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文

时间:2023-05-14 09:22:13 我要投稿

【实用】书法作文4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法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书法作文4篇

书法作文 篇1

  我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爷爷写毛笔字。爷爷在兴致勃勃的写字,我总是痴痴的看着,那时候觉得所有的“字”都像是很伟大的杰作似的。

  到了七八岁时,在爷爷的指导下,我也正式地握起了毛笔,写下了第一个“字”,那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候。我蹑手蹑脚地挪挪簿子,磨磨砚磨,心情总安定不下来,又搔搔耳朵,蘸蘸墨汁,好不容易用那微微颤抖的手,写下了第一个“字”。哦,看看这一个笔画倾斜而且磨又化开的字,再看看爷爷那张充满笑意的脸,我是多么高兴啊!渐渐的写的多了,我也指导分辨字的好坏,看到爷爷的.一手好字,我真是羡慕极了。因此,我也就更加努力地不断地写,想要磨练出一手好字来。

  在练字之余,我总喜欢呆呆地望着天空,看看天上的云朵。空中的飞鸟,看看身边的小草,花上的昆虫,因为我听爷爷说过,伏羲氏看到龙而作“龙书”,神龙氏看到稻禾而作“八穗书”,仓颉看到云朵而作“卿云书”,帝尧看到神龟而作“龟书”,说不定有一天,一只蟋蟀也引起我的灵感作一个“蟋蟀书”,那该多有趣啊!唐代盛行的楷书,我从小就喜欢写,也喜欢看。为此,我又对书法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唐代的书法名家个个争奇斗艳,像万紫千红的花儿一般。如褚遂良的字秀媚、温雅,像是刚出水面的芙蓉一样。他的《雁塔圣教序》写得非常好,包世臣曾评之为“从左观至右,则字字相迎,从右看到左,则笔笔相背”,可见他笔下的功夫是多么的深厚。欧阳询的字笔力劲险,有着龙争虎斗的景象,云雾笼罩的气势,含有尖峻挺拔的意味。他的《九成宫醴泉铭》一点画之间的组织都异常的精密,用笔劲削,以险峻高绝为其特色。颜真卿的字更是一绝,他的字和他的为人极相似,刚健圆熟,向来就被看成端庄强韧的象征。他的《多宝塔碑》是他传世最早的一幅碑帖,其字起止转折,顿挫都很显著,方整严谨,很适合初学的人练习。柳公权的字劲挺秀拔,有颜书并称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欣赏这些名家的字,真是其乐无穷。

  通过多年的练习,写字已经成为我的一种趣味,一种享受,特别是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心情烦躁不安时,只要一铺开纸,一提起笔,我的心就会变得异常平静,整个人如同置身于世外,有清风,有鸟语,也有花香……由于我的越来越爱好书法,只要一有空就沉醉其中,所以进步的非常快,特别是在去年,我顺利地通过了书法的等级考试。我爱练字,是他让我的生活充满趣味,让我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书法作文 篇2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面对源远流长的书法文字,我的心静若止水。

  依稀记得,三年前与你初识的画面,我好奇地打量着你,你立在一旁注视着我,于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眼中的你如一颗梧桐树,已悄然在我心中根深叶茂。

  那段时光真是欢喜啊,整月与你作伴。铺一张木宣,倒一台乌墨,执一枝狼毫,挥一袖清风,横是遒劲有力的气概,竖是自由奔放的豪爽,撇是锋利刀刃的尖锐,捺是干净铿锵的稳重。落笔成字,提笔成仙,一笔一划,浸润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我眼中的你,唱着歌跳着舞,谱写着几千年文明的华章。

  后来,又结识了你的另一个面孔,又感受到你的风韵。隶书,比楷书多了一些柔和,却呈现出同样的风情万种。起笔,微顿;落笔,回锋;字里透着的,是古人的'智慧,是精美的结构,是洋溢着节奏感的音律。从此,书房中总有一枚影子,没日没夜地研究字帖,感知这滑向心坎的美好。我眼中的你,含情脉脉,风韵犹存。

  现在,我又告别隶书,乘着梦想的小船,去追赶最美的你。初见行书,心中升起的何止是高兴啊,分明浸泡了潮湿的思绪。“矫若惊龙,飘若浮云”,沿着墨色的小河,我沉醉。一气呵成是你行云流水的笔触,镌刻着几千多年来的风风雨雨,葱茏岁月。岁月的长河中,你的身影永久辉煌着,你的踪迹永久刻在我的心头。书法,你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你是沙滩的一个靓丽的贝壳,你鼓舞我奔向梦想的骊歌……

  风吹着窗花的花树,云唱着蓝天的歌谣,抬头,是一片清澈。

  我眼中的书法,最美!

