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剧评观后感

时间:2021-01-02 11:31:4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剧评观后感

  01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剧评观后感

  继第一部之后的故事,从上代人的豪情万丈,到现在的官场诡谲,我几乎都觉得这个故事的基调已经不那么浪漫主义了。但萧庭生,这个在一部尚且瘦削寡言的小少年,在几十年之后以这样从容圆满的姿态落幕,让我还是看见了那在现实中无处安放,只有在灵魂深处才能慰藉自己的真实信仰。它的底色,依旧是柔软炽烈的。

  生于皇家,魂归梅岭。不负皇恩,戍守边疆,确实是职责所在,但身为形役,终究不能完成灵魂的救赎。内心的指引,还是来自于那一代为了社稷民生甘愿肝脑涂地的贵族青年。梅岭,当初葬了无数忠烈,赤子之心浴火重生之地,才是庭生的梦想乡,朝圣地,和安魂所。这一生历经磨难,在权力顶峰始终没有迷失,庭生到底还是好好地走完了这一生。

  也许数千年来,制度和人性的博弈是永恒的命题,数年之后,琅琊榜首的传奇已经被人淡忘,长林王府,还有这大梁也总有分崩离析的一天。但这人性光辉的昙花,就让它静静绽放在梅岭,也未尝不是一份悠远淡静的情怀。

  02

  今天看到琅琊榜最新两集,我顿时明白了我为什么喜欢看第一部,反而不喜欢看第二部的原因了。第一部好人在暗坏人在明,我们看梅长苏一个又一个折了那些权臣,大快人心,最终助萧景琰登上皇位。而到了第二部,好人在明坏人在暗,前有大师,荀皇后,荀卿,后有黑化的元启,我们看到世子被害,平旌为了保家卫国被按上个抗旨的名声。老王爷为了三代皇帝衷心耿耿,没有能完成先帝的嘱托,辅佐幼帝,都终究意难平。

  彼时先帝在位,幼帝当时对平旌对老王爷可谓信任之极。而如今,坐上了皇位,我明白,那个孤冷狭窄只容一人登的皇位,不论是谁坐上了都想平衡权臣,稳定皇权。第一部里面的皇帝他放任太子与誉王争斗,何尝不是一种权谋。可是他们却都没有那种智慧让内斗不会消耗国力。我觉得玩转这种权谋最六的当属我最喜欢的康熙爷了。此处不多说,再回到幼帝,他不论是听多了他的母后与舅舅的谗言,还是觉得自己已经当了皇帝不可能万事都听老王爷的了。反正此时他心里也有了当皇帝的那种本能的平衡权臣稳固皇权之心了,有了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感受了。

  看到平旌在朝堂上与各位大臣当堂争论,在荀卿提到是否会废了皇上时,老王爷站出来说了句,有何不可。结果全臣惊讶,皇上也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长林王其实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凭着自己的孤愤,一方面想最后再向幼帝谏言,一方面最后也是唯一一次宣泄。

  后来的预告里,老王爷如是说,我深受两代皇帝信任,已完成自己的使命云云。可见他也明白,如今的朝堂,一个是短视的皇后,一个是弄权的国舅,幼帝即便秉性纯良,但仍心性不定,容易受人蛊惑。

  其实荀大人也不是那种十恶不赦的坏人,犹记得,当金陵遭受疫病,他当时站了出来,在城门口向百姓解说那幕,虽然为了皇后做了一些蒙蔽之事,但他终究不是那种奸佞之臣。只是他终究不识老王爷,才会怕长林王势大,才会想要对未来有所预防。

  那位荀皇后,真正是一位目光短浅的深宫妇人。她想学孝庄太后,想学芈太后,可是她却没有他们的胸襟和眼光。

  而今天的剧情促使平旌归隐山林,他最终因为那一仗保国家十来年安稳,却也因那一仗被众臣当庭质问,而他父亲的去世前唯一留给他的使命就是护卫兄嫂与子侄。

  长林王府荣与衰皆牵系于一人,那就是长林王。因为他,而有了这份受两代帝王的荣耀。也是因为他的去世,平旌归隐,一代王侯终将谢幕。

  03

  说实话,《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在刚开播的时候是受到了一定不公正待遇的。很多人看到有黄晓明,或者看到没有一个原来的演员(不绝对)时,下意识就觉得续集一定会毁,所以就打下不太高的分数。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部剧延续了东阳正午一贯开篇慢热的作风。而且由于线索较多,开篇几集就会显得有些杂乱。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诸如“我看了一集/几集就看不下去了”类似的言论。

  但是在剧情进行到金陵城爆发瘟疫、平旌中毒、大哥下线、平旌抗旨、老王爷下线、平旌勤王等连续爆发的高潮时,前期所有铺垫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出来,剧情也就进入最精彩的部分。(这也是观众们哭的最惨的部分)

  而在剧情进入高潮的同时,热度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激烈的剧情刺激更多人加入追剧大军,正午阳光也再次证明了国剧良心的实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豆瓣评分低开高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剧情的发展、热度的上升。

  除此之外,我认为在不久后,《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豆瓣评分还会上涨。我期待着破九的那一天。

