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读后感

时间:2023-02-05 11:15: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者》读后感(通用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者》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者》读后感(通用15篇)

《读者》读后感1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从桌上随手拿来一本《寄小读者》,翻开书,不经意读起了其中的通讯五。读着读着,心中竟有一丝丝酸楚。冰心奶奶在火车上遇见一对母女,那女儿不住地撒娇,要汤要水。母亲面目蔼然,和她谈话的态度,似爱怜,又似斥责。这不禁让冰心奶奶想起自己的母亲,临风偷洒了几滴泪。回忆起临行时,姨母问她舍得母亲么?她从容一笑,回答:“那怎么舍不得?日子那么短,那边还有人照应。”可其实内心舍不得母亲,更舍不得母亲对自己的爱。

  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是呀,有谁能扯断这浓厚的母子情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又把我们养育大,给予我们爱,这种爱是永恒不变的,是温和的、是细碎的.。然而且也正是这种爱时刻围绕着我们,使我们并不珍惜,有时甚至感到厌烦。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要去姥姥家玩,临行前,妈妈不停地叮嘱道:“琳琳哪,去了以后,别跟妹妹在院在子里疯跑,地上的雪还没融化,另外还结着冰,容易划倒……”我是属于那种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类型。一到姥姥家便和妹妹一起在雪地里疯了起来,一不留神,摔了一个大跟头,疼得哇哇大哭。这时,我想起了妈妈,要是她在身边多好啊!又想起了妈妈的叮嘱,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

  啊,母爱是多么珍贵啊!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把自己当作中心,不管母亲的感受。同学们,我们是“生在福中不

  知福”,试想一下,如果有个孤儿流浪在社会,有谁会对他问寒问暖,又有谁会关心他呢?

  地球也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在它的怀抱中生活,它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和食物,可人们却不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珍惜“母亲”对我们的爱。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大自然,使以前的树林变成了高楼大厦;以前的绿洲变成了大片沙漠;以前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臭气熏天的“黑河”;以前空气中的花香变成了刺鼻有害的气体;

  以前的声声鸟语变成了嗓音……使我们的“母亲”身上遍体鳞伤。我们应该珍惜地球母亲对我们的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灵。母爱是尽职的卫士,保护着幼小的生命。母爱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母爱是秋天的金黄,展现着丰收的喜

  悦。让我们向冰心奶奶学习,珍惜母爱,回报母爱,赞美母爱!

《读者》读后感2

  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一前一后,两个有关读书的电视节目在荧屏和朋友圈同时搅起了一股热潮,那些难得一见、堪称殊荣的标签也随即贴在了节目的名字上,这是对节目制作者的褒扬,也是对当下收视环境的批判。

  不可否认,《见字如面》《朗读者》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交叠之后产生的聚光:既有依然需要明星名人的光环效应,也有相对克制、不以煽情爆料为看点的制作理念;既有对人生价值、人生情感的挖掘,也有对纸上文字的重塑和重新演绎。

  这些成功的因素也再一次证明文学不朽,文字不朽。无论穿越怎样的时间空间,无论历经怎样的'社会变迁,那些或久远、或晚近的文字还是会和心灵很近,滋润人心,温暖生命。

  然而,观赏追光下的电视读书节目,赞誉其为清流的同时,至少还有几个需要强调的背景。

  一是清流也未能免俗。

  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各类综艺花活轮番上演,观众已经审美疲劳,厌倦之情溢于言表。所谓综艺清流正是相对于这些“浊流”而言的。

  在一圈低级趣味、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估观众智商、大量抄袭复制的综艺节目的反衬下,传递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的电视读书节目自然鹤立鸡群,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不过,清流也未能免俗,名人依然是看点,深广的舞台、绚烂的灯光依然不可或缺。

  二是电视读书对阅读的重启,究竟有多大的作用。

  显而易见,《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种节目的核心内容,是传统电视读书节目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嬗变,是对读书的重启,是一种文字在其他平台上的再生。

  可是,正如现代媒介批判经典《娱乐至死》一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所说,影像要求造成视觉冲击,要求有更多的画面。或者说,电视这种媒介的天然属性,本身就很难给人以完整的理性思考,只能是一种碎片化的,感官冲击强烈的叙事。

  比如,《见字如面》也好,《朗读者》也罢,都在——读,这种读,是有声音的读,是有情感的读,也是有选择的读,选择语速、选择重音、选择声调,等等。这是节目的亮点,可能也是和正常读书最大的不同。

  比如,电视节目节奏的推进是线性的,而读书则是可以跳跃的,甚至是可以停驻的、反复的、回旋的。比如读信,我不知道怎样的声音可以读出“意映卿卿如晤”,怎样的心情才能读出“少卿足下”,我不知道“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应该怎么表达,“我的良心就是你”应该怎么寻找重音。可是我知道,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每个人的体验可能都不一样。

