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09 11:54: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打破禁忌,将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下文分享了作为生物的社会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行不衰。

  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读者可以发现本文写得似乎并不像科技论文,相反,此文的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做到了将深奥的科学和生物道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文章里还有很大的一个特点,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让人易懂。

  总之,这篇文章作为科技论文是很值得大家鉴赏的,无论从文章的思想、结构、语言、方法,还是其他,它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

  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章大意,归纳思路,总结写作方法;

  2.抓住个别语段,纵深分析语言的运用;

  3.思路凌驾在自读之上,进行综合式的研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

  2.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

  推进新课

  一、解题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为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销不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

  明确:本文就生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相互对照,虽说有人刻意要给以区分,但事实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给人类社会的提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在科学方面或其他领域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划出关键句子,然后给本文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根据关键句子和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部分(1):从人类社会的情景联想到生物社会的活动,从而切入文章所探讨的话题。

  第二部分(2):生物学界力求将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区分开来,以显示其同生物社会的异样性。

  第三部分(3~10):谈了许多生物(蚂蚁、蜜蜂、鱼等)的生活状态和习性,从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多角度的来说明。

  第一层(3~8):结合蚂蚁、蜜蜂的社会来看,主要说明了它们能思考,它们有智慧,它们能很有条理地组建自己的社会。

  第二层(9~10):从粘菌细胞和鲱鱼的社会来看,它们能完全生存下来,它们是相互依赖和依存的。

  第四部分(11~13):得出科学的推断,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是有相似性的,人类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同时,人类只有从中得到启示才能更好地健全自身的社会组织。

  (三)对于科普论文的解读,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教师):首先,在浏览全文基础之上,我们先弄懂整个文章的大概内容,让我们有个整体的理解。其次,借助理解论文的方法,如找寻每个段落的关键句子等方法来落实到段落层次中,将我们的思路更进一步明晰化

  合作探究

  一、具体研习课文

  1.文章中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的眼里,生物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明确:文章中提到的生物有蚂蚁、蜜蜂、鲱鱼以及粘菌细胞等。作者眼中,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纪律、组织,能做到事半功倍。

  2.从生物的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在哪些方面跟人类社会有着相似性?(从文章原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明确: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者从它们的筑巢、觅食方面来谈,发现它们是能思考,有智慧的;从蜜蜂的觅食、筑巢及繁殖后代来看亦然;用粘菌和鲱鱼的生长与繁殖来说明了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的。

  3.在生物的社会里,作者认为生物能思考,有智慧。你能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吗?

  明确:如“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依据这种情形,在建造蚁丘时,它们可以做到先筑墙,然后再盖顶,碰到障碍时,会自己用智慧解决问题;白蚁更是奇特,它们在建造美丽的拱券的时候,往往利用群体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地完成任务。当然,蜜蜂也不例外,尤其是大家知道的有关它们的觅食方式难道不是智慧的再现吗?

  4.然而,在作者看来,生物社会固然有着同人类一样的状况,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似乎单个的生物体并不拥有多大的智慧,似乎只有集体的生物团队才更有智慧,文章中,有没有强化这一说法?在哪里?请举例说明。

  明确:“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从中,我们看到了集体的生物力量肯定大于个体的。

  5.既然生物社会有如此特点,而且,对我们人类来说也很有指导意义,那么,我们人类社会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呢?

  明确:照文章的话来说“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总之,我们人类,尤其是有些生物学家,很是厌烦这种说法。

  6.这种厌烦态度正确吗?请同学讨论思考后回答。

  明确:先看材料:在这个世界上,“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李绍明语)由此可见,世界上,任何东西的存在都有它独特的尊严,我们对此要给它们尊重和理解。人类社会虽说是相对高级的一种社会形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就应该藐视其他的生物或它们本身拥有的社会。相反,人类应该给它们足够的尊重,也同时汲取它们社会形态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来为人所用。

  7.文章中作者有没有说到人类社会中人们去尊重生物社会给我们人类提供的智慧呀,假如有,作者对此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呢?

