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故事 韩信

时间:2017-09-26 作文 我要投稿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下面小编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韩信点兵歇后语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哦!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善。”

  【典故】

  我们常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益就是所谓的更加,比喻越多越好。《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后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

  韩信是汉王刘邦的军队统帅,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善于点兵列阵。在古代,点兵列阵是将军指 挥作战时的重要本领。点兵就是统计士兵人数;列阵是在战场上把所有的士兵列成一个或多个方阵。如将100名士兵列成一个方阵,方阵的每一面都是10个士 兵。不管敌人从四周哪个方向进攻,都会遭到10个士兵的抵抗。而这个方阵向对方进攻时,作用也一样,前面的士兵倒下了,后面的士兵就马上替补上来。

  众所周知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有话说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 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 败敌人。

  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韩信自诩功高,号曰“齐王”,不想刘邦在垓下之战后迁其为楚王,后又依陈平计,假借巡游“云梦泽”,将韩信擒拿。韩信怒对:“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 藏;敌国破,谋臣亡!”刘邦或许也感内疚,应该也是没有韩信造反得确凿证据,就将 其释放,贬为淮阴侯。?韩信知道自己功高震主,故意请病不朝,但却时常和刘邦饮酒坐谈。

  一日,两人谈到各个将领得能力。 刘邦:“将军以为若是我亲自带兵,会怎样?” 韩信:“不过十万。” 刘邦:“将军以为自己呢?” 韩信:“多多益善”. 刘邦反讽:“为什么百万之将军受擒于十万之寡人?” 韩信:“陛下虽不善统兵,却善御将” 此后历代帝王驾驭天下,一言可蔽之,可谓精辟。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一个正整数,被3除时余2,被5除时余3,被7除时余2,如果这数不超过 100,求这个数。”

  《孙子算经》中给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 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

  用现代语言说明这个解法就是,首先找出能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70,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21,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 15。所求数被3除余2,则取数70×2=140,140是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数。所求数被5除余3,则取数21×3=63,63是被3与7整除 而被5除余3的数。所求数被7除余2,则取数15×2=30,30是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2的数。

  又,140+63+30=233,由于63与30都能被3整除,故233与140这两数被3除的余数相同,都是余2,同理233与63这两数被5除的余数相同,都是3,233与30被7除的余数相同,都是2。所以233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一个数。

  而3、5、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故233加减105的整数倍后被3、5、7除的余数不会变,从而所得的数都能满足题目的要求。由于所求仅是一小队士兵的人数,这意味着人数不超过100,所以用233减去105的2倍得23即是所求。

  这个算法在我国有许多名称,如“韩信点兵”,“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神奇妙算”等等,题目与解法都载于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孙 子算经》中。一般认为这是三国或晋时的著作,比刘邦生活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算法口诀诗则载于明朝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诗中数字隐含的口诀前面已经解释了。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把这个问题推广,并把解法称之为“大衍求一术”,这个解法传到西方后,被称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

  韩信所打的第一仗就是他最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战,这一仗的过程恐怕不需要我详细的讲述,它的结果就是刘邦的汉军从四面环山、出入极其困难的 汉中盆地,一下就占领了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是当时中国的中心,也是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这里有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水利工程—郑国渠,郑国渠灌溉 着关中部地区好几个县的良田,这里的粮食产量比其它靠天吃饭的地区高得多,这就使得刘邦的汉军拥有了与西楚霸王项羽的楚军争夺天下的根据地。

  第二仗是伐魏之战,韩信率军灭掉了魏国,活捉了魏王。这一仗就是韩信木罂(ying)渡军的战例,魏国的都城在山西省的平阳,韩信和灌婴、曹参带兵十万来到陕西一侧的临晋津,黄河对岸的魏兵防守很严密,韩信留灌婴带领一万士兵和一百多条船只在这边准备渡河,并且派人收买了好多瓶口小、肚子大的木罂, 他和曹参带着这些木罂和一部分士兵来到上游的陕西韩城县一带,这里河对岸的魏兵很少,韩信让士兵把木罂绑在木筏下面,这样木筏子的载重量大大增加,他们用这种木罂筏子把大军顺利渡过黄河,向阳平一路杀来,魏王豹带兵来抵挡时,灌婴也趁机带兵渡河,攻下了临晋津,向平阳杀了过来,在前后夹击下,魏王豹投降 了。