《读者》读后感3

  有一天,我象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有一只小鸟从天而降,落在了我的头上。我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小鸟的翅膀受伤了。我本来不想管这只小鸟的,可是小鸟却用哀求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救救我,救救我。”这也是一条生命啊!我怎能见死不就?我小心翼翼地拾起小鸟,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回到家,我从房间里拿出红药水和纱布,把小鸟的伤口包好,然后拿出一个纸盒子,用剪刀剪了一些小洞透气,剪了一个大洞做门,然后涂上了漂亮的颜色。我把小鸟放进了新家,一有空,我就把小鸟翅膀上的纱布打开,看一看小鸟的伤口好了没有;每天,我都从花园里找一些东西给小鸟吃;有时,我还把小鸟放出来让它练习飞行。

  我和小鸟的感情越来越深,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小鸟的翅膀完全好了,我虽然舍不得让小鸟离开,但是大自然才是它的家,小鸟在那里生活才最快乐。何况小鸟好久没有回家,鸟妈妈一定焦急万分。我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走了,小鸟在我的头顶盘旋着,发出“喳、喳、喳”的叫声,好象在说:“谢谢你,谢谢你!”

  望着小鸟飞走的身影,我想起了一位作家的一段话:“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小时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时未曾做过不仁爱的事情,但如今却堕落了……”

  她也曾象我一样在小时候救过小鸟,可是她长大以后却因一次无心的过错,让自家的小狗将一只初次出来觅食的小鼠给吃了。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她仍觉忧愧,总想着那只小鼠的母亲,含着伤心之泪,夜夜出来找它,要带它回家。灵魂隐隐作痛,直到把整个事情毫无保留地写了出来,接受小朋友的严正裁判。

  或许在别人的眼中这只是针尖大的事情,可是在作家冰心的'眼里,她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堕落了。

  我认为冰心没有堕落,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是不会堕落的,珍爱每一条生命的人也不会堕落,能终身与小孩子做朋友的人更不会堕落。

  通过品味一篇篇充满情感的文章,让我感受到了冰心的童贞,冰心的勇敢,冰心的博爱。爱一个人很容易,爱大家却很困难,而冰心小时就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正是因为冰心有一颗仁爱的心,才能写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的诗歌和文章,才会将爱的种子播撒在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的心中。

《读者》读后感4

  同学给我推荐了一本德国本哈德。施林克的中文译本《朗读者》。读完这本书的感受,用一个简练而准确的词来形容就是“掩卷沉思”。就像看完一场好电影,走出影院,心仍停留在银幕上的某个场景,又或者听完一张唱片,关掉机器,依然余音缭绕一样。合上《朗读者》就是这种感觉。我并未能像书的结尾说到那样——每一个读者都会把它一夜读完,毕竟书中涉及的历史、道德、情欲、伦理等问题很复杂,让人陷入深沉的思考难以自拔。

  故事讲述一个十五岁的中学生米夏因为偶然的原因爱上了三十六岁的汉娜。对于米夏而言,他在汉娜身上发现了一个突然令自己成熟而自信的世界,而汉娜也因为有了米夏的朗读而安静且散发着柔和的光辉。但是,汉娜不久却突然不辞而别。等到再见到汉娜,米夏已是在法庭实习的'法学系大学生,而汉娜却是嫌犯之一。汉娜的罪名是在纳粹时期当过看守,在一次空袭中造成了大批犹太人死亡。(战争开始时汉娜曾在西门子任职,本来还有提升的机会,汉娜却令人惊讶地辞职当了纳粹的看守。)在审讯中,别人把当年遭空袭后起草文件的事推在汉娜身上,她却出人意料地承揽了下来,结果被判终身监禁。

  在知道了汉娜越来越多的事情后,米夏发现了汉娜一生最大的秘密:汉娜不识字!正是为了掩盖这一点,汉娜屡屡放弃前程,几年前离开米夏也是为此。但是在法庭上和众人面前,米夏并没有作出任何透露,也没有替汉娜辩护。出于对汉娜的维护,还是对自己的维护呢?我不能理解。

  汉娜的身影一直索绕在米夏心里甚至贯穿于米夏的一生,婚姻失败的米夏在汉娜入狱八年后,开始重新为汉娜朗读名著,并把录音带寄给汉娜。这给狱中艰难生存的汉娜带来了希望,汉娜凭着录音,并从图书馆借到这些书籍,然后逐字逐句同她听到的内容进行对照,那台录音机也为此就要一会儿向前转,一会儿向后倒,一会儿暂停,因为反复退进使录音机坏过无数次。汉娜竟渐渐学会了读写,且开始满怀希望给米夏写信。收到了汉娜写来的信,内心充满喜悦安慰,但内在柔弱犹豫的米夏却始终没有给她回信。

