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工活动的策划方案

时间:2022-11-17 09:41:38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泥工活动的策划方案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泥工活动的策划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泥工活动的策划方案

泥工活动的策划方案1

  泥工活动是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充分运用视觉和触觉感知物体的不同侧面,其空间立体感获得发展,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逐渐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遵循正确的原则,制定明确的目标

  原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合理安排并实施教学活动;要避免随意性和无目的性,重视系统性和科学性。

  目标、内容及主要要求:认识泥工的材料(陶泥)、特性(柔软、可以塑造)及使用方法;学会使用一些主要工具(泥工板、湿抹布等)和辅助工具(泥工刀、模具、牙签等);学会简单的技能,能从手掌动作的掌握逐步过渡到五指协调动作,用揉、搓、捏、按、装、插、压、粘合、剪等方法塑造一些简单的物体,并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欣赏优秀的泥工作品并尝试玩泥,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积极参与陶艺活动的前提。教师要搜集大量的泥工作品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和触摸泥工作品千姿百态的造型和美丽的图案花纹,当孩子们被精美的泥工作品深深吸引时,适时向幼儿简单介绍彩泥制作过程。拿出了彩泥,此时孩子们已经是跃跃欲试了。拿到彩泥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团啊,搓啊,捏啊……开心的不得了。教师也参与到孩子们的玩泥游戏中,“你们看,老师把彩泥变成了一辆小汽车!”“露露,你的泥变成了什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第一次陶艺活动成功地结束了。

  三、由浅入深地实施泥工教学活动,使幼儿逐步掌握泥工技能

  第一阶段:熟悉活动常规,进行简单、随意的塑造。

  幼儿手腕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眼协调能力差,直接进行作品塑造困难较大。所以,在这一阶段,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了在熟悉泥工活动常规方面:认识彩泥,在捏捏玩玩中感受彩泥柔软、可塑的性质;知道泥工板是放泥和塑造用的等等,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常规,知道不能随便扔泥,要爱护彩泥,爱护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保持衣服、桌面、地面的干净整洁等。

  第二阶段:尝试学习用一种或两种基本技能表现简单的物体形象。

  引导幼儿尝试学习本年龄段能够掌握的几种基本技能,例如:团、搓、压、拧、捏等手法。引导幼儿塑造单一的基本形状,选择的内容都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便于表现的物体。例如:“汤团”“小棒”等。

  第三阶段:学习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形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物体。

  这一阶段,我主要引导幼儿在塑造一个物体之前,尝试目测所需泥的量,尽量使物体各部分的泥量分配适中,这样塑造的作品就会比例协调、美观逼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将两个“小棒”搭在一起,拧一拧,就变成了“麻花”;把泥搓成一个粗短的圆柱形,在上面插几根“小棒”,就变成了“生日蛋糕”;把泥团成两个球,再分别压扁,夹进一小片泥,就成了“汉堡”……

  第四阶段:学习使用辅助工具和辅助材料

  这个阶段,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辅助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想象,大胆地运用各种技能进行创造。例如:用剪刀把彩泥剪开,就成了“章鱼”的腿;把泥放入模具,将表面抹平,再将泥倒出,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在一个半球状物体上插上火柴棒就变成了“小刺猬”;纽扣可以作“娃娃”的眼睛,一小截干树枝可以当“苹果把儿”,一片菜叶可以作“萝卜的叶子”。用一些绳子和彩泥可以制作出可爱的活动人偶。绳子给粘土增添了动感,让作品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第五阶段: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由于彩泥的颜色比较有限,这必将会影响幼儿对作品的创作。所以,我在活动中就引导幼儿能将彩泥与旁边的幼儿互换颜色使用。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材料,方便幼儿收拾,使得作品更美观,另一方面是为幼儿的边学边玩边交流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在泥工制作方面,以小组形式进行泥工制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四、日常活动中的渗透和拓展,巩固泥工的表现技法,提高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泥工集体教学活动不仅能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泥工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我是通过以下活动进行的:

  1.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的开展过程中,我引导幼儿用彩泥塑造“章鱼”作品来布置环境,孩子们的作品真是五花八门,造型各异。有了孩子们的泥工作品,教室里增添了许多生气。

