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观后感

时间:2022-03-23 14:05:3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启功》观后感(精选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启功》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启功》观后感(精选5篇)

  《启功》观后感 篇1

  最先触动我的是启功他老人家对老师的尊重。他在老师过寿的时候送老婆亲自做的寿桃,并且给老师磕了一个头。这种师道尊严在现在是无法相比的。当然在当今社会,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值得受到这样的尊重。其次启功和他爱人的伉俪情深也深深的打动了我。启功生于1912年。记得在上大三的时候经常对人说,特别喜欢1900年左右出生的人,那时候出了好多大家呀。比如我的朋友胡适之,徐志摩,林徽因,金岳霖,梁思成等等。那个时候的人还有另外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婚姻。他们大多为包办婚宴,且一般另一半为文盲,却在婚后培养出非常深厚的夫妻之情。现如今的自由恋爱根本无法与其相比。

  上面说了亮点,一个师道尊严,一个伉俪情深,当今社会都无法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相比。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到底是现在的社会好,还是疯狂的社会好呢?我的答案是:那个社会好!这么肯定吗?对!就这么肯定,眼都不带眨的。为何?因为现在的中国没有信仰,大家只信一个字,“钱”。那个年代是大家都信毛主席,虽然个人崇拜很不好,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强太多了。姜文在其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就表述了这种情感——对元首时代深深的怀念。在那个时代,大家都信毛主席,路上捡个东西就要主动给别人送到家。做生意的也都不会像现在那么用什么地沟油,大家都在毛主席语录的指导下各司其职,井井有条。现在社会呢?首先,这是一个没有信用的社会,前面已经说过,这个社会只信钱嘛。别说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就连亲戚邻里之间也是没有信任关系的,谁信谁吃亏。这真的是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路上老人倒了没人敢扶,当然,倒了的老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很可能他的职业就是讹人。医生也没有医德,你医院,要是先不把医药费凑齐了,这些个冷眼医生绝对会看着你的病情一步一步恶化的。对了,医生收入不高。他们自有来钱道。他们主动与那些卖药的勾结起来,沆瀣一气,专门把那些贵的要人命的进口药给你吃。这是一个怎样病态的社会啊?没有一块没毛病。说说教育吧。听说啊,现在老师都学到新技能了。那些该教你的不会在上课的时候教你,上课时候不教那啥时候教呢?那简单,补课呗。这就是我们的辛勤的园丁。不仅如此,他还要你送礼给他们。要是不送礼,他就会冷落你家孩子。你说老师这是有坏啊。小学中学如此,大学也是如此。现在的大学完全不能和80年刚恢复高考那阵相比,那时候的大学生出来可以独当一面,现在根本不可能。现在上大学就是为了让你交钱而已,谁让你还这么乐意的交钱呢。科研也是同样,大家好像都比较躁动,完全静不下心来做点真正的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大家都特别着急,急着拿项目,急着发SCI,因为有考核。这完全不能和西南联大那时候的教育相比。那时候虽然艰苦,但是一群真正的知识分子在引领着一群未来的知识分子在努力。现在则不同了,现在是已经走歪了路的博导们在继续把自己的学生往歪路上引。

  说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别介意啊。还有几点想说呢。

  1,在电影里面,启功的老师告诉他,书画之意境居第一,技巧第二。并且举了王维的例子说明了其意境之高远。我体会很深,这些天我也思考过这个。人活着无非是活个境界而已,绝对不是活金钱。一味的追求金钱只能自食其果。书法有意境,画也有意境,如果恰巧有境界的人看到了有意境的书或画,那么他会感到身临其境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境界呢?我现在的答案是:多思考,多问一问为什么。对了,忘了告诉大家了,我现在是有信仰的,我信仰王的阳明先生的心学。蒋的介石也信仰这个,所以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蒋介的石是我师兄,哈哈哈,笑死我了”还有一个人信仰王的阳明,陶行知,行知就是王的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意思。