  汉娜可以出狱了,由于没有别的亲人,狱警联系了米夏,他们这才见了尴尬的一面。米夏发现汉娜明显老了,几乎不知道如何面对她。而就在米夏去接汉娜出狱的当天凌晨,汉娜自杀了。

  这部小说,看后给人一种启迪性,那就是让人性的认知和对社会的思考,来洗涤你的灵魂。

《读者》读后感5

  很早的时候我们在初中学过冰心奶奶的散文《小桔灯》,文章中的那个“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又和孩子一起拜读了冰心奶奶的散文集《寄小读者》。

  整篇文集采取和小朋友谈天的亲切口气,语言灵动委婉、文笔细腻,感情浓厚,童心、稚趣跃然纸上,处处洋溢着冰心女士对孩子们的喜爱和关怀,以及她对祖国、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作为一个年过四十的父亲通读完整篇文集后,不禁感慨万千。看似一本写给孩子的通讯录,实际上更是一本诠释“爱”的哲学教育书。

  用现在的话来讲,冰心是一个充满“爱和正能量”的人,在她的眼睛里,一花 、一 草 、一事、一物、一景,皆有生命之美,自然之趣,这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用“正能量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

  从她的多篇文章来看,“爱”的`主题一直贯穿始终,这种爱从根本上是源于父母从小点滴的教育和影响。文章中有两件小事让我很是触动:

  一件是冰心很小的时候,头发很短,为了让母亲给自己扎鞭子,父亲每次都拿着照相机匣子,假装照相。而年幼的冰心却不知道跟父亲要照片。

  另一件事是:一只小老鼠出来寻食,冰心的父母看到后并未惊乱和驱赶,而是注视着它,在冰心用书本盖住它的时候,她的母亲连忙阻止,在被小狗叼走后,母亲也并未斥责冰心,只是缓缓地说:“它实在小的很……,它的母亲在窝里,不知怎样的想望呢。”

  冰心的父母是一对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为女儿做出了表率: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于世上的理由,我们要关爱世上的每一个弱小的生命,关爱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想想如果在今天是我们的家中闯进一只幼小的老鼠,我们又该是如何的表现呢?即使我们今天看过这篇文章,我们就一定能做得到吗?

  不由得想起在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开车不小心压死了一只小狗,当时孩子很冷漠,有点无动于衷,让我很是生气。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对孩子爱的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更是缺乏爱的教育环境。

  随着成长和我们对爱心教育的重视,有一次我出差到了宾馆后,孩子打电话说他在行李箱里偷偷地放了一个小糖罐子给我,那是老师奖励给他的,当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有爱有一切……

  感谢老师给予的机会,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接受了一次爱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礼。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爱”是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的功课。

《读者》读后感6

  《再寄小读者》这篇课文是现代作家——冰心奶奶给全国少年儿童的。对于冰心奶奶,我早已慕名了,我在《少年文艺》,《优秀信件》中都见到冰心奶奶的名字和作品,我为自己能在课文中再次见到冰心奶奶的作品而感到十分高兴,所以也看得十分仔细。

  看了课文,我学到了好多怎样写作文的知识。 冰心奶奶写这封信,许多地方都含而不露。比如信的第一段,冰心奶奶仔细询问了我们的暑假生活,运用了许多个问号。我自学时,还以为冰心奶奶是关心我们,后来,上课时老师讲才明白,原来,冰心奶奶通过问我们去哪些有趣的地方,。参加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解决了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问题。我们有时候写作文时,会觉得没什么可写了,都不值得提一提。可现在冰心奶奶却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写作文的内容,啊!原来奥妙在这儿呀!

  我有时候写日记,也会像冰心奶奶所说的一样,用一些“好看极了”,“十分高兴”,等模糊的词语轻轻带过,冰心奶奶真神,她好像料到似的,用一件事例——两个孩子一同游了公园后写的日记的对比,说明了要写一件事,不能轻轻带过,要用具体的事例来写。比如游动物园,可以写天气,游人,动物的动作,形态和皮毛,羽毛的颜色,也可以写游人所说的话,写作文要生动具体,活灵活现,条理清楚。做到了这几点,人们读了你的文章,就会有一种“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的感觉。

  冰心奶奶还在信内通过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是怎样学习的,告诉我们要学习好,作文好,必须要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专心听讲,笔记也要记好,不要写错别字。而且老师介绍给我们的儿童刊物,也要认真仔细的阅读,最好把书里优美,生动的词句都摘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写作文时,就可以拿出来参考:这个句子在文章里用得到吗?这个词语文章里用得到吗?要是文章的意思和句子差不多,就可以把句子写在作文上。不过,你光有许多好词句积攒着,不会运用,也是枉然。所以,你不仅要有许多优美的句子,还要会灵活运用。

