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之武松潜析读书笔记

时间:2021-04-16 11:52:0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水浒传》之武松潜析读书笔记范文

  说起武松,景阳岗打虎是妇孺皆知的情节,所以在108将中也该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个人。虽然出场比较晚,在《水浒传》中第二十三回,他投奔柴进而偶遇松江,那时他并无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迹,所以也没有与松江擦出火花。之后施耐庵让他经历了曲折离奇的一系列波折之后,才算顺理成章地上了梁山。

《水浒传》之武松潜析读书笔记范文

  有意思的是,作者写武松,以浓墨重彩花了十章回来描写武松上梁山之前的经历,与此相比上梁山后却几乎没有给他特写镜头。以至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全是那十回的印象。无论景阳岗打虎,还是替兄报仇怒杀西门庆等,他的孔武有力,快意恩仇,有勇有谋,在这些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至,颇有英雄气概。

  武松头上的英雄光环一部分是因为他的武艺高强,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舆论的烘托。第二十三回武松景阳岗打虎,舆论几乎把他造成神,他的英雄形像,一夜之间就树立起来了。带着英雄光环好处颇多,不仅在江湖上一举成名,也由此进入了政府机关,虽是边缘人物,却是体验了一把做官的荣耀,莫名多了对政府的很多好感。“众上户都来与武松作贺庆喜,连连吃了三五日酒。”那时他开始明白为官才能得到社会的亲睐啊!

  可是他对政府的单相思还没怎么开始,现实就让他从这种玫瑰色的幻想中抽醒了。

  第二十四回潘金莲不守妇道,勾搭西门庆毒杀了武大郎,这件事让武松悲痛之余,算是真正认识到了人心险恶,也挑战了他的世界观。即使亲人之间,为利益相争,说反目也反目。但是他基本还是相信恶有恶报,相信能伸张正义。所以,为报仇,他细心缜密地收集人证、物证,并且信心十足地提交给知县,他相信政府能给他公断。所以那时他并没有想到快意恩仇。直到坐在高堂上的这位政府工作人员一句话“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把他的希望扼杀在萌芽状态了。

  他的梦虽然尚未完全清醒,但开始对这个政府感到失望。既然没人帮他伸张正义,便只能靠自己了。那时,他要杀潘金莲与西门庆是易如反掌的,可是师出有名,得叫人知道武松并不是滥杀无辜之人。所以他先给自己找来舆论支持者——邻居的六七人给自己作证,并签字画押。果然,他取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性命之后,舆论是同情他的,所以得到乡人的同情,知县也不得不对他从轻发落,轻仗四十后,发配孟州。

  此时虽然光彩不复,但是能保往性命,他对公办人员难免心存感激,一路上对押解自己的两个公人,“包裹内有的金银,但过村坊铺店,便买酒肉和他两个公人吃。”此时的武松还是善恶分明的。

  到了孟州“安平寨”这个牢营,“幸运”地被施恩相中帮助打江湖。其实也是因为武松自知风光不再,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别的出人投地的机会,当然不愿意错过,施恩让他帮忙的时机。所以他出头替施恩把蒋门神痛打一顿,并收回了失守的酒楼。自然,施恩对他感恩戴德,武松也终于有个好去处。想不到好景不长,命运又措不及防给了他一次惨痛的教训,助人为乐,并不能总有好报。那个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后捅刀的人,开始改变他的世界观。

  慕名而来的张都监,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骗得武松对他深信不疑,却设好圈套,以盗窃罪之名把武松轻松关进监狱。当然他是有备而来,对于武松这种毫无防备、来者不拒的单纯心态,胜负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只怪武松不分清红皂白,看到别人对他好,就以为是朋友的交友方式,风险太大。

  武松因此再次入狱,施恩这次已无能为力,张都监的势力胜过一筹,他想要帮武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即使只是偷盗的罪名,却比先前的杀人还重,身戴重枷,发配恩州。押解途中,自然不会有公人关照。还差点被他们谋了性命。此时,他才感到人善被人欺的心痛,继而对这个黑暗的世道,开始仇恨,甚至咬牙切齿了。

  仇恨一旦爆发,就不可遏止,他三拳两脚就在飞云浦结果了四个公人的性命。然后,奔赴鸳鸯楼,制造了一起耸人听闻的惨案,连仆人在内共杀了张都监一家十五口人,是不问青红皂白地格杀勿论。那时,善恶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有满腔的恨意急待发泄。

  施耐庵在此处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武松被政府人员害得走投无路,又犯下杀人重罪时,碰到张青和孙二娘,这两个杀人越货的强盗,一路上却能屡次救他性命。虽然萍水相逢,却肝胆相照。还幸亏他们的主意,武松成了行者,躲过了官府的追捕。人不可貌相,或许江湖才有真义气,从那时开始,在武松眼中,世界观倒了个,一直信赖的政府里只有尔虞我诈。他的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为他立了战功后最终选择出家而不是回京混官场埋下了伏笔。

  那么,为什么施耐庵对武松这个人物如此情有独钟?又为什么让武松在入了梁山后,变得极为低调,没有什么建树呢?

  尽管武松缺点很多,冲动,急躁,认人不清。但他依然是个英雄,作者显然很喜欢他,有关武松的`那些故事安排得戏剧化而很有吸引力,并且作者也让他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了悟,而得善终。一气读来,武松从最初的善恶分明,到后来杀人不眨眼,内心的魔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内心的净化却是潜移默化的。

  在上梁山之前,武松该是这些人中最嗜血的人。可是梁山虽是群魔聚集地,但却神奇地净化了他,从他前后的行为方式比较,武松该是净化的最彻底的一个人了。这也是水浒要告诉人们的,黑暗的社会中善恶的标准是不可靠的,政府的法律也是不公正的,想要寻找一方圣土,只有向内,内心坦然,再乱的世道,也可以是清明的。

  武松上了梁山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很多战役,但是他的身影却淹没在众多好汉中,似乎默默无闻。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他骨子里吃软不吃硬,是个不轻易低头的人,比如还刚进安平寨时,公人要打他杀威棒,他不求饶,只说:“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在他眼里,骨气要比命值钱。而一路对他不错的公人,他担心张青会误伤了他们的性命,只求着他赶紧救活。这些也可能与他从小独闯江湖有关,对别人的好特别敏感,对坏也敏感,而且记仇。

  另外,武松还是在领导面前眼力不行的人,虽然小说中作者没说透,但是可以猜出。所以投奔柴进时,柴进起初厚待于他,可是在庄上呆了一年,就开始冷落他了。同样的道理,梁山上人才济济,不擅长察言观色更是不易被领导重视。

【《水浒传》之武松潜析读书笔记范文】相关文章:

武松打虎读书笔记范文07-25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范文04-24

水浒传读书笔记500字范文10-13

关于水浒传的读书笔记范文04-26

关于水浒传读书笔记精选范文04-22

澄明之境读书笔记范文11-06

群山之巅读书笔记范文05-31

《心之育》读书笔记范文05-19

夜,潜沉了初三作文范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