  2.区域活动

  随着娃娃家的深入开展,“爸爸”“妈妈”需要一些食物来喂“宝宝”。于是,我及时介入,引导“爸爸”“妈妈”到陶吧为“宝宝”做些吃的,“爸爸”“妈妈”热烈地讨论着:“我们给宝宝做饺子吧?”“好吧,你来做饺子,我来做面条。”……孩子们投入地塑造着,开心地游戏着。

  3.游戏活动

  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开展“小熊请客”的表演游戏,“小熊”需要拿出许多食物来招待动物朋友。在做准备工作时,我启发幼儿用陶泥制作食物,于是,孩子们纷纷动起小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食物摆上了餐桌,有小鱼、小虫、肉骨头……好吃的东西应有尽有,全是小动物客人们喜欢的食物。

泥工活动的策划方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型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初步激发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若干、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神秘的小客人,你们想不想看看他是谁呀?(蜗牛)它是谁呀?我们一起来跟小蜗牛打个招呼吧,小蜗牛,你好。

  二、欣赏蜗牛图片,了解蜗牛外形特点。

  1.讨论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诶,你们来看看,蜗牛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

  2.这个圆圆的房子,而且上面的花纹还是一圈一圈的,这样的花纹叫做螺旋线。)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可是这一只小蜗牛一个人,很孤单,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帮它呀?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小蜗牛,好不好呀?

  1.展示活动工具:橡皮泥、火柴。

  师:“你们看今天我用什么东西做小蜗牛呀?哦,是橡皮泥,想不想学一学?那就要睁大你们的小眼睛好好的看一看咯!

  2.师示范讲解

  (一)蜗牛身体:每人有两块橡皮泥,我们先拿一块来做小蜗牛的身体吧,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一只手按住板,一只手来搓。我们刚刚说了小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呀?哦,长长的,头是大大的,所以我们搓小脑袋的时候要搓的轻一点,蜗牛的尾巴是细细的,所以我们要搓的稍微重一点,然后把身体搓的长长的。看,小蜗牛的身体已经做好了。

  (二)蜗牛的壳:蜗牛的身体做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了呀?对,要做蜗牛的家了。我们拿另外一块橡皮泥把它放在泥工板上,要做蜗牛的家呀,我们需要一条长长的橡皮泥,所以这一次我们要用两只手来搓橡皮泥,把橡皮泥搓的长长的,直直的,然后小眼睛仔细看哟,小蜗牛的壳马上就要出来了,我们先从橡皮泥的一边折进去一点点,然后像推小皮球一样“向前推,向前推,一点一点向前推”你们的小手也伸出来跟我一起推一推,推得时候呀,要慢一点,把小蜗牛的壳推得紧一点,让小蜗牛有一个安全的家。蜗牛的壳做好了没有?我把壳放到蜗牛的身体上,轻轻的按一按。

  (三)看看,还少了什么呀?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呀?哦,忘记做蜗牛的触角了。蜗牛的触角可以用什么来做呢?老师在小朋友的桌上还放了一根一根的火柴棒,我们就用火柴棒来做蜗牛的触角。哎,蜗牛有几个触角呢?我们就取两根火柴棒,轻轻地插到蜗牛的小脑袋上。看,我们的蜗牛做好了吗?给我鼓鼓掌吧!

  四、引导幼儿操作。

  1.提出明确的要求。

  师:“这只蜗牛宝宝很想找朋友,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好吗?橡皮泥、火柴是做蜗牛宝宝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火柴用的时候也要当心,千万不能把火柴棒弄到别的小朋友身上,小蜗牛的触角,我们可以留到最后做”

  2.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

  3.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五、展示作品。

  幼儿送蜗牛宝宝回家,渗透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师:“这里是蜗牛的温馨小家,请幼儿将做好的蜗牛搬到小家里来。”

  师: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只蜗牛?为什么?

  师:今天蜗牛宝宝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帮它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回家之后呀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更多的蜗牛宝宝,好不好呀?

【泥工活动的策划方案】相关文章:

小班泥工活动教案01-22

中班泥工活动教案01-19

小班的泥工活动教案01-15

小班泥工的活动教案01-14

活动策划方案活动11-12

活动策划活动方案11-14

幼儿美术泥工活动教案02-11

活动策划方案06-17

策划活动方案11-14

活动的策划方案11-15