书法作文 篇3

  在柔和、明亮的灯光下,铺开一张洁白如雪的宣纸,闻一闻这宣纸和“一得阁”墨汁的香气,打开书法字帖,轻轻提起毛笔,饱蘸墨汁,在宣纸上挥毫书写......这就是叮叮当当在课堂上,练书法时的情景。每当此时,叮叮当当都能特别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叮叮当当每天都在刻苦地学习毛笔字,可是,当当的毛笔字是越写越好,而当当却怎么也写不好看,丁丁看着当当毛笔字写得是那么的好看,就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你的字写得那么的'好看,而我却写的不好看呢?”当当一本正经地说:“你就是没什么耐心,这书法就是要训练你的耐心,只要你不急性子,就一定能写好。”当当就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把毛笔字学好,不能输给当当。

  于是,丁丁就努力地学习毛笔字,写好了,给老师看,老师觉得不行,就要重新写,丁丁觉得自己写得已经很好了,就是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让自己重新写。当当走过来,说:“老师让你重新写,肯定有他的原因。”

  丁丁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终于获得了老师的肯定,他也高兴地跳了起来。

  经历了这次的学书法课,丁丁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有耐心、有恒心,不要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书法作文 篇4

  书法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写字也有些年头了,但越往前走,越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技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思想、修养、眼界、品格和心灵的领悟。真正打动人的作品应该是深深打上传统烙印、具有鲜明个性、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墨韵心声,所谓“天人合一”“书如其人”,确是需要毕生为之付出。

  书法之道玄而又玄,对经典法帖深入研习的程度,往往决定作品品位的高下。我在工作室开班的第一课上,即为学员确定了“研习经典、把握规律、用对方法、找准定位”的思路,特别强调对经典的深入研习和对艺术规律的准确把握,并身体力行。虽然目前所涉猎的书体还是大篆、简书、章草等有限的几种,但展现在这里的作品和5年前的.集子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同在于“岁月磨砺涵养了笔墨,笔墨再现了真实的自我”,体现在撷取经典作品中能打动我的部分精华,为我所用;结字宽博而敦厚,展现神采;用笔沉实而丰富,增强力感;不仅通过留白和空间处理的手段,还注意笔调的虚实呼应和细节的节奏变化,使大章法气韵生动,继而达到“气”厚而“势”足的意境。篆书与章草互相渗透,笔意融通;篆书与篆刻互为借鉴,相映成趣。

  说到学习楚简,我有所体会。早些年我给自己学篆订立了一个目标:在金石气与笔墨表现力之间写出自我的篆书个性。我写楚简是在写了多年小篆、大篆而举步不前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展开的。我虽然也时常被楚简的天真烂漫、鲜活生动的气息所感染,但为了与时风拉开距离,采取了有所取舍、融会贯通的方法,用大篆的笔法来写简书,复以简书的笔调来调节大篆,不把自己框定在某个范畴内。近些年举凡楚简、秦简、汉简,都不同程度地涉猎并汲取有益的营养。因此,笔下的篆体是杂糅出来的新品种,用孙其峰先生的话讲是“带有行草书味道的大篆”,似是而非,并不纯粹。这里不仅有技法的综合运用,更有经验与灵感的融入,笔下流泻出些许古奥、厚重、沉雄、生涩的气息。这一过程的美妙常常使我达到物我两忘的沉醉。

  写篆书不能不提及古文字。正确掌握和运用古文字是写篆的基础和前提,这一点毋庸置疑。这里有一个关节点,即在某一书风中古文字与个性书写的比重问题。文字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了个性化的书写、气息的融入,那样的作品可能会味同嚼蜡。书写性看似简单,却往往被忽略。所谓“写”,重在笔法。写篆书不是画字,当发挥毛笔的书写特性,“写”与“画”虽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

  古人书法重实用,今人书法讲创造。沈鹏先生在精英班上给我们提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进而提出原创性的思想。我理解想象力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书法创作规律把握基础上自我认识的升华和能动性的发挥、化古为我的个性创作;原创性也不是照搬一些稀缺少见的书法资料,而是将个性融于共性中,在共性中展现个性。

  当下书法作品追求形式至上,作品面目极大丰富,然大多失之于表面化,形成所谓展览体。如东施效颦般的竞相粉饰、拼凑画面,个性的缺失导致作品空洞、做作和雷同。如今社会浮躁是通病,作为东方文化核心的书法艺术,本应给人提供高雅、隽永、深刻的精神享受,而不是炫目和花哨的表象,也不是炫耀技巧和画面堆积。真希望有一天书法展出的全是清一色素纸,看谁的表现力更强,那才叫真本事!

  北京是个大舞台,所有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算起来我来北京已经5年多了,5年来在这个舞台上经历了风风雨雨,也因此历练得更加成熟、执着、自信和坚定。我很知足,安淡惜福,涵养平和的心态,在书法上有所作为,这是我当下真实的想法。苏东坡曾感叹“常恨此身非吾有”,对此我感同身受。现在白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只有晚上才能回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好在我已经适应了这种两套头脑工作的模式,会在慢慢的修行中,书写属于我的人生和艺术之路!

【书法作文】相关文章:

书法的作文03-04

我的书法作文03-10

书法之路作文03-18

学书法作文02-23

学习书法作文02-07

书法小学作文02-04

练书法作文03-06

写书法的作文03-16

我与书法作文03-18

关于书法的作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