  2,在电影里面,启功教授他的学生时,告诉他,每个字都有自己的自然轨迹。然后,还写了两个具有不同自然轨迹的鸣字。这就是说,字虽然是启功写的,但这个字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对这个的体会较深。我认为,世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台车。比如同样的两台凯迪拉克,这两台车绝对是不一样的,并且会随着你对它的态度而改变,它们本身是有生命的。这在生活中可以举出很多个例子,比如没有两台电脑虽然牌子配置价钱都一样,但是性能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就是因为他们虽然都出生在流水线上,但它们的生命轨迹不同。我现在研究的城市也是如此。我现在就是想通过大量的数据,挖掘出那些属于城市本身的规律,这些规律与人为干扰无关,这是城市这个生命体本身就具有的特征。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启功都在讲王勃的这首诗。什么是知己呢?启功说“知情,知意,知心”。人若有了知己就不孤独。看的时候我就在想,我的知己是谁呢?我有没有知己呢?有吧?真的谁能完全懂我吗?好像不是。好像和我要好的朋友都只能懂我一部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充分说明了知己难得。我觉得以后我会有个知己的。

  《启功》观后感 篇2

  今天用了一个半小时看了电影《启功》。虽然这部电影,感觉平平淡淡普普通通,拍的没有多少技巧,作为电影难成经典,但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普普通通之间才能看出真情实感。

  首先影片第一个让我觉得非常非常印象深刻的就是,少年启功对于中华传统字画,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那份热爱与痴情。也惊讶于,感动于启功母亲的那份理解与宽容,以及她那有别于当今社会的教育方法。

  很多人都惊讶于为什么民国出了那么多大师,我觉得不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而是那个社会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前有胡适老先生破格录取数学零分的罗家伦,后有闻一多凭三句诗录取臧克家的美谈。一个兵荒马乱的社会,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却有着对教育最高的尊重以及深刻的理解,不禁让我这个现代人自惭形愧。

  影片第二个让我感慨万千地方的便是启功先生与他的妻子的那份温润如玉,但却情深似海的感情。她在他失意受挫时鼓励他,“你的字比上个月有进步”“你写的每副字我都收着”。而他两次出门找她,那份焦急,那份找到爱人时的五味杂陈,让我感动不已。那份动荡年代的互相搀扶与牵绊,才是现代的我们应该做到的真正的感情。

  可以说,这部影片拍的比较大胆的,因为它还原了在今天依然被视为禁忌的部分。对于启老师在内的知识分子来说那是一场悲剧,更是灾难。因为满人的身份,他被红卫兵查了一遍又一遍。他被迫烧了珍爱的文物时无奈;他为明哲保身写违心话时的无奈;他为了保护被查封了的文献不被老鼠啃坏而用珍贵的粮食喂老鼠时可爱。无不表达出他对于文化的热爱,对于不幸的无力抗争。

  我相信,电影并未真正触及黑暗一面,那真正的黑暗,可能真的是及其的残忍与令人发指。那是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代人心中的难以抚平的痛。一个连文化人都要迫害的社会我们还能说有什么未来,好在,我们知错就改了。我希望悲剧永远不要重演,我们社会会是一个真正尊重文化的社会。好在启先生是幸运的,他挺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影片上映的时候恰逢教师节,可谓意义非凡。启功与陈恒情同父子的师生情如幻,似呓语。陈老的深深教诲让启功收益匪浅,让文化界又多了一位好老师,一位爱护学生,平易近人的教师。影片最动人的部分是启功向陈老祝寿。

  陈老没想到,还有人记得他的生日。

  启功从自己的包里取出自己做的祝寿图画献与陈老,又取出两个妻子做的寿桃。之后,已是老年的的启功向陈老磕头行李。学生向老师祝寿本是一件寻常事,可是在打倒一切秩序的风暴中,这个仪式是那么庄重而又沉重。

  当一切风暴过去之后,当教师终于不用担惊受怕,当老师这个职业终于得到人们尊重与认可时,我相信陈老先生的在天之灵定是得到了安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启功先生的一身追求,他做到了,站在讲台上的他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纯粹,那么的简单。那一刻,我相信,没有人当他是为大师,而是一位普普通通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我很羡慕北师的学生,能有这么一位儒风习习的讲师。

