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新闻的品质和速度

时间:2017-08-30 作文 我要投稿

  这些年,新闻报道的变化可以用“疾速”来形容。如何提高新闻的品质和速度呢?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介绍资料供各位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用主流媒体的声音引导舆论

  突发新闻是媒体竞争的主战场。常态新闻比拼的是思想,突发新闻比拼的是速度,越早报道,越有利于事情的解决,越有利于国家决策。央视去年要求是记者奔赴采访地后2小时要给台里传回画面;今年的要求则是记者15分钟能内出发,到达现场15分钟内要给台里传回画面,对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今年的日本海啸核辐射报道中,央视记者首次派出记者直达日本,不仅在灾区采访到了受灾市民,而且还飞到了海啸现场上空做报道;在利比亚战争报道中,记者在战区采访到了卡扎菲政府及反政府武装人员;在今年的泰国洪灾中,记者站到齐腰深的洪水里报道市民转移以及泰国政府的各项决策,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突发事件现场,除了“快”以外还要提高报道质量,除了报道事实本身是怎样的以外,还要强调:事发地面对的困难是什么?政府的作为是什么?比如说当地政府谁去了?准备做什么?做了什么事?社会各界做了什么?由于主流媒体的声音形成一个全国动员,引导舆论,不会形成谣言满天飞。在获得亚广联新闻大奖的“王家岭矿难”事故报道中,记者跟随政府救援工作组,首次全程记录了矿工救援的全过程及每一个措施、细节,第一天部署方案,第二天研究地形,钻孔喊话,直到所有矿工全部安全升井。这当中国家安监局还利用央视的直播车进行了救援方案的讨论,开创了中国电视现场直播的新纪录。王家岭矿难的直播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舆论,把观众想知道的每个救援环节、政府争分夺秒展开救援采取的各项措施毫无遗漏,全都展现在观众面前,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度。

  二.提升新闻的内涵:以品质取胜

  提升新闻的速度,满足了观众对信息量的需求。然而,观众在获取简单的信息后,更希望了解的是新闻背景和背后的故事,这就需要提高新闻的品质。也就是说,电视新闻不光要快,还要改变语态,不光要有速度还得有温度、有深度,这就需要提高新闻的制作水平,包括形式和内容。

  从形式上,首先要改变语态,改变“工作报告式”、“教授说教式”的传统语态,既要不断贴近百姓生活的真实细节,又要时刻紧扣国家发展的重大主题。今年,央视在“走基层”节目中,要求大量使用百姓语言,并要求记者下去和百姓同吃同住,在实践中改变新闻的播报方式。在央视安徽的秋收采访报道中,记者一改过去站在田里讲述的方式,亲自到田里和农民一块儿收割稻谷,体会劳动的辛苦;在“女挑夫”的报道中,记者接过扁担,亲自挑了一段路,挑着扁担向观众报道了女挑夫生活的艰辛,做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其次,从内容上要提高新闻的内涵,减少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的报道方式。还以“走基层”节目来说,在后期的报道中,中央各媒体改变了一贯“就事论事”的方式,要求在报道中不光要关心百姓个例,还要关注事关民生的大主题;在报道中不光要报道事实本身,还要能够推动各方面、各部门出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根据这一新规,中央电视台在走基层后期报道中,不少社长、台长、总编辑从幕后走到台前,在炕头了解百姓的疾苦,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央视副台长孙玉胜还带着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达茂旗和武川县,了解马铃薯的销售情况。当了解到马铃薯丰产不增收的情况后,在后续报道中,央视派出多路记者联合商务部、农业部的专家来到内蒙古,分析卖难问题,共同开拓销售渠道,多种措施推动了当地马铃薯的销售。一系列走基层报道提升节目品质的同时也使央视新闻的收视率得到提升。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新闻质量对节目生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