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拜师》有感

时间:2024-02-06 10:28: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孔子拜师》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孔子拜师》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孔子拜师》有感

读《孔子拜师》有感1

  中国有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传统美德,其中最感人的就数孝敬父母了。玉祥卧冰为母求鱼、仲由背米养双亲,谢定住打虎救母……这一篇篇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都十分令人感动。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孔融让梨》了。

  孔融4岁那年,家里吃梨,孔融看着几个哥哥每人都跑过去挑去了鲜嫩澄黄的大梨子,他却一直站在父亲身旁,直到哥哥弟弟们都拿走了梨子后,才走到桌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当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挑大梨时,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那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孔融却巧妙地回答说:“我是哥哥,哥哥应该让弟弟,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这一句句巧妙的回答,令后人惊叹不已。

  再想想现在的小孩子哪家不是当掌上明珠宠着,有了好吃的',好穿的,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从来就没有为家长,为别人着想。

  几天前,我看了一篇文章,说是有一个小男孩非常爱喝饮料,有一天他让他的爸爸给他买汽水。他爸爸来到商店门口,买了两瓶汽水,因为天气太热了,他给自己也买了一瓶。那男孩子却不解地问他爸爸:“爸,为什么买两瓶?”可见,现在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时甚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但4岁的孔融却在一个小小的梨子中体现了他谦让待人,尊敬长辈的美德习惯。

  而我们,21世纪的孩子们,是否也该因此深思些什么呢?

  记得一年夏天,外婆给我们买甜筒吃,我觉得姐姐的比我大些,我就想跟她换,可姐姐不愿意,就此吵了起来,我觉得那时候的我太不成熟,太不懂事,还太自私。没有为别人多想一点。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有时是一种宽容,而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化解矛盾的良药。所以在争执面前,我们更应该以谦让为主,退一步海阔天空。

  良好的道德,可以成就伟人,孔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要向他学习,多一份谦让,多一份宽容。

读《孔子拜师》有感2

  孔子拜师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一起去郊游,在路上被一座"城墙"挡住了去路。

  孔子说:"小孩,请把这堆石头搬走,让我们的车过去。"小孩说:"这不是一堆石头,这是我造的`城墙。从来只有马车绕城而过,没有拆掉城墙给车让路的道理。"

  孔子听项橐的话,觉得很惊奇,决定再考考他,就问:"小朋友,什么火不生烟?什么水里没有鱼?……"顸橐回答道:"萤火虫的火不生烟,井水里面没有鱼…… "

  孔子听了,感叹道:"我愿拜你为师。" 孔子拜师资料目录

  圣人孔子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古代的圣人还如此好学,我们更要加倍努力才行!

读《孔子拜师》有感3

  《孔子拜师》讲了孔子去洛阳拜老子先生为师,一路上无论是刮大风还是下大雨,他总是坚强地克服度过;而且他去拜见老子先生都是很有礼貌的。老子先生接待远方来的'客人也是彬彬有礼,并且把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子先生。两位前辈虚心好学和伟大无私的胸怀深深地打动了我。

  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我决定向孔子先生和老子先生学习他们那种对知识虚心好学和诚恳态度高贵品质。

读《孔子拜师》有感4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孔子拜师》。收获不小。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虚心好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孔子虚心好学,不怕吃苦。“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跟孔子相比,我差远了。有一次,我语文考试得了90多分,就骄傲起来,也不去复习功课,不过多久,在又一次的考试中我却从90分降到了60分,重重摔了一个大跟头。老师和妈妈都批评我这是骄傲的表现。有时老师多布置了一点作业,我心里就不高兴,因为我觉得多做作业会耽误了玩的时间。天冷了,早上不愿早起,所以有时早自习会迟到。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学习孔子虚心好学的学习态度,认认真真学习、不怕吃苦,踏踏实实做人,长大后爸爸妈妈争光,为一个对祖国,为社会作贡献。

读《孔子拜师》有感5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是说: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正是花好月圆的日子。孔府上上下下张灯结彩,仆人们十分忙碌,为晚上的赏月做准备。正在赏月的时候,仆人端来一个托盘,里面放着几个黄橙橙的大鸭梨让孔融的爸爸吃,爸爸又让孩子先吃,老大又让六弟孔融先吃,孔融立刻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很好奇,就问孔融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说:"我小,胃口自然也小,就应该吃小的`。”爸爸又说:“可是七弟最小,你是六弟,七弟应该吃最小的呀!你为什么要吃最小的呢?”“哥哥们都让着我,让我吃大的,我也要让着七弟,让七弟吃大的。”旁边正好孔家的长辈都在,长辈们决定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写进孔家的家传,让后人仿效。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大家一定想孔融真懂得谦让呀!其实,只要我们也像孔融一样懂得谦让,那你也一定能做出和孔融一样感人的事情!

