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1-08-02 16:36: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百善孝为先,“入则孝”中说到,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则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是要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和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信”这一章不光讲述一诺千金,还讲述了向别人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评,怎样“朝闻过夕改之”。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学习什么。“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

  通读了《弟子规》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小心做人,谨慎做事——我的人生信条。因为我觉得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基本我们都会做到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与此同时我们对朋友,同事也会热诚相待。但是为人处世不能仅仅因为做到这些就满足,不仅在我们潜心工作时要谨慎认真,在与他人交际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微小的事件会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感受了弟子规的思想后不仅提高个人修养,更加让思想得到升华。

《弟子规》读后感2

  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孔夫子吧!不仅我们高年级,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孔子的《三字经》。但我对孔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本《弟子规》。

  刚开始读《弟子规》,它的总叙就让我深深地震撼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们七年级,每天都会背上一遍《弟子规》,从总叙开始一点一点往下背……总叙中给我的映像最深的是“首孝悌”,是啊,为人子女,凡事对长辈要以孝为先,不然就枉为人子女一场。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和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 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实,我们总说自己很孝顺,可事实上,能够真正做到对父母孝顺的能有几个呢?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坦诚自己没有做好。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常常在家不怎么听父母的话,不喜欢做家务,总想着家里有大人在,我做不做都可以。刚学完《弟子规》这本书,我在心里反复好几遍问自己:“我是否真的一点也不孝顺?我心里对父母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么?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难道父母要我们帮忙做一点家务活也不可以吗?”我一直都只会依赖父母,现在每天都会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

  《弟子规》这本书虽然早已读完背完,但我会每天把它在脑子里复习一遍,然后再仔细反思自己今天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很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永远也拔不掉。

  《弟子规》是我懂事以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它教会我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待人处世。它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它的哲理我还没有完全领悟。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自己以后还会碰到对我们中学生更加有益的书籍。

《弟子规》读后感3

  从小养成得体的行为举止,对于一个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到个人未来的命运……

  -------题记

  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面对这个两百多年前的站立规矩:言行慎重。《弟子规》告诉我们:这是必须要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走路的时候,不要慌慌张张,要一步一步从容稳重的走;站着的时候,不能歪歪扭扭;叩拜时,不能开玩笑,要严肃、恭恭敬敬的弯下腰;在面对长辈时,行礼要心存恭敬,举止得当,从容小心。

  站的时候,不能弯腰驼背更加不能抖脚。站如松,要像松树一样挺拔。要抬头挺胸,义气凛然。

  走路要有走路的样子。步伐不要匆忙乱赶,行如风。脚步要像风一样的轻盈,使人内心自在。

  坐的时候,不能乱动,乱摸。坐如钟,坐时要像钢钟一样稳重。

  睡觉的时候,不能翻来覆去。卧如弓。身体自然弯曲就像一张弓一样。

  人不可以太注重外表,多注意这个人的内在,通过观察一个人,观察他是不是手守礼、尊礼,懂礼,可以看出这个人在社会中有没有地位;观察他的言行举止,也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未来成就……

  《弟子规》中又提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东西。一、在古代进门时,脚不能踩在门槛上;二、在站的时候,不能一直脚支撑着整个身体,这样显得十分没有礼貌;三、坐在地上时,大腿不能岔开;四、坐或站的时候,不能摇动大腿……这些举动,都会让你显得很轻浮,在社会上不能生存,也会导致长辈不喜欢,也没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一个注重外表礼仪的人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尊严、自信与威严,也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一个有修养的人,一定是一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人,当然,她也会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要求。我想,这些都能做到,一定是一个在社会中人缘好,容易被接受,前途一片光明的人!如果,觉醒的话,就朝这个目标前进吧,你的付出,一定会有你想要回报,加油。

《弟子规》读后感4

  最近,我爱上了《弟子规》。每天早上我都会在《弟子规》的朗读声中醒来,这是妈妈在电读机中为我设置的。开始,我只是喜欢听并随着朗读。

  时间长了我就问妈妈其中每句话的意思。妈妈告送我:“《弟子规》中的每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理解的透彻。古圣人孔子用简单的字句描绘出人生的事情,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如“父母勿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尽心尽力地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换不完!