  第三仗灭掉赵国,这一仗,就是韩信应用他的背水之战的战例,当时赵国的相国陈余把二十万兵马集中河北省的井陉口,谋士李左车指出井陉山区弯弯曲曲的小路有几百里长,汉军的粮草肯定距离汉军很远,他建议由他领三万军队去截断汉军的粮道,可是陈余不听从他的建议。韩信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就大胆地通过了 狭窄的山路,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韩信安排两千名骑兵每人持一杆汉军的红旗,隐藏在可以看见赵国军队的山林里,第二天汉军渡过河,在岸上扎了营,摆了阵势,叫做背水阵,赵军看了哈哈大笑,他们笑韩信不懂兵法,在这种地方扎营,一旦失败就没有退路,非全军覆没不可。

  等到天色大亮,汉军便向赵军进攻,赵军开门迎敌,打了好久,汉军渐渐支持不住,汉军便扔了旗帜、丢了战鼓,向河边退去,赵国营寨里的士兵看到赵军胜 利了,便出来捡拾汉军的旗帜和战鼓,汉军退到河边,见无路可退,便拼命的杀向赵国军队,这时候,埋伏在树林里的两千名汉军骑兵便冲向赵军的营寨,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红旗。

  赵国军队打着打着,发现自己的军营飘扬着汉军的旗帜,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军营已经被汉军占领了,他们可能已经被包围了,于是,他们兵败如山倒,四散逃 跑,将军们拦也拦不住,结果赵国军队一败涂地,汉军杀了陈余和赵国国王,韩信下令:要活捉李左车,谁活捉李左车,赏金子一千两,将士们果然捉到李左车。

  韩信亲自给李左车松了绑绳,请他上座,自己站在下面,把李左车当做老师对待,虚心向他请教:我要向北去攻打燕国,向东去攻打齐国,您看我怎样做才可 以成功啊?李左车说:我是个俘虏,有什么注意可出啊,韩信再次向李左车行礼,说道:请别这么说,如果陈余听从了您的建议,我早就被您逮住了,最后,李左车服了韩信,韩信把他当做谋士,听从他的建议:用说服的办法对待燕国,用武力的办法去攻打齐国。结果是燕国投降了,归顺了汉王刘邦。

  第四仗灭掉齐国,韩信带兵先是在齐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攻下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这时项羽派大将龙且带领二十万兵马前来对付韩信,龙且是项羽手下 头等大将,他并不把韩信放在眼里,认为韩信以前的胜利是因为韩信没有碰到真正的对手,碰到的都是些无能之辈,而韩信却不敢轻视龙且。

  他先是撤退,在一个适当的地方驻兵,又请汉王调来了曹参、灌婴两支人马,他观察潍水河的地形,用一万多只麻袋装上沙子堵住了潍水的上游,使下游的水 量很少,然后,韩信带领一支人马过河挑战,打了一阵子后,汉军战败、撤退,龙且不顾副将周兰的劝阻,命令全军渡河追击,正当楚军渡河时,汉军在上游搬开了沙袋,滚滚河水淹死了不少楚军,过了河上岸的楚军,全被早已等待在那里的汉军杀死,就连龙且也在慌乱中被汉军杀死。接着,汉军去追击齐王田广,齐王被汉军 活捉,被韩信所杀,至此,齐国灭亡了。

  第五仗就是垓下之战 ,这一仗,消灭了西楚霸王及其楚军的主力部队,楚汉相争,彻底结束,刘邦建立了汉王朝。

  韩信用兵之神妙,令为帝王者之害怕,以至于当韩信被剥夺了军权、又被剥夺了封地以后,住在京城的府邸里,只徒有一个虚名淮阴侯时,仍然对其不放心, 还要给他捏造罪名,夺其性命才感觉放心。到后来,匈奴不断进犯,抢掠大汉的财物和人口,匈奴在给汉朝的国书中公然侮辱身为国母的吕后,吕后也只能忍受,继续采用送公主的“和亲政策”,假如有韩信在,何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