  如今斯人已去十载,我们能做的就是缅怀这么远去的大师,愿他的精神永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启功》观后感 篇3

  最近看了电影《启功》,本片属于人物传记类电影,整部影片节奏舒缓,语言精简文言,演员情真意切把细节处理的颇为传神,情节设计错落有致张弛有度,从文革遭迫害说起,小心翼翼地还原了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场景。思想内容上也颇有深度,追忆了历史不同时期一代大家坎坷的生命轨迹,并展现了启功先生的风采与大家情怀。可以说是一部感人至深,教育意义鲜明的优秀影视作品,十分适合学生和教师观看。

  求学

  本片和《霸王别姬》里拜师学艺的那段颇为相似,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而那个时代磕头拜师要的是一个“诚”字,吃苦学艺的时候要的是一个“勤”字,等学业有成可以自己独当一面后,要的是一个“敬”字。这个敬不仅仅是尊敬师傅,也是敬业,更代表了一颗敬畏之心。可就是这几千年形成的规则被“革命”打破后,启功先生并没有被这种波涛汹涌的潮流所裹挟,尽管暂时屈膝,但他骨子里还有传统的中国文人的那铮铮铁骨桀骜不驯的气节。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责任,仍旧卑躬屈膝的活着。用苏轼留侯论里一句话总结启功先生颇为合适“猝然临之而不慌,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有大勇和大志的人。

  师范

  电影里启功的老师风烛残年过生日的时候,启功给老师送上两个寿桃和一副自己创作的画,并给老师磕头谢恩。虽然早已不是清朝不兴磕头,但这却是用那个时代的方式来表达一名学生对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恩,也告诉世人,尽管礼仪文化饱经磨难,但尊师重道的传统仍旧存根植在一代人的内心深处。相比于今天的师生感情;几百人的开学典礼取代了一对一的`磕头拜师,微信家长群取代了老师登门进行家访;发红包送手机取代了学生用心画的一幅国画。

  过去的家长还懂得因材施教,不喜欢学英语启功他母亲就送他只学习国画和写字,而今的学校里必须是语数外、物化生、史地政、音体美,样样不能落。这不是在培养人才,而是像机器一样在复制读书工具。学习的目的功利,教学的目的更加功利,师生感情也在这种功利化的目的下被冲淡了。曾几何时,我们为了完成作业而耽误郊外和小朋友们嬉闹追跑,丢掉的是童年对自然的探索;迫于被家长责罚我们为了考试通过而作弊写小纸条,丢掉的是诚实和信誉;我们80%的时间花在了自己不擅长的学科,这样反而收获甚微越来越厌烦学习,不但没能扬长反而被自己的短板掣肘。

  知己

  我特别欣赏一位白发苍苍的语文老师,操着饱经过岁月风霜浑厚低沉的嗓音在课堂上朗读有意境的古诗,并且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抒发对古文名句的一席感慨。语调抑扬顿挫给人启迪,语速和缓略带迟钝引人深思。本片启功讲到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并发表了一段对“知己”的感慨:(原文如下)

  “这两句传达出了作者对挚友的离愁和眷恋,分手了,情未了,人长在,谊永驻,天涯遥远,形同比邻。什么是知己,知情、知意、知心。如何做知己,通情、达意、交心。讲知己容易,成知己则甚难。所谓得一知己足以,不是说有一个知己就满足了,意在言外,当然知己多一些更好,说一个,是说知己难得,为其难得,方为珍贵。人有知己就没有孤独。雪中送碳,即救急,又温暖;困惑得解,即通达又激励,人有知己就能过大关,自由行。”

  这段感叹既是他对已故陈校长的一段心里话,也是对亡妻的吊唁,这番情真意切的感慨一定是亲身经历后才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吧。所以说对启功而言他的夫人,他的老师就是他的知己。