  在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累了一天了回到家,浑身酸疼,而我却因为作业发牢骚。“来,好女儿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的话音刚落,我就不耐烦的说:“没有时间,没看见我在这写作业吗?”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错了,爸爸累了还不是为了我吗?我就算毫不犹豫的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了事的时候,总是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是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似我表面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发出了许多的不满。可是理解了《弟子规》内容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棵小树,不为他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参天大树。

  今后,我要管好自己,用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用《弟子规》来约束自己。“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弟子规》读后感5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弟子规》读后感6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陪孩子读了《弟子规》,得知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会编成的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如何为人,如何出事的基本规范。通过阅读着本书是孩子也得到了不少启迪,同时,使我们父母也对本人的所作所为,以及教育孩子成长时的种种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列举其中印象较深的部分。

  “谨而信”,即生活中的言语行为,需要不断地学习修养,不能顺其自然。我们感觉,应当从小开始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规定严格的规范,使其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能听任孩子的任性而为,应尽早矫正不正确的言行。

  “入则孝”篇讲述在家对父母孝顺的重要性和如何变成孝顺的之人的方法及心态的养成。进而是孩子在对父母尽孝的过程中,培养会感恩的心态,会体谅他人的心态,进而会得到家人及他人的信任的方法。

  另外,我们做父母的也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我们认为孩子还小,在和长辈或他人在相处时往往不严格要求他们,如吃的好玩的献给孩子享用,以至于他们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礼让长辈及他人,养成了坏的习惯。而《弟子规》指导我们“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还有,对于树立学习与生活的事先计划和提前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事勿忙 忙多错”这句经文绘出了精准的解释。现在的孩子们经常忘带东西或上学迟到,常常是前一天晚上不准备第二天上学的用品,缺少事先计划和准备,以至到时匆匆忙忙,身心慌乱,错误百出。通过熟读、理解这些经文,使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到“事勿忙 忙多错” 的道理,使之少犯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对学习和生活提高很多效率。

  总之,《弟子规》这部经文,不但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理解的好教材,而且还是父母们应该学习、理解,用于孩子们的教育,同时也用于父母自身修养的提高的好教材。

《弟子规》读后感7

  最近读了《弟子规》,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来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8

  我相信大家对《弟子规》并不陌生,可是它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朋友们,请允许我把我与它的故事给你慢慢道来。

  记得,我第一次与《弟子规》的亲密接触,是在三年级上学期的课外阅读课。李老师对《弟子规》这本书很是情有独钟,老师说过,学习《弟子规》关键是要领会书中的道德规范、处世准则,以指引人生航船。只要我们深刻领悟书中要义,我们就不会在惊涛骇浪中触礁,就不会在艰难跋涉中迷途——天呀!好厉害的样子!时至今日,我仍然最期待李老师上的课外书阅读课,觉得他深奥的言语背后必有深意。李老师的多次“怂恿”下,我竟能把《弟子规》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

  每当我打开《弟子规》总序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李老师抑扬顿挫的解说言语和严肃的形象,总会在我脑海浮现。我终于理解李老师当时的解说,“总序开篇”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我发现在学校的文化长廊,或品读或徜徉都是一种人生的享受。琳琅满目的古籍今典和沁人心脾的书香,让人仿佛置身于与先贤古哲交谈的文化盛宴……为什么千年前的《弟子规》对今人仍有如此重要意义?我想就像李老师说的那样吧——它是坚强的,是不屈的。它的意义是让人们难以抗拒的,它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它的美丽,是世人共睹的。

  读书是有力量的,读一本好书如同得知心的朋友让人循循向善,读一本经典则能开辟人生境界,让人踏地顶天无愧于世。感谢李老师的“怂恿”让我在浩瀚的书海中,发现并爱上属于自己的美丽一角。我将以《弟子规》为范——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它指引着我走向黎明,引领着我走向成功。