  冰心奶奶还在信中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定要先学好语文,作文,阅读才能得到明显提高。我们的课文内容都很好,我们要抓紧学习时间,好好记笔记。冰心奶奶还鼓励我们说只要刻苦学习,一定能赶上那位爱学习的好学生。

  “到了你能够很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时候,你将会感到无限的欢乐。”对于这一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写好作文后,便“自我欣赏”,“自我检查”,有时候,读到好笑的地方,我竟会笑出声来。

  那位爱学习的好学生,写作文生动具体.活灵活现,一篇作文一字就是千把字。我一定要向他学习!

《读者》读后感7

  昨晚在《读者》里看到一篇文章叫:烈火烧不毁的坚强。感触颇深,不得不为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文中主人公叫蔡振国,三岁时被一场大火烧的双腿蜷缩,无法站立,颈与胸粘连,抬不起头,右肘屈曲,弯成直角,面部也几乎找不到完整的五官,下唇外翻,耳廓缺损…悲惨的命运并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男孩,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同龄人一样刻苦读书。最后以高考成绩604分,超过山东重点本科线7分的佳绩,被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系提前录取。看到这样的成绩,不得不感叹,不得不肃然起敬。这样一个身体严重残缺的人,他十几年来的奋斗历程无人可以想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正视自己,需要忍受多少冷嘲热讽…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也没有放弃,他在奋力挣扎,与命运抗争…在数不尽的血水与泪水中,他学着邦腿走路,用被火烧得只剩下两个拳头状的残肢以及树芽般的三截手指写字,画画,上学。每次考试都是全校第一名。上初中时他还住校,强迫自己学洗衣服。慢慢的他自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能削果,还能穿针引线缝衣服…难以想象他那手怎么能…

  残疾的蔡振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原先躲着他的同学也开始悄悄的接近他,曾经嘲笑过他的同学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原因就是,他做到的是我们好多正常人都做不到的。如果我嘲笑他,那不是在嘲笑自己?

  接到录取通知后,他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医院都要免费帮他动手术,整容。相信这个重新破茧而出的蝴蝶会做出更大的成绩,再创人类奇迹!

  烈火未能烧毁不屈的精神,灾难中飞出一只火凤凰。

  蔡振国在感谢苦难的报告中说:苦难是弱者的`深渊,强者的学校,眼泪无法改变命运,超越了苦难,将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试问我们正常人有几人能做得到?相比之下,我们四肢健全,应该是幸福的了,还要整天抱怨命运的不公,遇到点挫折,委屈就想跳楼,自杀。我们有什么资格这样做?当你在抱怨在烦恼,站在楼顶准备纵身一跃的时候,请想想蔡振国想想那些身体残疾仍坚强奋战,与命运抗挣,努力活着的人吧。为什么他们能做到,我们正常的人却做不到?就为了那点不是烦恼的烦恼?既然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欣然接受,勇敢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我们,这么健康,难道不该更乐观,更对生活充满希望?

  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天无绝人之路,调整好心态,乐观向上,不必计较太多得失,生活原来是很美好的,一切都是好的。也一样可以每天对着初升的太阳幸福的微笑。

《读者》读后感8

  秦文君阿姨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有许多热衷于她的小读者给她写信。“亲爱的小读者,在我心里,你们就是最美好的奇迹”这是秦文君阿姨说的,也是她所信仰的。因为这些小读者,才诞生了这本书——《你好,小读者》。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有关孩子与父母之间有“代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在这里称他为X。X的父亲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X的家中很有钱,他很敬爱他的父亲,与父亲的感情特别好,就像一对亲兄弟。X的同学都很羡慕这对父子的感情。可就是这对亲密的父子,中间也有了隔阂。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X与父母正在看电视,忽然从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面容憔悴的农民,是他父亲医院的病号。他提着一只肥敦敦的母鸡,对他父亲说:“医生,我很久以前就住进了您的医院,准备动手术,可到现在也没有轮到我。住在医院又花钱,病还治不好,这只鸡我送您,麻烦您尽快为我动手术!”说着,张罗着准备杀鸡。X的父亲忙劝住他说:“不行,我们医院有规定,不能收礼!”说着,硬是把农民送走了。X虽然在看电视,却也暗暗敬佩他的父亲,认为他讲原则。可谁知,农民刚走,X就听见父亲暗地里对妈妈说:“乡下人真抠门,一只鸡就想让我提前给他动手术?喏,2号病房的病人送的,日本原装笔记本电脑!贵着呢!”说着,从皮包里取出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对X说:“儿子,犒劳你了!”X狠狠瞪了父亲一眼,走进了房间。他父亲也悻悻地收起电脑,接着看电视。从这以后,X就认为父亲是一个不讲原则的“小人”,原本亲密的父子,变成了一对路人。

  读到这个故事后,我的心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我也曾与父母发生过争执。记得有一天,我考试得了98分,而班上有几个100分。妈妈很生气,不断地指责我。我不满地想:如果只凭分数断定学生的好坏,岂不是太荒唐了!