  明确:显然没有,如文章有如此的话“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从科学的发展和“探索”一词的拉丁文解释看的话,我们发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同样,人类社会的整体构建也要依赖这样一种智慧。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一定要尊重生物的社会经验。

  二、语言鉴赏

  (一)科普作品一般晦涩难懂,语言的专业性很强,然而,这篇文章读起来显得通俗易懂,毫不费力。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着眼于本文找出相关句子,并加以鉴赏说明。

  多媒体显示:

  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2.“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3.“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4.“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

  明确:在首句中,作者把生物集体说成是小机器。借助“机器”两字道出了人类社会要刻意将生物社会同人类社会分离的想法,很准确又形象;然而,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有很大相似性,在第二句中,将一切蚂蚁的行为拟人化,比如它们会养家畜,发动战争,懂得运用战术,使用童工,建造家园等,直观地展现了自己的观点;尔后,作者又将白蚁利用群体力量来造美丽拱券时的样子,比作一个艺术家开始工作,尽自己之力写出了白蚁的精细、智慧。当然,在最后那句里,我们更能了解到运用了比喻之后的妙处,在此,作者将蜜蜂建造家园的样式说成是病毒的繁殖,以及蜂王成立新的家庭说成是生物学上细胞的有丝分裂。把一个很难观察到的生物现象用图解的.方式展现给了读者,使我们读来易懂。另外,文章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如此的写法使得原本乏味而又枯燥的科普说明文,读来形象、生动,而又有具体可感的一面。以至于让读者展开联想,从中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本文的语言读来还很具有幽默、诙谐的一面,让人掌握了许多知识之外,还感受到了无尽的乐趣。在文章中找找这样的句子,并给以说明。

  多媒体显示: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

  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幽默不幽默,我们得要结合语言环境,才能够体会深刻一些。就拿以上的句子而言,蚂蚁的生活状态基本上同人类极为相似,为了说明相似的程度作者在这里说,蚂蚁就差像人类一样看电视了,言外之意很是明显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还有如同最后一句,说到人类的发现问题并进而以集体智慧来研究,这一点如同生物的最初发现和智慧一样时,便用了“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这样的句子来描述是很生动、富有趣味的。(在此处,学生可以自己质疑,并进行思考)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就拿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作了一个比照,表述出了二者之间是有着很惊人的联系;而后,针对现实的生物界而言,他们往往将二者对立起来造成水火不相容的形势入笔开始探讨并证实这个问题。先后提到了蚂蚁、蜜蜂、阿米巴状细胞和鲱鱼等的事例,从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来把这些生物的捕食、筑巢、育后等生活情形加以通俗化、形象化的描述。当然,在其中,有些生物的描写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如阿米巴状细胞和鲱鱼。在经过了详细的说明后,作者就在此基础上加入对人类社会的反思,将本文的写作意图给升华了。人类社会其实跟生物社会一样,在有些领域很是相同的,只要作为人类的我们对生物社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用生物社会的某些特性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的话,人类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有长足的发展。对此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作者具体到科学的领域,举例给予读者说明,给大家指出了科学若要发展得要借助集体的智慧和思想的道理。

  根据文本特点,本设计在预设中体现出如下特点:

  1、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进入深层探究,以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文本的几个重要问题,最后从文章趣味性和写作特点进行把握。

  2、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读者可以发现本文写得似乎并不像科技论文,相反,此文的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做到了将深奥的科学和生物道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文章里还有很大的一个特点,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让人易懂。这一点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并做了较好的指导。

  3、本文作者本着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和礼赞,将一个医学家的观点用诗人一样的笔触写给读者看,在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中,让我们理解了我们常人很少能够涉足的领域。因此设计中也关注到了文本的行文风格,体会作者的人文情怀,是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适合作为求婚的歌曲08-22

美丽的校园作为800字02-21

以思乡作为话题的作文11-24

用勇气作为话题的作文11-05

《春》的教学设计12-28

《母鸡》的教学设计05-27

《桥》的教学设计04-10

速度的教学设计03-15

林海的教学设计03-06

《鲸》的教学设计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