《弟子规》读后感9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中主要讲礼、孝、谨、敬、信、亲仁等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虽然《弟子规》中都是重要的真理,但我们却没有照做。比如“人不闲 勿事搅 人有短 切莫揭”意思就是:别人忙事不要打搅他人,别人有短处也绝对不要揭露出来,这是对人的一种尊敬。而现实生活中就有那种专门捣乱专门揭短的人,一点都不尊重别人。最近,我也在读《弟子规》,读到了一些关于“泛爱众”的内容。

  《弟子规》中有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意思是;别人对你有恩惠,你要是时刻刻想着回报他;如果别人和你有仇怨,你应该及时求他人谅解。仇怨在心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而别人对你的恩惠要一直长存在心里。既然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报恩、感恩,那现在社会的我们呢?

  通过观察,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的人;这次别人帮你找到了丢失的钱包,下次别人向你借钱时,你却连理都不理她(他),这种人就叫忘恩负义。雨果说:“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一部分。由此说明忘恩负义的人就是一个卑鄙小人,你愿意当一个卑鄙小人吗?大家都不愿意,那就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

  学会感恩,是做人的一的很重要的真理,古今中外,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哪个不会感恩的?孟子小时候厌学贪玩,他的母亲就剪短织到一半的布,为此教育孟子,结果孟子长大以后为感恩母亲成了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爱迪生也感恩母亲对他儿时的精心教导,长大成了一个出色的发明家

  看,这么多人都知道感恩,我们从小当然也要知道、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最要感恩的当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出去工作养家,母亲每天忙忙碌碌的照顾我们。可知父母每天为我们是多么的劳累,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从现在看是努力学习,长大报国报父母。

  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要让不会感恩的人学会感恩,要让学会感恩的人感恩别人,要让每个人都在感恩中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10

  中华经典,千古流芳;潜移默化,经久不衰;奇光异彩,独一无二。

  ——题记

  翻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先便留下了许多旷世之作。但是,在我心里,最博大精深的的著作就是《弟子规》。

  孝,万物之根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做人最根本的“孝”都做不到的话,那就真的可以说不不配当人。纵观历史,有那么多的榜样可以学习,孔融尽管很小,但他却知道让梨,知道孝顺亲人;董永虽然很穷,但他为了给父亲看病,卖光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只为了那一份难得的孝。羊知跪乳恩,鸦知反哺情……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要知道孝顺自己的亲人。

  自从读了《弟子规》,教育的力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的生活。现在,每天替父母捶捶背,聊聊天,进点孝,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孝,已在我心头悄悄生根发芽。

  莫忘,万物之根——孝!

  信,万物之本

  “凡出言,信为先”,每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总用无限感慨。诚信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一份快乐。所以,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诚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但是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这就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这就是一种公认的美德。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自从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每个人多一点诚信,少一点欺骗,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绚烂,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莫忘,万物之本——信!

  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

  虽不是山,却比山要高深;虽不是海,却不还要深沉;虽不是地,却比地要博大。这就是,一本魅力无穷的旷世之作,这就是,一本令我折服的永恒之作——《弟子规》

  感谢有你,让我的心灵开出一颗开花的树,清香永存!

  莫忘,万物根与本!

《弟子规》读后感11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并且细致的描述了日常的行为规范让人有则可依。育人就像是栽种一棵树,根基扎牢才会枝繁叶茂。一个拥有谦恭,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社会的栋梁。就如清末名将曾国藩所说“修身,治国,平天下。”人的修养体现其内在品质。《弟子规》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

  《弟子规》是传承如家经典文化的文学作品。从八个方面阐述,分别是孝道(入则孝),亲情(出则第),举止(谨),诚信(信),友善(泛爱众),仁爱(亲人)。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守孝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内容丰富。这里包含了孝顺父母等广泛的含义。