  事后,我对我的想法十分后悔,妈妈毕竟是爱我的`,但是,她的表达方式使我不堪重负,使我那颗又强又脆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感到妈妈的希望是一种束缚,使我那片脆弱的翅膀努力想挣脱妈妈温暖的怀抱,同时又感到大千世界的我多么像沧海中的一滴水。连接上下两代人的,不仅是血缘,还有爱。少了前者,人类将无法繁衍生息;少了后者,世界将变得支离破碎。我们这些孩子要学会体谅父母,父母要学会理解孩子,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变成坦途。

《读者》读后感9

  冷暖对接成雨,春秋交替为年,因为遇见,事物发生了质的改变。那么,人与人的遇见,是什么?是一切故事的开始。因为不同的遇见,才有了生命,才有了万千世界上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人生。

  遇见,从主持人董卿开始。董卿在事业最高峰时期来了个“急刹车”,选择深造留学远方。因为她觉得主持人不应当是演员,而是文人,自己曾经的失误是应该避免的,个人能力需要提升,前进的方向也需重新思考调整。遇见,因选择而改变,也因坚定和优秀更加美好。两年后,无论是《诗词大会》,还是《朗读者》,制片人及主持人的董卿,无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这样的遇见,是主动的,积极靠近目标的;想要遇见崭新的自己,是需要勇气、需要沉淀的。

  人动情的遇见,莫过于爱情了。以地为纸,书画一生爱你的'篇章,因为遇见殷洁,遇见一生想呵护的人,遇见爱情,周小林卖掉广州的房子置了一片荒芜,为太太养育起一片花海,脚踏实地,诚实劳作于大地,在绽放的花海中陪她一起看月亮看星星。对于城市中忙碌迷茫、低头不语的人群,这该是多么难以想象的生活和相爱的方式。遇见一人,改变一生,恩爱一生,遇见你是我们故事的开始。

  遇见,除了带来改变,也会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遇见皇冠,世界小姐张梓琳开始了惊喜的人生旅程,奔赴世界各地参与募集善款超过三千万美元;遇见女儿,她成为了内心丰富、感性的平常妈妈。亲情的遇见,是一生的缘分,是许多感动的开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遇见”,让张梓琳的美丽从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传递不同的光芒;而这两次遇见,也会在她人生路上熠熠生辉,成为指引成长的明灯。

  在人生路上,许多人都在执着于遇见个人存在的价值。有这样一群人,在炮火掠过的天空下,在生命时刻在受到威胁的医院围墙里,遇见了新的生命,也遇见了作为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是“无国界医生”蒋励和她的团队。在不太平的阿富汗,他们在三个月的时间接生了三千多个孩子,而且没有一例孕妇死亡,这在高于中国孕妇死亡率二十多倍的阿富汗来说是多么伟大的存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生命的崇敬、证明中国医生的专业果勇、也找寻到个人存在的价值。在这样一条需要披荆斩棘的人生道路上,我也遇见所爱和为之坚持一生的梦想——为山区的孩子带去希望,带去温暖,一幕幕遇见一步步实现,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一定还会选择遇见。

  感谢《朗读者》这本精品的书,即使只是第一章的内容,我“遇见”许多真挚的力量,开始自己的思考。遇见,遇见你,遇见他,遇见喜,遇见伤,或欣喜或悔恨,或成功或失败,都将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遇见是故事的开始,愿我们足够幸运、耐心和勇敢,把握少许难得的遇见,书写值得一生回念的结局。

《读者》读后感10

  每天下班回宿舍,闲来无事都会捧着一本《读者》细细品味。

  每次,当我买回一本《读者》,我都会认真看“卷首语”,我觉得,一本书的“卷首语”是很重要的,《读者》的每一篇“卷首语”都会告诉人们一个深深的道理,让人印象深刻。

  深夜,静静的躺在床上,手捧着一本《读者》,当我读完几篇故事时,心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其中有一则寓言给我印象深刻故事是这样的: 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的第七次失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禁不住说:“一只小小的蚂蚁,这样执着顽强,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现在遭到一点挫折,能气馁退缩吗?”他觉得自己应该振奋起来,来勇敢地面对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难。

