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读后感

时间:2021-01-10 15:35: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读后感

  寻觅中华本书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文化苦旅全书”之一。这本《寻觅中华》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读后感,欢迎阅读!

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读后感

  篇一: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读后感

  一次次打动我、令我回味不已的,是那些看似浅显仿佛随手写就的文字。譬如谈到我国唐朝的弱点,用这样的比喻来解释:“就像我们看人,一个处处强大、无懈可击的人,与一个快乐天真、却也常常闪失的人相比,哪个更可爱?”譬如在论述司马迁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议论:“人的低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正的屈服,一种是正在试练着扛起泰山的姿态,但看起来也像是屈服。”譬如评论伟大诗人屈原:“他让很多中国人把人生的疆场搬移到内心,渐渐领悟那里才有真正的诗和文学”。

  这些是我从余秋雨先生新著《寻觅中华》中摘得的句子。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所讨论的是多半为人们熟悉,或者自以为熟悉的历史片段,但是,他总能给出许许多多“熟悉”之外的东西,让人感叹原来自己所谓的“熟悉”,不过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点表象知识。而最吸引我的是他思考问题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必定有一个角度的思考,能够直击人心。这方面除前文所引述的几段外,我还想举个例子:书的总序中,余秋雨说他的一个学生,无意中发现了一张祖母的照片,那是一个靓丽前卫的女郎,实在和自己谨慎、俭朴的父母反差太大。学生好奇,便开始调查,结果谜团没解开,反而更迷惑了。对此,余秋雨先生说:“你只需知道,自己有美丽的基因。”在大段的记述后,结语竟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初初的反映是愣怔,继而释然,真的,还有比这句更精辟的点拨吗?

  一次次打动我、令我回味不已的,是那些看似浅显仿佛随手写就的文字。譬如谈到我国唐朝的弱点,用这样的比喻来解释:“就像我们看人,一个处处强大、无懈可击的人,与一个快乐天真、却也常常闪失的人相比,哪个更可爱?”譬如在论述司马迁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议论:“人的低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正的屈服,一种是正在试练着扛起泰山的姿态,但看起来也像是屈服。”譬如评论伟大诗人屈原:“他让很多中国人把人生的疆场搬移到内心,渐渐领悟那里才有真正的诗和文学”。

  这些是我从余秋雨先生新著《寻觅中华》中摘得的句子。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所讨论的是多半为人们熟悉,或者自以为熟悉的历史片段,但是,他总能给出许许多多“熟悉”之外的东西,让人感叹原来自己所谓的“熟悉”,不过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点表象知识。而最吸引我的是他思考问题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必定有一个角度的思考,能够直击人心。这方面除前文所引述的几段外,我还想举个例子:书的.总序中,余秋雨说他的一个学生,无意中发现了一张祖母的照片,那是一个靓丽前卫的女郎,实在和自己谨慎、俭朴的父母反差太大。学生好奇,便开始调查,结果谜团没解开,反而更迷惑了。对此,余秋雨先生说:“你只需知道,自己有美丽的基因。”在大段的记述后,结语竟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初初的反映是愣怔,继而释然,真的,还有比这句更精辟的点拨吗。

  篇二: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读后感

  这本黑皮的《寻觅中华》是上学期吴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书的作者是余秋雨。自从妈妈给我买来后,我就爱不释手,反复阅读。

  书中讲述了上至远古,下至近代的许多历史故事和人物。介绍了气吞山河的黄帝与和平务实的炎帝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意气风发的曹操、凄凉的曹植、春风得意的曹丕;周游六国四处讲学的孔子;一生执著于黑色的墨子……唐、宋、元、明、清,一篇篇散文将原本不太清晰的中国历史梳理的井井有条。尤其是对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全新评价,读来让我眼界开阔,感触很深。

  三国演义中的一代奸雄曹操在余秋雨的笔下却成为一代文化巨人,也让我们重新读懂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首《短歌行》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曹操的从容大气!难怪余秋雨先生发自内心的感慨道:曹操一心相当军事巨人和政治巨人而十分辛苦,却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

  书中最使我迷恋的人物是墨子。墨,黑也。墨子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活了起来。他的“兼爱”、“非攻”的理论似乎是墨翟先生用坚毅的腔调说出来的一样。当我和爸爸谈起余秋雨这些思想时,总能引起我们父子的唇枪舌战,余秋雨大师的思想总是那么有新意,总会引起我们的思考。这也让我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吧!

  篇三: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读后感

  看完了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这本书,感触颇多,为我们所拥有的中华文化感到自豪。

  书中按历史时间顺序大体介绍了历朝历代、各个时期的文化成就。炎黄时期、殷商时期、那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史记》的完成,曹家父子,魏晋名士,田园诗人陶渊明,文化的盛世大唐,那宏伟开放的长安城,唐诗,积弱宋朝文人治国的文化状态,异族男子耶律楚材,明清时文化专制的束缚,以及近代文化的现状。读来真是大开大合,数千年的文化状态就如此被余秋雨先生娓娓道来,读时真有一种于不同时期穿越往返之感,不亦快哉。

  自己赞叹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灿烂思想相互碰撞,百家争鸣共谱中华文化优美乐章。也惋惜于曹操家中父子在三国时期在文坛上取得偌大成就,却又在政治上饱受后代知识分子诟病,也欣赏于狂狷的魏晋名士,嵇康、阮籍,酩酊大醉,视世俗礼乐如粪土。更艳羡于当时的大唐子民,那宏伟开放的长安城令多少文化之士向往,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那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的唐诗不也千年传唱。又哀叹于明清时期统治者为巩固自己一家一姓的统治,实施文化高压政策,致使中华文化走下一个高峰。更自卑于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再难出现大师,文化似乎也越来越走了一条下坡之路,自己心中的那个文化天国显得如此遥远。

  这是第一次自己主动的写一篇书籍的读后感,虽然很短,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执着的在自己内心中的文化之峰上攀登。


【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读后感】相关文章:

《寻觅中华》读后感03-29

寻觅中华读后感04-12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10-12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01-14

余秋雨《山居笔记 》读后感07-11

余秋雨《都江堰》读后感02-15

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读后感01-15

余秋雨阅读附答案03-24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后感「10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