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

时间:2022-10-19 11:30:1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创作背景】

  《只有一个地球》这本书副标题为《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是一本讨论全球环境问题的著作。该书是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B.Ward)和美国的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R.Dubos)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M.斯特朗(M.Strong)委托,为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供的背景材料,材料由40个国家提供,并在58个国家和152名专家组成的通信顾问委员会协助下完成的。

  【文章特色】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21世纪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课文理解】

  对句子的理解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个句子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法,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②同苍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地球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21世纪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21世纪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又让人信服。

  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对词语的理解: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遨游:漫游,游历。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节制:限制,控制。

  枯竭:(水源)干涸或指体力、资财等用尽。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

  慷慨:不吝惜。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

  【文章欣赏】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内没有第二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设计理念】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分清晰,说服力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学会学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孝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领悟作者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情感目标: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猜谜:“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评:一猜就准。)

  2、出示地球图: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3、你们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二、设问导读:

  (一)了解地球的“美丽”。

  1、谈话: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指导朗读。

  3、迅速浏览第一段,看看课文还怎样赞美地球的。

  (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提出问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因此说地球是“母亲”,是“摇篮”。)

  思考:课文还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分小组学习,并找出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理解地球的“渺斜

  (指名说)点击显示书上的知识点:

  (1)表面积只有5.1亿平方公里。

  (2)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

  (3)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4)出示九大行星比较图: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他的体积在九大行星中排列第五,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5)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校(让学生体会数字的作用,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三)小组交流,了解地球的“易碎”。

  1、谈话:就是这样一个美丽而又渺小星球却养育了我们全人类,养育了世间的万物,真是太伟大了。但是宇航员在赞美它可爱的同时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其他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又是易碎的呢?(我们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哪两类?(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另一中是可再生资源)

  4、四人合作小组讨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5、什么是“生态灾难”?举例说说吧。

  6、“但是,......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学们读到这一句,请注意“本来”一词,你觉得去掉它行吗?

  (四)理解人类目前不能移居

  1、谈话: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想一想: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人类不能移居有2个原因。

  第一是至少在40亿公里的范围里(至少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第二是火星或者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少数人也许有可能,但是人多了就不行了。因此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3、老师引导:这部分是用什么说明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5、老师引导:这部分告诉我们不能移居别的星球,实际上是说什么?(破坏了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6、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五)情感升华,保护地球

  下面我请同学们看个短片《拯救地球》,看后说说你的感想。总结:

  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

  三、拓展延伸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创作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在班上交流。

  3、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和同学们商讨保护的办法。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渺小

  资源有限

  人类不能移居

  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极具科普知识的文章。它向我们介绍了环境保护这个大问题。而这种文章不太好上,稍微把握不准,就有可能成了空洞的

  说教课。那么怎么来上这篇文章呢?我觉得还得让学生在感悟中朗读。在上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的资料,用来补充说明问中的一些语言,同时我也准备了相关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看看地球的图片说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书中是怎么样描写地球的可爱的。让后让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就这样让学生在感悟中不断地朗读,提高了对文章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说说看到环境被破坏后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评价,这样学生就仿佛亲眼见到了环境被破坏的惨境,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本次公开课结束后,我一直都在做深刻的反思和琢磨。为什么有的时候讲课会精彩纷呈,亮点不断。有的时候却压抑、沉闷,效果欠佳呢?我有这样一种片面的想法: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学生从自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畅所欲言,而在学生汇报时,往往只忙于顺应学生的自主,不自觉就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这样也就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于关键处回归整体,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就很容易具有零碎和片面性,而缺乏整体的把握。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相关文章: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01-22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优秀教学设计01-12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02-10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03-04

《地球只有一个》教学设计12-18

只有一个地球环保作文12-09

地球只有一个小学作文12-29

只有一个地球的环保作文02-04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