  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也禁不住说:“可怜的蚂蚁,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蚂蚁!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地失利,我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蛮干一气了——我是个人,是个有头脑的人。”果然,他变得理智了,他果断地放弃了原先错误的决定,走上了新的道路 ……

  当我看完这一篇故事后,我陷入沉思,想想,一只小小的蚂蚁的体积与我们一个人来相比是一个多大的天壤之别啊!但现在的我们与蚂蚁也有一种天壤之别的地方,那就是——精神。

  一只小小的蚂蚁途径了7次失败都还不放弃,而现在的我们呢?也许1次小小的挫折有可能会让我们放弃了以及整个人生,也许你会笑我说,一只蚂蚁怎能和一个人相提并论呢?但是的确是这样的,就比如一些感情失败的人!他有可能会因为人生中的这一次挫折而放弃了整个人生,也许会天天呆在家里上网啊,玩碍…跟甚者连自己的生命都要放弃,一点也不想想家人,让我觉得这种人真是白活了这么多年啊!

  我觉得这种事没什么不可能的,因为我坚信挫折能锻炼一个人的心,也能就此毁了一个人,也许因为这样,很多人都想远离挫折,甚至逃避挫折,当是人人心理都应该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蚂蚁的这种精神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像蚂蚁那样不要轻易被挫折而打败,即使命运将自己避进死角,只要心中有盏不灭的灯,生活就会展开新的出路和生机。

《读者》读后感1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经常读书。我就非常喜欢读书,我总是读各种各样的书,但是,我唯独对《寄小读者》这本书爱不释手。这本书收集的是冰心奶奶1923年到1926年赴美期间写的通讯。每读一篇通讯,我总会有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的通讯二,我觉得这篇通讯写得很生动,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是动物的生命,还是植物的生命,只要是一条生命,我们都要好好的对待。你瞧这段话:“一只小老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地,坦然地,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看我——我惊慌地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之中,它仍是怡然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小眼睛。”在这段话中,我看到了一只可爱弱小的小老鼠,想把它捧在手中,想抱抱它,亲亲它,照顾这条弱小的小生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会有一点儿的怜悯之心。冰心奶奶用这样生动的语言描写这只小老鼠,显得它是那么的弱小、可爱、惹人怜啊!仿佛现实生活中的老鼠也是这样。

  接下来的两段:“小朋友们,请容我忏悔!一刹那顷我神经错乱地俯下身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地将它盖上。——上帝!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它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地蜷伏在地上。”“出到门外,只听得它在虎儿口里微弱凄苦地啾啾地叫了几声,此后便没有了声息。——前后不到一分钟,这温柔的小活物,使我心上飕地着了一箭。”这两段都突出了冰心奶奶善良,有“爱。”你想,谁会对一只讨人厌的老鼠心软呢?由此可想而知,冰心奶奶是多么善良!

  读到通讯五,有一种莫名的感情涌上心头。冰心奶奶通过这篇通讯告诉我们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抹不去的,它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这篇文章无时无刻不在翻动着我的“记忆之书”,使我总能想到已经离开我多年的妈妈,我还记得小时候,我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的那种情形,然后听妈妈给我讲《白雪公主》的故事,每读这篇通讯,我总是会对着无边无际的天空说:“妈妈,您快回家吧!”

  这本书一共有29篇通讯,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通讯二十八了。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国的冰心奶奶。虽然冰心奶奶离开祖国3年,但是并没有忘记我们的祖国,时时刻刻都把祖国记在心里,冰心奶奶如此爱国,不得不让我佩服啊!我也要像冰心奶奶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寄小读者》,这本书充满了浓浓的爱,感染我,使我也充满了爱!同时也让我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像冰心奶奶一样,做一个有“爱”,善良的人!

《读者》读后感12

  在《读者》20xx-24期刊物第51页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篇名是《赏识》。字数不多仅469个字,故事也没有跌岩起伏,平淡中折射出了一个道理。内容是这样的:

  韩国一家大型公司某晚保险箱遭窃,与窃贼展开殊死搏斗的,竟是一名清洁工。

  作为公司最没地位、最不起眼的的角色,作为可以置身事外,或者可以采取其他更为安全措施的人,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愿意拿生命去冒险,于是这家公司的凝聚力成为其他大公司羡慕和猜测的谜。

  在给清洁工举办的庆功宴上,当然有人要问他动机何在,他回答说:“总经理每次走过我身边的时候,总会说‘你的地扫得真干净。’”

  答案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但是就这“俘获”人心的一句话,有多少日理万机、位高权重的管理者想不到去说、不屑去说?惯常的思维是:我付给你钱,你是公司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就该好好打扫卫生,这是你的本职。我该做我做到的,你做你该做到的,从交易和管理的逻辑角度来讲,这无懈可击,可是,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以人相许易,以心相许难,难怪古今帝王的重要一课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人情,是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会需要和应于珍视的东西。