  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孔融一样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想到别人,最后轮到自已吧!作文

读《孔子拜师》有感6

  下午,我读了《孔子拜师》的故事,深受到启发。故事的内容:孔夫子来到燕国,进城不远,就被一个迎面跑过来的'少年出的题难住了,这个叫项橐的少年出的题是: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但孔夫子认为没有这四样东西而没有答出来。最后项囊说出了答案:第一个是水井里没有鱼;第二个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第三个是枯树枝没有叶;第四个是雪花没有枝。孔夫子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因为他在书上没看见过。于是他赶忙对项橐说:“今天是你教我了很多东西,我要拜你为师!”

  圣人孔夫子学富五车,居然还有不知道的事,看来“学海”真是“无涯”,平时我要处处留神,善于观察,多多积累,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起来。

读《孔子拜师》有感7

  今天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孔子拜师》这文章,我深受启发。

  故事的内容是:孔子已经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习音乐。别人学一首曲只要一到三天就学完,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要五天到七天,他为什么要学这么多天呢?最因为孔子要从音乐中弹出这首曲子作者当时的心情,还弹出老师教这首音乐时心情,孔子的老师见了真内疚。孔子这种精神让我吾出了一种道理:“学习要认真”这个道理

  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有一个问题不会。我记得有一个本子有参考答案,我便把答案抄了下来,第2天。我发现我得是的是优老师还表扬了我,我忽然再打开作业,发现等级右边有个黑点我又在想是不是向我你真懂了吗?后来我又想起了孔子拜师的'文章,我就一直觉的很惭愧。

  自从我读了《孔子拜师》后,我就觉得我们小学生不能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靠参考答案完成。要自己用头脑去思考问题,将答案搞明白了,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读《孔子拜师》有感8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孔子有一种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不怕辛劳,坚持不懈的美德,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位名人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他就离开家乡曲埠到千里之处的洛阳找老子拜师求学的过程。老子名气不如孔子,孔子仍旧向他学习。

  读了此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孔子有这种精神,我们却没有,之所以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恒心,做什么事总会半途而废,总是不能坚持到底。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自己的学习更成功。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见到半途而废的人。就连我们自己也常常会犯这些错误。比如:有一次我学书法,学到行书高级班的时候,我因为课太多所以没学行书高级,所以导致我现在连一点书法字的影子也没有了,就连握笔姿势也变了,字也没有以前写得美丽了,所以我们以后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正所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读了这篇文章,我告诉大家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假如你能掌握好时机,那么你就是最棒的!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每天向上。在学海中勇往直前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坚持不懈的精神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成功更近。

读《孔子拜师》有感9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孔子拜师》。

  故事是这样的:孔子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去拜老子为师,他那时已经远近闻名了,可是他还是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名够渊博,所以风餐露宿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人。三十岁的他已经过了求学的年龄,而且他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是孔子还是要去拜老子为师,不像有些人有点进步就骄傲自满。

  和孔子相比,我还差得远着呢。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卷子发下来了,我一看卷子,是一百分呀,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等到第二次单元考试的前一天,妈妈让我复习,我骄傲自满地说:“我全都会了,而且上次我都考了一百分了,用不着再复习了。”可第二次考试的时候,我一看有些题目不会,但是全是书上的内容,第二次考试卷发下来时,我只考了93分。唉,我可一定要学习孔子学无止境,勤奋刻苦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读《孔子拜师》有感10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求学的故事。

  曲阜和洛阳相距几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虽然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的大学问家了,但他认为学无止境,他不离老子左右,虚心好学,勤奋刻苦,又增长了许多新的学问。

  通过这篇课文我体会到,孔子有伟大的精神和品行。为了学习,他非常执着、不放弃、不怕困难、不怕吃苦,而且他在学习方面永不满足,不懈求索新的知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正是他这种精神的体现啊!由此,我想到了我在学习方面与孔子的.差距,我学习有时怕苦、怕累、贪玩、不认真、不虚心,爸爸妈妈给我指出的错误,不能认真对待,认真改正。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像一盏明灯,它为我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孔子那样,勤奋努力,虚心好学!