  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儿女更应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20xx年感动中国,一位儿子为救患有肝癌的母亲,毅然决然第捐出自己的肝脏,让母亲得以康复。隔绝母亲所接触的有关他捐肝救母的报道。身体之发,受之父母。孝顺父母是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不在操劳,替我们担心受累,也不要让他们作空巢老人,孤独寂寞。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心里上的宽慰。这也是一种孝道。

  血浓于水,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对长辈尊敬,爱护晚辈。做到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张者优先,听从长辈的安排等。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团结。其次外出要珍惜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的人。

  另外《弟子规》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这样给人请清新之感。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相互攀比。这不仅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时尚的潮流不断地改变,而我们仅需保持真正的自我,座最好的自己。

  爱你本来的样子。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一个人行为高尚名声自然会高而不是它是否有像潘安宋玉的美貌。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他软弱的一面,别人短处不应到处宣扬,应当取长补短。仁爱宽厚,以德服人。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与人坦诚相待。弟子规中的道理对于我们是终身受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而完善自我。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人物李毓秀。我从上幼儿园大班时,就非常喜欢看这本书。《弟子规》这本书讲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优良品质,我因此而迷上了这本书。

  《弟子规》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吃东西、喝水或坐下、行走时,都应该先让长辈在前,我们这些小孩子在后,这也是尊敬长辈的一种传统美德。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爸爸妈妈还约了一些叔叔阿姨,他们在一起正聊得热火朝天。妈妈突然对我说:“旭冉,你去服务台那儿拿一盒饮料吧,现在大家都有点口渴了。”“Ok!”我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就跑到服务台那儿跟阿姨要了一盒橙汁。我回到房间后,没等妈妈催促,我就连忙把饮料盒撕开,给叔叔阿姨和爸爸妈妈各倒了满满一杯橙汁,然后给我自己倒了大半杯橙汁。爸爸妈妈都吃惊地望着我,好像我的身上长了什么东西一样。爸爸笑眯眯地对我说:“今天我的宝贝女儿怎么这么懂事了,知道先给大人倒饮料,然后再给自己倒,真是长大了。”我自豪地说:“我这是从《弟子规》上学来的呀,‘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以,我要先给你们倒饮料,让你们先喝!”房间里的人都鼓起掌来。一个阿姨对我妈妈说:“瞧,你家女儿可真懂事儿,比我那调皮的儿子可强多了,那家伙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游戏,让他干点家务活他都不做,你看这孩子不用人催,就知道先给大人倒饮料,可真是个好孩子!”我一听到别人的夸奖,心里更加美滋滋的。

  回家的路上,正好有个路口正在施工,必须从一条很窄的小路绕过去,我让爸爸妈妈走在前面,我跟在他们的身后,“我们家旭冉今天表现得可真棒!”妈妈边走边说,“是呀,是呀,应该好好奖励一下。”爸爸说。

  《弟子规》这本书讲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真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经典作品。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我一遍遍地诵读着这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带来的谆谆教诲,一石激起千层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回答不要迟缓,父母指派做事时,行动不要偷懒。父母教导时,要洗耳恭听,父母责备时,要顺从的接受。当我读到这里时,我惭愧极了!想想自己,那一次,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一下再去。然后自顾自地埋头看起了电视。根本没有做到父母命,行勿懒。最后,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不愿地去晾衣服。后来因为一点误会,被爸爸妈妈批评,我不但没有做到"怡吾声,柔吾轻,还板着脸跟爸爸妈妈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心里恨他们、讨厌他们!现在想起来,真是太不应该了!

  爸爸妈妈每天天还没亮就出去上班,很晚才回来,他们做这些,都是为了我们这些儿女。可是,作为大女儿,我却没有体谅他们的艰辛,不仅没有做弟弟妹妹的榜样,有时还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弟弟妹妹们吵架,让爸爸妈妈为我们操心。而爸爸妈妈,一天工作下来,累的腰酸背痛。却没有半句怨言。爸爸有胃病,腰也经常疼,时常吃不下饭,可是为了我们,却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可我们呢?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义,更何况人呢?我们为人子女理当以孝为先。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们送上的那一杯热茶;孝,是父母累的时候,我们一句安慰的话;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们端上的洗脚水;孝,是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成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孝,是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孝。