  宽恕

  红卫兵小将和时代对他当年的迫害他并不计前嫌,还教这个喜欢他字体的红卫兵学写字,这体现了他宽宏大量的胸怀和气度,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不分阶级类别的,正所谓“有教无类”,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传统的儒家文化。另一幕就是他成名之后很多人模仿他的字迹,市场上漂流着众多模仿他的假字迹,而他并不打假,却说“他们也要吃饭”。老爷子也曾“丹青易米”深知生活的艰难,所以凡事都懂得宽恕。

  爱情

  本片中启功遇到的两个女人,第一个贤妻良母的是他母亲,第二个能辅佐他走向大家之路的就是他结发夫妻。无论是在书法上给她启发,文革期间帮他保住了创作作品,还有心甘情愿陪她度日,都表现出了一名典型传统中国女人的特质——温良恭俭让。从少小到白头,吃苦奉献一生,陪伴左右不离不弃,即便是最艰难的文革时期也没有丝毫退缩畏惧。这样矢志不渝的爱情想必是无数现代人翘首以盼都无法得到的爱吧

  总之,本片通过启功等人物刻画,把传统的中国文化“三纲五常”表现的淋漓尽致。尽管在黑暗时期曾遭灭顶之灾,可这种根植于中国人民内心的传统文化并没被抹杀殆尽。相反,他就像民族战争时期铮铮铁骨永不服输的民族气节一样,越是饱经磨砺就越是被打磨的锃光瓦亮、熠熠生辉。

  《启功》观后感 篇4

  影片像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命题作文,完成度较高。选角非常值得称道,扮演老年启功的马恩然戴着那顶小帽,与先生的形象惊人相似。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的演员形象连贯性极佳,完全能脱离演员本身的话题和形象。

  剧情完整展现了启功先生的生平,几乎所有剧情均有出处,就连很多细节,比如唤妻子姐姐,向妻子磕头,与妻子打赌等等都出自先生亲笔。

  启功先生与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十分动人,也是片子浓墨重彩渲染的。青年相知提携,暮年拜寿,晚年以陈垣先生书斋命名奖学金,足见师道传承,也颇为契合教师节的主题。

  可能是为了更多的展现先生的生平细节,参与创作者也多为先生的学生,影片几乎没有演绎的成分,叙事方式多少有些老套且流水账。纯粹为致敬是足够了,但作为传记电影,稍欠火候。

  启功先生常说,书法绘画都是副业,教师才是自己的主业,他用一生践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星给中规中矩的作品,一星敬高山仰止的先生。

  《启功》观后感 篇5

  今天,我们观看了《启功》这部电影。主要是对启功先生从小到大将书法、绘画艺术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实际上在最为坎坷的岁月启功先生则依旧受到人生追求的影响。

  看了《启功》,启功先生的书法、绘画艺术都是要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正所谓“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启功先生并非是一个画师或一个书匠,他在文学和历史方面也都有较高的造诣,可以说启功也有着一股中国文人的气息。我们应该学习启功,练出一部好字法。

  一部电影不是时时刻刻都能打动人心,而我看了《启功》这部电影对我来讲有一个情节让我看了非常感动。这个情节讲当文革开始后,很多大学老师特别是著名学者成为了右派的典型代表,启功先生虽然摘了帽子仍旧处境艰难,没有什么人能瞧得上启功这样一位人,就在这时,无知的红卫兵将无法抄写好《毛主席语录》时的烦恼,就请来启功先生,启功先生挥毫泼墨的场景使那些红卫兵们深深的震撼。不知怎得,红卫兵们来到启功家里,封了启功得许多书,最后却成了他的门生。

  看完《启功》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使我受到了深深的打击,更让我要学习启功。学习他的爱书法、爱绘画的精神,学习他从小到大学习书法不半途而废的精神,让我们学习他的好品质吧!

【《启功》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离启别殇高三作文05-20

洪启红雪莲吉他谱04-04

夏后启以智得位名人故事09-05

高启《送虚白上人序》阅读答案及译文08-31

方法正则功必成高一作文02-04

叶启田-爱拼才会赢五线谱02-25

《初雪》观后感精选04-24

满分作文顺其自然功到自成08-05

妈妈的狮吼功作文合集3篇03-07

发声的基本功训练方法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