  04

  刚刚看完了第36集,下周,大概是第一个高潮部分的结束吧———随着长林老王爷的离开。

  我和很多人一样,刚开始对这部剧并不看好,当定妆照在微博出来的时候,就对黄晓明有着很大以前的偏见。大概因为自己是95后,在看到是刘昊然主演的时候,决定还是看看,一方面是觉得正午的剧也不会差,一方面是觉得还好黄晓明不是主演不会存在整部剧。

  然后我还是和很多人一样,是自己之前狭隘了。黄晓明的演技在这部剧里体现的完整无缺,这就真的要夸一下编剧的剧本和导演塑造演员演技的能力了,海晏的剧本再好,更庆幸的是遇上了一众好的导演,将演员角色的生命力给演员讲的非常好,演员演技被导演塑造、挖掘的淋漓尽致。后来越看越入情境,VIP的周播都完全解决不了对剧情接下来的期待。

  刚刚看完的,让自己哭了很久。

  从第一集,从看着当初潇洒肆意的“寒潭小神龙”变成如今手接军令被约束的怀化将军,看着当年飞扬跳脱自由不羁不管约束的少年变成如今沉稳内敛不苟言笑的男人,看着那个金陵城里最耀眼的少年变成将整个国家安危背负于身上的武将。泪,就慢慢蓄了起来。像他这样如此美好的少年,他本该有着最美好的生活,父兄的护持,大伯的庇佑,嫂嫂的疼爱和爱人的相伴。可偏偏,在受尽这些后,被人硬生生夺去他几乎的一切,就连与相心仪的姑娘面前,也被生生横了一道伤。

  看他抗旨不尊,不由得想起《大唐荣耀》里几乎一样的场面,同样是因为文臣的猜忌和上述检谏言的循循善诱,广平王不得不接下那道“出城迎战”的圣命可最后,潼关破,叛军长驱直入直捣都城长安。可在这里,在平旌身上,他用他的身躯甚至做好了用他的整个一生去承担这一份后果,不得不让人敬佩和泪目,他赌上的何曾不是他尚且年少的岁月时光?只是他愿意用他的一切,换取北境军民,几十年的安宁光阴。若那位首府大人但凡有一点当初瘟疫时的大义,就不会继续追责,继续步步紧逼了。

  忠义和情谊,是海晏两本书里最重要的故事情感了吧。老王爷戎马一生,从不涉政,为先帝临终的嘱托,对年少的皇上是那么尽心尽责,疼爱至极。36集里,平旌回府后,那位荀首辅和太后还对长林王府暗中打听暗中观察,真真应了那一句“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 让人齿寒。就算平旌想到了任何的坏结果,带一百人回府,足以可见他的敢作敢当和他心怀的磊磊落落的赤子之心。

  从前期到这中后期,每个人的人物形象都变得愈发饱满立体,特别是刘昊然饰演的平旌前后期的变化,看在眼里。虽然演技和这些老戏骨比起来还稍显稚嫩,但已经是可以独挑大梁的可造之材了,演技从第一集到现在,是真的在进步在变更加纯熟。特别是哭戏,在大哥走的那一场的哭戏并没有那么带动人,可是37集预告,单单的预告就把人拉进去哭的稀里哗啦,还有之前的一些忍着眼泪不落下来的,慢慢看的都会被他的哭戏情绪带进去,然后泪目。

  还有台词,琅琊榜的台词真的不是说说而已,每个角色的不同,说的话的风格也不同,很多台词细细推敲品味,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是针对剧中人物而言,很多的台词,就算放进现实生活里,也是极有具有意义价值和人生财富的。我很喜欢老王爷在教导平章平旌以及后辈还有少主皇帝时说的话,也很受用,感觉老王爷不仅仅是在教导剧中角色,也是在教导每一个用心看剧的我们。我记得他在回答小侯爷时说“如果你觉得这世态炎凉,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炼狱,一个人本性若善,纵然是烈狱归来,其赤子之心亦可永生不死。” 这句话给我的震撼很大,让我突然开始想好好品味这剧中,每一份意义深厚语重心长的台词(所以已经准备二刷了)

  如果说一部剧能让人在剧中学到在现实生活里也可以用到的道理,受到不论剧中剧外都能得到的启发,那这一部剧一定是一部三观正的好的影视作品。

  碧血长枪,昨日少年 。长林二公子萧平旌就要再见了。等长林老王爷去世,等他带走“长林”二字,这二字便再也不会束缚住这本该自由的平旌了。大概,这是老王爷留给小儿子平旌,最后的一份庇佑了吧。

  长林王府牌匾被下,平旌跪别长林府邸,回至琅琊山。不再是京中的长林二公子,也不再是朝野之上的怀化大将军。他素衣素簪竖起衣冠,与小侄儿在阁中作乐,听闻心爱的姑娘来时,眉目眼角间再次有了,当年纵情琅琊阁的少年时候的那副逍然洒脱、灵动不羁之模样。

  可我们都知道,当初那个潇洒自如,被琅琊山水眷养长成的少年,再也不在了

  但,这也可以算是,最美好的少年,以最好的结局开始,也以最好的结局结束吧。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剧评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视剧《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片尾曲歌词01-15

《琅琊榜》观后感范文550字02-25

电视剧《琅琊榜》插曲红颜旧简谱12-06

宽容之风作文03-25

道德之风作文01-13

琅琊山游记作文04-17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范文11-23

长隆马戏的观后感04-25

游琅琊山作文8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