  由此我提炼出了如下关键词:人情、赏识、珍视。

  我对赏识感触颇深。记得去年东方红学校取经回来,应校领导的安排,为部分中层和语文教师做一“问题导学模式”的讲座。面对新领导、教研员、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解读一个模式,心里的忐忑可想而知。尽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中途的互动环节-----解答郭校长的提问还是着实让我心有余悸,没想到的是郭校长总是微笑着边听边频频点头,我渐渐放松起来。如果说说此次的讲座还算成功,那要归功于郭校长频频传递出的赏识的信息激励了我。至今清楚的.记得郭校长总结的第一句话:“小南坑小学真是藏龙卧虎之地”莫高的评价,真诚的赏识,我知道我离“龙、虎”这些佼佼者甚远,但我有了目标:要做小南坑小学最好的老师,无愧于校长的期望。年过半百的我一名老教师能升腾起如此的愿景,真的源于一股巨大的力量-------赏识。其实得到郭校长赏识的岂止我一个,小南坑小学的许多教师也都在郭校长的赏识中发生着悄然变化……

  赏识是“俘获”人心的一把利剑,好好地利用这把利剑,赏识的看待你的下属、你的爱人、你的孩子、你身边的人吧,哪怕他只是把地扫的干净。不要吝惜赞美和微笑,带着真诚和尊重,你会发现,回馈你的是你付出的平方、立方……

《读者》读后感13

  我想先问问大家:你读过作家冰心的《寄小读者》吗?书中那句句温情的话语,至今仍让我回味犹新,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被爱。这次,我有幸通过“读书俱乐部”活动读了一本书——《你好,小读者》。它和《寄小读者》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温暖的光芒。本书是著名作家秦文君根据8000多封小读者的来信以及数不清的E—mail,以饱蘸真情的笔触和充满人生智慧的思考,写给小读者的知心话语。内容都是中小学生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如偶像、早恋、友谊、学业、竞争、亲情、阅读、写作、兴趣爱好等,读来亲切、温馨,如同一曲曲美妙的音乐,荡漾在小读者的心底,又像一盏盏明亮的`小橘灯,照亮小读者的前程。

  在小读者眼里千头万绪的烦恼,经秦老师一一细心指点,就“鬼斧神工”地给解开了。秦老师和小读者交流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友谊、学业、亲情、竞争……各种纷繁错乱的事,都在她与小读者的笔下娓娓道来。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写给秦老师的一封信,他满纸灰色,觉得自己现在是一无是处了。可是秦老师在回信时的第一句话就说,“收到你的来信,给我第一印象就是你那有条不紊的好字,仿宋体,秀逸帅气。俗话说,字若其人,看到你的字,我就能看到你的才华。”秦文君老师是满纸的真情真意,把所有对孩子的爱都流露到了书里面。试想这个小男孩收到秦老师的回信,那意义就远不止是一封信了,他会得到一种信心,他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理解他,从而更有勇气地去面对挫折、直面人生。秦老师在回小读者的信时,讲了许多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她年少时有过叛逆,也有过碰壁,她想把自己的经历跟孩子们分享:每个人从小到大会遇到无数个麻烦,但这些麻烦以后可能会成为一种财富。人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她鼓励小读者们不要害怕,勇于克服困难。让人觉得非常真切。

  翻开书页,秦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亲情与真理:“连接两代人的,除了血缘,还有爱”;“人的一生,最终就是在抗拒孤独”;“在友谊的问题上,性格也是一个关键”……。无数句“心灵鸡汤”般的话语,抚慰着我的心灵,仿佛给我注入了一股股心灵的力量。我和很多读者朋友一样,喜欢和崇敬秦文君老师。因为喜欢、爱、崇敬、感动、向往、感激等情愫而给一个人一笔一画地亲笔写信,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困惑,是生活中特别温馨、特别美好的一件事情。可惜现在通讯的发达大大减少了这种机会,也使得很多人很多时候已经享受不到这种近乎古典的温馨和美好了。

  朋友们,都来阅读这本书吧!让它带给你智慧和哲理,还有那暖人肺腑的真挚感情。

《读者》读后感14

  一说起冰心,大家一定和我一样,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大作家”三个字。我曾经认为,“大作家”一定丰衣足食,生活美好舒适,每天在书桌前写书,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但自从读完《寄小读者》,我发现我错了,从羡慕“大作家”的生活变成羡慕自己的生活……

