上的炮灰就有二尺来厚,爷爷和他们的机枪被埋住了三次,身上头上都布满了泥土。但是他们仍没有退后一步,坚守在阵地,狠狠的痛击西面之敌。正打的猛烈间,突然一声炸响,爷爷就被埋在了土里。原来小鬼子分两路从西面和东面的沟里夹击,从东面的山沟里射上来一发炮弹落在爷爷们的重机枪旁边。当爷爷爬起来后却发现和自己搭班的军士已经倒在血泊里。随着小鬼子的炮火越来越密集,人越攻越近,上边命令爷爷他们撤入薄姬庙的寨墙内,就这样爷爷和另外一个军士扛着机枪退回到寨墙内,依靠寨墙凭险据守。爷爷熟练地给重机枪装上了子弹,重机枪又开始喷起了仇恨的怒火,压的小鬼子一时抬不起头来,使小鬼子龟缩在沟的崖壁两边胡乱乱枪。

  可能是中国守军视死入归的拼命精神感动了上苍。说也奇怪,好好的天竟彤云密布起来,一小会儿,天下起了大雨。原本就不好走的山路加上炮灰,此时更加泥泞不堪。小鬼子的攻势随之减弱。这时中国守军忙着收拾伤病员、加筑寨墙,补给弹药。

  大雨一直下个不停,能见度很低,小鬼子又开始更猛烈的总攻。在敌人凶猛火力的轰击下,四面寨墙被轰塌,连长也英勇阵亡。这时从东、西两沟爬上来的敌人开始齐汇南寨门,守军开始装上刺刀,与小鬼子进行白刃格斗。爷爷们在东南方向也开始用机枪痛击敌人。当时天已黑了,突然在后面指挥的军士命令“撤!”爷爷们就跟着跑了出来。在寨门外爷爷看到有几个重伤员拽着同伴央求“快、痛快点给我一枪,不……”,爷爷正不知所措间,中央军告诉他往东边跑,随后他听到了几声枪响,就顺着大东沟跑回了家,到家后发现自己打的只剩下一个大布裤头了。事后听说,金斗山这一仗中央军快被打死光了,爷爷他们打死的鬼子拉了两汽车,最后在高平寨烧了。

  全国解放后,爷爷常常提起此事对父亲讲,每次都声泪俱下,我小时候有幸也听过一次,发现爷爷讲时,手都在颤抖。至今思之,感慨万千。

  慈母怜子的传说

  在青要山的畛溪源头,有个名叫慈母峪的地方。这里奇峰怪石,犹如群猿杂处,又似群蛙齐鸣,故又名猿山蛙谷。谷中泉水成溪,清澈甘甜,四季长流,孕育了大量的娃娃鱼。慈母怜子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很早以前,有位石姓农妇,容貌秀丽,善良贤惠,只可惜婚后多年未能生得一儿半女。于是她天天吃斋行善,进香拜佛,还经常随丈夫上山打柴,下地种田,加班加点养蚕缫丝,巧织绫罗卖钱补贴家用。她的贤惠和诚心感动了上苍,于是在她28岁那年终于喜得一子,乐得夫妇二人终日合不拢嘴。可不幸的是,婴儿刚满3个月,丈夫便暴病而死。

  祸不单行。这年秋天,一过路贼人趁她母子不在,将其家中财物抢劫一空。贼人逃出村头,正好碰见石母,石母大呼捉贼,狗急跳墙的强盗不仅一棒打晕了石妇,还惨无人道地将她怀中的婴儿摔死在峪中。

  石妇醒来,悲从心来,不禁号啕大哭起来。一天又一天,哭声悲惨凄凉,不绝如缕。谷底的青蛙听见了,一个一个蹦到山半坡上,蹲下来为石母伤心;远处的猿猴看见了,成群结队地跑来,蹲在山峰上为石母落泪。石母痴坐哀哭,日久坐化成石;青蛙、猿猴不忍离去,也坐化成石猴、石蛙。石母的泪水、奶水汇成淙淙流水,养育着峪中的儿子。这峪中的小儿便成了娃娃鱼,人头鱼身,在峪中繁衍生息。据说,每每有抱着孩子的母亲路过,溪流中便不时地传来“嗷——嗷——”的叫声,酷似婴儿的哭声。

  为纪念石母,后人把这个山峪叫慈母峪,并塑像纪念。为纪念蛙、猴的善行,又称这里为猿山蛙谷。

  如今,“慈母怜子”的塑像就矗立在青要山博物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