  读《弟子规》,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读《弟子规》,细细品读,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对父母嘘寒问暖,洗洗脚,捶捶背,报上一句平安,献上一份孝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吧,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弟子规》读后感14

  国学文化传延至今,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数不尽的知识财富,如弟子规和三字经等都是很好的国学作品,传延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方法,所以现在国学文化知识风靡各地学院,但国学文化虽对我们知识方面有所启发但是也不可避免国学作品中有不好的的地方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与心理。所以也渐渐浮出人们对国学文化的两种看法,有人认为国学文化利大于弊,有人认为弊大于利,我所支持的是利大于弊。

  生活中我们避不了要去看很的书,但我们何不在看书的的同时选择对我们有帮助的书本呢?这样既完成了我们对书的要求与欲读望,又可以通过书本去学习去探究,再完美的书本也有不足的地方,没有十全十美的书等着我们,要我们去发现不足的地方,改正过来。同时我们也要有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样这本书的好处才会尽显出来。

  许多老师让孩子背诵弟子规,孩子们感到很吃劲,可我们只要把它当成小诗歌来背诵,在加上意思,一天背一则那样很快就会记住,这样也提高了我们的口才训练,同时也在空闲之时有了任务。而且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让我们学习《弟子规》也是学习的一种扩展延伸。让我们接触国学文化,我们的成长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小灌输的知识道德对人的一生都影响深刻,令人受用终身,另外从语文的教学来说,《弟子规》是篇三字句式,内容结合,言简意浓,值的我们反复熟读、深入学习并去理解,每天接触,对提高认字量也很有帮助。同时我觉得深读弟子规传延古代文化,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从中学到孝悌忠恕,懂得行为中的举止,建立良好的道德基础,拥有良好道德思想与品德。多数家长抱怨孩子拥有自私、任性、怕吃苦、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通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诵读的记忆学习。而且国学文化我于我们将来的生活和学习及走上社会都有正确的引导作用。传统文化可以教人知辱明理,振奋精神,里面不乏精华。

  所以并不是说国学文化传进小学是不好的,而是看教学方法,但抛开方法不说,国学文化的本身是优秀是可以传送给我们知识的,告诉我们古人总结的经验的。传延中国的古老文化。

《弟子规》读后感15

  “弟子规 ,圣人训 ;守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从幼儿园开始,我就能随口吟诵《弟子规》,背得琅琅上口。然而那时,我并不大明白里面所讲的含义。

  上了小学后,学校让我们多诵读国学经典,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每天晨读都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国学经典。渐渐地,我便对《弟子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弟子规》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作。它是中国旧时的启蒙课本,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它让我们不仅了解古文化知识,还能汲取先人的智慧。

  读了《弟子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的含 义是:在家中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回应,不能慢吞吞地回答。父母有事要我们 去做的时候,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懒得去做。

  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 恭恭敬敬地将父母的话记在心里。当我们犯错的时候,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地听父母 的教诲,并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失,不可以顶撞父母,再让他们伤心生气。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看中医,带回几包中药回家煎熬。药煎好后,妈妈盛了一碗药汤让我喝,我刚喝感觉有点烫,就说:“那么烫叫我喝!我不喝!”妈妈急忙去把药汤降温,我喝了一口太苦了,大闹不喝了。妈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不停顶撞,气在心头我就把药汤倒掉;妈妈两眼充满泪光,默默无言的走进房间伤心落泪!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是好。父母含心茹苦把我养育,我尚末为他们分担,还让他们生气,真不该。此时,“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我心中回响,我急忙去厨房煎药。

  学习《弟子规》,可以引导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常常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

【《弟子规》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弟子规的读后感10-23

弟子规读后感15篇12-29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读后感6篇06-22

《弟子规》心得体会01-24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有感400字06-23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作文范文07-19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作文550字07-18

学国学经典弟子规心得体会作文04-02

有关读后感作文:《童年》读后感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