  《寄小读者》是一本家喻户晓的著作,是世纪老人——冰心和我们小朋友以书信的形式聊天,一次一次的信就组成了这本著作。书中,大多写的是冰心介绍她的生活,其中几个部分是我记忆犹新,感想颇多。第一件是冰心与朋友望天,望月,望星星。朋友说这是牵牛星,那是织女星,使冰心情不自禁想起了儿时的生活:爸爸用手指一个一个地介绍夜空中那一颗颗闪亮的明星。思念父亲的悲痛心情使她陷入了沉思……第二件是冰心在病房里艰难写作,她是写给谁的?正是她的父、母、弟、妹。信中,冰心向他们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与渴望回家的心情。

  冰心与我们书信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原谅我不能一一讲述,但从刚刚讲述的两件事中,大家一定发现,冰心父母在世,她却不可以与他们相伴。父母,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报答完恩情的人,因为他们是给予我们生命又用心抚养我们成长的人。现在,你的父母也许就在你的旁边,每天下班便可见到他们,和父母在一起,对于我们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对冰心却是一种奢侈。当冰心离开父母时,从此,她就没有了依靠。伤心难过时,你可以在父母怀里大哭一场,但冰心不能,这样的生活又怎能称得上“美好舒适”呢?

  刚刚在说父母,现在我们来说生病。一般人生病,哪个身旁没有母亲的照顾?又有哪个身旁没有父亲的抚慰?而冰心却只有信与花,这与亲人温暖的陪伴相比可差远了,此时妈妈的一碗羹汤是最好的良药。我们轻松拥有的,却是冰心最奢求的,这种和家人分离的生活又怎能称得上“美好舒适”?我们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同学们,不要再羡慕别人的生活了,我们要学会珍惜现在拥有的,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更丰富的,只要和家人在一起,不管什么样的生活都是最幸福的!

  时间关系,这次只能讲这么多了。《寄小读者》是冰心的书信,也是她的日记。听我这样说还不够使大家了解冰心的生活,希望大家能从百忙中抽出一点儿时间来读一读,书还是自己读更为好,一定会收获很多的!

《读者》读后感15

  近期在《读者》20xx年第24期里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让孩子快乐的技能》,读后颇有感触。

  首先是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感触。从教二十余年,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我的学生的,但这种喜欢的标准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有所不同的。在刚入职的三五年里,特别喜欢那种爱笑爱闹的“古灵精”,下了课常常会被他们缠着一起玩。

  后来,慢慢地也开始注意起那些平时不大爱笑的“小古板”,发现他们的脑袋瓜里其实蕴藏了很多令我惊奇的思想,交谈起来感觉甚欢。再到后来,出于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我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在那几对长年沉默而黯然的眼睛上,一开始,他们的眼神是逃避躲闪的,即使强迫他们与我对视,我也感觉还是无法触及到他们的内心。要与他们的心灵交流,需要我用很长的时间和真诚的耐心。他们是一群在课堂上和试卷里的失败者,以前被定义为“差生”,现在改了名叫“后进生”。但是我发现他们中间不乏有很多有趣和有情的人,得到了他们真正的喜爱和信任后,我也真正地喜欢上了他们。原来,他们的世界其实比一般的孩子更丰富更真实也更有趣。可惜的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却往往用一把尺子,将这些有情有趣但考不出好成绩的人打入“冷宫”,剔出圈外,聚光灯下,只剩一群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跳舞。

  新课程提倡“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学什么?学课堂上的?学书本里的?仅仅这些能让学生学得快乐吗?我想肯定是不可能的。叶圣陶曾经说过“学习即生活”,离开了生活的学习一定是缺乏情趣和实用性的`,我们的孩子是鲜活灵动的,他们学习的动力更多地来自于“情感”,而不是“意志”,“十年寒窗为功名”的时代离他们太遥远,所以无感。

  其实,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孩子,他们都是一个来之不易的生命,除了在该学习的年龄里好好学习外,他们还应当在这个年龄里好好地“活着”,这个“活着”不止于平安地活,更应该是快乐地活。谁说孩子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就可以先不顾生命的质量而负重前行,错过了童年的快乐,生命是极为残缺的,等你大了老了有条件快乐了,你能补回童年的快乐吗?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就没有追求快乐的能力,长大了还有能力追求快乐吗?

  我盼望,我们的教育也能像《让孩子快乐的技能》中的一样,多几把评价学生的尺子,重视个体生命,重视培养孩子追求快乐的意识和能力。中国有句古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的教育如果能回归本位,我想这句话是会成为真理的。

【《读者》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者》阅读心得12-27

读者优秀作文03-02

《读者》读后感04-23

读者读后感10-27

《读者》读后感07-07

《读者》读后感范文04-01

关于读者读后感01-18

朗读者好词好句01-22

读者好词好句赏析01-23

给读者的道歉信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