读《孔子拜师》有感11

  我读了《孔子拜师》后觉得孔子很好学,我们也要向孔子学习他的良好品德。我们要勤奋学习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老子礼节高超,谦虚谨慎。孔子已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满足,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学习。我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精神品质。

  我有时候考试成绩比较好,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通过学习课文,我知道了学习是没有止尽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认真求学,更何况我们这些刚刚步入知识殿堂的小学生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学习孔子的学习态度,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文中我们看出孔子对学习学无止境和谦虚的良好品德。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向孔子学习,跟孔子一样做个谦虚好学的人。

  因此学习知识必须孜孜以求,不要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热爱学习、虚心学习的精神和有学问不浅露于外表,讲道德的高尚品德。

读《孔子拜师》有感12

  《孔子拜师》里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千里迢迢的走到洛阳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孔子的品行很好,他不仅仅有谦逊有礼的品行,还有一种对新知识的求知若渴的精神,尽管他的家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可是孔子还是走着去洛阳的,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老子虽然自己的'学问比孔子渊博,但是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比孔子高贵,而是亲自去迎接孔子、自己也认为自己的学问和孔子不相上下。老子虽然和孔子一样有着谦逊有礼和对知识求知若渴的精神,但是更可贵的是:他还有一种对小辈的关爱精神。我觉得这一点我们高年级要学习学习,不要欺负低年级的小朋友,如果我们对小朋友不友好,他们也会对我们不好,这不仅会让小朋友们觉得我们很讨厌,也会让其他人觉得我们在做以大欺小的事情。

  我在这个故事里学到了:要对学习有着不满足的精神,要学习别人的优点。

  这就是我在这个故事里收获的新知识,希望下次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读《孔子拜师》有感13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写的是:孔子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决定不辞辛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去洛阳城拜老子为师,老子被孔子的诚心感动,便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而使孔子成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想当时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得去拜千里之外的思想家老子为师呢?原来他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由此我想起我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可是学习起来还是不那么自觉,周六早上妈妈给我报了英语班,我心里想:”我的英语本来就不差,干吗还要去多学?用这个时间去睡个懒觉多好啊?“经妈妈一催再催就别别扭扭地起了床,嘟着嘴去了少年宫!读完孔子拜师后,我惭愧地比较着自己,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多学一点东西都是自己的,孔子为了学知识那么艰苦,而我放着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还不去学?

  老子是位70多岁的老人,听说孔子要来拜他为师,特意驾着马车在城外迎候,并且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了孔子。老子的亲切师恩让我想起来我的老师,她每次说话都是面带微笑、和风细雨的,让我感觉像妈妈。成绩下降的孩子老师总是耐心地在课外格外的辅导,不厌其烦!教书育人这个美德从古至今渊源传承,我们一定要像孔子一样尊师重道,不仅尊重他们的学问,而且还要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行!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我们一定要多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珍惜每一个对你有帮助的人!

读《孔子拜师》有感14

  上月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从文章里我读到了: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很爱读书,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远近著名的老师,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还很虚心,他还想更上一层楼,他听说比他大三十岁左右的'老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人,于是他离开曲阜去求学。在老子那里他天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识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他。他们都是学问很高的圣人!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都是流传至今的学习名言。

  孔子那么高的学问了,还仍旧很谦虚,我的成绩还不是太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每天向上呢。孔子读书的时候环境很差,还要刻苦读书,三十岁了还继承学习,一直不放弃学习好的品德,天天要求自己进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学习,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做一个对作为的人!

读《孔子拜师》有感15

  上星期,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一课,读了这篇课文,我被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打动了。

  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孔子30岁就已经远近闻名了,他还要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并跟随老子勤奋学习。

  故事中最令我钦佩的是孔子那种谦虚好学的精神。现在的`人,一旦成名成家,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整天贪图安逸。而孔子呢?成了名人一点儿也不骄傲,还虚心求学,因为他知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种境界真令人佩服。除此之外,他在求学途中的那种顽强的毅力也值得我学习。为了见到老子,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徒步走了几个月,才见到老子,真是难以想象他路途中吃的苦。更难得可贵的是他那种不耻下问的品质,在向老子学习期间,他天天不离老师左右,不懂就问,十分刻苦。我现在算是知道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天才等于1%的灵感+99%的血汗。“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读了孔子的故事,再想想我自己,感到十分惭愧。和孔子比起来,我太缺乏他的那种谦虚好学的精神了:在学习上不求上进,每次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总是拿”还有比自己考得差的同学“为借口,不思进取。每当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要是我像孔子那样成了名人,还真不知道会骄傲成什么样子呢,能像孔子那样不远万里,去拜师求学吗?我在学习上一点儿也吃不了苦,每次学习学一个小时就想休息、想玩、想看电视,对于有些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想想,实在太惭愧了······

  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更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今后一定要向孔子那样,做一个谦虚勤奋,刻苦顽强的人。

【读《孔子拜师》有感】相关文章: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06-20

读《孔子拜师》有感-读后感11-27

孔子拜师读后的感受400字10-20

孔子拜师读后感10-30

《孔子拜师》读后感02-24

孔子拜师读后感03-29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精选11-26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04-04

孔子拜师读后感(15篇)04-17

《孔子拜师》读后感(通用21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